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形成发育现状与建设重点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中国西部地区城市群是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重点区和率先发展区,是西部地区未来经济发展格局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核心地区,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的大局,更重要的是肩负着缩小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维护民族团结和国防安全的历史重任。西部地区城市群由成渝城市群、关中城市群、南北钦防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银川平原城市群、呼包鄂城市群、兰白西城市群、酒嘉玉城市群、黔中城市群和滇中城市群共10个城市群组成,城市群基本上沿交通干线和大江大河流域发育,总体发育程度低,大部分处于快速发育阶段或发育雏形阶段;城市群紧凑度和空间结构稳定度低,大多数城市群处于低度紧凑和不紧凑状态;城市群投入产出效率偏低,且西北城市群的投入产出效率高于西南地区;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差异显著,与东部地区城市群相比的发展差距很大。国家相关区域政策对推动西部地区城市群的形成发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最后提出了西部地区城市群的总体发展目标和具体建设重点,对西部地区城市群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青藏地区城镇开发方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通过对青藏地区域镇发展特征的研究,分析了对影响青藏高原地区城镇发展的主要因素如自然条件、交通条件、资源开发条什、经济条件和社会条件等。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提出符合青藏高原地区发展条件与环境的城镇开发方向。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欠发达地区开发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总体经济较发达,但地区差异较大,还存在较多的欠发达地区,文章根据世界银行的国家和地区分类标准确定欠发达地区,在分析欠发达地区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优先培育和发展衢州市、丽水市两增长中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发展特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业、加强城市经济圈之间的协作等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4.
基于外向型经济战略在众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获得成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文章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西部地区在对外贸易、引进外资及国际旅游创汇方面的差距与不足,提出了中国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战略对策和建议,旨在推动中国西部大开发。  相似文献   

5.
西藏“一江两河”地区社会经济在整个自治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社会经济二元结构特征显著,产业结构发育水平低,具有待开发区的典型特征,经济发展水平低,但温饱已基本解决,农业经营粗放,属福利型农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特征十分明显。该区区位适中,便于外引内联,基础设施较好,人才相对集中,有利于开发。能源交通为区域开发之“瓶颈”,且自我开发能力不足。  相似文献   

6.
由于历史原因,处于河南省边缘地区的区域经济发展落后,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该区地处黄淮海平原,历史文化底蕴丰厚,区位优势明显,交通条件便利,农业资源丰富。但是,这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业发展水平低,农民增收困难。根据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这一发展思路,文章提出了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培育产业集群和加强城市分工协作的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7.
川滇黔接壤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发其意义和效益超过各省分割开发。着眼未来,接壤区有可能建设成大西南的经济中心区,成为长江产业带的组成部分,成为我国资源型产业发达区和少数民族区的示范区。当前,该区存在几大矛盾或反差:区位中心与边远山区,丰富资源与落后经济;大量投资需求与财政拮据;资源开发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环境退化,现代化进程与人才和意识贫困;对外开放与内陆封闭背景等。制定该区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以资源开发为基础,强化产品深加工,坚持对外开放,发展通讯、交通,优化开发项目和投资,对该区实行优惠开发政策。  相似文献   

8.
对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原因进行分析和研究,不仅有助于这些地区经济早日腾飞,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与发展也会有较大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河北省沧州市为例,分析了东部欠发达地区的特征和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东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本对江华县沱江地区低风速区的喇叭口地形的风能资源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表明,该地区风能资源较丰富,有一定利用潜力和开发价值,为湖南地区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对攀西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优势,环境问题,经济状况进行分析,指出攀西地区自然条件组合优越,生物资源非常丰富,但环境问题严重,经济落后且结构不合理,生物资源开发是解决存在问题的有效办法。同时提出攀西地区生物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以及适合攀西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有利于长江流域生态屏障形成的生物资源开发模式及相关的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11.
广州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与保护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南沙地区是广州城市空间“南拓”发展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南沙地区湿地资源丰富,其开发建设必须正确处理湿地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南沙地区湿地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南沙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依据功能的重要程度与湿地资源的稀缺性,指出了南沙开发中应加强生态敏感区、红树林生境、水生动物繁殖区与鱼类洄游通道、自然林植被区、历史文化遗迹与自然景观分布区等重要湿地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应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问题与政策建议   总被引:61,自引:11,他引:61  
程国栋  张志强  李锐 《地理科学》2000,20(6):503-510
西部地区是我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区,生态建设是西部地区开发建设必须首先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十分复杂,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自然生态环境迥异、生态退化问题千差万别,对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的基本现状进行了评价,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目标,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中面临的亟等研究和解决的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问题,并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若干政策建议,并特别指出,应充分发挥科技对生态建设的支撑作用,科学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必须采取基于不同生态经济类型区的自然生态环境特点和生态退化问题的分类指导的生态建设策略;建立西部地区生态安全体系,开展西部地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立法,以实现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地区发展水平衡量指标体系设计及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振国  吴楚材 《热带地理》1997,17(3):225-232
选定地区发展水平衡量指标,测度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或发育程度是一项有重要的工作,本文试图为量度我国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提供一套昼完整的指标体系,并对一个具体实例进行衡量和计算,由此说明地区的区内发展程度的差异,划分区域发展的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4.
东北亚地区是一个工业化潜力极大的地区,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区域一体化将更适应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和地缘经济关系。开发建设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是东北亚地区一体化的关键,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又能促使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地位的提高。为此,本文在对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构成和物流潜力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前图们江地区国际交通运输枢纽的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特点,探讨了过去开发迟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抓住机遇,因地制宜,加快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外向型农业是我国农业转变生产机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我国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在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方面均处于明显的劣势,但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产品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发展外向型农业具有巨大潜力。本文在分析外向型农业基本特征和中西部地区现实条件的基础上,提出了中西部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石志奇 《热带地理》2001,21(4):311-314
通过对技术转移与人力资本理论的分析,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人力资本短缺形成机制,提出采取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稳定和充实科技队伍,改革户口制度,发展小城镇规模等措施来提高当地劳动者的素质,开发当地人力资源,形成人力资积积累,顺利实现技术转移,发展当地经济。  相似文献   

18.
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特征及其对调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袁雯  杨凯  唐敏  徐启新 《地理研究》2005,24(5):717-724
平原河网地区是河流高度发育并受到城市化深刻影响的区域。本文以上海为例,基于上海及周边城市普遍采用的河流分类和水利片管理系统,分析不同城市化水平地区河流结构的共同特征及其差异性,探讨河流结构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可能影响,提出估算河网调蓄能力的方法。研究表明,平原河网地区河流结构指标反映了该地区河流数量、长度以及低等级河流高度发育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化在达到一定程度后即会干扰河流结构的自身发育规律,并表现为河流发育能力的下降;河流结构在城市化影响下表现出由复杂到简单、由多元到单一的变化趋势;河网调蓄能力受低等级河流数量及结构的影响更大,并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就整体而言,城市化对河网调蓄能力的影响大于对河流结构的影响;以水面数量和河流结构两项指标作为参数能够更准确地估算河网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董冠鹏  郭腾云  马静 《地理科学》2010,30(5):679-685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技术(ESDA)划分出京津冀都市地区的中心区域和外围区域,并在传统经济收敛模型基础上,运用空间俱乐部收敛模型和局部空间回归模型对京津冀都市地区经济收敛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京津冀都市地区已形成了以北京、天津和唐山为核心的中心区域和以张家口市、保定市为核心的环绕京津的外围区域,京津冀都市地区整体上存在微弱的经济收敛。其次,京津冀都市地区中心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空间外溢效应较大,加之中心地区接受知识、技术扩散的能力较强,存在经济收敛,并且收敛速度较快,而外围区域则不存在经济收敛。再次,中心地区和外围地区内部存在经济收敛系数结构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不发达地区区域开发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一鸣 《地理学报》1993,48(6):497-504
本文在论述区域发展一般原理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发达地区的特殊性、不发达地区经济起飞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肯定了国家干预对不发达地区开发的作用,提出了不发达地区区域开发的目标选择及综合开发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