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杨硕  王世新  周艺  阎福礼 《遥感学报》2009,13(S1):305-309
目前, 针对太湖水体的叶绿素波段敏感性的分析, 大多集中在实测的高光谱反射率数据或者图像提取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的统计分析结果上, 缺乏基于水体光学特性的研究, 并且两者之间的一致性也一直缺少论证。研究中采用2004 年4 月和2007 年8 月的两期数据, 首先从水质参数的生物光学特性入手, 基于生物光学模型, 利用叶绿素和其他水质参数的吸收和后向散射系数, 模拟计算其他水质参数不变, 叶绿素浓度处于不同水平时的水面反射率, 分析实测反射率对叶绿素浓度变化的响应; 利用MODIS 的波段响应函数把实测光谱模拟成宽波段的MODIS 反射率, 以此作为桥梁进而对实测的高光谱反射率和MODIS 图像提取反射率与叶绿素浓度的相关程度的一致性进行分析, 为利用MODIS 图像进行水质参数反演时的反演因子选择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ASD便携式野外光谱仪和SPAD-502叶绿素计实测了落叶阔叶树法国梧桐叶片的高光谱反射率与叶片绿度,并对原始光谱反射率及一阶导数光谱与叶片绿度进行了相关分析;综合分析了10个常见光谱植被指数与法国梧桐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与预测性;最后利用主成分分析对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将得到的主成分得分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的输入变量进行了法国梧桐叶绿素含量的估算。结果表明:法国梧桐的叶片反射光谱数据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在可见光区域显著,导数光谱数据在绿黄光区和红光区的部分波段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系数大于对应波段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在所列举的10个常用植被指数中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最密切,相关系数达到了0.7957。主成分分析的BP神经网络模型可以容纳更多的波段信息进行叶绿素含量的估算,预测值与实测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的确定性系数R2为0.9883,是一种良好的植被叶绿素含量高光谱反演模式。  相似文献   

3.
应用MODIS数据反演河北省海域叶绿素a浓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建立更加合理、准确的叶绿素a遥感反演模型,利用地物光谱仪测定了河北省海域水面的光谱反射率,分析了光谱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MODIS数据各波段及波段组合的反射率与实测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分析,确定第1波段(B1)为最佳反演波段,建立了应用B1反演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模型,并对模型精度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相关系数为0.66,反演结果均方根误差为0.48 mg/m3,模型精度优于SeaDAS的OC3标准经验算法;该模型反演河北省海域表层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基于经验模型的Hyperion数据植被叶绿素含量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反演植被叶绿素含量而言,基于Hyperion等高光谱传感器数据、利用经验方法建模是一种快速准确的方法。利用多种植被的实测数据以及Hyperion模拟数据,分析植被反射率及其变化形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性,并进一步针对红边参数、植被指数等分析植被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的关系,选取最准确的经验建模方法。经过对比,改进的简单比值指数(modified simple ratio,MSR)与叶绿素含量相关性最高,其回归模型能比较准确地反演出叶绿素含量。通过Hyperion图像、利用MSR指数与实测叶绿素含量得到回归模型,建立区域叶绿素含量分布图;并对张掖地区植被叶绿素含量进行了反演,反演结果具有较高精度,相对误差低于5%。  相似文献   

5.
针对三江平原洪河湿地保护区内主要特征植被冠层的叶绿素含量,采用PROSAIL模型从物理角度进行反演。首先将叶面积指数、叶片结构参数、等价水厚度、叶绿素实测含量等一些植被理化参数的实测值输入模型得到模拟光谱数据,然后与实测光谱数据对比验证其准确性。在模型中,通过固定其他参量不变,取叶绿素含量为唯一值时,考察在不同叶面积指数下叶绿素含量对冠层反射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植被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敏感波段为555nm和720nm。基于PROSAIL模型的叶绿素反演方法较传统的统计模型相比是较好且稳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叶绿素是植被光合作用的主要物质,准确估算叶绿素含量对植被生长健康状况和生态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辐射传输机制的PRO4SAIL模型模拟植被冠层光谱,以TM影像为数据源,分析物理模型模拟反射率和遥感影像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利用多光谱信息定量反演路域植被叶绿素含量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植被光谱反射率与叶绿素含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利用PRO4SAIL模型模拟的冠层反射率反演叶绿素含量具有一定可行性。该研究成果为大面积路域植被冠层叶绿素含量遥感监测提供理论依据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实验室单一成分叶绿素水体与巢湖复杂水体的条件下,比较了基于反射率光谱与基于偏振度光谱所建模型精度上的区别。结果显示,对于复杂水质条件水体,在叶绿素蓝绿光特征波段处,偏振度光谱比反射率光谱具有更好地克服其他光学活性物质影响和保留叶绿素浓度信息的能力;而在红光特征波段处,两种光谱反演效果的差异性则较小。  相似文献   

8.
江苏近海岸水深遥感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江苏近海辐射沙脊群海域为典型研究区,通过实测水深数据和水体光谱测量与分析,发现对应TM3和TM4波段的水体光谱反射率对水深信息敏感,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61和-0.694。结合多光谱遥感信息传输方程所推导出的水深信息对数反演模式,针对本研究区TM4和TM3波段数据所建立的水深预测模式的复相关系数R2为0.4793,对0-15m水深,预测水深和实测水深之间拟合较好。利用TM5波段反射率、出露沙洲反射率以及海水反射率的差异,通过建立掩膜图像,可较有效地对TM遥感图像进行水陆分离,提取TM图像中海水部分,进一步可通过常用的图像处理软件绘制每隔5m的TM水深遥感制图、等深线图。随着高空间、高光谱、高辐射分辨率遥感技术的发展,对浅海水域的水深和水下地形进行遥感探测的技术方法和应用将会不断地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9.
松毛虫危害的光谱特征与虫害早期探测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生态学特征,本文将松毛虫危害的针叶样品分为5个等级,对其反射光谱和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随受害程度加重,叶绿素含量降低,550nm处的反射率、近红外肩反射率与红光最低反射率之差及红界一阶导数谱最大值均呈下降趋势,630nm处反射率呈上升趋势,红界光谱蓝移、叶绿素反射峰红移明显。应用逐步判别分析法对比分析证实了细分光谱特征参量比绿、红、近红外三波段反射率参量有更强的判别分类能力,这就为用细分光谱特征参量早期遥感探测松毛虫害提供了判别模式。  相似文献   

10.
水稻叶片不同光谱形式反演叶绿素含量的对比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常优1号和武粳15两个品种水稻叶片的反射率R、lg(1/R)、反射率一阶微分(FD)和反射率归一化(BN)等光谱形式的测量和计算,分析了叶片光谱不同变化形式与叶绿素含量的相关关系,建立了统计方程,并进行了比较与评价,同时,对反演方程的最佳波段选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叶绿素含量与反射率一阶微分光谱方程的相关性最强,而采用lg(1/R)的光谱形式能够提高遥感反演叶绿素含量的效果。经验证,两个水稻品种叶绿素含量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复相关系数R2分别达到0.641和0. 818。  相似文献   

11.
用偏最小二乘法反演二类水体的水色要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简要介绍了偏最小二乘法的原理、算法及优点。将该方法应用于黄海和南海二类水体光谱的水色要素反演,交叉检验结果表明反演精度高,预报相对误差不超过38%。该方法应用于加有5%随机噪声的人工合成光谱的水色要素反演,结果表明模型的稳健性强,预报相对误差不超过5%。研究结果表明,偏最小二乘法适合于处理变量多样本数又少的问题,适合于从二类水体光谱中提取水色要素信息。  相似文献   

12.
基于环境因素的沿岸水域叶绿素遥感探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晓英  陈晓翔 《遥感学报》2005,9(4):446-451
海洋叶绿素的调查一直是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生态学的研究重点。遥感技术是海洋叶绿素调查的有力工具。利用遥感光谱信号探测海水叶绿素在大洋水体(一类水体)中十分成功,但在沿岸水体(二类水体)的精度却不高,主要是由于悬浮泥沙、黄色物质等的干扰太大。从叶绿素的生存条件入手,提出了利用海水叶绿素环境生存因子作为辅助因素的方法建立叶绿素遥感探测模型。并以珠江口海域作为研究对象展开试验,结果表明:环境因子的引用,使模型的误差从32·48%降为17·96%,精度大大提高,从而证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高光谱数据光谱的波段宽度逐渐变窄,如何从海量的光谱数据中找到最优的光谱波段反演叶绿素含量,成为研究的难点问题。本文在测量华中农业大学狮子山6种主要树种的光谱数据和叶绿素含量的基础上,利用叶绿素指数(CI)和回归方法反演叶绿素含量,并分析了波段宽度对反演叶绿素含量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波段宽度会影响到叶绿素反演的精度,当波段宽度为30nm时,叶绿素含量与"红边"区域(700nm-730nm)和近红外区域(770nm-800nm)叶绿素指标(CI)间的线性关系较好,决定系数可达到77.62%,均方根误差为10.6ug/cm2。  相似文献   

14.
利用高光谱数据对作物群体叶绿素密度估算的研究   总被引:98,自引:2,他引:96  
叶绿素是农作物生长中重要的因素。叶绿素含量既表明作物生长的状况,又表征了作生的生产能力。而叶绿素密度(单位面积农作物的叶绿绿素含量)是估计农作物群体生产力的重要指标。对早播稻、晚播稻和玉米的多时相的群体光谱测量数据和相应的叶片叶绿素密度的测量数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早播、晚播稻和玉米的群体光谱的反射率数据以及其导数光谱数据绿素密度具有委好多的相关性,并且可以对这几种农作物建立统一的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内陆水体藻类叶绿素浓度与反射光谱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09,自引:6,他引:103  
通过研究内陆水体反射光谱特征与藻类叶绿素浓度之间的关系,建立藻类叶绿素高光谱定量遥感模型。在实验地太湖地区,采用高分辨率地物光谱仪实地测量了湖水在可见光和近红外波段(300-1100nm)的反射光谱曲线,并且同时采样分析叶绿素、总悬浮固体物质浓度等水质参数。研究发现在叶绿素浓度较高时(〉5μg/L),水体光谱反射比R705nm/R675nm、叶绿素在700nm附近反射峰的位置等与叶绿素浓度有较好的  相似文献   

16.
高光谱反演水稻叶面积指数的主成分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通过水稻冠层反射光谱来提取水稻叶面积指数信息,尝试利用辐射传输模型PROSPECT+SAIL来模拟水稻冠层反射光谱, 比较了各植被指数中叶面积指数(LAI)和叶绿素浓度的相关性。在观察光谱曲线后发现,红边位置光谱可以较好地区分LAI和叶绿素 浓度二者引起光谱变化的差异。由此提出对700 nm~750 nm区间内的反射光谱做主成分变换,并利用第2主成分与LAI建立反演模型( 即主成分分析法),取得了较好效果,表明在植被指数趋近于饱和以至于无法区分二者相关性时,主成分分析法可以作为一种简单 而有效提取水稻叶面积指数信息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7.
对目前提出的光谱指数用以提取叶片叶绿素含量的适应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通过分析,解释了为什么研究者得出这些指数与他们的观测样本叶绿素含量有显著的相关的结论以及为什么某个研究者提出的某个指数和叶绿素含量间的关系用于其他样本时会失效。此外,改进了一个农作物冠层叶绿素含量的提取模型,通过独立实测数据验证,效果较好,认为是可以用于其他地区农作物叶绿素含量提取的模型。  相似文献   

18.
农作物冠层光谱分析及反演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的冠层光谱反射率与作物的氮含量、叶绿素含量及叶面积指数等参数之间具有很强的相关性,通过对作物冠层光谱进行分析可反演出作物的生物物理参数,并应用在长势分析、产量预测、病虫害预警等领域。本文首先阐述了作物冠层反射率采集方法,对地面、机载及遥感卫星3个采集层面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其次给出了植被指数构建原理及常用植被指数,分析了物理模型反演法和统计反演法的复杂度和性能;最后提出了农作物冠层光谱分析及反演技术的下一步发展方向及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