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简述了额肯阿尔斯楞地区以Spiriferella saranae-Yakovlevia mammata为代表的早二叠世腕足动物群,包括18属27种,均为北极区和我国北方槽区冷水型常见分子。按其组合特征,地层时代相当阿丁斯克阶早期。这套以粗碎屑岩为主,夹少量碳酸盐岩的沉积,富含腕足类而缺失■类,实际是北山地区下二叠统双堡塘组的东延部分。该化石点正处在我国北方槽区西段的最南缘,故在研究地层区划,生物区系以及古地理再造等方面均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贵州六盘水地区早二叠世发育一套层序完整、相区分异明显的沉积记录。通过普立幅等1∶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前人对该区地层划分对比研究,认为其岩石地层划分仍有商榷之处。为了更好的反映研究区早二叠世岩石地层的时空展布关系,建立区域地层格架,本文将区内早二叠世地层拟定为三个岩石地层单位及三个非正式岩石地层单位:即龙吟组、包磨山组、平川组和薄板灰岩、鱼塘灰岩、肖坪灰岩。该成果对研究NW向裂陷槽早二叠时期在六盘水地区的充填序列、岩相古地理特征等提供了新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3.
殷长健 《吉林地质》1995,14(2):51-56
吉林省中部地槽发区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中,首次发现以Agathiceras、Bactrites、Artinskia为代表的早二叠世早期菊石动物群,以及与下伏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连续沉积的C-P系剖面,实了在我国北方地槽区也有Sakmarian期的沉积,进而使我国北方地槽区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根据我国北方地槽区和南方晚古生界发育的共同特点,提出以Psudoschwa  相似文献   

4.
1987年1月12—15日吉林省地矿局在长春市召开验收会议,对区调所提交的1:20万磐石县幅区域地质调查报告,经评审后予以验收,该图幅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如下: 1.上石炭统一下二叠统连续剖面和整合关系的发现,为我国北方槽区C_3与P_1界限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上石炭统窝瓜地组和中石炭统碎屑-火山岩地层单位的建立,早二叠世海相动物化石群的新资料及  相似文献   

5.
北方槽区泥盆纪生物地理区的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 1977年,北方槽区古生代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学杂志》(1979年,3卷3期)发表了“天山—兴安区古生代地层研究新进展”(以下简称“进展”)一文,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见解,反映了我国当前北方槽区地层古生物研究的水平。对“进展”一文提出的泥盆纪时,北方槽区“实为介于旧世界区和阿伯拉阡区之间的一个独立生物地理区”的论断,笔者认为有商榷的必要。因为它涉及到生物地层学研究的一些概念问题。  相似文献   

6.
延边石炭二叠系一个新的重要植物化石层位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爱  赵成弼 《吉林地质》1998,17(3):82-82
自60年代以来,依“槽台”学说,运用传统综合地层学观点,试图建立延边地区石炭二叠系统一地层柱,几经努力未获成功,形成旷日持久的争议。80年代,引入现代地层学“地层多重划分”的新的学术思想,又出现了两区(陆缘带)与三区(陆缘带)等不同见解。90年代,有...  相似文献   

7.
这年来,在华北板块北缘许多地区晚古生代地层中先后发现多层火山事件沉积,而火碎屑物质的物源区方向一直为地介所关注。通过对辽宁西部南樯矿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事件沉积与兴蒙槽区同期火山岩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资料分析和研究,并采用多种判别图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养正 《吉林地质》1996,15(3):55-65
本文运用裂陷槽理论,提出了早二叠世地层发育于大石寨,大河深和庙岭三个裂陷槽中,晚二叠-早三叠世则以陆相凹陷沉积为特征,发育于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完达山三个凹陷内。  相似文献   

9.
在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通过煤田地质填图、实测剖面测量、槽探等勘查手段,对文山丘北地区地层及构造特征进行分析。区内构造从属于文山巨型旋钮构造,主要发育庄科一密纳复式背斜及尼尼白一笼陶向斜,上二叠统为主要含煤地层,由于沉积环境的差异,在调查区西南部发育龙潭组,其他大部分地区为吴家坪组,龙潭组为主要含煤地层,煤层厚度较小,厚度变化较大,为高灰、高硫、低热值的贫煤。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北区二叠纪和早三叠世地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运用裂陷槽理论,提出了早二叠世地层发育于大石寨、大河深和庙岭三个裂陷槽中。晚二叠一早三叠世则以陆相凹陷沉积为特征,发育于兴安岭、张广才岭及完这山三个凹陷内。  相似文献   

11.
华南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近3年通过对滇东黔西地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新的进展:1)证实滇东黔西地区是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的良好地区;2)发现并证明研究区有连续的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地层;3)发现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存在事件成因的“界线粘土岩”;4)丰富了研究区二叠-三叠系界线附近的古生物资料;5)分析研究了宣威组露头地层层序;6)进行了华南海相和陆相二叠-三叠系地层界线之间的对比。  相似文献   

12.
陈华成  王云慧 《地质论评》1981,27(5):444-446
江苏、安徽南部地区(图)晚二叠世早期地层,过去统称为龙潭组。其层位及对比,前人曾经有过系统总结。近年来,笔者通过对江苏、安徽南部地区晚二叠世早期地层剖面观察和两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的有关资料分析和对比,认为本区晚二叠世早期沉积可划分为东、西两个沉积区,其间有一呈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并赋存煤和石油等矿产,是世界上研究陆相三叠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北方那些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的盆地(如准噶尔盆地、陕甘宁盆地等)更是解决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和建立陆相三叠系地层层序的关键地区。 我国陆相三叠系的研究工作,早在本世纪初期业已开始,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乃是解放后展开的。1959年的全国地层会议对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了首次系统总结(斯行健、周志炎,1962)。通过近二十年的工作,在地层古生物方面又积累了丰富的新材料,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突破,从而填补了我国三叠系陆相地层的一些空白,使某些长期争议的难题得以初步解决,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认识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的全貌、确立其标准层序、进而建立我国三叠纪的植物群序列,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内蒙—吉林亚区早二叠世早期的沉积特征及古地理轮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莉  谷峰 《地球学报》1984,6(1):107-121
<正> 早二叠世亚洲中轴大陆区的中朝地块及北亚大陆区的西伯利亚地块之间,有一条近东西向分布的地带称北亚陆间区,其东部属内蒙古海槽,横贯我国北方各省,东西绵亘3000余公里、地层分区属天山—兴安区(图1)。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介绍了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和北方海、陆相二叠—三叠纪地层及生物群研究的新进展。前者包括长兴阶的详细划分对比;混生生物群和岩相、地球化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界线粘土层中铱异常的发现及界线附近碳、氧同位素的变化等。后者包括甘肃地区晚二叠世甘肃兽和安哥拉植物群的发现;新疆二齿兽与水龙兽混生及北方广大地区二叠—三叠系孢粉系列的建立和对比等。提出浙江长兴煤山和四川华蓥邻水及广元上寺三条剖面可作为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的候选剖面,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作为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候选剖面,高铱含量表明此时曾发生过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16.
卢进才  史冀忠  牛亚卓  宋博  张宇轩  余龙 《岩石学报》2018,34(10):3101-3115
内蒙古西部北山-银额地区位于华北板块、塔里木板块和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交汇带,构造背景复杂,一直是构造研究的热点地区。虽然研究区发育数千米以碎屑岩+火山岩+碳酸盐岩为特征的石炭系-二叠系,但层序地层与沉积演化研究十分薄弱,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构造背景的认识。本文通过石炭纪-二叠纪区域地层对比与层序地层研究,分别建立了北山和银额2个地区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格架,明确了不同构造单元石炭纪-二叠纪层序地层具有良好的对比关系,为统一构造环境沉积的地质体。通过沉积演化研究,明确了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具有"两坳一隆"的构造格架,并控制着沉积相的展布,早石炭世晚期北山地区南部接受沉积,之后逐渐伸展,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盆地沉积范围最大,盆地演化达到鼎盛。早二叠世晚期盆地开始萎缩,晚二叠世海水基本退出研究区,仅银额东北部接受了海相沉积。总之,层序地层及沉积演化研究指示研究区石炭纪-二叠纪为相同构造环境下形成的统一的陆内(板内)裂谷盆地。  相似文献   

17.
我国北方槽区中二叠统的海相地层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北部及东部、吉林中部及黑龙江省的南部等地。依据皱纹珊瑚的研究 ,中二叠世珊瑚可以识别出两个组合。早期称Tachylasma -Calo phyllum组合 ,主要是由小型、缺失鳞板的单体珊瑚分子组成 ,为冷水型珊瑚类型 ,与北方生物大区关系密切 ;晚期称Waagenophyllum -Wentzelella组合 ,以群体珊瑚为主 ,属于暖水型 ,与特提斯生物大区关系密切。因此 ,在中二叠世北方区与特提斯区的海水均侵进本区 ,珊瑚化石组合的变化反映古气候环境是由冷变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1:25万《邦多区幅》和《措麦区福》区域地质调查,对西藏当雄错-姆错丙尼地区的早二叠世拉嘎组进行了地层生物及杂砾岩特征的研究,认为:所采生物化石均赋存于滑塌块体中,反映的地质时期为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而赋含滑塌块体的“基质”地层时代应稍晚于早二叠世Sakmarian-Artinskian期;沉积特征表明杂砾岩成因具冰海相和水下块体重力流的双重(复合)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东北地区二叠纪生物混生机制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混生现象是指不同生物古地理区系的生物出现于同一地区的同时代地层中,表明它们曾同时或略为先后地生活或埋藏在一起。中国东北地区旱二叠世时期出现明显的北方冷水动物群(归属北方大区准噶尔-兴安生物省)与特提斯暖水动物群(归属特提斯大区内蒙-吉林生物省)的混生现象;晚二叠世出现安加拉植物群(Angara flora)与华夏植物群(Cathaysian flora)的混生。对于这些生物混生的机制及阻隔生物  相似文献   

20.
新疆天山北麓、准噶尔盆地南缘陆相二叠、三叠系发育完好,尤以乌鲁木齐仓房沟至吉木萨尔一带剖面连续、化石丰富,是研究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层型剖面和层型界线的理想地区之一。据新疆地层表上二叠统至下三叠统的地层层序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