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地图学cartography研究模拟和数字地图的理论、技术以及应用的学科。理论地图学theoretical cartography研究地图学的基础理论(地图空间认知、地图信息传输等)、应用理论(地图模型、地图感受、地图符号、地图功能等)和地图学发展历史的学科。实用地图学applied cartography研究模拟和数字地图的设计、编绘、制版卬  相似文献   

2.
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模板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图可视化系统用户界面是实现用户和地图可视化系统交互的关键环节,但是单一的用户界面严重制约着用户对地图可视化系统应有功能的使用。基于此,提出了用户界面模板的观点,通过对用户界面元素和用户界面类型的研究,设计了几种常用的用户界面模板,并说明了模板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3.
数字地图背景支持下的大地测量数据库改变了传统数据库的管理、应用和服务模式,扩展了大地测量数据库应用范畴。介绍了大地测量数据库与地图数据库的关联过程和实现可视化大地测量数据库管理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4.
针对数字地图点状符号自动识别难题,提出了运用认知理论进行点状符号智能识别的技术方法。首先对地形图点状符号进行几何特征处理,获取图形的角、圆、面积等特征信息;通过分析符号图形的拓扑属性,计算欧拉数、矩特征等量化指标;最后依据多分类器的处理和先验知识库,来对点状符号进行类别划分。实验结果表明,基于认知理论的地图点状符号识别成功率高、运算速度快,能够有效解决传统数字地图研究领域存在的点状符号识别难题。  相似文献   

5.
李韬  王宇  王鑫 《海洋测绘》2015,35(3):53-56
为科学有效地评价数字地图成果的质量,分别从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实用性四个方面,分析比对新旧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的差异,研究其对地图成果质量的影响。结合个人及部门成果质量评价实例,提出了一套将缺陷扣分法与加权平均法相结合的成果质量量化方法,用质量得分进行质量等级划分。用质量得分进行质量等级划分。经实践证明此方法有效、可行,可作为地图成果质量控制和管理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顾燕  张鹰 《海洋技术学报》2004,23(2):103-106
海岸带是影响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带,海岸带专题地图能够详细表示出海岸带的特性。随着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岸图的需求日益增加。从地图的数学要素出发,提出目前海岸图绘制存在的问题,并从地图学、海洋学、遥感地学的角度,对地图投影的选择、坐标系转换、比例尺对海岸图编绘的影响及控制点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由符号数据库、符号调试工具和符号图形输出软件构成地图符号系统的设计思想,阐述了开放式符号库的设计原理与方法。介绍了笔者设计的基于微机的PCMSS实用地图符号系统。实践表明,利用PCMSS可以快速直观地生成和修改各种专题地图符号库,在多种介质上输出可视的、包括汉字注记的地图图形。本文提出的原理和方法适用于各种生成和应用数字地图的系统。  相似文献   

8.
对现有地图资料进行数字化是地理信息系统(G1S)数据输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硬件、软件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地图、电子地图和高效的G1S系统的发展,作为传统的数据采集方法的手扶跟踪数字化和屏幕数字化,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制图技术的需要,并已成为GlS和数据库应用和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文章介绍宗海图的要素和内容,按照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宗海图设计、宗海图编绘、成图检查校核和宗海图印制的顺序阐述宗海图的编绘流程;针对目前宗海图编绘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提出统一图例、完善底图要素、放大或分幅编绘复杂用海宗海图和绘图前开展海域使用权属核查的建议,以期提高宗海图编绘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相似文献   

10.
《北极航海地图集》是我国首部详细反映北极自然地理、通航条件和助航资源的大型综合性地图集,特殊的地理条件决定了其在编绘方式上与其他图集不同。针对图集编制中遇到的问题,从资料收集与处理、内容设计、专题要素表示方法、色彩与符号设计、版式设计、地图整饰、工艺流程等7个方面,介绍了图集的设计思想与编制技术,可为其他同类图集的编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1∶500万中国海陆及邻区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地理底图编制的资料来源、流程、比例尺以及地图投影的选取、制图综合的结果等,认为该地理底图能够满足系列图专题图件的要求,突出了系列图编制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简要介绍了基于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DPS)制作山东省1:10000数字正射影像图的过程,并对一些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讨论,证实了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制作数字正射影像图能有效地节约成本,提高成图质量。  相似文献   

13.
基于双重网格的矢量地图数字水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车森  邓术军 《海洋测绘》2008,28(1):13-17
通过分析数字水印技术和矢量地图的结合方式,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网格的数字水印算法,该算法通过双重网格划分,将水印信息分散隐藏到节点坐标的最低有效位上。实验证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隐蔽性、较强的鲁棒性,可以抵抗常规的节点编辑和地图裁切对水印信息的破坏,适合于矢量地图的版权保护。  相似文献   

14.
采用图形模板和文本模板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AutocAD环境的表格模板,利用表格模板可以自动绘制地籍、地形测量中的各种表格。同时还开发了一套表格绘制与表格编辑命令,扩大了AutoCAD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尹朝阳 《海洋测绘》2005,25(3):74-75
影像地图的编制方法、内容展现有别于线划地图。较详细地介绍了《南京市老城区影像图册》比例尺、开本选择、影像编辑处理、图面内容要素表示、计算机编图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6.
在简要分析航海图书编辑设计和海图生产流程管理现状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航海图书编辑系统的结构、功能和数据库建设,设计了基于ArcEngine的资料可视化分析和示意图制作,实现了海图生产流程的电子审批与管理,归纳了系统开发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数字地图的特点,探讨数字测图中的坐标变换方法,总结了一套作业思路和方法,使外业测图不需提前单独进行控制测量,且设站灵活,内业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满足精度要求的测量数据和数字图进行数字化成图。配以少量控制点,该模式也可在大面积数字测图中使用。从而可减少外业工作量,显著提高工效。  相似文献   

18.
分析表明,目前国内外只对距离等比例线法海洋划界模型作了初步的研究,所建立的模型仍然停留在欧氏平面或地图投影平面上,无法满足海洋划界对分界线点位精度的要求。为改变这种局面,提出并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基于地球椭球体缓冲区构建技术的高精度距离等比例线法——椭球面距离等比例水线法海洋划界模型。  相似文献   

19.
将国际标准与国内电子海图技术实践相结合,通过对各类数据源集成研究,建立了多元空间数据通用调显引擎,实现了CDC海图数据、地形图数据、S-57标准数据、遥感影像数据、DNC数据、MapInfo数据等陆海空统一的数字图源调用与显示,为融合各类数据源提供了一个基础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20.
Diagenetic studies of sedimentary rocks using cold cathodoluminescence (CL) microscopy have been severely limited because of the very low intensity of visible luminescent emissions, which required long photographic exposure times, and because of the difficulty in obtaining quantitative data from CL observations. The solution to this problem is to fit the microscope with a high-sensitivity digital colour video camera linked to a computer with image enhancement and image analysis software. The new techniqu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 produces digital CL images of consistent high quality, both quickly and cheaply;
• controls the capture and editing of CL images, to reveal detailed textural information even from minerals exhibiting low level luminescence such as quartz;
• acquires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on pore systems and the abundance of cement zones from CL images.
Examples are presented to demonstrate the high quality of images produced in this way and the range of uses to which the new technique can be applied. The ability to image exactly the same field of view in both plane polarised light and CL is a particular advantage.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s have been developed to give a statistical characterisation of both pore systems and cement phases that infill them. The abundance of contrasting cement zones seen in CL can be measured and the abundance of cement phases can be mapped across a reservoir. The history of porosity occlusion can be reconstructed quantitatively and integrated with burial history and hydrocarbon migration. Porosity can be measured accurately and, since the technique obtains data on pore geometry as well as abundance, the pore system can be characterised by pore size distributions and pseudo-capillary pressure curves. This also opens the possibility of estimating permeability from thin sec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