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山东省长岛第四纪断裂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长岛地区的地震地质考察,发现岛内发育有北东-北北东向、北西-北西西向和近东西向等多条断裂。岛内发育的断裂在第四纪时均有过活动,这一特点与长岛处于张家口—渤海—威海断裂带内的构造背景是相符合的。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本区的地震构造和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研究,对1548年渤海海峡7级地震的发震构造和震中位置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渤海沿岸地区的现代构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地壳垂直形变和水平形变,阐述渤海沿岸地区现代构造运动。全区构造活动受北北东—北东向、北西向及东西向构造控制。垂直形成继承性较为明显。水平形变的主张应变大于主压应变。北北东—北东向构造主要为张扭性活动,北西向则以扭性为主导。水平形变量大于垂直形变量。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文安~霸县地区发育两组深断裂构造,一组为北东到北北东,另一组为北西到近东西,其中北东到北北东向断裂较发育,控制该区的断陷和凸起,霸县断陷就是受活动性牛东深断裂控制形成的。据人工测深和重力资料推算结果,文霸地区位于上地幔隆起区内,并被几条深断裂切割,地壳厚度变化梯度较大,深部构造较复杂。据地震活动性与震源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与华北地区同处于一致性较好的应力场中。综合以上,本区与华北地区强震的地质构造对比研究表明,具备发生强地震的地震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4.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构造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区位于喜马拉雅东构造结前锋地带,新构造运动和地震活动都十分强烈,两者关系密切。区内发育有北北东-北东向和北西西-北西向两组断裂构造,调查研究表明,它们的规模、性质、活动时代、活动强度等特征具有明显的差异:北西西-北西向断裂规模较大,多为逆冲、逆走滑断层,形成较早;北北东-北东向断裂单条规模相对不大,常集中分布,构成北北东向的剪切拉张断裂构造带,形成较晚,第四纪晚期活动明显。强震主要发生在喜马拉雅山差异运动强烈地带或地段,如块体周边的深大断裂带及其附近。7级以L地震主要与断裂构造带中规模较大、全新世强烈活动段、断裂几何构造复杂部位或多组方向断裂交汇密切相关。其中,7.5级以上地震发生在断裂构造带中走滑分量较大的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带上。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该区的地震活动性和地震地质特征,认为在彰武地区存在东西、北东、北西三组构造,北东向闾山西侧断裂(北延段)、北西向绕阳河断裂和养息牧河断裂是主要的活动断裂,首次提出彰武西六家子—五峰地区存在近东西向第三纪—中更新世古隆起,最后指出哈尔套—双庙一两家子地区是本区较危险的地段,并分析了彰武1988年4.8级地震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安徽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及地震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统计了安徽地区历史地震等震线长轴方位分布,主要有北东、北北东、北西和近东西向4组,它们与震中区及其附近的新生代活动断裂的走向有较好的一致性,大致反映了安徽各地的发震构造及破裂方位。其中北东、北西向断裂活动时间最新,多与地震活动相关,而北东向活动断裂是研究地区主要的地震构造。从构造地貌、断裂活动、遥感解译活动线性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的相互印证关系来看,大别山北麓、皖东北地区是安徽现代构造和中强地震活动较为强烈的地区,其中,皖东北地区未来发生中强地震的危险性较大。  相似文献   

7.
我省属东南地洼区的一部分,地质构造比较复杂,主要有近东西向、北东向(包括北北东向)和北西向三大构造体系。但与破坏性地震有关的孕震构造主要是北东向,特别是其中之北北东向断裂构造,其次是东西向。北西向断裂虽较活跃,但规模小,一般为发震构造。在地震关系密切的晚第三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比沿着上述老断裂带继承活动为主。但各断裂带及其不同地段活动强度则有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有限单元法和布辛涅斯克方程解分别计算了拟建龙滩水库区的初始构造应力场和库水附加应力场。计算结果和地震地质资料表明:目前,本区主压应力方向大约为北85°西左右。在这个区域应力作用之下,北西西—北西向断裂、北东东—北东向断裂是本区主要活动构造。考虑水体荷载产生的附加应力作用,坝区西南北西西—北西、北东东—北东走向的纳么、八南、党明—平腊、逻西等断裂可能会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9.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断裂活动性与地震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斌  梁雪萍  周健 《高原地震》2008,20(1):38-43
江苏及其周边地区的断裂带按其展布方向可以分为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4组,其中北西向、北北东向及东西向的断裂带发育时代新、活动性强,并多处切割了北东向断裂带,是该区重要的控震、发震断裂构造。通过分析现有资料认为,江苏及其周边地区具备发生Ms≥6.0级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10.
忻定盆地主要受北东和北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盆地内部还发育一组北西向次级隐伏断裂。研究表明,北东向断裂为张性正断层,其活动主要表现为沿断裂两侧的差异升降运动;北北东向断裂除了表现出沿断裂两侧差异升降运动外,兼有右旋走滑运动。第四纪以来,北西向区域引张应力场对该区断裂的活动有重要影响,使得盆地南东一侧断裂活动加强,北西一侧断裂活动减弱,盆地由北西向南东发生掀斜。此外,在断裂活动程度方面,北东向断裂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区内M≥7级地震的产生主要与盆地南东一侧断裂的强烈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11.
云南丽江地区断裂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丽江地区构造岩岩组动力学研究表明,研究区内中更新世末构造主压应力保持在北西至北西西方向变化;晚更新世中期之后构造主压应力方向则以北北东至北东方向为主变化,并有逐渐向近南北向转化的特点。因此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在中更新世末曾有过左旋压扭活动为主的历史,兼有左旋、右旋的活动过程,1996年2月3日丽江M7.0地震的破裂过程继承了晚更新世后期断裂的活动特点。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地质、地貌、地震等综合方法研究第四纪构造应力状态。本区第四纪主压应力为北东东—南西西方向。在这种应力作用下,区内南北向断裂呈压扭方式活动,东西向断裂以张扭方式活动,北西向构造强烈隆起。现今小震活动多沿东西向断裂分布  相似文献   

13.
正松原地区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地处松辽断陷盆地南部中央凹陷带和东南隆起带上。松辽盆地是东北地区最大的中新生代陆相沉积盆地,盆地基底由元古代及早古生代中深变质岩系、晚古生代浅变质岩系和火山岩组成。盆地基底构造和新构造线方向为北北东向,新生代时期盆地内部断裂仍有一定的活动性。主要断裂有北西向第二松花江断裂、北东向松原—肇东断裂和北西向查干花—道字井断裂。其中前两条断裂为第四纪活动断裂,后者活动性不明  相似文献   

14.
华北渤海湾盆地大震的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渤海湾盆地是地震活动强烈的地区,记载有7级以上大地震6次。前人对几次大震的具体构造条件已做过大量研究。笔者基于已有的工作,通过对盆地构造发育早第三纪断陷和晚第三纪以来拗陷两个阶段的不同构造后性和区域地震构造格局的分析,以及大震区构造的剖析,综合研究了大震的构造特征。其中最根本的是,盆地发育的断陷阶段因北西—南东向水平拉张作用,于地壳上部形成了由北北东—北东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等大型拆离断裂拉张滑脱控制的伸展断裂系统;拗陷阶段受北东东—南西西向水平挤压,正发育着一套地壳共轭剪切破裂系统。前者与地震关系不大,后者对地震孕育和发生有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地震地质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晋冀鲁豫交界地区是华北地块一级构造单元。该单元处于太行山断块、冀鲁断块、皖豫断块的交汇部位,是北东—北北东向的太行山山前断裂带、沧东—聊考断裂带与北西向的磁县—大名断裂、新乡—商丘断裂的扭结区,并构成以内黄隆起为中心的,西、东两侧隆起,北、南两边沉陷的鞍状构造。从新构造活动及地震震源机制分析得出:本区自第三纪末—第四纪以来受北东东—南西西方向的区域主压应力的控制,故新构造活动在保留原有升降运动的基础上,以水平扭动为主,并伴有掀斜升隆及块体的框动。本区地震活动呈显明的条带分布,明显地受太行山山前断裂带及沧东—聊考断裂带的控制,构成太行山东麓地震活动区及沧东—聊考地震活动区。而北西西向断裂的切错常成为具体的发震条件。可能由于内黄隆起块体的框动的影响,本区重要的强震及中强震围绕着它呈中心对称分布。  相似文献   

16.
福建长乐—诏安构造带的断块构造与地震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于戴云山隆起带与台湾海峡沉降带之间的福建沿海长乐—诏安构造带,以断裂构造为主要构造型式,故通常称其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按断裂展布的方向主要可分为北北东—北东、北北西—北西、近东西向三组,此外尚有南北向及弧形断裂(帚状、环状)等零星分布。上述三组主要断裂相互交切,使本区地壳呈现出网络状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7.
利用卫星图象对河北平原中部地区进行断裂构造解析,发现区内主要发育北东(北北东)、北西向两组断裂,并构成网格状构造,该构造控制着地震的发生。根据区内断裂构造特征,探讨了断裂的生成机制。区内断裂主要是在早期(燕山期)近南北向压应力及晚期(喜山期)北西西-南东东向压应力条件下形成的。现今华北应力场方向为北东东-南西西向,它主要使前两期生成的断裂作继承性活动。  相似文献   

18.
香港地区活动断裂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香港地区的断裂构造颇为发育,主要有北东、北东东和北西向三组断裂。在现今构造应力场作用之下,北东东和北西向断裂组成共轭断裂系统。由于本地区地震活动水平不高,尚难确定哪组断裂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断层泥的热释光资料表明,断裂的最新活动应在晚更新世,断裂的复发周期应在10万年左右。目前尚不能肯定哪条断裂为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9.
通过卫星影象处理技术得到的唐山震区卫片清晰地显示出一组北西向线性影象。其反映的隐伏断裂构造表现为大规模左旋走滑运动及捩断运动特征。断裂构造的新活动对地形,地质地貌及深部构造等方面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现代活动也有明显表现。它代表了本区的最新构造活动,是区域构造演化的产物。卫星影象反映的唐山震区北西向隐伏断裂及其表现特征,促进我们进一步认识唐山地震(1976年7月28日Ms7.8)的发震构造。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引起应力集中,最终导致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张家口-蓬莱断裂带地震构造特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93,自引:15,他引: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杰  宋长青 《地震地质》1998,20(2):51-154
北西向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由近20条北西至北西西向断裂组成,是一条对新生代区域地质构造发育起到重要控制作用的地壳构造带。断裂带新生代活动由中部向西北和东南部发展,总体表现左旋走滑性质。断裂带有山西断陷盆地带等几条北东向活动构造带与之交汇,形成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裂相互交切的构造组合,出现5个复杂的构造交接段。6级以上强震和大多数中小地震群集于这些地段,其中北西和北东向断裂都可能发生地震,显示共轭破裂错动特征,但北东向断裂发生的地震强度较大。张北-尚义6.2级地震发生于断裂带与山西断陷盆地带交接段的西缘,是断裂带向西北扩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