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USLE方程为理论指导,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基于ArcGIS 进行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析。选择降雨侵蚀力、土地利用类型、坡度、植被覆盖度等影响因子构建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指标体系,在考虑不同因子影响作用大小的情况下,运用空间分析的方法按标准将水土流失敏感性分为五级;并以河北太行山区为例进行研究,利用危险性指数表征研究区水土流失敏感性大小,分析研究区在不同地理背景下的水土流失敏感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河北太行山区的水土流失敏感性危险性指数为3.97;空间上水土流失敏感性分等级呈现明显的条带状分布;中度敏感区所占面积比例最大,为39.2%;整体水土流失敏感性中度偏重。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观格局和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大理市生态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大理市为研究对象,在2005年大理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的基础上,从景观格局与水土流失敏感性相结合角度探讨了大理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性问题。首先,选择景观分离度(DIVISION)、周长面积比分维数(PAF-RAC)的倒数、斑块密度(PD)3个景观格局指数,分析了景观类型脆弱度;并在此基础上,以1:5万的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DEM数据为基础,以ARC/INF09.2为工具,依据通用水土流失方程,选择降水侵蚀力、土壤质地、地形起伏度和地表覆盖等自然因子作为水土流失评价指标,得出水土流失敏感性指数。通过对景观格局指数和水土流失敏感性修正指数的数值分析和空间分析,得出了大理市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高度敏感和极度敏感等5个生态脆弱性级别分区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3.
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以水土流失通用方程为理论基础,运用数学模型和GIS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降水、地貌、土壤和植被因子对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划分为极敏感、相当敏感、敏感、较敏感和不敏感5个等级,并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在Arcinfo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西藏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西藏特殊高原环境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高低的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水土流失敏感性空间分异,提出了西藏水土流失治理的优先区,为水利、公路和农牧等部门进行专题规划和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有气候、植被、土壤、地形等,而乔灌草植物在空间上的不合理配置是造成该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选择研究区内限制植物生长与分布的4个关键环境因子 (高程、坡度、坡向和降雨量),利用多属性决策分析(MCDA)的方法,探讨乔灌草植物在空间上的优化配置,将整个研究区划分为5类乔灌草植物空间优化配置主模式和18类乔灌草植物空间优化配置子模式;同时,应用GIS聚类分析与统计分析方法,对所划分的乔灌草植物空间优化配置模式进行空间布局分析。结果显示:农民赖以生存的经济林/农林复合配置模式和农田/庭院经济配置模式是研究区的主要配置模式,占配置模式总面积的76.02%。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土流失的时空格局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TM 解译的三峡库区重庆段1999 年和2004 年水土流失数据及相关辅助数据的支持下, 借助GIS 技术, 分析了研究区5 年来水土流失的时空演变及地理空间分异特征与规律。 研究结果表明: (1) 研究区水土流失总体呈现好转趋势, 极强度和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下降变幅最大。(2)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紫色土、黄壤、石灰(岩) 土、水稻土和黄棕壤分布区。(3) 水 土流失主要发生在受人类活动影响最为剧烈的旱坡地和疏林地。(4) 水土流失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异特征, 主要集中于高程200~1500 m 的低山、丘陵地区。(5) 水土流失与坡度具有很好的相关性, 主要分布在15o以上的陡坡地。(6) 水土流失与坡向分异无明显的相关关系。各坡向水土流失面积和强度分布基本相当。(7) 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300~320 和320~340 j.cm/hm2. h 的降雨侵蚀力(R) 值分布区。剧烈水土流失与高降雨侵蚀力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溶生态系统特性的水土流失敏感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岩溶地区大范围内进行土壤侵蚀风险评价需要寻求新的简单有效的方法,建立适合岩溶地区特点的评估模型,才能避免水土流失治理规划的失误。考虑岩溶地区碳酸盐岩成土速率低、存在石漠化等特点,选取土壤允许流失量和退化岩溶生态系统的基岩裸露率,结合年平均降水、坡度、植被指数,在生成各单因素评价图的基础上,在Arcview中完成单因素图的叠加分析,得到贵州省岩溶地区水土流失敏感性综合评价图,并将其划分为不敏感、轻度敏感、中度敏感和强度敏感四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贵州省水土流失敏感性的空间分异规律,提出水土流失预防治理的优先区。  相似文献   

7.
针对林下水土流失缺乏有效判别方法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遥感判别方法。该方法以植被覆盖度、植被健康度、土壤裸露度和坡度为判别因子,采用规则法来建立林下水土流失遥感判别模型,并将其应用于福建省长汀县。结果发现,长汀县有311.66 km2的林地发生不同程度的林下水土流失,其中有13.35%的土壤侵蚀强度达到中度。通过遥感方法识别出的林下水土流失区的空间分布位置可为该县今后深入治理水土流失提供目标靶区。  相似文献   

8.
徐瑱  祁元  齐红超  林长伟 《中国沙漠》2010,30(5):1174-1181
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框架下适应能力的概念,通过不良影响、抵御能力、恢复能力3个指标构建了生态系统适应能力指数模型ACI=CC·RC/EI,定量衡量区域生态系统对特定胁迫的适应能力并获得其空间分布情况。基于该模型,以兰州市为研究区,以水土流失为外界胁迫因素,评价了兰州市生态系统对水土流失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兰州市74%以上面积的区域水土流失适应能力指数为0.06~0.61,适应能力表现为中或低,生态系统总体具有高水土流失不良影响、低水土流失抵御能力及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在过耕、过牧等与水土流失恢复能力不一致的人类活动的胁迫下,易发生生态环境退化。  相似文献   

9.
云南水土流失态势、分区与区域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分区是水土流失研究和水土保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从云南省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分析入手,首先分析对比了1987年和1999年全省和六大流域水土流失的演变态势及其各侵蚀强度面积所占百分比,再以各区域不同的自然地理尤其是地貌、植被覆盖特点和陡坡耕地占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及所在区域农业人口密度,把全省分为7个水土流失自然区,并对每个自然区的水土流失现状、特点、趋势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对区域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区域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近10多年来淮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状况动态变化及其空间格局,本研究基于SPOT-VGT的NDVI数据和淮河流域土地利用/覆被数据,利用ArcGIS空间分析工具,设计植被动态空间计算模型,分析了1999-2007年淮河流域植被变化的时空格局,包括年内各月变化规律、年际变化趋势、不同景观类型的植被指数特征及其变化趋势等.结果表明:①SPOT-VGT数据结合GIS空间分析和建模工具,可以较好的计算和分析流域尺度的植被状况时空格局;②淮河流域绝大部分地区(71.33%)在1999-2007年NDVI有显著增加趋势,表明流域整体植被覆盖明显改善;③淮河流域NDVI年内变化曲线呈双峰型,4月份和8月份分别出现波峰,8月波峰高于4月;④淮河流域植被覆盖状况空间差异显著,NDVI多年平均值的空间格局为:平原地区较高,淮河干流北岸高于南岸;山丘区差异较大,大别山区植被指数最高,沂蒙山区植被指数最低,水土流失风险较高;大中城市及其周边地区,植被指数低;⑤不同景观类型的NDVI多年变化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耕地、林地、草地、盐碱地的平均值增长趋势显著且较为平稳.滩地在波动中有小幅度增长;沼泽地波动幅度最大.本研究可为淮河流域森林保育、水土流失防治等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论人类活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效应—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景保  蔡炳华  李敏 《热带地理》2001,21(2):108-112
以湖南省谡列,分析了滥伐森林,坡地复垦,缺乏环境意识的工程建设等人类活动方式与土壤侵蚀的关系,以及水土保持效益,认为局部地区土壤侵蚀面积增加且强度增大,水土侵蚀方式改变,重力侵蚀加剧等土壤侵蚀特性的改变,完全是人类活动方式对土壤侵蚀的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而加强水土保持环境建设,增强良好的环境意识则可控制土壤侵蚀,保护水土保持成果。  相似文献   

12.
从生态学和地理学的角度提出“水土流失带”的概念,及其在城市边缘地区的分布,剖析了它的空间结构,物质组成结构,指出其域界范围,宽度、“环状”;分布,垂直结构特征及物质组成结构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13.
利用USLE方程和径流场对大姚县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土壤侵蚀进行监测,旨在探讨采取退耕还林、封禁、坡改梯等修复措施后,土地利用变化对修复区土壤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强度土壤侵蚀主要发生在坡耕地特别是陡坡耕地,而林地和梯地少有发生;经过退耕还林增加林地面积和坡改梯后,土壤侵蚀现象得到缓解,流失面积减少2 867.35 hm^2.  相似文献   

14.
Soils and alluvial sediments in two wadi systems provide preliminary evidence of intense prehistoric soil erosion in the Plateau of Central Jordan.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color, secondary carbonate morphology, and soil structure suggest that,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red Mediterranean soils (terra rossa soils) extended into areas that today are dry steppes on desert fringes. The chronolog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alluvial depositional events and cultural phases in the context of climatic change in the Levant suggests that climatic fluctuations at the end of the Pleistocene, which were characterized by gradual drying and warming, triggered several consecutive cycles of soil erosion. There is also evidence to suggest that the advent of early farming in the early Holocen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tinuation of soil erosion processes. The results of this preliminary research suggest that studies of ancient soil erosion in this region, red Mediterranean soils are a useful chronological and pedological datum to be correlated with alluvial and colluvial deposits. [Key words: soil erosion, alluvial sequences, red Mediterranean soils, Levant, Jordan, Middle East, soil properties.]  相似文献   

15.
坡耕地水土流失与可持续利用图是综合表示滇东北山区各个坡耕地单元的水土流失状况及其可持续利用的专题地图。该图表示的基本内容是坡耕地类型、土壤类型、坡度级别、侵蚀强度、可持续利用程度、合理利用方向与措施。以土壤流失方程为基础,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编制了该图。该图的编制为治理本区坡耕地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坡耕地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土壤侵蚀研究工作的最新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兆熊 《地理研究》1987,6(1):86-91
近年来,欧美土壤侵蚀研究动向主要可归纳为三点:1)重视土壤侵蚀过程研究:2)强调土壤侵蚀研究需要多学科协同进行;3)要求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先进手段进行研究。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期,美国农业部的土壤保持局利用过去30年的田间观测数据编成了流行很广的土壤流失通用方程(USLE)。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土壤侵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景可  陈永宗 《地理研究》1990,9(2):29-38
本文论述我国土壤侵蚀类型与自然地带性和非地带性因素的关系,分析影响侵蚀强度时空分布和侵蚀泥沙输移的环境因素及流域条件。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工作回顾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陈永宗 《地理研究》1987,6(1):76-85
1950年以来,黄土高原土壤侵蚀规律研究工作已建立了完整的分类系统,进行了侵蚀区划,查明了黄河泥沙及其中的粗泥沙来源。定量评价了各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与侵蚀量的关系。黄河自古多沙,而近期更加强烈。指出了过去研究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试论曹娥江上游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小平  毛发新 《地理学报》1989,44(2):214-220
曹娥江上游地区,由于受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成为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河流。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平衡,威胁着流域内人民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极需治理。  相似文献   

20.
根据水力侵蚀面蚀和沟蚀两种不同侵蚀形态发生过程尺度空间大小不一的侵蚀特点,确定了研究区面蚀和沟蚀的不同调查评价方法.面蚀的发生过程空间尺度小,选用小区调查方法进行,而沟蚀的发生过程尺度空间大,在典型调查小流域尺度进行全面调查.然后在两种尺度下,分析形成沟蚀和面蚀的影响因素,进行沟蚀程度和面蚀强度分级,并把研究成果展延到澜沧江凤庆河流域和晓街河流域.最后,以在典型调查小流域的研究结果为对照判别依据,判断风庆河和晓街河流域的土壤侵蚀状况.结果显示,澜沧江典型流域的面蚀强度差异不大,沟蚀是造成不同流域土壤侵蚀和沟道输沙差异的主要水力侵蚀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