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最近30年,许多关于美国政治地理的讨论主要包含4个州际种族和民族理论:黑人威胁论、州际文化差异论、种族多样性:哩论和社会资本论。本文将同时应用这4种理论来解释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非裔总统巴拉克奥巴马的当选原因。研究表明:种族构成复杂程度和白人选举黑人候选人的意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而美国的多元文化却正面影响白人选民对黑人的支持。具体而言,黑人密度不断增加与种族之间的紧张度的提高都负面影响白人选举奥巴马的意愿。然而,白人投票者的社会资本积累和“道德政府”的州际政治文化的存在则有助于大选中自人对奥巴马的支持。  相似文献   

2.
社会经济及环境因子对不同收入群体自评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健康影响因素的干预是将"健康中国"战略落实到实处的重点,而深入探究健康的影响因子是实施有效干预的前提。结合中国当前工业化、环境退化及收入差距扩大化的背景,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3年数据,采用多层次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从个体、社区及省级三个层次,深入解析社会经济及环境因子对较低、中等及较高收入群体自评健康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1)个体与地方特征对自评健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个体特征的解释力最强,省级因子解释力最弱。(2)社会经济因子对健康的作用在不同收入群体间差异很大。通常被认为是有益于健康的因子如收入、教育水平、政府服务等仅对中低等收入群体有显著作用。(3)环境因子与健康呈正相关性,且此相关性对较高收入群体最强。(4)环境污染可以抵消一部分社会经济发展的健康促进作用。(5)除了不平等的社会经济条件,环境不公正是导致健康不公平的另一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根据2016年陕西省农村地区微观调查数据,运用Nested Logit模型分析事实养老、养老成本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进而检验个体特征、经济支持、日常照料及情感慰藉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的影响。结果表明:事实养老对农村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老人倾向于选择事实分布比例高的家庭养老;养老成本对其存在显著负影响,老人愿意选择成本较低的养老模式;年龄和性别对老人养老模式选择意愿存在显著正影响,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经济状况、子女经济支持、慢性病、生活自理能力、主观满意度以及情感倾诉对象对其影响显著为负;健康自评、孤独寂寞感对其影响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性。通过制度、政策及文化等方面引导农村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过渡,形成多元化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模式新格局,既能适应新形势下农村人口结构变化,又能提升老人晚年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北京野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水质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4~11月,调查北京野鸭湖4个采样区6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计算其密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指标与水质理化参数的关系,利用修正卡尔森指数及群落多样性指数等进行了水质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11年4~11月,4个采样区共发现8门116种藻类,其中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占76.72%.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密度和多样性指数季节变化较大.在夏、秋季水温较高时,浮游植物种类较丰富,其中,以绿藻门(40.73%)最多,其次为硅藻门(26.96%)和蓝藻门(17.56%).春季和冬季水温较低,浮游植物种类比较少,但仍然是绿藻门和硅藻门植物占主导.各采样区的浮游植物细胞密度之和,在6月达到最大值,为36 119.9×104 cells/L,最低值出现在11月,为5 209.75× 104cells/L.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夏季和秋季较大,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的季节变化具有一致性,即随着水温的升高和水中营养盐的增加,浮游植物的种类和细胞密度都在增加,且都是蓝藻占绝对优势,其次为绿藻.Ⅰ区~Ⅳ区浮游植物的年平均细胞密度分别为4 881.36× 104cells/L、1 015.22× 104 cells/L、4 875×104 cells/L和2 466× 104 cells/L,其中,绿藻门和蓝藻门植物细胞密度占浮游植物总细胞密度的99.81%,优势种为小颤藻(Oscillatoria tenuis)、大螺旋藻(Spirulina major)、微小色球藻(Chroococcus minutus)和蓝纤维藻(Dactylococcopsis acicularis).野鸭湖浮游植物的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变化规律一致.野鸭湖春季和冬季水质相对较好,夏季和秋季水质相对较差.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P<0.01),说明野鸭湖浮游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很可能是由于浮游植物群落均匀度的变化而不是由于其种类数的变化.野鸭湖浮游植物的生物多样性较高.4个采样区的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之间没有明显差异.野鸭湖已经被污染,其水体为富营养型.水温和总氮含量是影响野鸭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西藏地区天然水的水化学性质和元素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调查西藏的水质和水资源特色,2013 年在西藏拉萨、那曲地区、阿里地区、日喀则地区36 个县乡镇采集了60 个水样(地下水35 个,地表水22 个,温泉水3 个),对其水化学性质与元素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周边的青海西南部、新疆南部、四川西部与西藏东部等地水的水化学类型进行了对比,讨论了不同地区内水化学类型的差异。总体上看西藏大部地区水质较好,能够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水样pH 处于6.75~8.21 范围内;总溶解性固体(TDS) 均值为225.54 mg/L;阿里地区水中砷元素含量超标(超过10 μg/L),双湖地区水中氟含量超标(超过1 mg/L);水化学类型主要为Ca-HCO3型;由南向北水中阳离子由以Ca2+ 为主逐渐过渡到以Na+ 为主,阴离子HCO3- 逐渐减少,Cl- 与SO42- 逐渐增多;河流水与冰川融水的成因类型主要为岩石风化型,地下水成因受多种因素控制;构造分区控制水中主要元素进而影响水化学类型。  相似文献   

6.
黄土丘陵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持续利用案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5,他引:24  
本文选择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黄土丘陵沟壑区作为研究地区,通过野外调查、土地利用填图,结合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了4种基本土地利用规划方案附加2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开展了生态适宜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接受性评价。提出:在得到大量外部经济支持的前提下,应积极实行1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还草的方案,其中在中等坡度的地区(15°-25°)应发展果园和经济林;若缺少外部强有力的经济支持,该区土地利用调整应逐步开展,短期内(约0-5年),建议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其中,坡度大于25°,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区应种植果园和经济林;中期(约5-10年),坡度大于20°的黄土地区应逐步退耕还林还草,其中坡度介于20°-25°之间的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10年之后,建议大于15°的坡耕地全部转变为其他用途,其中坡度介于15°-25°的黄土地区应转变为果园和经济林,坡度大于25°的地区转变为林地/灌丛和草地  相似文献   

7.
在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支持下,对干旱区典型人工绿洲-北屯绿洲1989和2005年两期遥感影像进行了处理,分析了绿洲16年来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分析及"时-空替代法"等方法,对人工绿洲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和植被对LUCC的响应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北屯绿洲耕地和盐碱沼泽地面积不断增加,垦荒和撂荒成为土地利用变化的两个主要过程.(2)绿洲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养分和pH值的影响显著.(3)耕地的土壤盐分含量低于弃耕地和荒地.(4)随着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群落组成发生较大变化,优势种更替明显.  相似文献   

8.
基于土地利用的河北省生态系统服务权衡/协同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土地利用变化的基础上,基于InVEST模型计算1985-2015年河北省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生境质量和土壤保持4种生态系统服务,利用ESCI指数、相关分析法、ESTD模型及双变量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识别不同尺度生态系统服务空间格局变化及权衡/协同关系。结果表明:1)1985-2015年河北省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建设用地、林地面积不断增加,耕地、草地、未利用地逐渐减少,但不同时段变化趋势不同。受土地利用变化影响,河北省4种生态系统服务变化趋势迥异:农作物生产水平不断提升,碳储量呈先增后减趋势,生境质量变化平稳,土壤保持呈波动减少态势。2)从省域尺度看,河北省各类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相互影响,碳储量与农作物生产以及土壤保持与生境质量均呈现协同关系,农作物生产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以及碳储量与生境质量、土壤保持均呈现权衡关系;从区域空间分异看,供给服务与支持服务间权衡/协同关系空间变化明显,支持服务中碳储量与生境质量总体上呈现西北协同—东南权衡关系,生境质量与土壤保持以协同关系为主,碳储量与土壤保持以权衡关系为主;从县域尺度看,土壤保持与碳储量、生境质量以及农作物生产与碳储量、土壤保持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明显,而生境质量与农作物生产、碳储量的权衡/协同关系集聚特征较为分散。理清不同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间的关系,可避免不必要的权衡风险,为优化河北省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实现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系统服务双赢奠定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9.
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LY/T1721-2008((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功能评估规范>,采用实证研究、意愿调查、文献研究等方法,估算了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九华山森林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为84 208.50万元,实物生产价值为4 359.06万元,生态服务价值是实物生产价值的19.31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顺序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释氧>森林游憩>净化大气环境>积累营养物质.可为九华山管委会制定旅游、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合理开发九华山生态旅游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也可增强人们对九华山森林资源保护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0.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立足于景观尺度,基于RS和GIS技术及景观生态学原理,使用巢式分析法研究了1975-2007年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景观变化,包括景观格局、景观过程,讨论了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最近30多年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外围圈层各类景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自保护区建立以来,林地、水域分别净增899.56 hm2、7.06 hm2,疏林/灌丛、草地分别减少440.52 hm2、970.60 hm2,耕地已全部实现退耕;而同期外围2个圈层的林地却分别减少9 012.23 hm2、25 975.28 hm2,水域减少16.89 hm2、0.83 hm2,建设用地增加376.58 hm2、1 340.35 hm2.草地增加4 883.18 hm2、56 462.11 hm2.在景观水平上,保护区破碎化程度最低,而多样性程度最高,但在类型水平上,保护区2007年的林地却仍然比1975年破碎.2.各种宏观政策,包括保护政策、旅游发展及其所引发的人类活动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林地、建设用地、耕地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而自然地理过程是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及其外围2个圈层冰雪/裸岩、水域景观变化的驱动因素.针对景观变化和未来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23,自引:8,他引:15  
余斌  卢燕  曾菊新  朱媛媛 《地理科学》2017,37(3):375-385
乡村生活空间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居住、就业、消费和休闲等日常活动迭置而成的空间聚合体,也是一定乡村地域空间形式、空间内涵和空间意义内在关联的有机统一体。近期西方学术界对乡村生活空间的关注主要集中于两个方面:一是后生产主义乡村的生活主体多元化和生活空间异质化,二是被城市社会生活他者化和空间边缘化的不同弱势群体的乡村生活体验及空间建构。国内乡村生活空间研究具有两个鲜明特点:从研究内容看,注重乡村居民居住及就业空间变化研究,但乡村消费空间和休闲空间研究成果很少见;从研究方法看,空间形式的实证分析始终占据主导地位,空间内涵的结构分析和空间意义的人本分析有待深化。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能够丰富乡村地理学的研究视角,并可能为乡村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理论指导。西方乡村生活空间研究难以提供标准模版,中国乡村生活空间研究资源得天独厚,“形式-内涵-意义”相统一的空间观能够帮助构造有效分析框架,基于空间行为分析的多种方法集成能够提供有力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13.
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人类在其发展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车、财力建设基础设施,希图构筑理想生存环境。但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如何认识基础设施在人类生存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本文从积极角度阐述了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透视了基础设施在活动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在其发展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基础设施,希图构筑理想生存环境.但基础设施为人类带来了什么?对人类的发展产生了何种影响?如何认识基础设施在人类生存环境演化中的作用?本文从积极角度阐述了基础设施与人类生存环境之关系,透视了基础设施在活动空间扩展、资源共享和生存环境优化方面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活态性定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邹君  陈菡  黄文容  刘沛林 《地理科学》2020,40(6):908-917
提出传统村落活态性概念,从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和村落居民3个方面构建传统村落活态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实地踏勘、文献查阅、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数据,对湖南省大湘西地区3个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活态性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 整体上失活问题较为普遍,东山村活态性最差,小市村次之,地笋苗寨活态性最好。② 从系统层来看,物质遗产是影响村落活态性最为重要的贡献因子,从要素层来看,人口结构、历史建筑和格局肌理是影响传统村落活态性的主要贡献因子。③ 从系统层来看,非物质遗产是导致湘西地区传统村落失活的主要因素,从要素层来看,人口数量、传统技能技艺、自然生态环境是导致传统村落失活的主要因子。④ 总体来看,旅游型传统村落活态性好于城镇化型和传统型村落。但是,不同类型村落的活态性贡献因子和失活因子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6.
涠洲岛活珊瑚覆盖率变化的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理解环境参数对珊瑚礁生态的影响,以涠洲岛为研究区域,结合历史文献所记载的活珊瑚覆盖率(Live Coral Cover, LCC)资料,利用MODIS 2003-2015年遥感观测获取的环境参数,即叶绿素a质量浓度(Chl-a)、海表温度(SST)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探讨LCC变化与环境参数之间的关系,并建立了LCC变化模型。首先计算出每个环境参数3~10个月的移动平均值,并用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得到与LCC变化相关性最大的环境参数值;然后考虑环境参数值之间、前后不同年份的LCC之间可能存在的自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消除这些自相关之后,再利用非线性约束优化方法估计LCC与环境参数值关系的经验模型。该模型的系数为Chl-a(-0.109 04)、SST(-0.061 62)和PAR(0.013 58),据此推测,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海水富营养化可能是涠洲岛LCC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最后,对涠洲岛珊瑚礁未来的发展与变化进行仿真和预测,结果表明:涠洲岛在环境不变的条件下其LCC会稳定在10%左右,而在当前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其珊瑚有可能会在2120年左右存在开始消失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城市生活空间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随着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社会生活空间越来越受到重视.加强城市社会生活空间的研究,有助于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加强城市空间的优化调控.文章从功能空间和本体论的角度,重新界定了城市生活空间的内涵以及研究城市空间的新视角.系统梳理了国内外生活空间研究的最新进展.研究发现,城市生活空间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内容,研究尺度从宏观向...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典型住宅区生活空间结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上海市社会阶层分化与居住空间分异日益明显,不同住宅区的复杂背景和多元属性塑造了多样化的生活空间,折射出不同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质量.论文选取253个典型住宅区作为研究样本,利用以手机信令数据为主、问卷调查数据为辅的研究方法,探究上海市典型住宅区的生活空间的结构模式.分析得出典型住宅区生活性活动的范围和边界、主要集聚区和...  相似文献   

19.
随着国际和国内形势的变化,居住环境安全越来越成为政府和学界关注的热点.本文试图对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脉络进行系统梳理,总结出国内外居住环境安全研究的各自特点.比较而言,国外研究相对来说更具系统性,随着研究焦点的时序转变可以分为3个阶段:早期偏重空间结构的研究;发展期偏重物质环境影响的研究以及近期偏重居民社会属性影响的...  相似文献   

20.
河南省活立木交易市场探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活立木交易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实质是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有偿转让或买卖。为了规范活立木交易的行为,应依法建立相应的交易市场,并在林业主管部门的监督指导下开展工作。文章在调查研究河南省内外活立木交易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全省林业发展现状,讨论了建立活立木交易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了科学制定活立木评估体系、规范和完善市场交易规则及监督管理体系、构建安全有效的电子交易系统、培训一支离素质的专业队伍等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