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伽师地区现今构造运动和地形变GPS监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伽师及帕米尔东北侧地区的GPS监测网者加密和复测,采用GPS高精度数据处理进行解算,获得了高精度的观测结果,基线的相对精度达10^ -8~10^-9。根据观测结果,初步得到了该地区的现今地壳形变速率图及各基线矢量的时间序列。结果表明,伽师地区向北推移、塔里木盆地对天山的正向挤压是该区地壳运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2.
运用动力学原理,利用全球1988、1990、1991等年份的部分LAGEOS卫星激光测距资料解算武汉-上海的基线长度为657497.0507m,内符合精度优地2cm。相对精度为4×10^-8与IERS公布的结果接近,计算结果分析表明武汉SLR站的第三代测距仪运行系统稳定,没有明显的系统误差。  相似文献   

3.
长距离GPS基线及卫星定轨计算精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6个GPS固定观测占3天的观测资料,采用伯尔尼3.5版软件用多种方法计算了长距离GPS基线边及GPS卫星轨道参数,结果表明,对800~3000km的GPS基线,利用精密星历计算,边长及其经纬度分量重复测量精度要达10^-8~10^-9,同精密层历相比,2天轨道弧段的定轨精度为1~4m(坐标中误差)显然,采用IGS(国际地球动力学GPS服务处)计算中心的精密星历可以满足地球动力学及地震预报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GPS长距离基线精确解算的有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GPS长距离基线精度解算方法及其解算精度及观测时间的关系。研究表明,充分利用载波相位各组合观测值特点的L5-L3解法比L3解法好;长距离基线解算时,观测时间达到一定长度后,其精度趋于稳定,再观测更长时间精度提高很少,甚至不提高。  相似文献   

5.
高精度GPS观测及其在福建东南沿海地壳形变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福建东南沿海GPS地壳形变监测网的两期观测资料的处理方法及春精度进行了深入讨论,并根据复测资料的对比,对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两期GPS观测资料经严密处理后其基线重复性精度优于10^-8,高程分量的精度固定误差小于7mm,比例误差优于10^-8,满足了研究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需要。利用统一处理后的两期GPS观测结果获得了该地区现今地壳运动的基本图象,表明该地区  相似文献   

6.
重力插值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根据离散观测数值构制连续空间重力变化图像,分析和讨论了3种数值插值方法,计算结果表明多面函数方法插值精度最高,由于逐步回归分析筛选核函数中心点的计算繁琐,文中提出根据分形理论和Shannon取样定量来确定核函数中心点,对滇西试验场进行模拟试验,插值精度可达到4~5(10^-8ms^-2)。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1和2012年陆态网GPS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解算过程中,不同对流层延迟参数个数与初始坐标偏差对解算精度的影响;利用重采样方法模拟生成多组不同时间间隔的流动数据,分析了不同时间间隔的流动观测模式下的解算精度。通过实验证实,为了得到高精度的GPS单日松弛解,必须进行对流层延迟估计,对流层参数个数设置为2,7,13时解算精度存在少量差别,表现为随着参数增多解算精度有所提高;初始坐标误差在10m时可以得到精度较高的时间序列结果,误差在30m及50m时不能得到可用的时间序列;当流动观测时间间隔大于1年时,可以获得较为可靠的水平速度场结果;时间间隔短于1年时,水平速度场解算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8.
短基线RTK技术的精度符合滑坡监测的要求,由于滑坡地带的特殊性,在利用RTK技术进行滑坡监测时,流动站与基准站构成长基线。长基线RTK观测精度是否符合滑坡监测精度要求未知。进行了模拟实验,设定一条长基线,利用RTK观测对固定不动的观测点进行动态测量,求出其观测坐标,将观测坐标与平均坐标相比,并利用求坐标中误差的方法解算出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结果求得的水平精度和高程精度都达到了厘米级。结果显示:长基线RTK技术可以很好的用于滑坡监测,且监测精度达到厘米级。  相似文献   

9.
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自动高精度测距系统。该系统能以5×10^-7的测距精度测定多个观测点的形变,可作为跨断层动态连续观测的新仪器。  相似文献   

10.
罗志才  周浩  钟波  李琼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9):3061-3071
考虑到不同坐标系下各个方向观测值对反演地球重力场的频谱贡献不同,建立了顾及多方向观测值权比的动力积分法,并利用该方法反演了高精度的GOCE HL-SST卫星重力场模型.首先,分析了不同坐标系下各个方向观测值与地球重力场信息的响应关系,其中惯性系(IRF)下X、Z方向的观测值分别对扇谐系数、带谐系数最为敏感,Z方向的解算精度在全频段均略高于X、Y方向;地固系(EFRF)下各个方向的独立解算精度均与能量守恒法的解算精度相当;局部指北坐标系(LNOF)下X、Z和Y三个方向的解算精度依次递减,且Y方向在47阶附近有明显"驼峰"现象.其次,比较了不同坐标系下顾及三个方向观测值权比的加权解算模型,其中加权联合解算模型精度在20至70阶次均明显优于等权解算模型,在带谐项和共振阶次精度提升明显,且LNOF下的加权联合解算精度要优于IRF和EFRF.最后,比较了GOCE和CHAMP卫星的模型解算精度,采用本文计算方法,仅利用2个月GOCE轨道观测值解算的模型精度优于包含更长观测时段信息的AIUB-CHAMP01S和EIGEN-CHAMP03S模型,且略优于ASU-GOCE-2months模型.  相似文献   

11.
星间加速度解算模式的模拟与分析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低卫星跟踪卫星的观测量是两低轨卫星的星间距离或星间速度,星间加速度由星间速度通过数值微分导出,用星间加速度作为观测量可以避免解算卫星运动的变分方程,简化观测方程的建立,但数值微分会使观测噪声放大,从而影响重力位的解算精度.为了定量给出星间加速度观测模式的精度,本文分析并模拟验证了数值微分公式计算星间加速度的精度,导出了基于星间加速度的一般形式的观测方程,模拟计算了基于星间加速度的重力位模型.结果表明,采用星间加速度观测模式的解算精度要明显低于星间速度观测模式的解算精度.  相似文献   

12.
水震波与地震面波的对比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张子广  万迪坤 《地震》1998,18(4):399-404
利用同一地质单元内的水震波与地震面波资料进行对比研究,估算水位对含水层应力庆变的响应“格值”,选取唐山矿井水震波资料,唐山陆河地震台记录的地震面波资料,估算“格值”是9.182×10^-10/cm,即唐山矿井观测含水层垂直应变量为9.182×10^-10/cm时,井水位变化1cm。  相似文献   

13.
应用GAMIT软件进行高精度GPS定位解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杰  王晓强 《内陆地震》2001,15(4):355-359
主要介绍了作为高精度的GPS基线处理软件GAMIT软件的构成及使用,通过算例说明在高精度网内利用GAMIT软件进行基线解算精度完全可以达到要求,从而满足地壳形变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红河断裂的GPS监测与现代构造应力场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中德合作于1988年和1991年两次用GPS监测滇西地震预报实验场场区现代构造运动及红河断裂的地壳形变,两期观测的数据处理结果表明,滇西GPS观测基线相对定位精度接近10^-7。利用两期观测资料得到的基线变化,并结合构造应力场应变模型,估算得到场区近期构造应力场的应力特性参数,结果表明:该地区应力状态以挤压为主,兼有拉张和右旋剪切,其主压应力方位为N17°±12°E;由于印度板块在场区西侧的侧向挤  相似文献   

15.
蕴震系统的Kolmogorov熵及其可预报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简单地回顾了从热力学熵到拓扑熵的熵概念发展历史以及熵理论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着重介绍了Kolmogorov熵的理论背景、计算方法、估计方法以及它与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可预报性问题的关系。以京津唐地区为例,对时间域计算了K熵的唐山大震前后的变化情况,得出大震前系统存在K熵下降的趋势,震后又回升。以多台的宽间域综合方法计算得到K熵大于零,对于10^-5~10^-6的观测精度其可报期限为4-5年。  相似文献   

16.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玄武岩Dupal异常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滇西古特提斯构造带某些玄武岩的Sr、Nd、Pb同位素资料显示存在富集放射成因Pb同位素的Dupal异常。五素玄武岩的^87Sr/^86Sr=0.7063,εNd(T)=5.4-6.5;铜厂街洋岛玄武岩的87^Sr/^86Sr=0.7036-0.7083,εNd(T)=0.65-6;双沟、德钦、铜厂街、勐连蛇绿岩玄武岩的^87Sr/^86Sr=0.7038-0.7073,εNd(T)=8.2-10.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18年中国大陆构造环境监测网络GNSS基准站及中国周边IGS站数据,基于CSR4、FES2004、GOT00、NAO99b等海潮负荷改正模型,采用单一变量的解算方式,分析不同海潮模型对我国GNSS基准站基线、三维坐标、时间序列等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不同海潮模型解算基线精度,水平方向相差不大于1 mm,垂向相差不大于3 mm;各测站NEU坐标精度均在毫米级以下,以耿马站时间序列为例,与其他模型相比,基于FES2004模型解算的各向偏差趋势波动较弱,其年序列图的精度及连续性、稳定性更佳。简言之,利用FES2004海潮模型解算GNSS站点位置,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主要构造块体现今运动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中国大陆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在90年代初布设了由22个站组成的全国GPS监测网,测站均匀布设在中国大陆不同块体上,1992、1994和1996年对该网进行了3次观测,本文主要评述了3次观测的资料处理和精度,分析了3次测获得的中国大陆现今块体运动的基本特征。研究结果表明,GPS网3次观测获得的资料精度均达到10^-8~10^-9,能满足地壳运动监测的需要,利用3次复测资料结果所建立的我国大陆块体运动模型,有效地检验了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研究结果,在全球框架中,我国大陆整体存在着明显的向东运动,相对于西伯亚的区域性运动特征是: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受印度板向北的俯冲和推挤的影响,青藏高原在南北向压缩的同时,存在着明显的向东的侧向滑移,这对大陆逃逸模型是较为有利的支持;东部地区的块体运动,同时受到印度板以及太  相似文献   

19.
百草枯和H2O2预处理提高盐泽螺旋藻对铅的耐受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用10μmol.L^-1的百草枯(Paraquat)和2mmol.L^-1的H2O2对盐泽螺旋藻(Spirulina subsalsa)作预处理,以诱导提高藻细胞内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随后用40mg.L^-1的Pb^2+进行肋迫试验,实验结果表明,预处理组的藻细胞生长量和光合速率的下降幅度明显较未预处理组小;预处理组的SOD、CAT活性虽有衰减  相似文献   

20.
基线值的观测质量是综合评价地磁台观测资料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根据肇庆地磁台2007年9月18日进行的连续46组绝对观测数据.分析研究了相应时段基线值的稳定性及精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磁静日的不同时段进行的绝对观测对基线值的稳定性影响较小,基线值观测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