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质学   5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中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吉木萨尔三台大龙口剖面已被推荐为国际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侯选剖面。该剖面是世界上研究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最理想的剖面之一,也是我国非海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研究程度最高的剖面。准噶尔南缘上二叠统─下三叠统统称仓房沟群,下分5个组(自下而上):泉子街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韭菜园组、烧房沟组,除烧房沟组与下伏韭菜园组间有显著冲刷面外,各组间均为整合接触关系。仓房沟群中生物化石丰富,可以划分出植物、孢粉、双壳类、叶肢介、介形虫、脊椎动物等不同的生物组合,尤其重要的是在锅底坑组上部发育晚三叠世与早三叠世生物混生的过渡层。这个过渡层揭示了生物演变的连续性,即脊椎动物Jimusaria与Lystrosaurus共生,孢粉Lueckisporitesvirkkiae与Lundbladisporawatangensis共生,以及二叠纪型的植物、双壳、介形虫与三叠纪型的叶肢介之间的混生。即在这个过渡层中既含晚二叠世型的孑遗分子,也含早三叠世型的新生分子,因而可以确定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就在锅底坑组内,置于大龙口背斜南翼剖面第36层,北翼剖面第34层之底,即在锅底坑组与韭菜园组传统岩组界线之下约50m(北翼)~60m(南翼)处。古地磁反映的正负极性与生物地层界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陆相二叠一三叠系界线划分和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的划分主要依据古脊椎动物,孢粉,双壳类、介形虫和古植物等.这些化石组合特征在界线附近都有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可以用来划分界线,而且结合在界线附近其它非生物(沉积物的粒度和颜色等)的异常变化,可以看出在二叠—三叠纪之交曾发生过某种事件.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分布广泛、发育完好、化石丰富并赋存煤和石油等矿产,是世界上研究陆相三叠系的重要地区之一。尤其北方那些二叠、三叠系连续沉积的盆地(如准噶尔盆地、陕甘宁盆地等)更是解决陆相二叠、三叠系界线和建立陆相三叠系地层层序的关键地区。 我国陆相三叠系的研究工作,早在本世纪初期业已开始,但大量系统的研究工作乃是解放后展开的。1959年的全国地层会议对中国中生代陆相地层进行了首次系统总结(斯行健、周志炎,1962)。通过近二十年的工作,在地层古生物方面又积累了丰富的新材料,取得了许多重要进展和突破,从而填补了我国三叠系陆相地层的一些空白,使某些长期争议的难题得以初步解决,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认识我国三叠纪陆相地层的全貌、确立其标准层序、进而建立我国三叠纪的植物群序列,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 中国的三叠系非常发育,中、下三叠统在昆仑—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以陆相为主,少量海陆交互相。南方以海相为主。局部地区有海陆交互相或陆相沉积。上三叠统在北方为陆相,在南方以海陆交互相为主,陆相次之。 近十多年来对非海相地层的层序、界线划分、时代归属、分布规律、生物群特征等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三叠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自赵金科等发表了建国头十年中国三叠系总结以来,中国三叠系的调查研究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主要是:(1)区域性三叠系的考察和调查加强了;(2)各区域三叠系的生物地层分类,包括菊石带、底栖动物(双壳类、腕足类)组合等全国性或大区域性的年代地层分类单位初步确立;(3)界线地层学、特别是二叠系与三叠系界线研究,取得一定的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