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首山震旦纪砾状白云岩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碳酸盐质碎屑流是一种含有大量粗碎屑物的重力流。其物质来源于碳酸盐台地,沉积岩石表现为无分选,不具层理的特征。甘肃龙首山地区广布的一套砾状白云岩,作者认为是碎屑流成因的岩石,其碳酸盐质碎屑流形成于震旦纪早期,是华北地台西南缘大陆边缘裂谷的产物。沉积于裂谷盆地。从侧面反映了龙首山地区震旦纪早期非稳定的区域构造演化背景。  相似文献   

2.
龙首山地区的震旦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龙首山地区震旦纪地层的划分和分布情况。根据同位素年龄测定资料和微古植物确定了其形成时代。认为龙首山地区震旦纪沉积建造经历了一种由造陆建造向造海建造的演化,地壳运动由活动向不活动的转化,反映在沉积建造序列上为陆源碳酸盐岩建造—冰碛岩建造、火山凝灰岩建造—陆源碎屑岩建造。沉祝构造背景可能为大陆裂谷。  相似文献   

3.
祁连-龙首山地区发育多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其成矿表现及与金川矿床所代表的大规模岩浆事件的关系尚不清晰。本次研究通过区域地质建造对比、详细剖面刻画,岩石学、地球化学辅助,厘定了祁连-龙首山地区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年代学格架与含矿性评价,初步表明金川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是新元古代大规模岩浆事件的产物,可能与诺迪尼亚超大陆的裂解所导致的大火成岩省有关。在其外围,发育有多期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尽管南祁连化隆地区所发现的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与金川铜镍矿为非同期的产物,但也表明是一期比较重要的岩浆铜镍矿成矿事件,对于拓展区域找矿实现找矿突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金川铜镍矿床出露于华北板块西南缘阿拉善地块龙首山隆起带,受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墙状小岩体,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三的硫化镍矿床。前人对其成矿地质背景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一直以来金川矿床被认为形成于中元古代大陆边缘裂谷环境,成矿年龄为1508±31Ma,但随着金川岩体二辉橄榄岩单颗粒锆石U-Pb年龄827±8Ma和纯橄岩硫化物矿石Re-Os等时线年龄1043±28Ma的获得,金川铜镍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5.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其时代约为1100Ma),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一,可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6.
北美中大陆裂谷系是世界上一条大型的元古宙裂谷带,延伸长达2000公里,伴生有大量的火成岩,也是世界上巨大的火成岩省之珂提供有关元古宙地幔特征的重要信息。裂谷带还产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7.
甘肃龙首山隆起区位于阿拉善地块西南缘,镍资源丰富,矿床类型相对简单为岩浆型,以分布世界级的金川超大型铜镍硫化物矿床而闻名。在龙首山地区,除了金川镁铁-超镁铁质岩体之外,还断续分布有20多个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呈岩墙状、脉状及岩株状产出,构成一条重要的镁铁-超镁铁质岩带。区内分布多处镍铜矿床、矿点,矿床类型为岩浆型。这里从成镍带的角度,探讨了龙首山地区镍矿找矿方向,认为寻找隐伏岩体及深部找矿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质构造背景是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赖以发生的三维空间和有关事物。通过讨论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演化及与之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特别指出了金川镍铜矿床、白银多金属矿田及寒山金矿“三位一体”出现的地球动力学条件。金川镍铜矿床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早期 ;白银矿田形成于陆缘弧裂解 (岛弧裂谷 )阶段 ;寒山金矿物源来自于洋壳型岛弧火山岩 ,成矿流体形成的动力是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9.
华北板块西南边缘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地质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地质构造背景是成矿系统及成矿作用赖以发生的三维空间和有关事物。通过讨论华北古大陆西南边缘的构造演化及与之有关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形成的构造背景 ,特别指出了金川镍铜矿床、白银多金属矿田及寒山金矿“三位一体”出现的地球动力学条件。金川镍铜矿床形成于古大陆边缘的裂谷环境早期 ;白银矿田形成于陆缘弧裂解 (岛弧裂谷 )阶段 ;寒山金矿物源来自于洋壳型岛弧火山岩 ,成矿流体形成的动力是阿尔金左行平移断裂及次级断裂的构造作用  相似文献   

10.
甘肃龙首山新元古代烧火筒群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文渊  杨鹏飞 《沉积学报》2004,22(1):142-147
华北地块西南缘龙首山隆起广布一套前寒武纪碳酸盐质为主要成分组成的碎屑流沉积,近年来发现在邻区北山、祁连山地区亦有分布。岩石状貌特殊,砾石大小混杂,呈无磨圆的棱角、半棱角状,为杂基支撑结构。区域上岩层连续性好,但厚薄不一,厚几米至几十米,局部与火山岩相变。根据其上覆、下伏岩层同位素年龄和微古植物化石定年资料,分析判断为新元古代中晚期的产物,讨论其成因为大陆裂谷沉积构造环境下,地壳急剧动荡,崩塌原稳定台地相的沉积,大量崩塌堆积物在大陆裂谷斜坡形成碎屑流移动而成。其为大陆裂谷的典型沉积,具有重要的指相意义。龙首山及邻区新元古代中晚期大面积碎屑流沉积分布,表证当时大规模大陆裂谷作用的发生,与全球性Rodinia大陆裂解的认识一致.  相似文献   

11.
北秦岭元古代构造格架与演化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秦岭造山带是经历了多阶段的多陆块长期裂解、拼合的复合型造山带。最新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综合研究共同揭示沿商丹带分布有中新元古代蛇绿岩,并伴生有与板块俯冲碰撞作用相关的弧后盆地、岩浆弧、高压变质作用,表明北秦岭于中元古代末—新元古代初曾发展成为类似于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活动大陆边缘,出现板块向北俯冲消减、弧后盆地的生成和蛇绿岩构造侵位及其后的碰撞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12.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基底变质岩的构造属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安徽北淮阳构造带的基底由一套变火山沉积岩建造 (即原称庐镇关群 )所组成。岩类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的研究表明 ,这套火山岩属碱性玄武岩系列、拉斑玄武岩系列和钙碱性玄武岩系列 ,分别形成于中元古宙陆内裂解 (扩张 )带和晚元古宙岛弧两种构造环境 ,其中以岛弧环境火山岩为主要部分 ,由此可以证明北淮阳构造带是在中元古宙陆内裂解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古弧系 ,具有大陆型基底性质  相似文献   

13.
The geotectonic setting refers to the three-dimensional space and related events based on which a metallogenic system is formed and an ore-forming process takes pla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southwestern margin of the North China paleocontinent and related geotectonic settings in which large or superlarge deposits are formed. Emphasis is put on the geodynamic conditions of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and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 It is significant that the three deposits occur together as a "trinity" on the sam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Jinchuan nickel-copper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early stage of rifting of the paleocontinental margin; the Baiyin copper-polymetallic deposit was formed during the splitting stage of a continental-margin arc. The continental-margin arc spitting resulted in an "island arc rift" in the early stage of evolution. The Hanshan gold deposit was formed within the Altun sinistral strike-slip fault  相似文献   

14.
金川铜、镍(含PGE)岩浆硫化物矿床母岩浆成分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章华  汤中立 《现代地质》1998,12(4):506-514
利用金川侵入体的岩石化学和铂族元素资料,根据Roeder和Emslie的橄榄石液相平衡原理,估计金川超镁铁质岩的母岩浆为大约含108%MgO的高镁玄武岩浆;将其与不同构造背景下形成的玄武岩岩石化学成分进行对比,认为金川侵入体的母岩浆的化学成分与巴西北部Maranhao低Ti玄武岩浆的化学成分相似,代表了一种大陆裂谷背景下火山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甘肃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高台-临泽地区109-2隐伏岩体岩相学研究,岩体组成以二辉橄榄岩相为主,具有橄榄石堆晶结构,橄榄石主要为贵橄榄石,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与金川岩体非常相似。与金川地质背景对比显示它们属于同一个三级构造单元(龙首山隆起带),围岩地层相近。微量、稀土数据证明金川岩体岩浆源区富集程度或受地壳混染程度较109-2岩体强,分异结晶过程存在差异,109-2岩体Cr有明显的亏损现象,Ni/Cu比值明显较金川超镁铁质岩体(Ni/Cu≈2)高。109-2岩体所在地区可能是一个新的岩浆能量聚集地带,值得进一步探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裂谷系-克拉通边缘断陷带-同生断裂-断陷盆地是华北地台西北缘元古宙层控型多金属硫铁矿最重要的控矿格局。矿床具有明显的层控、时控和岩控特征。枢扭带线型构造控制一、二级盆地及矿带、矿田的空间展布;同生断裂控制有硫化物堆积的三级盆地;伸展构造在横向上的互补作用导致岩(矿)层走向上的伸、缩变化;低补偿与超补偿沉积界面为硫化物沉淀提供了有利的物理、化学场;同沉积火成活动为含矿热液的对流循环提供了足够的能量。深入研究并正确认识上述控矿因素的控矿作用对于指导该区乃至同类矿床的普查找矿和成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甘肃金川铜镍矿石中MgO对浮选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建青  刘星 《云南地质》2005,24(4):402-406
金川铜镍矿浮选精矿中MgO高,影响闪速熔炼。对金川主力矿山二矿区矿石中MgO分布特征与赋存状态的研究,分析影响浮选过程中MgO难以抑制原因。认为矿石本身MgO含量高、矿石蚀变严重、含镁矿物自然可浮性的良好是造成精矿中MgO高的主要原因。提出研究含镁矿物的浮选特性和矿石的矿物组成特点是精矿降镁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龙首山岩带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龙首山岩带中几个典型镁铁-超镁铁质岩体样品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对金川超镁铁质岩体与其外围镁铁-超镁铁质岩体的形成演化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发现:这些岩体处于相同的构造环境,样品点整体为亚碱性拉斑玄武岩系列,随M g#值的增加,C aO,A l2O3,N a2O,K2O值具有连续减少的趋势,指示了它们存在连续的岩浆演化关系;稀土与微量元素分析,蛛网图整体具有右倾特征,龙首山岩带中段岩体有明显δEu负异常,东、西段岩体样品有δEu正异常或无异常,暗示中段岩体较外围岩体经历了更完全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前人对金川所做的S r-N d同位素等资料,证明金川岩体的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  相似文献   

19.
吉林南部通化地区集安群的年代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辽吉裂谷带吉林段集安群火山岩和碎屑沉积岩以及裂谷带内的花岗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的年代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 集安群火山岩形成于2156~2189Ma, 并于1870~1 881Ma接受区域变质作用改造.伴随集安群的火山-沉积和变质作用, 有2期花岗岩侵入: 一期形成于裂陷期的2156~2189Ma; 另一期形成于造山期的1870~1881Ma.同时, 碎屑锆石和捕获锆石获得了2471~2494Ma和2633~2653Ma的岩浆成因锆石年龄, 代表结晶基底的2次岩浆事件.集安群的物质来源于太古宙基底和裂陷期的岩浆事件产物.   相似文献   

20.
岩浆岩Nd、Sr同位素特征表明,扬子地块基底有着和华北地块很不相同的早期演变历史。这意味着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在历史上曾经是相互独立的,后来才拼合在一起。Nd、Sr同位素研究还表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的会聚在泥盆纪以前就已经在进行中,它是通过位於两地块之间的古秦岭海洋壳俯冲消亡在华北地块之下实现;华北和扬子两陆块最终相碰撞至少发生在二叠纪以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