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省历史气候资料迁站资料的均一化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青海省气象台站迁移引起的历史气候资料序列不均一问题,通过建立参考序列的方法,对1961年以来有过迁站记录台站迁站年份以前月平均气温、月平均最高气温、月平均最低气温以及月降水量历史序列作了订正处理,并将全省2003年以前人工观测资料与2004年以后自动粘资料的上述要素做了衔接,以使气候资料序列能够真实反映气候变化的客观事实,为气候业务和科研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序列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本文利用安徽省1971~2000年共30 a逐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气候整编资料,选取气象观测环境完全符合相关规定(A类)和不完全符合相关规定(B类)两类代表站,分别建立了气温序列和两者的气温差值序列,并对气温序列的气候平均值和气温差值序列的气候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气象观测环境的变化将影响气温序列。与A类台站相比,B类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气候平均值表现出一致偏高的特征,最低气温偏高最多;B类台站与A类台站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差值均有显著增大的趋势,平均气温差值的增大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气象台站的迁移常导致气候序列的非均一性。本文对互助站迁站前后气温序列作均一性检验及订正。采用t检验和SNHT法,对互助站迁站前后的气温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站址迁移对互助站温度序列均一性的影响非常显著。对差值法、一元线性回归、逐步多元线性回归以及确立订正方程式的参考站平行资料年限对互助站气温序列订正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参考站15年平行观测资料建立的逐步多元线性回归订正效果较好。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法对互助站迁站前的气温序列进行订正,经订正后互助站气候倾向率为0.31℃/10a,消除了序列的不均一现象。  相似文献   

4.
孟茹 《陕西气象》2006,(3):31-32
气温是描述天气、气候及其变化的主要要素,气温资料序列的连续性、均一性尤其重要,分析自动站和人工站的气温资料,研究自动站使用后资料变化的特征,是非常必要的。汉中基准气候站自2003年运行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CAW S600BS)以来,在2 a的使用中,性能良好,安全稳定,现已平稳度过  相似文献   

5.
基于多源的气温月值资料,在数据整合和初步质量控制基础上,同时采用标准化序列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对河北保定气象站1913-2014 年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资料进行了插补。通过交叉检验法分析发现,标准化序列法插补得到的气温序列效果较好,并且气候统计特征与同区域周边站的研究结果更具一致性。利用惩罚最大F 检验(PMF)对插补后序列的均一性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通过插补得到的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的均一性相对较好,仅月平均最低气温序列存在2 个显著间断点,分别由同类型仪器的更换和台站迁移导致,研究中采用分位数匹配(QM)对其进行了订正,建立了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通过与邻近单站及我国中东部区域均一化百年气温序列的综合对比显示,本文建立的保定站百年气温月值序列与邻近单站的相关性基本达到0.8 以上;从增暖趋势来看,保定站与中东部区域平均序列分别达0.121 ℃/10a、0.204 ℃/10a,基本在同一量级内:这一定程度上说明建立的保定站百年气温序列相对合理。  相似文献   

6.
根据2007年新疆气象台站环境综合调查评估结果和实地考察,选出北疆观测场环境受破坏较重的8个B类站,并依据相关规定选取8个A类对比站。利用各站1969—2008年逐月、逐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分别建立气温序列和气温差值序列。依据数理统计方法,借助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正态分布检验,分析气温序列和差值序列的变化趋势。研究发现:(1)所选站点气温呈现上升趋势,气温差值也呈现上升趋势,最低气温差值增大趋势显著,说明在气温升高的大背景下,B类代表站升温的速率大于A类代表站。(2)冬季对年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夏季对最高气温差值的变化贡献率最大。(3)气温差值除个别站或要素外,后20 a高于前20 a,说明观测场环境的变化对气温差值序列的影响显著,且楼房等建筑物对气温的影响大于树木。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时间气温序列是气候变化研究的基础,早期气温观测台站的缺乏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区域性气温长序列的建立。将局部台站的气温观测值向代表全区水平的气温观测值转化,亦是一种有效利用早期少数气温站点构建区域性气温长序列的重要途径。基于浙江省气温观测台站资料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局部台站观测值全局修正(GAoSV)的气温长序列建立方式,并利用该方式构建了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研究结果表明:省级区域内气温局部台站观测与全区台站观测,两者的气温年值变化具有高度的趋同相关性,所提出的GAoSV气温序列构建方式可在少数气温观测台站的情况下,有效保证全区气温序列的构建可信度,且随着观测台站数量增多,其构建可信度会进一步增大,该方式尤其适合早期气温观测台站稀缺(仅有1~2个)的省市级气温长序列的建立。以GAoSV方式建立的浙江省年平均气温百年序列显示,1905-2012年浙江省年平均气温总体在逐渐升高,增温速率约为0.11℃/10a,1980-2012年期间气温的上升趋势更为明显,增温速率约为0.51℃/10a。  相似文献   

8.
青藏高原1951—2006年气温距平序列的建立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雨  张雪芹  彭莉莉 《高原气象》2010,29(3):572-578
依照气候距平法,基于"中国均一化历史气温数据集(1951—2004年)1.0版"与2005—200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对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区域123个测站的逐月平均气温网格化,进而以面积加权法建立高原1951—2006年逐月平均气温距平序列。最大限度地利用观测资料,着重探讨了利用参考站订正短序列气温资料气候标准值的方法。所建序列的奇异谱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平均气温年际变化的近1/2可解释为非线性上升趋势,近1/5的变化可解释为白噪声。与同期北半球陆地区域相比,二者的年平均气温距平序列的趋势非常相近,高原并未显示变暖的超前性;高原序列中的噪声比率和强度却要大得多,对高原序列线性倾向率的估计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兰州站气候资料序列均一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候资料的均一性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前提条件。以兰州站为例,应用SNHT方法对该站的气候资料序列进行均一性检验,首先对降水、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和日照时数几个气象要素进行非均一性检验,然后根据历史台站沿革等元数据信息进行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兰州站平均风速资料与其邻站相关系数低,未通过显著性检验。降水、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与邻站的相关系数都达到99%的显著水平,且都存在不均一性,其原因主要有台站的迁移、仪器的更换、统计方法的变化以及城市热岛效应等,完整详细的元数据信息是均一性研究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对自动站和人工观测的气温资料进行气候统计分析,证明两组资料不经序列订正就可以合并统计混合使用,使其在实际业务工作应用当中差异客观定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