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波 《地理教学》2014,(17):54-57
正地理(课标版)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和江苏等省市高考地理考试说明中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要求学生能够用准确简洁的文字和图表等表达方式描述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分布和发展变化,掌握地理概念、地理数据、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地理分布包括空间分布和时间分布。"地理空间分布"就是指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地理性状、地理符号等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地理  相似文献   

2.
邓伟  张少尧  张昊  彭立  刘颖 《地理研究》2020,39(4):761-771
从人文自然耦合的视角看,过渡性地理空间是介于自然和人文之间的复合地带,凸显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特殊性与复杂性。其中,山区是过渡性地理空间的主体,是全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与治理的关键区域,对其系统深刻理解与认知亟待全面加强。立足于人文自然耦合系统层面阐释过渡性地理空间的概念、内涵与属性,并借鉴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地理编解码技术,探索性提出基于色差渐变原理的过渡性地理空间研究的科学框架,以期深刻阐释过渡性地理空间人文自然耦合演化过程及其机理,并为提升过渡性地理空间国土空间功能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供科学指导和决策依据,这对于丰富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做出新的探索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许应鹏 《地理教学》2014,(14):62-64
高考地理《考试大纲》有四项能力要求,分别是: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其中,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要求如下: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形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关于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根据空间中地理事物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三种,下面就如何描述这三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征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4.
一、师生纠错1.核心概念理解什么是描述描述是指对有关事物进行细致、全面、准确的表述。在地理学中,通常是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它方式来表述试题图形呈现的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地理过程等。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地理教学和学习方式,重视地理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变化的规律。”地理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其思维方式的空间特色,各种地理思维活动(记忆、想象、判断、概括、推理、分析综合)无一不借助各种形式的空间展开,常常是借助正确的心理地图来进行。我们把这种借助图形对地理问题进行各种空间维度思维的心理活动称之为地理空间思维。  相似文献   

6.
“地理空间分布”就是指地理事物在地球表层展开的空间范围和位置排列状态。当我们考察一个地理系统或一个区域中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时,其实就是在考察其子系统或构成它的更低一级的各个区域的相对位置和空间排列状态,并探讨它们的空间关系。地理空间分布的知识是地理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学习地理知识离不开地图,特别是我们学习地理事物及其空间分布规律时,更离不开地图。要对照地图进行记忆,养成“左图右书”的学习习惯。如各种地形、河流、湖泊、城市、交通线等地理事物的分布,都要运用地图进行记忆。在回忆这些知识时,头脑中要浮现出一幅地图,  相似文献   

8.
丁国庆 《地理教学》2013,(15):37-40
正通过对近几年地理高考中出现的地图进行分类,出现的图形主要有:区域图、示意图、太阳光照图、等值线图、地理数据统计图等等。虽然种类繁多、变化各异,但其本质都是反映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和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对图进行分类整理,抓住其共性,总结读图规律。下面是地理读图的一些技巧和指导读图要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徐成鹏 《地理教学》2012,(1):52-53,48
现在高考越来越重视对能力的考查,其中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表达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就是考查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正地理一般法则是把个别的、局部的、分散而具体的地理事物,按其内在联系,进行归纳、总结、综合,从而得出概括性的结论,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是共性知识,是地理的核心知识。地理主要有三方面的一般法则:(1)地理规律类(如分布规律、过程规律)(2)原理性(如气候因素、要素相互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11.
正地理事物总是占据一定的环境空间,地理事物的发展具有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高中地理教学工作中,通常更多地注意对地理知识空间分布规律的教学,强调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而忽  相似文献   

12.
正地理学不仅研究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而且研究其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的空间运动、空间演变的规律。高中地理涉及较多的地理事物运动和发展变化趋势的图示和试题,这些趋势图类试题大致可分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3.
地理事物(此处指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按事物形状可以分为:点状事物、线状事物、面状事物;按地理事物的演变过程可分为静态事物和动态事物。对于描述,一是要明确描述什么,即描述的方向,主要是将地理问题和原理相对接,实现知识的迁移和应用;二是要描述的全面性,即描述的角度和层次是否完整;三是要描述的专业性,关键词不能丢而且要准确,尽量使用学科术语而不能口语化。  相似文献   

14.
在信息与通信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作用下,传统的地理学空间研究包括空间形态、地理事物和时空分布规律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网络空间中信息随时间的空间扩散和空间分布规律是相关研究的一个重要切入点。选择不同综合性门户网站首页的同一条新闻,具体分析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新浪和网易两个门户网站新闻评论者的时空分布差别很大;2无论是对于新浪还是网易而言,其新闻评论者的空间扩散最初都是"散点式"扩散模式,之后呈现出"不完全填充式"扩散特征;3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存在典型的地域差异;4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的空间分布是具有地理根植性的,网民数量、GDP和城镇人口是影响其省级行政区分布的重要因素;5网站平台、网民上网习惯、时间和上网工具也是影响新浪和网易新闻评论者时空分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5.
正一、问题的提出在地理事物和现象中,有许多是学生不易观察到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使用文字语言的形式往往难以起到清晰传递地理知识的作用,尤其是一些地理事物相互关系的知识,单纯的文字表达往往难以描述得十分清晰,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地理事物关系图则可以通过文字、图框、线条和箭头来简明、概括地表现出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有利于地理教学。教师如何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地理事物关系图是至关重要的。通常教师将事先整理绘制好的地理事物关系图呈现给学生并加以讲解或是课堂上边讲解边绘制,这  相似文献   

16.
地理“例举”是指运用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实例来解释地理事物的现象或规律的教学方法。它能生动、贴切地反映地理事象的特性,有助于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地理思维是人们根据思维的共同规律,认识地理事物,把握地理事物的本质,揭示其内部联系,达到对地理事物规律性的认识的过程。[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中的课程目标指出,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  相似文献   

18.
赵兴利 《地理教学》2011,(23):32-34
一、关注动态性,以时空的视角进行思维 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洋流运动、地壳运动和物质循环、生物圈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自然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农业、工业、人口、城市的区位分析是人文地理研究的核心内容。地理学科的本质是研究地理事物、现象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最终指导人地关系协调发展。很多考生就是不能从时空的角度来思维、分析地理现象及地理问题,最终导致理解偏差、解题错误。很多重要的地理要素都具有明显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经过统计分析此方面能力为高考地理的常考点。常考思维方向: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分布、变化或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分布、变化。  相似文献   

19.
梅国红 《地理教学》2015,(5):32-35,7
一、考纲要求1.运用地图指出东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分析原因。2.用事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3.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与变化、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要点。二、教学思考纵观福建省近五年的高考文综试卷(地理),对综合题的考查往往以区域地图为切入点,考查地理原理与地理规律;从区域特征入手,考查人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区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并以此  相似文献   

20.
陈继革 《地理教学》2013,(6):33-34,47
正不同工业项目影响因素不同,同一工业项目(或特定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是变化的,不同地域影响布局的因素又不同等,不同地理事物又有不同的区位分布特点及规律,因此在进行工业区位分析时,既要从分析影响某个部门的主导因素出发,又要对特定区域地理事物分布进行多要素分析,而且还要学会客观地分析各个要素的利与弊;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又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