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影响普通测斜仪测量精度的原因,提出了应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消除其系统误差,减小随机误差的技术方法,并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使普通测斜仪满足钻孔空间轨迹高精度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连彬  秦大勇  高华峰 《地下水》2010,32(6):189-190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当水准线路不可避免穿过河床较宽的大河时,可采用高精度全站仪进行跨河水准测量。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高精度全站仪的测量使用方法进行了介绍,通过对测量成果的分析,认为运用该方法进行跨河水准测量的精度可以满足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多基站网络RTK技术建立的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CORS)的基本构成及其优势,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SDCORS在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情况、可行性以及达到的精度,着重说明了采取何种措施才能达到其所需精度。通过SDCORS在济西水源地水文地质调查中的应用,证明用该方法能够获得满足供水水文地质精度要求的测量成果,与常规方法相比具有方法可靠、测得的结果准确度高等优点,指出了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地下水》2020,(3)
针对王家咀水库灌区设计时间紧,任务重,再加之该测区测绘范围为带状区域,且地形较复杂,传统的全野外数字测图费时费力,普通的数字摄影测量适用于大面积区域,成本较高。因此,在该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采用了一种新兴的地形图测绘技术方法,利用无人机倾斜摄影测量技术测绘带状大比例尺地形图。最后对地形图精度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测绘的地形图可以满足设计阶段的需要,达到11 000地形图精度要求。该方法的优点在于反应迅速、高效、低成本。  相似文献   

5.
葛琴  何水娥 《安徽地质》2012,22(1):68-69
在现代桥梁建设过程中,用常规控制测量的方法进行测量难以保证精度,为满足通视要求,往往还需要大量的砍伐工作,通过GPS定位技术在望东长江公路大桥控制网的建立中应用,提高了精度,减少了工作量,降低了成本,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张涛  吴昭阳  周文龙 《贵州地质》2020,37(4):463-470
为了快速高效地获取高精度的三维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倾斜摄影测量的三维建模方法。经过测量数据预处理,利用Context Capture 进行空三计算、密集影像匹配、纹理映射,实现三维模型的构建,并对三维模型的质量进行检查,同时优化模型,最后采用15个检查点进行精度评价。结果表明:模型成果可以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该方法可以满足大面积区域的三维模型高效构建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了满足区域重力调查高精度测地工作的要求,实现不同坐标系之间的转换,通过区域似大地水准面的二次精化方法及开发的软件,将GPS大地高转换到正常高。采用实测26个水准点外检核精度,全区软件转换精度为±5.57 cm,完全满足重力测量中高程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8.
以力丘河某边坡裸露岩体结构面的快速统计为例,提出了利用三维激光测量方法进行岩体结构面的半自动快速统计方法。详细介绍了三维激光扫描仪和高精度GPS的联合测量方法,激光点云数据的坐标转换和边坡表面三角网重构方法。在此基础上,研究了采用三维激光点云数据和三角网数据进行岩体结构面平面方程的半自动拟合方法、岩体结构面法向量和产状的关系等。利用得到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快速绘制岩体结构面密度图、玫瑰图、极点图和赤平投影图,得到了该边坡裂隙结构面分布规律和几何信息等。和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具有快速测量和远距离测量的优点,且减少了攀爬高陡岩坡的危险。  相似文献   

9.
针对中区地改精度计算与评价的问题,笔者采用了旋转DEM数据和测量数据的方法,计算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对旋转数据方法的可行性及旋转的精度进行了阐述,并用高精度的1∶1万DEM数据对1∶5万DEM数据进行了精度评价。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旋转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地改精度能够满足1∶5万重力勘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激发极化法的测量精度及其对应用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在频率域和时间域激电二者等效的前提下,研究了在保证激电响应参数达到必须精度时,对电位差测量的精度要求.时间城激电对电位差的相对精度要求不高,但供电电流大,装备笨重.变频法对电位差的相对精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极化率低时,难于达到.双频激电由于同时测量双频电位差,电位差差值具有很高的相对精度,因而既轻便又能很好地满足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1.
当矿山旧有三角网取得了联系和统一之后,如果旧有地形图的精度基本上能满足新的工作需要,我们就应该通过一定方法进行处处理,使其在图廓线上和座标网上能与新测地形图一致,便于新旧拼接,在工作上充分利用。兹根据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将旧地形图的改制利用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雷达流速仪测量精度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冬生  宗军  蒋东进  张恒 《水文》2018,38(5):67-70
雷达流速仪在水文测验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该类产品主要存在流速测量精度偏低、对波浪等外界环境影响难以克服、不能适应低流速等问题。提出在快速傅里叶变换基础上使用最大值插值拟合算法提高流速测量精度的方法,采用多普勒频率加权平均算法消减波浪对流速测量的影响,利用变频方法满足较低流速测验的精度要求,并且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新型雷达流速仪样机,进行了仿真试验及验证。试验表明,方法合理可行,可较好解决目前雷达流速仪普遍存在的上述问题,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在四川丹巴县梭坡乡亚喀则滑坡区布设的GPS监测网的测量,阐述了GPS在滑坡监测时监测点位选择、监测网布设、数据处理的方法。亚喀则滑坡的GPS监测结果表明,其精度达到毫米级,完全满足滑坡监测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4.
石俊成  刘欣 《岩土工程技术》2007,21(6):285-287,312
结合奥运山地自行车赛道的测量工程,讨论了GPS-RTK结合全站仪这种联合作业的方式在工程测量中的具体应用,尤其是RTK的使用完全能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证明了多种仪器联合作业的优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光纤光栅技术(FBG)是工程安全监测的一项新技术,提出了该技术应用于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工作思路.通过某地铁隧道沉降监测实例,探讨了光纤光栅在监测地铁隧道沉降中的可行性.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精密水准测量方法,光纤光栅拥有相同等级的测量精度,在一定距离范围内可满足地铁隧道安全监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自由设站法有两个特点:一是能够克服复杂施工环境对通视条件的限制,二是容易获得较高的观测精度,因此在城市深基坑水平位移变形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测量平差原理,推导了影响自由设站法测量精度的因素及各因素对测量精度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在基坑水平位移监测工作中满足不同精度要求的应用条件,对指导基坑变形监测或类似工程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当前湖泊水下地形测量的一般方法和作业过程。针对逐点插入构建不规则三角网算法,本文提出了效率改正算法和格网索引号快速计算算法。基于不规则三角网,给出了湖泊水下数字高程模型的一般应用模型——任意点高程计算、填挖方计算模型及等深线计算模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就横向量边视差导线曲结构、外业操作步骤、内业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测量中的使用条件、精度分忻方法、能否满足地质工程的精度要求等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和推导。结果证明,横向量边视差导线这一特殊的测量方法,在其它控制测量困难的地区,有其独特的使用价值,为地质工程测量的控制方法,打开了一个新路子,可供地质战线上的广大测量工作者参考使用,对其它如道路、城建、永利建设等方面的测量同行们,也可根据所碰到的类似外业条件面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提高气介式超声波水位计测量精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新建  周五一 《水文》2011,(4):71-75
分析了影响气介式超声波水位计水位测量精度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消除这些影响因素的对策措施。其中,对超声波水位计测量回波因距离、反射角和发射面的变化带来的误差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利用数字采样技术对超声波测量回波前沿进行分析补偿来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采用该技术的气介式超声波水位计在回波信号强弱变化时,数据重复性明显提高,使较短时间的采样就可获得较好测量精度,适合野外功耗要求小而采用间歇工作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高精度物探重力测量中,需要提供高精度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在物探长剖面测量中,对东西跨度较大的线路进行控制测量时,高斯-克吕格投影分带和高程引起的投影变形较大,不能满足长距离重力测量对精度的要求。基于高斯-克吕格投影的基本理论,采用斜轴变形椭球高斯投影方法,结合最小二乘法、坐标转换理论及椭球变换,将原始椭球构建斜轴变形椭球,可以减小高斯投影横坐标和高程投影变形的影响,避免高斯投影分带过多对应用的影响。以漠河—呼和浩特物探长剖面测地数据为例,利用GPS快速静态测量获得平面和高程位置,测点距离约1km,通过斜轴高斯投影进行投影,最大平面精度为67.87mm/km,最大高程精度为53.039mm/km,最大投影综合变形的中误差为88.51 mm/km,大大减小了投影变形,提高了地图投影精度。因此,该投影在跨度物探长剖面测量中的应用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