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大部分气象台站电接风外接电源均用8节1号普通干电池串联供电,平时浮接在风记录器接线柱上。而现在所使用的电接风电源大部分没有滤波稳压电路,使用的电源电压并不是纯直流电压,并且风指示器内的电源始终向电池充电.时间久了就会将电池组充坏,使外接电源中断。一旦市电停电,将严重影响定时风记录和日最大值的挑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利用备份的风指示器电源.增加几个电子元件就实现了电接风电源和外接电源自动切换功能.  相似文献   

2.
李诚 《气象》1992,18(3):35-35
用一继电器来控制转换电源,继电器所用电源是由交流220V通过降压电容降压后,经二极管整流得到的约12V直流电。当市电停电时,继电器因无直流电而使它的常开接点接通,电接风即由直流电(备用干电池)继续供电,不致停止工作。  相似文献   

3.
“电接风”是气象部门不可缺少的气象仪器.它能自动记录每分钟的风向风速资料。目前台站使用的电接风都是70年代的气象仪器,在供电方面有它的缺点。本文谈谈改进后电接风交直流供电方式.以供有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4.
现在,大部分气象台站电接风外接电源均用8节1号普通于电池串联供电,平时浮接在风记录器接线柱上。而现在所使用的电接风电源大部分没有滤波稳压电路,使用的电源电压并不是纯直流电压,并且风指示器内的电源始终向电池充电,时间久了就会将电池组充坏,使外接电源中断。一旦市电停电,将严重影响定时风记录和日最大值的挑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人利用备份的风格示器电源,增加几个电子元件就实现了电接风电源和外接电源自动切换功能,原电接风和备份风指示器电路不做任何改动,各台站仪器维修员均可改制。具体改制方法如下:元件选择。…  相似文献   

5.
许长生 《气象》1981,7(4):37-37
电接风的电源系采用交直流浮接法供电。浮接法的缺点有三。一是当交流整流电压高于干电池电压时就会给干电池充电;稍不注意,干电池就会由于过分充电而流出电液,以致腐蚀仪器。二是交直流同时供电时,造成干电池损耗。三是当交流停电或电压低落而干电池电压也低于8.5V时,因事先无信号指示而使自记缺测。为此,我们设计制作了一种交直流电源自动控制器,它克服了浮接法的这些缺点。当交流停电或电压低于150V时,能自动地进行交直流转换。如干电池电压低于8.5V,则能发出信号指示。附图是其电原理图。  相似文献   

6.
目前气象台站使用的电接风向风速计电源部分都是交直流供电。在经常不定期停电的地方,或者交流电源电压低于180伏时,可以将干电池与整流电源的直流输出并联同时使用。这样,在交流电源停电或电压过低时,干电池能自动接替。  相似文献   

7.
孔志平  李和平 《气象》1999,25(4):57-57
目前,台站使用的电接风向风速计,为防止停电或市电过低,一般将8节干电池与整流电源的直流输出并联同时使用,但时间一长,特别在高温高湿季节会导致干电池腐蚀。部分台站使用早期的电接风仪,因无隔离二极管,整流电源的直流输出往往给干电池充电过量,而使干电池损坏...  相似文献   

8.
地面观测站现用的EL型风仪电源部分出厂设计中为防止外接交流电压太低或停电而中断纪录,故采用交流(经整流后的直流12伏)直流电源并联供电。这种供电方法的缺点是:干电池用至低于8.5伏后。若不及时更换,无交流电时会中断纪录。而且有交流电时,经整流后的直流电电压高于干电池电压时会给干电池充电,以至充爆溢出电液腐蚀仪器。为克服以上缺点。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一只晶体二极管(2cp21)。把交直流电源隔开,如图(1)。无交流电时干电池电压  相似文献   

9.
1 存在的问题。 不少县站因停电频繁或电压不稳都用干电池作电接风向风速计的电源。这种做法虽然记录在一定时间能保持平衡,但到了干电池快要用完时常引起风向风速漏跳或中断记录。 据初步统计:常年用干电池作电接风向风速计的电源引起的漏跳比交、直流浮接使用多出一倍,特别是直流电压低于10伏尤甚。其特点是:风向指示与记录器的风向风速自记三者  相似文献   

10.
汪拥军 《气象》1984,10(3):31-31
目前气象台站都配备了电接风向风速计和遥测雨量计。但是它们出厂时各采用自己的供电设备,不便于使用。我们把电源作了一些改进,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介绍如下。 (一)电源的选择:最好采用稳压电源,输出的电压为12V,输出的电流为0.75A—1.0A。 (二)电路的改进 方法1:从遥测雨量计的电路板(图1)的2脚和7脚引出两根导线,2脚为负,7脚为正,分别接到电接风向风速计的“ ”“-”接线柱上。干  相似文献   

11.
王金钊 《气象》1975,1(1):25-26
电接风向风速计讲座是在中央气象局原观象台印发的“电接风向风速计”使用说明书(以下简称说明书)的基础上,对仪器的基本原理和维修作一些补充和解释。《气象》试刊第一期上已经讲解了电源  相似文献   

12.
电接风备用直流电源的设计是利用自动控制原理,采用12V蓄电瓶、LM324集成电路继电器、变压器等主要原件,设计了一个能自动充电并在市电停电时能自动供电的备用直流电源,用来解决市电停电时,保证电接风能正常供电。电接风自动充电直流电源设计简单,使用方便,而且该设计所采用的电子原件数量不多,市场上均可买到,自动充  相似文献   

13.
目前,气象台站地面观测所使用的EL型测风仪器的电源供电有3种情况,一是单独使用交流220V市电供电,二是单独使用直流电(干电池)供电,三是两者同时使用供电。其存在问题是,单独使用交流220V市电供电,由于用电高峰期经常出现拉闸限电现象,不能保证不间断...  相似文献   

14.
目前气象台站地面气象观测仪器中,有许多需要用直接电源,且基本上用稳压直流电源。但是,由于目前市供电很不正常,特别是遇到复杂天气时,我们急需用电,而供电部门却停止供电。此时如果不能及时把干电池接上或者正好此时值班员不在,就会大大影响自记仪器的正常记录。另外,长期外接干电池既麻烦费用又太高,许多台站都不  相似文献   

15.
电接风常见的故障和检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接风向风速计 (以下简称为“电接风” )用于记录风的行程 ,并每隔两分半钟记录一次瞬时风向。记录纸经过整理后 ,可得出任意十分钟的平均风速及其相应风向。它由感应器、指示器和记录器三部分组成 ,感应器安装在室外的杆子上 ,指示器和记录器则置于室内 ,并通过一根十二线电缆、二十线电缆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电接风广泛应用于气象、监测、环保、机场、航海等部门。现时 ,电接风是气象台站的主要观测仪器之一 ,每年撤换仪器的主要任务 ,检修台站有问题的电接风。现介绍一些常见的故障及其检修方法供台站参考。1 故障现象 :瞬时风速无指示…  相似文献   

16.
苑跃 《四川气象》1999,9(3):69-69
ZFJ型风力记录仪由山东恒生电器有线公司研制生产,其配接EL电接风向风速感应器,用于对风向风速的自动数据采集记录。适用于气象、环保、能源、农林、牧场、渔业及水文等部门测量风速及风向。由于更换一次电池可连续运行半年,因此特别适合在野外及无电地区使用。目前已经成为我国风电行业风力测量调查的首选仪器。1 主要特点(1)可靠性高,数据记录在机内的静态数据存储器中,无任何运转机械部件,环境适应性强。2、数据容量大,可以连续记录161天数据和7个月的风频统计结果。3、功耗低,用4节1号干电池可连续工作六个…  相似文献   

17.
有些电接风改交直流自动切换装置时,往往仅用一只继电器并联在整流电路的正负极两端,这种电路的缺点是:经整流后的直流电压纹波严重,不稳定,直接接上继电器时,会出现交流声。尤其是当电压较低时,  相似文献   

18.
陈锦冠 《气象》1998,24(2):55-56
几例风仪器故障的判断方法陈锦冠(广东省气象局业务处,广州510080)台站使用EN型风向风速数据处理仪后,风仪器出现故障后的特征已与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不同,有些仪器故障,用EL型电接风向风速仪时较易判断,但用EN型风数据处理仪时却较难及时发现。若待...  相似文献   

19.
玉启福 《气象》1983,9(1):30-31
电接风向风速计(简称电接风)是台站普遍使用的一种仪器。它常易出故障,且各台站大部不能就地检修。我们研制了DJ—1型电接风多功能检查仪,利用它可以进行风速发电机的检查,风向接触器的检查,瞬时风速指示系统的检查,风速表内接点与接触状况的检查,自记钟内接点与接触时间的检查,风速记录机构的检查与调试,风向记录机构与风向划线的调试。经内蒙古气象学会、内蒙古气象局科教处、业务处、供应站的联合鉴定,认为它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下面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20.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的一种风向异常打印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学军 《湖北气象》2002,21(4):29-29
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以下简称EN)是一种用来对测风数据进行自动处理打印输出的智能仪器,它与EL型电接风向风速计的感应器配套使用。在使用中,EN时常会出现打印“77”的异常现象,特别是在瞬间风记录中出现较多。这既给有关气象记录处理和地面气象报表制作带来不少麻烦,还会影响原始资料的统计及使用价值。这里,笔者结合自身业务工作实际,对EN打印“77”的原因作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当遇到EN打印“77”的异常情况时,有的基层台站气象仪器管理人员总以为是EN型测风数据处理仪出了问题,就对其进行全面清洗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