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沉积盆地中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沉积盆地中与油气密切相关的金属矿床主要包括密西西比河谷型(MVT)铅锌矿床、砂页岩型铜-铀矿床、黑色页岩中的金属硫化物矿床、沉积岩容矿的金-锑-砷-汞-铊矿床等。金属矿床与(古)油气藏在空间上的密切共生/伴生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在许多MVT铅锌矿床和砂页岩型铜矿床中,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原油及其衍生物形成于矿化前,它们为随后的金属成矿直接提供还原硫或充当硫酸盐还原反应的还原剂。在另一些情况下,某些低温热液金属矿床,特别是Au、As、Hg、Sb、Tl矿床与油气表现出同源、同运、同聚的耦合关系,金属成矿与油气成藏同时或近同时进行。与油气具不同耦合关系的金属矿床常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与成藏和/或成矿有关的盆地流体大致可分为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有机流体、以含金属盐水溶液为主的无机流体以及同时富含烃类和金属组分的有机成矿流体3类,盆地中的成矿、成藏作用及其耦合关系受控于这三类流体的演化过程。沉积盆地中金属矿床与油气藏空间上密切的共生/伴生关系以及成矿、成藏过程和机理的相似性,使金属与油气矿产资源的协同勘探和综合预测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华北克拉通北缘与盆地流体有关的若干矿床实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华南一样,在华北克拉通北缘及其增生带也有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矿床产出。矿床的生成总是与张裂型沉积盆地有关。根据基底大地构造性质和盆地动力学演化特征,可划分出两个与盆地流体有关的、特征各异的金属成矿省:1)华北克拉通北部元古代金.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内部,边缘元古代裂谷增生期生成沉积喷流型硫多金属矿床和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2)大兴安岭中南段古生代锡.多金属成矿省,在克拉通北缘早/晚古生代增生带的张裂型沉积盆地内分别生成各具特征的铅锌/锡-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3.
地处滇黔桂三省边境的右江盆地,以广泛发育Au、Sb、Hg、As等低温热液矿床,尤其是大量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为重要特色,是著名的扬子地台西南缘低温成矿域的主体部位.同时,该区以分布众多的古油藏和残余油气藏而备受石油地质学家们的关注,盆地内从泥盆纪至中三叠世海相地层中有多套生-储-盖组合,原始成油条件优越,因而是我国南方海相油气勘探的重要战略区块(周明辉,1999).金属矿床与古油藏在空间上的密切依存关系,暗示了二者成因上的有机联系.本文从右江盆地晚古生代以来的多阶段演化特征和含油气成矿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出发,探讨盆地流体活动与金成矿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丹寨汞金矿床卤素元素与古油藏关系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丹寨汞金矿床是与古油藏共生的金属矿床,产在古油藏的边缘,矿区内发育大量的油气化产物沥青、含烃有机包裹体等机质,可见该矿床与古油藏有密切的地质关系。对矿区内卤素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矿区内溴、碘的富集程度远比氟、氯高,这与古油藏油田卤水的形成演化有关,而且,油田卤水是该矿床成矿热液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5.
论盆地流体成矿/成烃作用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沉积盆地中的油气聚集和某些金属矿床都是盆地演化过程中盆地流体活动的产物,是同一地质-构造格架内同一自然过程留下的物质表象。油气是被封存起来的、以碳氢化合物为主的盆地有机流体,而固态的金属矿石则大多是以水溶液相为主的盆地流体在适当的部位将所溶解携带的成矿金属组分沉淀卸载的结果。碳氢化合物源干沉积有机质的演化;成矿金属元素则可能是盆地流体从沉积物颗粒通过流-岩反应萃取来的。有机组分在成矿金属元素的活化萃取、迁移、直至沉淀就位的全过程中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成岩压实作用阶段(相当干油气的初次析出阶段),油气与粘土水一道从生烃层内被挤出。从这个意义上讲,油气与部分成矿水溶液具有共同的起源。但在往后的运移和聚集就位过程中,由于水和油的物理化学特征不同,二发生了分离。从而造成了金属矿床与油气藏在空间上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分离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6.
盆地流体中有机组分的成矿效应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盆地流体含有丰富的有机组分。有机质-金属耦合作用是盆地流体金属成矿机制的关键,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有机质的成矿作用主要表现为:1)沉积有机质对盆地流体物理化学特征的制约;2)有机组分对金,属成矿元素在盆地流体中的迁移能力、迁移形式以及沉淀就位机制的制约;3)富有机质的地层作为地球化学还原障和H2S障对于流体中金属沉淀就位的制约;4)沉积有机质的演化对于盆地流体运移的制约(通过油气的阵发性析出和二次孔隙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性质及其成藏-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右江盆地含油气成矿流体是一种多组分、多相态的不混溶体系,成藏流体具低温(多为90~160℃)和低盐度(多小于6wt%NaCl)的特征,其主要组分是有机质、CO2和H2O;金矿成矿流体以中低温(多集中于150~250℃)和低盐度(0.4~6.7wt%NaCl)为特征,其主要组分为H2O和CO2,次为烃类有机组分。盆地内古油藏与金矿床在空间上密切共存,在成藏和成矿流体活动时限上基本一致,在成因上一脉相承,表明两者均为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加里东晚期至印支中期,"盆-台相间"的沉积构造格局为成矿和成藏奠定了物质基础,盆地有机成矿流体的活动使油气和金属分别聚集形成油气藏和金属矿床。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伴随褶皱造山作用的盆地流体活动使油气的原始分布格局发生改变,并造成了油气和金属矿床的空间分带。燕山中晚期强烈的构造抬升剥蚀,使油气藏和金属矿床遭受强烈的破坏与改造。  相似文献   

8.
生物礁与油气田、金属矿床的相互关系讨论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生物礁因其高孔渗特性而往往成为高产油气井、大型油气田的极好储集体。生物礁与礁硅岩套形成的地质背景、岩石、矿物、生物组合均有很多相似之处。礁—白云岩化—膏盐—油气矿床—金属矿床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与生物礁有关的油气藏、金属矿床赋存的盆地有一个共同的地质背景:均是拉张的裂谷环境,盆地基底破裂,深部物质(包括上地幔物质)大量涌入盆地,这种深部流体一方面携带大量金属成矿元素形成热水沉积矿床;另一方面,富含CO_2,CO,H_2,CH_4的流体与生物礁中的有机质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油气田。生物礁与油气藏、金属矿床不仅仅存在空间联系,可能有成因上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西藏东部隐爆角砾岩特征及其含矿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藏东部发育大量与喜马拉雅期斑岩密切共生的隐爆角砾岩筒(脉)。隐爆角砾岩大都遭受强烈的矿化蚀变,其中的成矿元素金、银、汞等强烈富集。包裹体和同位素的资料证实爆破流体是一种与岩浆有成因联系的、介于岩浆与岩浆期后成矿热液之间的过渡性高温流体。  相似文献   

10.
盆地流体及其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盆地流体指在大陆性地壳基底上的沉积盆地演化过程中活动于沉积柱内的有机,无机复杂流体相,包括来自盆地内部由有机,无机沉积物压实和相变所释放出的自生流体和外来流体(盆地边缘隆起区补给的大气水和基底补给的流体)。盆地演化早期的沉积水地质阶段很可能以压实驱动流为主的自生流体占优势,而在晚期的渗入水地质阶段则以重力驱动流为主的外来流体。典型的低温热液地球化学特性和丰富有机组分的广泛参与,乃是盆地流体的两大突出特征。盆地流体广泛参与了沉积物的成岩一后生和成烃成矿过程。它既可以上升到达海底以沉积喷流的方式成矿,也可在海底以下的沉积柱中运移时遇到合适的地球化学障而发生沉淀卸载。献中报道的典型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沉积喷流型矿床,密西西比式铅锌矿床和大陆砂页岩型矿床。但在我国却发现了一批具有复杂成矿元素组合的重要矿床类型,包括沉积岩容矿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等。  相似文献   

11.
芙蓉超大型锡多金属矿床位于南岭W-Sn多金属成矿带中部,是近几年来发现的具有巨大找矿潜力的锡矿田(黄革非等,2003),与骑田岭A型花岗岩有密切时空关系,但锡成矿与骑田岭花岗岩成岩间是否具有成因联系尚存在分歧.本文从研究骑田岭花岗岩岩浆演化特征和岩浆演化过程中的成矿流体人手,探讨成矿与骑田岭花岗岩成岩之间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2.
金属矿床有机烃气常见异常模式和成因机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作者通过对十几个典型金属矿床进行试验研究后,初步总结了各类金属矿床上方,有机烃气和汞气的常见模式,即不对称对偶双峰式、对称对偶双疑式、顶端单峰(或峰丛)式和双峰、单峰混合式。并从烃气和汞的运移通道、成矿期的热差效应、金属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剖析了这些异常模式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3.
谢伟  温守钦  唐铁乔  马鹏程 《地质学报》2020,94(5):1482-1504
大兴安岭广泛分布与岩浆热液作用有关的铅锌多金属矿床,对于该类型矿床中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机制和矿物共生组合的研究是揭示成矿机制的关键。本文选取了大兴安岭成矿带东珺典型中高温岩浆热液型铅锌银矿床,通过对该矿床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镜下矿物共生组合的研究,结合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研究,激光拉曼测试和H-O同位素测试,选择了方铅矿、闪锌矿和黄铁矿三种主要金属硫化物进行了热力学平衡的相关计算,依据包裹体显微测温结果选取了473K、513K、553K、593K四个温度截面绘制了热力学Eh-pH、lg[Pb~(2+)]-pH和lg[HS~-]-pH相图。结果显示随着热液成矿过程的不断演化,主要金属硫化物及其共生组合由Py(Ⅰ)→Py(Ⅱ)+Gn(Ⅰ)+Sp(Ⅰ)→Gn(Ⅰ)+Sp(Ⅰ)→Gn(Ⅰ)+Sp(Ⅱ)→Gn(Ⅱ)+Sp(Ⅱ)→Gn(Ⅱ)。流体沸腾、流体混合和水岩反应是东珺铅锌银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由此引发的温度、离子活度、Eh和pH的变化对于成矿物质的运移沉淀和硫化物共生组合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东珺矿床热液成矿期主要金属硫化物及其共生组合的形成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此研究对于解释大兴安岭典型热液型铅锌多金属矿床的运移沉淀机制和矿物共生组合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对十几个典型金属矿床进行试验研究后,初步总结了各类金属矿床上方,有机烃气和汞气的常见模式,即不对称对偶双峰式、对称对偶双峰式、顶端单峰(或峰丛)式和双峰、单峰混合式。并从烃气和汞的运移通道,成矿期的热差效应,金属硫化物的氧化作用,氧化还原条件等方面剖析了这些异常模式的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5.
笔者根据我国陆相盆地富油、海相地层盆油、“盆小油量大”、油气与金属-非金属矿床伴生等特点,提出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观点,依据碰撞造山成岩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CPMF)分析盆山转变过程中流体产生,运移,有机-无机分离和富集的机制,建立了盆山转换过程流体作用与油气侧向源模式。从油气田富集金属元素,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流体含烃类等有机组分,盆地沉积所堆积的有机质随盆山转换而形成油气,现代油气盆地与造山带金属矿集区空间耦合等4个方面论证了油气成藏物质侧向源的客观性和流体运移成藏模式的科学性。讨论了中国陆相油气藏的形成和分布规律,提出了今后油气勘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江汉盆地海相地层油气勘探前景的包裹体证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江汉盆地海相地层矿物流体包裹体,按成岩序列和共生组合关系可划分为5期和5种组合类型,其中2~5种组合类型(第3~6期)与油气的生成、运移和聚集关系密切。相应的均一温度和含盐度分别在105~180℃和8~20ω(NaCleq)%之间,有机包裹体丰度67.3%,平均总烃质量分数0.295×10-6,平均CH4/CO2比值1.32。包裹体诸参数,结合其他有机地球化学资料综合证实,区内烃源岩母质类型好,有机质丰度较高,油气演化处于高成熟阶段。石油和天然气大量生成、运移和聚集分别发生在印支-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喜马  相似文献   

17.
右江盆地油气成藏与金成矿的时代耦合:Sm-Nd同位素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右江盆地二叠系生物礁古油藏的三期油气注入时间分别为237.5~235 Ma、232.5~230 Ma和227.5~185 Ma,其中第三期裂缝充填方解石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182±21) Ma,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床成矿流体的活动时限为267~172 Ma。金矿床与古油藏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成矿成藏时间上大致吻合、在成因上一脉相承,它们同是盆地有机成矿流体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砂岩型铀矿与油、气等矿产往往产于同一沉积盆地中,构成重要的综合能源盆地。通过收集中国重要能源盆地砂岩型铀矿床文献资料,从(1)铀与油(气)的共生关系;(2)砂岩层铀等成矿元素的低含量背景;(3)烃(气)源岩提供铀源的可能性;(4)同位素特征;(5)成矿流体来源;(6)流体在承压含水层中总是由高压区向低压区的流动机制六个方面,对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进行了新思考,认为砂岩型铀矿成矿物质来源不是浅源,而是深源,产铀盆地深部的烃源岩即是砂岩型铀矿床的铀源岩。  相似文献   

19.
六苴铜矿是楚雄盆地中重要的沉积-改造型矿床.它远离岩体,与岩浆热液关系可能不大,但与盆地的形成、演化和流体运移等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成因类似于石油的成因(涂光炽,1983,1984,1987,1988),但物质来源(傅家谟,1983)和形成过程可能远比石油复杂.  相似文献   

20.
层控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层控矿床有机地球化学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矿源层类型、石油沥青演化、有机矿床成因及成矿温度、成矿流体有机质在成矿过程中的发展演化 以及层控矿床与古油藏的共生关系等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