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提高水稻冠层光谱反演水稻田土壤重金属含量的精度,针对实测土壤重金属含量进行信息提取研究,对其分别进行了对数变换、最大值变换和Box-cox变换。在实验分析中,为得到土壤重金属(Cu、Pb、Cd)反演模型,将土壤重金属及其变换数据与冠层光谱及其变换后的数据进行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并分析所得模型精度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测定重金属数据进行变换能够普遍提高模型的精度与稳定性;对属重度污染重金属Pb和中度污染重金属Cd有较好的预测结果,而对未形成污染的Cu则难以形成有效的预测分析。其成果对耕地土壤重金属含量监测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南陵地区土壤Se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少量农作物Se分析结果,对研究区进行了Se含量及分布特征研究,初步划定了区内富硒土壤标准,探讨了土壤Se、有效硒与重金属的相关性关系,为富硒土壤资源的推广应用提供了依据。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含量区间0.01~0.98mg/kg,平均含量0.32mg/kg,总体呈背景含量分布,少量的低背景土壤分布于青弋江沿岸,其含量与人为活动、土壤类型和地质单元存在一定的关系;初步圈定区内富硒土壤面积152.79km~2,证明该区具备一定的富硒土壤开发利用潜力;土壤Se常与重金属伴生,而有效硒与重金属相关性不明显,有效硒随土壤Se含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3.
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北部表层土壤中As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统计进行重金属来源分析,采用污染负荷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进行污染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低于济南市土壤背景值,Cd和Hg元素含量为强度变异,在表层土壤产生一定的富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重金属元素含量具有差异性。土壤中Cr,Cu,Ni和Zn来源于土壤母质,Cd和Pb元素来源于人类活动,As元素来源复杂。土壤综合污染以轻度污染为主,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大小为AsNiPbZnCrCuCdHg。综合潜在生态风险以轻微和中度为主,潜在生态风险强弱程度为HgCdAsCuPbNiCrZn,建议防范Hg和Cd元素污染及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省隆回县土地质量调查"项目的资助下,本研究系统地采集测试了隆回县农作物及根系土样品。采用数据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分析农产品富硒及重金属含量的情况,同时着重研究了农产品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隆回县农作物普遍富硒,并且每种农作物的富硒能力不同;隆回县主要农作物受到重金属污染的程度较小;土壤有机质和pH是影响作物对土壤重金属吸收累积的重要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滨州近海海域海底沉积物测试数据及海岸带陆域土壤地球化学分析,对滨州海岸带陆域土壤和海底沉积物中7种重金属(Hg,Cd,Pb,Cu,Zn,Cr,Ni)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绘制了各指标含量陆海联合分区图。分析结果表明,滨州市海岸带重金属元素含量基本上均低于国标规定的海洋一类沉积物的最高标准,仅有个别元素含量超过一级标准值,表明局部存在一定的重金属污染。从滨州海岸带重金属含量空间分布上来看,除Hg元素外,其余重金属元素含量呈现一定的规律,基本上陆域含量高于海域含量,且大部分元素都呈现出陆域城镇值高,郊区值低的态势。区内化工企业较发达,Ni,Cr属于中度变异区,Cd,Hg,Pb属于高度变异,受人为影响因素较大,考虑区内土壤及海底沉积物重金属富集主要来源于工业"三废"。  相似文献   

6.
广西有色金属矿山周边的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广西的土壤以红土为主,该土与我国中部的黄土和东北的黑土在土壤的形成过程、p H值及土壤中阳离子的含量、粘土矿物种类等方面明显不同。在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过程中,应根据土壤的特点,注重化学修复中沉淀法和吸附法的使用,而百色铝土矿的尾矿赤泥是广西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的潜在改良剂。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研究区不同类型污染源条件下各类土壤元素含量的顺序,认为重金属在各类污染源土壤剖面中含量的顺序主要为:垃圾堆放污染类污水排放污染类禽畜粪便污染类;水溶性相对较强的K+,Mg2+,Na+,Cl-,SO2-4等离子,受污水排放类污染的影响明显,含量顺序为:污水排放污染类禽畜粪便污染类垃圾堆放污染类;NO-3在土壤中含量的顺序为:禽畜粪便污染类污水排放污染类垃圾堆放污染类;土壤主要常量养分在土壤中含量的顺序为:污水排放污染类垃圾堆放污染类禽畜粪便污染类。选择性种植的观点认为,在土壤肥力充足但重金属元素富集的土地,选择对该重金属元素富集较少的蔬菜(瓜果)进行种植,一方面充分利用了土壤肥力,另一方面较好地规避了重金属对作物的污染。  相似文献   

8.
以郯城县某镇生态地球化学调查取得的土壤地球化学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分析法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土壤地球化学分区,10个土壤地球化学亚区。每个土壤地球化学亚区的元素间彼此存在相关性,而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往往决定了该土壤地球化学分区或亚区的污染状况。首次尝试以土壤地球化学分区为评价单元,对郯城县某镇耕地土壤中8项重金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区耕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属弱至低等变异程度,均一化程度较高,重金属污染风险低,但个别土壤分区存在Hg,Ni,Cr含量分异程度大,点位高于背景比例偏高的现象;单项污染指数中Ni,Cr的值相对偏高,表明存在单个因子人为污染的现象;内梅罗污染指数指示I-3亚区为该镇最高,存在一定的污染隐患;地累积指数指示了I-3亚区中Ni、II-1亚区中Hg的值均>1,为轻微污染等级。此次评价工作也表明,基于土壤地球化学分区的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与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图件反映的信息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9.
土壤对镉的吸附过程是影响镉在土壤溶液中的浓度、迁移性、潜在毒性的重要因素。土壤微生物活性作为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土壤重金属的含量具有较好的指示作用。该文研究了重金属镉在棕壤中的吸附过程,及在此过程中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Cd2+含量的增大,两种土壤对Cd2+吸附量逐渐增大,且吸附反应符合Freundlich模型。随着镉初始浓度的增加,土壤中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均出现抑制现象,其中脲酶对镉的反应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10.
贵港城区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在对贵港市城区土壤进行系统采样分析,测定了表层土壤中Cu、Zn、Ni、Cr、Pb、Cd、As和Hg含量的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多元地统计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上述8种重金属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来源。.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平均值均高于玉林地区土壤背景值,As、Cd、Cr、Cu、Hg、Ni、Pb和Zn分别是背景值的2.7、21.5、2.7、2.4、2.5、3.3、1.9和4.3倍,说明随着贵港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土壤中重金属呈现积累趋势。贵港城区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来源被分成3个类别,即农业交通源因子类别(Cd、Zn)、自然因子类别(Cr、Ni)和燃煤因子类别(As)。Pb、Cu和Hg的来源受3个因子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章丘区宁家埠镇土壤中硒元素在土壤—玉米中的迁移富集特征,采集耕地中表层土壤样品160件,玉米根系土及对应的根、茎、叶及籽实配套样品20组,进行硒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测试。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呈中偏碱性,以富硒及足硒土壤为主,Se含量0.08~0.52mg/kg,土壤硒全量与有效态含量受土壤有机质及pH的影响,玉米根、茎、叶富集Cd、Cu的能力强,籽实富集Se的能力较强;籽实中Se含量与根系土中Se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籽实中Se与重金属元素(除Hg外)含量呈弱相互拮抗关系,能够抑制籽实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研究区所有玉米籽实样品均达到富硒玉米标准,符合绿色食品及安全食品标准。本研究成果可为该镇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及富硒玉米基地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弄清楚长江三角洲土壤-水稻系统中Cd污染和迁移制约因素,采集了典型地区的水稻土壤、秸秆、籽实等样品共66组,测试了这些样品中重金属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含量、土壤pH值和总有机碳含量等参数指标,并对这些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水稻土壤与籽实中的Cd污染,探讨Cd空间分布,讨论土壤中pH值和有机质以及其他金属元素对Cd在水...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污染及其生态环境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楚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在土壤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以深层土壤的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值作为参比值,对土壤进行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探讨其生态环境效应.结果表明:山东省东部地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Cu、Pb、Zn、Cr、As,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从大到小依次为Hg、Cd、As、Pb、Cu、Cr、Zn,其中Hg和Cd对土壤污染危害的贡献率之和达87.95%,仅Hg元素的贡献率就达到61.96%;综合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级别为强和很强的土壤面积占13.75%,主要分布在莱州—招远—烟台和牟平—乳山金矿集中区以及人口密集的城镇地带,这种空间分布与目前金矿开采、选冶和人类生产生活布局一致;此外,局部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已迁移到小麦体内,部分小麦样品中Cd、Cr、Pb、Zn含量超临界值,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是完善长江经济带矿区环境保护措施的前提.在收集2000 年以来有关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资料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并分区评 价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从地区来看,长江经济带的 As,Cr,Ni,Zn,Cd平均含量以中游地区最高,Cu,Pb,Hg平 均含量以上游地区最高.从元素来看,Cd,Hg是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元素,上游地区2种 元素的地累积指数 平 均 值 分 别 为 6.32 和 7.04;中 游 地 区 分 别 为 16.93,-14.19;下 游 地 区 分 别 为 -18.41 和 -105.23.从分布来看,w(Cd)均值大于1.5mg/kg的矿区均匀分布在长江经济带内,w(Hg)均值大于2mg/kg 的矿区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地区.为今后长江经济带矿区土壤重金属元素污染预防和治理制定了健康风险评估、 开展农产品安全研究、合理调控开发总量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以全国土地污染防治项目取得地球化学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乐陵河口地区土壤化学元素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一级营养元素有机质、氮、磷相对缺乏,钾含量富足;二级营养元素氧化钙、氧化镁相对缺乏,硫含量富足;其他有益微量元素氧化铁、锰、钼和硼均相对缺乏,氯含量丰富,基本不缺。土壤地力提升的主要障碍因素是土壤盐渍化和土壤重金属污染。根据土壤综合肥力评价结果,结合基础调查成果,提出了通过科学施肥、土壤障碍消除和重金属污染修复等地力提升措施,增强土壤肥力,变中、低产田为中、高产田;兴利除害,抑制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活性,降低风险,为高效优质农业的规划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通过大田试验,运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测定四川川芎道地产区都江堰市柳街镇、徐渡乡和彭州市庆兴镇三地土壤-川芎系统中的Cu、Hg、Pb和As重金属含量,并研究其富集规律。研究可以为GAP生产和控制重金属富集提供科学依据,以此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减少商品芎中重金属含量。  相似文献   

17.
以Cu、Cd、Zn、As、Hg、Pb、Zn、Sb等8种重金属元素为主要研究对象,采集研究区水样和土壤样品,测定重金属元素含量,分析其污染现状、空间分布和污染来源等特征,对其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研究表明,水体中,Sb超标率为100%,最大超标235.18倍,为主要重金属污染物;部分样品Cd、Pb含量Ⅰ类标准限定值而Ⅱ标准限定值,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土壤中,Sb有91.97%的面积超过10×10-6,As、Hg、Pb、Cu分别有70.43%、61.54%、73.93%、16.67%的面积超过土壤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反映出这些元素对该区域土壤构成较大的生态风险。重金属元素高背景值区域基本和地质构造位置套合,表明研究区的重金属元素污染主要来源于地质构造活动导致的元素富集区,是区域土壤、水体中高含量重金属元素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对左江流域龙州段28件底积物中8种重金属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来源、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及生态风险评估。研究发现其平均含量略高于西南五省(区、市)(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水系背景值,但低于全球淡水沉积物环境质量标准和龙州土壤背景值。其中,元素Cr、Zn含量相对较高,而Cd元素和Hg元素含量较低。Hakanson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龙州流域28件底积物样品重金属含量属于低生态风险等级。皮尔斯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龙州流域底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主要来源于碳酸盐岩的风化贡献,且受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山东省东南部的临沭县北部农用地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土壤中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及其分布特征,采用地积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评价了研究区农用地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结果表明:8种重金属中除Pb元素略高于临沂市表层土壤背景值外其余7种元素都低于背景值,研究区表层土壤中金属累积程度整体上相对较轻,土壤中重金属地积累程度由强到弱顺序为Hg>As>Zn>Cd>Cu>Ni>Cr>Pb, Hg元素有0.30%的样品属于中度累积以上级别,是累积程度最严重的元素,在局部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严重污染状况。Cr、Cu、Ni、Pb、Zn这5种元素的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较小,Hg和Cd为单因子潜在生态风险评价重危害程度最严重的2种元素,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有72件样品达到了中度风险等级以上,这种现象主要受Hg和Cd这2种元素的影响。该研究成果可为该地区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状况,对土壤进行样品采集和测试。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依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2008)第二级标准对土壤中Ni和Cd的污染状况进行环境风险评价。结果表明, Ni的污染范围主要在距中心点3000 m范围内,超标点共15个,大部分超标点为轻微污染或轻度污染。个别点存在重度污染和综合污染现象。此外,对土壤重金属超标点位的玉米作物进行测试分析,发现其Ni和Cd含量均不超标,说明土壤的污染程度对于当地的玉米作物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