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云南地区地下水动态的地震源兆与场兆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世芹  刘丽芳  付虹 《地震研究》2004,27(2):126-132
在地震预报中,对发震地点的预测一般都是“以场求源”。如何区别源兆与场兆的特征,是地震预报特别是短临预报必须回答的问题。根据云南1979—2000年间的20余年中地下水动态观测的事实,作者在“七五”、“八五”攻关项目的基础上,对地震源兆与场兆的地下水动态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源兆特征为短临异常多、空间分布密集、以高频异常为主;场兆特征为中短期异常多、空间分布稀疏、以破年变异常为主。该分析对进一步开展地震预测预报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我们根据前人岩石标本模拟实验和10种震源孕震模式的研究成果及近14年唐山,澜沧,丽江,大同等78次5.0~7.8级地震的486个孕震凹形图与175个短临突跳孕震图,以倾斜凹形和地应力凹形为骨架,以流体运动为脉胳,经综合分析构建成孕震凹形模式。  相似文献   

3.
韩渭宾 《华南地震》1999,19(3):20-25
分析了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研究中的“场兆”和“源兆”问题,指出:未来的震源仅仅是区域应力场中若干应力集中区之一;多数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预报指标反映的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现在已有可能从地震活动图象和地震学预报指标的综合研究,找出一个或几个应力集中区,但还没有什么指标和方法能判断哪一个应力集中区一定和何时会发生强震。由此建议,在确定若干应力集中区之后,将哪一个应力集中区将会发震的判别标志作为进一  相似文献   

4.
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震前地磁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区域地磁在一定范围内,在排除空间环境、仪器本身故障等因素的前提下,各地磁台所观测到的地磁曲线是具一定相关性的,但强震孕震过程中会引起电导率等电磁性质发生改变,从而改变台站间地磁本应呈现出来的相关性,因此地磁异常可以为震前地震预报提供有用信息。以2013年7月22日岷县-漳县6.6级地震为研究对象,对其震前地磁前兆异常进行研究。分析表明:震前有明显的低点位移异常现象,且在此次异常后36天发生了6.6级地震;地磁Z值的每日一值空间相关分析也出现了明显异常,从空间上看,相关系数与地震震中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震中刚好处在相关系数最低的位置;且地磁台的密集程度对计算区域相关系数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震水化学参量"场兆"与"源兆"判别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慧  王长岭 《地震》1999,19(2):155-160
分析处理了唐山、松潘、共和等7级以上大震的震例资料,研究了大震水化学参量的源兆与场兆的判别指标,并指出,水化学参量的趋势原兆出现得早,场兆出现得晚;源兆所占的比例高,场兆所占的比例低等,进而提出了1年度7级以上大震水化学参量的前兆指标。  相似文献   

6.
2000年兴海6.6级地震震(前)兆分析及预报过程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朱丽霞 《高原地震》2000,12(4):1-11
从强震孕育背景,震(前)兆异常时空演化的角度较为系统地阐述了2000年9月12日海6.6级地震前的前兆异常特征,通过对震(前)兆异常演化过程的追溯,再现了对该次地震一定程度上的预报过程,从中对我国地震预报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7.
未震空区与卸载地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地震预报的地震学方法清理结果表明,利用地震空区预报未来强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虚报率较高。作者研究发现,在一些没有发生地震的孕震空区周围,发生了某种“卸载地震”,以至终止了空区的孕震过程。文中总结了某些卸载地震的特点和利用对卸载地震的识别从而减少虚报的效果。卸载地震的作用有可能对其它无震前兆异常提供解释。  相似文献   

8.
江在森  祝意青 《地震学报》1998,20(3):262-271
初步研究了1995年7月22日甘肃永登5.8级地震孕育发生过程中的断层形变异常和重力场、垂直形变场动态演化特征。孕震过程中近源区有3外断层形变呈α,β,γ相变化异常,外围区1993年以来先后有10余处场地断层形变出现台阶、突跳等异常。流动重力监测到震肖出现的高值异常区、同震效应及震后恢复正常的演化过程等。资料反映了孕震过程中近源区断层运动由准线性走向非线性的过程,重力场变化由孕育、发震过程的非均匀  相似文献   

9.
阶段递进地震预报思路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绍先  曹刻  黄泰春 《地震研究》2000,23(3):269-274
首先提供了1998年10月云南宁蒗5.3级地震前所确认的孕震过程和主要前兆异常,以此为例阐述阶段递进的预报思路;这一项预报思路首先根据历史震例中区域应力场的活动轨迹,跟踪其当前加载区域和活动构造,以被加载区域预释放大于2倍均方差及3.0~4.9级地震时空丛集图象认孕震区的存在;以此孕震区为载体思考近源区各种前兆异常的内在相关性,利用发震概率计算模型和各种短临预报指标对发震概率P进行具体计算,以P≥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聊古一井构造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入手,以实际观测的水化学组分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实例为基础,讨论了该井水化学组分震前异常变化的场源兆特征.利用断层位错理论和岩石力学实验获得的认识探讨了聊古一井水化学组分变化场源兆异常形成的物理力学机制及预报意义.所获成果丰富了对场源兆地震前兆的认识,同时对地震预测预报也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追踪1996年丽江7级地震的孕震过程,发现其震前30余年前兆性中强地震的发生顺序和迁移特征与前人实验结果相吻合。从断裂理论分析,中强震前兆性地震序列及主震发生的先后顺序由孕震区内断裂构造及断裂端部应力核区内介质的E·γ综合决定。这种运用实验结果和相关理论来分析和研究某些天然地震孕震过程的方式,有可能为地震研究和地震预报尝试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按照修正后的孕震模式和裂力学理论,得出了一组震源参数,并与前人运用其他方法所得的震源参数进行了对比,进一步论证在震源区存在液体。最后,以该模式对1988年11月6日的澜沧-耿马地震的孕震过程进行了分析,说明了修正后的模式在地震预报中应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李文英  胡新亮 《地震》1993,(6):7-14
本文将地震过程视为一个复杂系统,随着孕震过程的发展,系统从平衡态向着远离平衡态方向发,不稳定性增大,并向着失稳态接近,这时大量前兆发生发展,复杂发生增加。文中应用系统科学中的信息集成方法分析前兆异常,确定异常综合,用统一的系统叁量概率合成、信息熵、有序度等作为系统由向非过渡的标志。结果表明,用信息综合集成方法分析后的异常反映了孕震过程演变到短期阶段。该方法为短期地震预报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具有实  相似文献   

14.
陈宇卫  陆远忠 《地震》1994,(2):11-18
在中国,孕震空间已经比较广泛地应用于地震预报的实践,并多次取得实际预测强震的效果。但经过系统震例研究发现,利用孕震空间预报地震的虚报漏报率比较高。本文运用解决临界相变问题的重正化群方法所求出的孕震空间区可能发生失稳破裂,导致强震发生的判据对孕震空间的危险性作出进一步鉴别,并用突变论方法求解尖拐空变方程,预测孕震空区未来发生强震的时间和震级,并进一步确定孕震空区的危险性。对26个中国大陆强有的孕震空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震预报科学思路,方法论及难点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立德 《地震研究》1992,15(2):186-192
中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思路为整体观指导下的异常群体阶段性追踪预报模式。在方法论方面强调了宏观唯象方法的重要性,认为利用地震学、地球物理、地壳形变和地球化学等资料,采用统计识别的方法来寻找地震前兆、进行三要素预报是解决孕震过程这类复杂系统的较好方法。同时指出,地震成因、震源孕育物理力学过程、前兆成因机制、临震阶段起主宰作用的变量等是地震预报的难关所在。临震阶段潮汐力、气压、降水等这些平时视为干扰因素的变化,可能成为发震的触发调制因素。从而增加了前兆的复杂性,在排除干扰时应特别注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清理了吉林省地震前兆台网在省内中等地震,邻区中强以上地震、西太平洋地震带大震前记录到的14次前兆异常。通过震例统计,筛选出省内前兆映震敏感测点和敏感测项。根据映震范围曲线求出最低映震震级为3.0左右,线性区内最大映震距离为600 ̄800km。对5级地震的反映距离为200 ̄300km。  相似文献   

17.
《地震》1982,(6)
某些大震前往往观测到电磁异常现象,一般认为有两种可能造成这种异常现象的产生:一类是当电磁波穿越孕震区时,由于孕震过程中传播介质物性改变所引起的传播异常;另一类则是发自震源的电磁辐射造成的。为了探讨震前电磁波异常在地震预报中的作用,我们在本省中部和北部进行了一些观测试验。 北部观测网和中部观测网的建立是根据对  相似文献   

18.
正加卸载响应比是尹详础等人提出的一种中短期地震预报方法,这种方法通过测量地震加卸载过程中本尼奥夫应变的比率进行,可能反映了作用于断层的地球潮汐力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变化。当孕震系统处于稳定或线性状态时,加卸载响应比接近1,当孕震系统处于非稳态时,加卸载响应比大于1,通常在强震发生前,加卸载响应比会在震前出现几个月到几年的高值异常,这种前兆现象已被众多研究者多次观测到并以之作为地震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前远场应变异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韬  卢永  杨军 《内陆地震》2004,18(2):101-105
依据6个钻孔应力-应变连续观测资料,研究了区域应力场的变化,结果表明在2000年10月整个青藏高原周边应力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与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发生在2000年9月的兴海震群和2000年10—11月的唐古拉山震群是这次8.1级地震在孕震过程中的一次应力积聚释放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引入重整化群方法进行孕震条带的识别.从理论上给出了识别孕震条带的定量判据,并对文献[1]中的32个地震活动条带进行了回顾性的预报检验.结果表明,这32个地震活动条带中有29个为孕震条带,其余3个则为非孕震条带.同时将重整化群方法和文献[1]中方法所得的判据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重整化群方法除了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之外,在识别孕震条带的判据上更趋于严格,更符合地震活动条带的客观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