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3002米山峰1979.3~198O.2一年间的天文可用时间的观测结果及宾川气象站17年的云量观测资料,用简单的统计学方法,对3002米山峰的天文可用时间作了区间估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滇西宾川选址过程中所得到的34组在此二山峰上同时观测的长焦拖影抖动方差的平均值,在10%置信度的条件下,用Student-t分布检验推断表明,2645山峰的大气宁静度稍优于3002米山峰。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滇西宾川地区一年选址定点观测中的两个主要观测项目——天文可用时间及星迹拖影——作了分析讨论。本文认为:宾川3002米山峰及2645米山峰的宁静度质量相对较好,它们的星像抖动方差平均值σ都小于0.5角秒;可观测夜接近200天,但年分布不均匀;大气透明度及天空背景亮度质量处于中等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就恒星天文台址两项主要指标(可供天文观测时间及星像抖动的大小)在观测过程中,各国所采用之不同定义、观测和归算方法以及其间的可对比性问题进行了简要论讨。最后将3002米山峰、2645米山峰所得到的各项观测结果与世界优良及潜在台址进行了比对。我们认为滇西宾川的两个潜在台址大气宁静度较好,星像抖动方差平均值~0″.4,接近在智利的两个优秀天文台,处于世界上等水平;可供天文观测的时间优于加拿大的Kobau山,次于美国的Kitt Peak和西德——西班牙的Calar——Alto山天文台,属中等偏下水平。总的看来,此二潜在台址在世界优良台址中处于中等水平,而对于我国南方或北半球30°N以南地区而言,可能是较好的站址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1968年春季在珠穆朗玛峰地区5000米测点用单色仪进行长达一个多月的太阳辐射分光测量概况,对其中4天最佳观测条件下取得的28组相应于不同大气质量的大气内太阳分光辐照(0.6—2.5μ)资料进行了处理,用外推法求得了珠峰地区上空的平均大气透明度(表3)及大气外太阳辐射近红外区能谱分布数据(表5),并对这些结果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6.
使用移动式亚毫米波望远镜(POST)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3200米的紫金山天文台德令哈射电天文观测站址测量地球大气492GHz频率处天顶方向的不透明度(τ0)的结果.在1999—2000年冬季和2000—2001年冬季的两个观测季节内累计共进行了约870个小时的测量,取得了25842组τ0的有效数据.对数据的统计表明,观测季节内τ0值主要分布在1.5—3.0之间.观测时段内大气不透明度τ0≤1.0的时间比例约占3%.在给出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将所测量的亚毫米波不透明度与国际现有亚毫米波台址的不透明度进行了初步比较.  相似文献   

7.
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中的母函数方法大大地提高了对流层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精度,进而提供了在近地平时低高度观测的足够高精度大气折射改正计算方法。作为高精度大气折射模型的进一步考虑,有限距离目标,例如小于几百千米高度,可能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都能引入额外的改正。本应用了天大气折射一些新定义,以及详细地讨论了一种有限距离目标的大气折射改正的计算模型,其中包含在映射函数中的角自变量从传统的真天顶距到本征天顶距的改变,对大气延迟和天大气折射的模拟计算表明:本结果对小于向百千米的目标在低于10°的观测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羊八井观测站的亚毫米波观测条件,使用移动式亚毫米波望远镜(Portable Submillimeter Telescope,POST)测量了羊八井观测站460 GHz波段天顶方向大气不透明度.观测结果表明,羊八井观测站的460 GHz波段天顶方向大气不透明度的四分位数为1.25、1.42、1.63,观测时间段内大气不透明度τ_0≤1.0的时间比例约占3.4%.将此次观测结果与国际现有优秀亚毫米波台址比较,分析了影响亚毫米波不透明度的可能原因.  相似文献   

9.
大气气溶胶和可降水量会影响天文望远镜光学成像系统的观测质量.利用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自主研制的DTF-6型太阳光度计观测了丽江高美古2010年10月~2011年5月的太阳直接辐射,获得了丽江高美古晴朗无云天气条件下气溶胶光学厚度(大气透明度)、(A)ngstr(o)m指数和可降水量;给出了该地区观测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A)ngstr(o)m指数和大气可降水量的日变化与季节变化特征.实验期间,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可降水量日变化大致可分为4种类型,季节变化都呈现为冬季最小,秋季次之,春季升高.总体来说丽江高关古气溶胶光学厚度和可降水量都较小,该地区大气较清洁透明,且大气中积聚的多为小粒子,适用于天文观测.  相似文献   

10.
中性大气掩星标准反演技术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郭鹏  严豪健  洪振杰  刘敏  黄珹 《天文学报》2005,46(1):96-107
结合JPL和GFZ的中性大气标准反演算法,发展了上海天文台中性大气掩星标准反演算法流程.对CHAMP观测资料进行中性大气反演,并将反演结果与ECMWF(the 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 Range Weather Forecasting)的预报大气数据进行比较.作为讨论,指出将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正太阳系外凌星类行星是目前进行系外行星大气研究的最佳目标之一.在特殊的轨道构型条件下才可以进行凌星主食和次食的观测,它们分别对应于行星位于宿主恒星正前方和背后两种情况.相应的观测可以产生大气透射谱和热发射谱,在大气组成和温度结构的观测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基于这两种谱线性质,本文使用马普2.2 m望远镜的GROND(Gamma-Ray Burst Optical and Near-infrared Detector)设备对3颗热木星的次食进行了测光观测,又使用帕洛玛5.1 m海尔望远镜的DBSP(Double Spectrograph)、TSpec(Triple Spectrograph)和COSMIC(Carnegie Observatories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作为实用天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的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天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由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和天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利用VLBI实验中高度截止角与基线长度重复率的关系、探空气球(radiosonde)观测资料、PRARE资料比较了各种映射函数的结果。特别指出了映射函数方法对天大气折射和光学波段测距精度的改进。讨论了大气折射计算中的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作为实用天文学和大地测量学中基本研究课题之一的大气折射映射函数研究的进展。介绍了近几年上海天文台发展的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 ,以及由此导出的大气折射解析解。对如今广泛地应用在空间测量技术中的几种映射函数做出评述 ;分析了NMF模型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介绍了由大气折射母函数方法引出的大气延迟新连分式映射函数和天文大气折射的映射函数方法。利用VLBI实验中高度截止角与基线长度重复率的关系、探空气球 (radiosonde)观测资料、PRARE资料比较了各种映射函数的结果。特别指出了映射函数方法对天文大气折射和光学波段测距精度的改进。讨论了大气折射计算中的主要误差源。  相似文献   

14.
《天文爱好者》2008,(6):41-41
5月15日,“金星快车”首次在金星大气中发现羟基分子。羟基(Hydroxyl)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金星上的羟基分子被发现于金星的外层大气中,大约离金星表面100千米处。“金星快车”是通过羟基分子发出的红外辐射而发现它们的。金星高层大气中发射红外辐射的羟基分子带非常窄,只有10千米宽。通过观测金星大气的边缘,“金星快车”偶然发现了这条窄带。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轿子山大气视宁度观测的组织实施情况,给出了观测的结果。结果表明;在我们所观测的时间内(4月和5月),轿子山的视宁度是比较好的,在国际上也属上等。此外,我们的观测还表明,山顶的视宁度比半山腰好。因条件所限,其它月份没有得到观测资料,因此对轿子山全年的大气视宁度的情况无法下结论。但是,按照云南省的气象特征和过去的选址经验,4、5月是云南视宁度最差的季节,因此可以推断,轿子山的大气视宁度是比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范瑜  冒蔚 《天文学报》1993,34(4):405-410
本文简述了大气等密度层倾斜对天体测量观测结果的影响,根据低纬子午环绝对测定瞬时大气折射的原理,提出了利用子午方向和卯酉方向交替观测,测定大气等密层倾斜的方法推导了解算倾斜量的公式,并对测定精度作了估计。  相似文献   

17.
探测系外行星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寻找系外生命和宣居行星,而系外行星大气是人们了解行星宜居特性的窗口,所以系外行星大气的研究至关重要。近10年来,系外行星大气的理论研究和观测都发展迅速。受观测技术限制,目前观测到大气的系外行星主要是用凌星法探测到的热木星和超级地球,还有用直接成像法探测到的离主星较远的年轻气态巨行星。力求在系外行星大气领域飞速发展之际,对该领域研究现状做简明介绍。首先介绍系外行星大气的观测方法,随后介绍热木星和超级地球的大气概况和研究现状,最后对系外行星大气探测的有关项目进行简要介绍,以展示未来系外行星大气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进行低高度角观测是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气象学的发展趋势,其中发展高精度的低高度角的大气静力学延迟修正是主要的关键技术.比较了3种计算无线电波从空间到地面接收机的大气静力学延迟修正方法:(1)在大气球对称假设下用探空气球资料路径积分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2)在大气球对称假设下用NCEP(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再分析资料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3)用Niell的大气静力学映射函数得到大气静力学延迟.与2001年中国地区89个探空气球站资料计算得到的大气静力学映射函数比较结果显示:NCEP再分析资料路径积分的方法在低高度角(5°以下)的精度好于Niell映射函数模型约5倍.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2007年11月至2008年1月15日在丽江高美古2号选址点的大气视宁度及其它天文气象参数观测结果.数据分析显示:观测时间段内高美古2号点平均r 0为8.74cm(FWHM 1.27″), 观测到的r0的极大值为20.47cm(FWHM 0.54″).  相似文献   

20.
大气消光系数的测定是天文观测台站一项很重要和基础的工作.介绍了利用新建的2.4 m望远镜在高美古观测站开展的消光系数测定等定标工作的初步结果.利用2009年4~5月对Landolt标准星场的2次测光观测,分别给出了UBVRI 5个波段的消光系数.此外,对该站点大气消光的成分情况进行了探讨.给出的结果与数年前高美古观测站选址时得到的大气消光系数基本一致,并与其它一些知名天文观测台站的消光数据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