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河南桐柏老湾花岗岩岩浆动力学与成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基于岩浆岩岩石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研究。本文计算了河南桐伯老湾花岗岩岩浆过程的上升速度、冷凝速度及岩浆熔体的密度、粘度、含水量等物理参数,探讨了熔体中晶体的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以及岩浆对流形式等动力学行为,并分析了它们与成矿作用的联系。研究表明,老湾花岗岩岩浆含水量为4.76%,在侵位的温度和压力下是饱和的,较高的水含量有利于矿化。老湾花岗岩熔体上升较快而冷却缓慢,晶体成核密度和生长速度较低,以挥发分为迁移形式的成分对流是熔体中成矿物质迁移、富集的主要方式。老湾花岗岩特殊的岩浆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行为指示其岩浆作用与老湾金矿床的形成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2.
安徽月山地区闪长岩类岩浆动力学及其与成矿作用的联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基于火成岩石学、流体动力学、流变学及传热学和热力学的研究,计算和分析了安徽月山地区闪长岩类岩浆的分凝、上升、对流、定位和结晶等岩过程的速度与,并探讨了岩浆的某些物理性质和动力学行为如熔体的含水量、水的运动特征,岩浆上升速度和对流状态等与成矿作用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竖向迁移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幔蠕动过程中,软流层部分熔融岩浆上升这一地质背景,从力学的基本原理出发,将软流层岩石抽象为一类充满液体的多孔介质,并假定其以均匀速度上升,对岩石中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机理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组简化的公式,并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此简化模型下,可以得到一个临界速度值的表达式。当岩石上升的速度低于该临界数值时,部分熔融岩浆将在一定的界面上形成;若大于这个临界数值,部分熔融岩浆的形成将滞后到一段竖向区域内完成。同时简单的计算结果也说明部分熔融岩浆的迁移运动是实现热量及成矿物质元素向上迁移的重要原因。其结果和某些岩浆过程的地质分析是一致的,这对进一步研究地幔蠕动及其成矿动力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吴限 《地质与勘探》2018,54(1):31-40
基于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以构造地质学、流体力学等为主要研究手段,对粤北石人嶂矿区含钨矿花岗岩侵入体进行分析。通过对岩体形成时的温压条件、岩浆密度、岩浆粘度、岩浆冷凝速度等岩浆动力学参数进行计算,并分析岩浆动力学特征,发现了密度值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对于侵位过程中的能量聚集有利,冷却速度缓慢,因而有足够的时间满足任何晶体生长。通过花岗岩体侵位机制的深入探讨,查明了岩体侵位与钨矿化的关系,为总结矿床的成因提供了流体动力学依据,为矿床成因探讨和矿山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岩浆过程的进一步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金城  王德滋 《地质论评》1996,42(4):321-328
对于岩浆作用来说,岩石地球化学方法更多地用来探讨岩浆的起源、不同岩浆的相互混合、围岩对岩浆的混染及岩浆自身的演化和团结等。实验岩石学与岩相学研究相结合至今已构成了基本的岩石学理论框架,近些年来的工作一般是为不多见的岩石学现象、难以解决的岩理学问题及有关的岩浆过程进行更加深化和补充的实验。岩浆动力学利用流体力学的方法定量描述岩浆过程,建立理论模型。本文从这三方面简要叙述新近对岩浆过程分析研究的某些进展。  相似文献   

6.
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岩浆动力学研究是岩石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空白。本文以粘性流体力学,流变学理论为基础,结合某些岩浆动力学实验结果,首次探讨了在岩浆发生不混溶作用过程中,某些岩浆的物理性质及贵浆运动的动力学的约束条件,主要包括:不混溶作用产生的两液相的分离速率,球体的沉浮条件,分布特征及雷诺数的计算方法,并探讨了这些参数在研究岩浆不混溶作用过程中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
杜玉龙  方维萱  鲁佳 《岩石学报》2020,36(2):484-508
本文采用构造岩相学、地质温度-压力计估算等方法,来研究萨热克辉长辉绿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和恢复成岩氧逸度、硫逸度、温度、压力条件,探讨岩浆成岩作用热演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岩浆来源于交代富集型地幔,岩石系列为碱性变基性-碱性变超基性岩,岩石组合类型为辉长岩、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具有从辉长岩向似长石辉长岩和二长辉长岩两个方向演化的趋势;(2)岩浆经过三期六个阶段的热演化过程,地幔源区岩浆温度为1081~1211℃→地幔流体交代作用温度为545~796℃、压力为7. 94~4. 70kbar→壳幔混源岩浆作用温度为651~775℃、压力为2. 01~0. 58kbar→钾钠硅酸盐化温度为336~421℃→碳酸盐化温度为235℃→绿泥石化蚀变温度为143~80℃;(3)岩浆侵位不同于传统的主动侵位或被动侵位,而是经历了从29. 4km→17. 4km缓慢上升、17. 4km→7. 4km快速上升和从7. 42km→2. 15km缓慢上升的三阶段"气球膨胀"模式联合上升侵位,减压增温熔融为岩浆上侵的地球化学动力学机制,走滑拉分伸展的幔型深大断裂带为幔源岩浆提供了上升侵位通道和大陆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8.
湘南中新生代玄武岩成因研究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勤文  王方正 《地球科学》1997,22(6):585-588
定量计算了湘南中新生代多种类型玄武岩的矿物-熔浆平衡条件和岩浆粘度、密度、上升速度等岩浆物理参数,识别出了三类原生玄武岩浆,橄榄拉斑武岩浆、白榴碧玄岩浆、碧玄岩浆、根据玄武岩的地质岩石学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岩浆起源条件,深部地质和地球物理等方面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本区玄武岩是大陆岩石圈深部热扰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宋谢炎 《矿物岩石》1991,11(1):102-106
本文通过岩浆粘度、密度、不混溶分离速度及岩浆沿裂隙上升速度等的计算,论证了黄山杂岩体第二侵入期岩浆发生液态不混溶的流体动力学条件,从而推断存在一个次级岩浆房,并认为这个次级岩浆房为液态不混溶分离提供了稳定空间。在此基础上,结合地幔中硫化物的分布特点和地幔岩块底辟上升模式,提出了第二侵入期岩浆的形成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曲晓明  王鹤年 《地质科学》1997,32(4):445-454
暗色包体、岩石地球化学及Nd.Sr同位素的研究一致表明,胶东金矿区的郭家岭岩体是由壳幔岩浆混合形成的,混合比大体为3:2.该岩体岩性均一,缺少长英质端元和过渡性岩石类型正是壳幔岩浆混合程度高的表现。以胶东群地层150MPa.850℃条件下的部分熔融产物(熔体分数约35%)作为长英质端元,最偏基性的闪长质包体作镁铁质端元,按3:2的混合比较好地模拟了该岩体的成分,同时也满足了分层岩浆房发生整体对流的动力学条件。根据暗色包体计算了岩体的侵位速度,结果表明该岩体很可能是沿着现在的艾山岩体所占据的断裂通道侵位的。岩体呈EW向带状产出反映了基底构造——栖霞复背斜对该岩体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庄河地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光明山花岗岩复式岩体是由其岩浆在区域挤压力的作用下,沿由深大断裂所提供的最小临界宽度呈脉状上侵,并在地壳浅部以岩墙扩张的形式定位而成.  相似文献   

12.
Stepwise accumulation and ascent of magma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One of the currently popular theories on magma ascent is that it mainly occurs by propagating hydrofractures (dykes) and that magma viscosity is the primary rate‐controlling factor. This theory is based on mathematical models for single hydrofractures under idealised conditions. We simulated magma ascent with air ascending through gelatine and observed that the air ascended in batches, following paths made by their predecessors. Multiple batches accumulate at obstacles along the path. Although magma viscosity may control ascent rate during movement, obstacles ultimately control the size and average ascent velocity of ascending batches. We propose that step‐wise movement of magma batches is the mechanism of primary accumulation and ascent from the partially molten source rock of a magma to its first emplacement site and therefore the main ascent mechanism for granitic magmas. ‘Classical’ dyking is the mechanism for secondary ascent from a magma chamber.  相似文献   

13.
“岩浆热场”说及其成矿意义(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首先介绍了岩浆热场的沿革,指出"岩浆热场"并不是一个新概念,很早已出现在文献中了。常识告诉我们,炽热的岩浆侵位必定在周围形成一个热场,这就是岩浆热场。国外在19世纪晚期即对岩浆热场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罗文积和陈家清早在20世纪90年代(1997)就明确表述了对"岩浆热场"的认识,并给予精彩的阐述,他们是"岩浆热场"学说的先行者。文中简要介绍了地热场的概念,讨论了岩石的热力学性质、热传导形式、影响热流和地温分布的各种可能的因素。而"岩浆热场"指的是: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在一个局部的地区出现的岩浆活动,使该区域地热梯度相对周边地区明显的上升,使之形成一个局部区域的热场。热场的规模很小,通常只离岩体几米或几公里。热异常和等温线是垂直分布的,叠加在地热场之上。并介绍了岩浆热场的基本特征。岩浆热场与地热场的热的来源不同,热的分布不同,地温梯度不同,热场规模不同,持续的时间不同,热与流体的关系不同以及研究方法不同等。岩浆热场说是建立在岩浆物理性质和岩浆动力学基础上的,它依赖于对岩浆的形成、侵位、冷却、固结及其对围岩的影响等知识的了解。牵涉到岩浆的温度、压力、黏度、密度、流变等基本问题。文中着重讨论了岩浆对围岩的热效应和岩浆热场中的流体等问题。岩浆热场最重要的意义是,它是流体赖以上升的通道。文中还概略讨论了流体和成矿流体来自哪里?流体是怎样上升的?热场中流体是怎样对流循环的?热液双向汇聚成矿理论等。  相似文献   

14.
杨富贵  洪文兴 《矿物学报》1998,18(4):411-416
运用岩浆动力学原理探讨了西准噶尔东部碱性花岗岩浆侵位的驱动力、上升通道、通道最小临界宽度和定位过程。指出:碱性花岗岩体是由其岩浆主要在区域性挤压应力作用下,沿深大断裂以最小临界宽度1.33~301m的脉状上升,并在地壳浅部发生气球膨胀和岩墙扩张.定位于与区内深大断裂有关的次级张性裂隙发育部位后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西藏纳如松多矿集区的电性结构特征和对成矿作用的约束,对覆盖矿集区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全面的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可靠的二维电性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分别在深度为40~50 km,20~30 km和10 km处见高导体,推测这些高导体可能为部分熔融和水流体共同所致.由于纳如松多矿集区内矿床为岩浆-热液型,深部岩浆的上涌在成矿作用中起到关键作用,所以壳内高导体可能为与成矿有关岩浆房的电性痕迹,将这些高导体连起来可能代表着深部热液向上运移的古通道.电性结构主要体现了壳内高导体与区域成矿动力作用的关系,向上运移的富矿岩浆也可能通过局部的隐伏构造运移到Pb-Zn和Fe-Cu矿床的位置,再演化形成矿体.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洋中脊玄武岩浆、岛弧岩浆、地幔热柱成因的玄武质岩浆、俯冲带岩浆、长英质岩浆、的生成问题;岩浆运移的理论及制约因素;混合岩浆的成因机制及其有关标志。  相似文献   

17.
岩浆侵位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岩浆侵位机制是研究地球动力作用的重要依据,综合国内外资料,对岩浆侵位机制提出了按侵位深度,岩浆迁移距离,岩浆结晶程度的分类方案及其联合侵位类型。分别对各类侵位机制 岩浆侵位过程,特点,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岩浆定位空间问题和影响岩浆定位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新疆诺尔特地区阿提什花岗岩体岩浆演化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新疆诺尔特地区花岗岩分布广泛,其中阿提什花岗岩体与燕山期阿克提什坎金矿床在时间、空间上密切相关,该岩体为二长花岗岩,具铝过饱和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为探讨阿提什花岗岩体与阿克提什坎金矿床成矿的关系,从动力学角度探讨了燕山期阿提什花岗岩体的岩浆演化机理.瑞利数计算结果远远大于104,显示阿提什花岗岩体岩浆中对流作用是存在的.模拟计算显示,分凝作用是存在的,分凝作用对于大颗粒的残余体的分离作用明显,而对于小颗粒的残余体的分离作用很小.晶体分布参数S介于10-7~10-3间,显示岩浆中晶体基本上是自由浮动的,晶体的运动受流体的运动控制.斜长石粒度分布的体视学特征显示,在对流条件下,岩浆成分通过晶体与熔体的差异运动而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9.
安徽铜陵狮子山矿田岩浆岩锆石SHRIMP定年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36,自引:4,他引:32  
铜陵狮子山矿田发育大量岩浆岩,且与矿田中的铜金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锆石SHRIMP同位素精确定年表明,矿田中的岩浆侵位年龄在132.4~142.9Ma之间,即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属燕山早期晚阶段。矿田岩浆岩体是在同期岩浆活动中多次侵位形成的,岩浆侵入活动可以划分为分别起始于140Ma前后和约136Ma的早晚两次。从岩浆上升侵位到冷却结晶的时间间隔均较短,但其中白芒山辉石二长闪长岩冷却史相对较长,且经历了早期深部岩浆房中的分离结晶作用和后期构造脉动、岩浆上升侵位、减压受热、早期晶体再熔蚀及冷却结晶的过程。结合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认为,狮子山矿田岩浆演化的后期,即起源于上地幔或下地壳的原生岩浆在同化了壳源物质并聚集到岩浆房中以后,在滞留的过程中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尚未固结,成分上显示了一定的带状分布,在区域构造应力松弛及构造事件诱发下,随机地沿发育的构造裂隙先后上升侵位,冷凝结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