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0 毫秒
1.
赵协中 《极地研究》1992,4(1):36-41
在南极中山站利用甚低频传播手段观测太阳耀斑爆发及极区粒子沉降对低电离层的影响。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共观测到 6 0次太阳耀斑爆发事件 ,其中最大的一次耀斑爆发引起低电离层等效反射高度下降 8.7公里 ,X射线 (1 - 8A)峰值流量为 3 .5× 1 0 - 2尔格 /(厘米 2·秒 ) ,造成中山站至北京的短波通讯中断 1小时。在这次耀斑爆发 5 8小时以后 ,又观测到在南极地区有粒子沉降事件 ,并引起低电离层等效高度下降 3 .3公里。  相似文献   

2.
贾国强 《极地研究》1990,2(2):81-85
1986年3月30日至12月25日为期271天的冬季地震观测中,中国南极长城站地震台共记录到各种震动3000余次,其中大部分为长城湾冰层破裂产生的微震,4次为南设得兰群岛邻近海域中的浅源地震以及5月7日阿留申群岛发生的8.1级地震和4月14日南桑韦奇群岛发生的6.4级地震。冰震与构造地震具有明显的差异。1986年11月16日的地震记录为分析冰震与构造地震的区别提供了很好的例证。冰震具有初动尖锐、频率高和衰减快的特征。根据初动和波型很容易将冰震与构造地震区分开。  相似文献   

3.
据统计,世界上平均每年约发生66万次地震,其中毁灭性地震(震级大于8级)1.1次;最强烈地震(7至7.9级)18次;破坏性地震(6至6.9级)120次;中等地震(5至5.9级)1000次;弱损坏性地震(4至4.9级)6000次;有感地震49000次无;感觉微震60多万次。我国自1901年至1969年,发生的大于等于5级地震共1600多次,  相似文献   

4.
火山爆发对新疆太阳辐射和气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利用1961-1993年新疆16个气象站气温资料和8个日射站的辐射资料,分析了火山爆发指数VEI≥4级的9次强火山爆发对新疆太阳直接辐射和气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强火山爆发后的1-2年中,新疆的太阳直接辐射有明显减少,年平均气温和季节平均气温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北疆秋季气温下降的一致性和幅度最明显。同时分析证实了1992-1993年新疆夏、秋季的低温与1991年6月菲律宾VEI6级的Pina  相似文献   

5.
2003年2月24日发生在新疆巴楚的6.8级地震造成268人死亡。地震发生在塔里木盆地的西北部,靠近南天山西段山区的边缘部分。简单来说,这次地震仍然是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导致的结果,尽管板块碰撞的边界线还在远离震区的南面近千公里处。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次地震所在的伽师地区已经发生过一系列导致伤亡的地震,包括1996年3月19日的6.7级、1997年1月21日到4月16日发生的7个6级地震、1998年3月19日6.0级、8月2日6.1级和8月27日6.4级地震,共造成48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5亿元人民币。印度板块相对欧亚板块以每年45mm的速率持续向北运动,造成了包括喜马拉雅山在内的雄伟山峰,并导致了整个育藏高原的隆升,地壳应力通过刚性和不变形的塔里木盆地向北传递,形成了天山山系并引发了类似这次地震的许多地震。虽然我们目前还不能确定这次地震发生在那条断裂上,但是在这一带确有许多类似的断裂存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可以计算出某地的纬度,利用某地地方时和北京时间的时差可以计算某地的经度。于12月22日和23日两天测量竹杆影长以及记录测量地点地方时正午时刻的北京时间,计算得出测量地点的纬度是22°49′N,经度是113°26′E,并验证了测量结果的正确性,体验了利用太阳高度、地方时测量经纬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1983年12月28日、2002年12月26日百色市两次异常降雪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冬季孟加拉湾槽的发展东移在其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由于孟加拉湾槽前暖湿气流强盛,这种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在低空冷空气堆(冷锋)上发生强烈的系统性上升运动,从而导致百色市及其邻近地区出现异常的雨雪天气。  相似文献   

8.
《地理教学》2006,(10):44-45
北京市逢雨就堵车,烟台和威海2005年罕见的城市雪灾,去年的松江水污染事件,城市里爆发的非典疫情、禽流感疫情……这一连串的事件引发了各界对于中国城市灾害和公共安全的广泛关注。在8月22日举行的中国市长协会第四次市长代表大会上。正式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05)》指出,近年来我国城市各类安全危机的爆发数量持续攀升,但现有减灾水平还远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城市的救灾储备能力远远滞后于城市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91年3月24日急始型磁暴的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南极极隙区与中低纬区磁暴形态差异很大。中山站地磁台的磁暴急始为SC*型,无明显磁暴主相,它是由一组强烈的磁亚暴所组成。北京地磁中心台的磁暴急始为SC型,磁暴主相持续时间较短,变化较大。这次磁暴是由磁暴前太阳黑子相对数增多、3月22日22h46mUT有3b级耀斑爆发等一系列太阳活动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0.
罗小庆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16,36(3):787-791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利用数理统计等方法研究了鄂尔多斯高原清代的风灾。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清代发生风灾51次,平均每5.3 a发生1次。其中轻度风灾16次、中度风灾34次、大风灾1次,分别占风灾总数的31.3%、66.7%、2.0%。研究区清代风灾变化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为1644-1783年,发生风灾24次,平均每5.8 a发生1次,为风灾频次居中的多发阶段。第2阶段为1784-1843年,发生风灾4次,平均每15 a发生1次,为风灾频次最少的低发阶段。第3阶段为1844-1911年,发生风灾23次,平均每3.0 a发生1次,为风灾频次最高的多发阶段。从清代早期到晚期,鄂尔多斯高原风灾频次呈上升趋势。鄂尔多斯高原清代有4次风灾爆发期,分别为公元1708-1710年、1851-1853年、1878-1884年和1908-1910年。在1878-1910年间有2次风灾爆发期,对应于中国东部和北半球的低温期。鄂尔多斯高原清代风灾有6 a左右的短周期和23 a左右的长周期,其中23 a的周期是第一主周期。该区风灾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强冬季风的活动,在气候寒冷期或干旱期发生频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地理教学》2010,(10):61-62
我们还没从青海玉树的地震中回过神来,4月17日8时58分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聂荣县发生5.2级地震,4月18日7时15分巴布亚新几内亚发生6.1级地震。  相似文献   

12.
地球上不仅有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而且在南北两个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的现象。这些现象出现,是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问有规律地移动而产生的。因此,上述三种现象的出现是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同步发生的。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理学界规模空前的一次盛会——中国地理学会第四届代表大会暨综合学术年会,于1979年12月28日至1980年1月7日,在广州矿泉别墅召开,这次大会适逢中国地理学会创建七十周年,会议显得格外热烈隆重。  相似文献   

14.
施兵 《地理教学》2012,(3):58-58
解析 本组题以某地一天中两个不同时刻的事物影长和太阳高度变化为引入点,考查某地的纬度、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该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那一天的太阳高度日变化隋况。涉及的主要知识点有: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和极昼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规律等。  相似文献   

15.
王乃仙 《地理教学》2001,(2):18-18,12
利用核能发电,最担心的是安全问题。世界范围内核电站确实发生过几次大的事故。一次是在1979年3月28日,美国三喱岛核电站连续发生操作失误和设备故障,引起堆内失水,导致核燃料元件破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逸出一次回路……第二次发生在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位于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机组突然爆炸起火,3.5~4.0%的核燃料元件被炸出堆外,致使含有巨量的放射性物质的蒸汽和浓烟进入大气,酿成一起震憾世界的恶性核泄漏事故。第三桩核泄漏事故发生在日本国的茨仁县东海村JCD核燃料加工厂,时间是1999年9月30日上午10时35分……  相似文献   

16.
1980年5月18日8时32分,座落在美国华盛顿州西南部的圣赫伦兹火山(海拔2,949米)突然爆发,就其强度和影响来说,可说是本世纪最猛烈的一次火山爆发。  相似文献   

17.
近51a山西大风与沙尘日数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爱梅  贾利冬  武捷 《中国沙漠》2010,30(2):452-460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以瞬时风速≥17.0m.s-1或风力≥8级的大风日数和沙尘天气发生日数为指标,分析了山西大风、沙尘天气的时空分布特征,沙尘天气的变化特点及趋势,并从现代气候变化、大气环流特征及大风日数变化等方面,初步探讨了沙尘天气日数变化的气候原因。分析结果表明,山西的沙尘暴、扬沙与大风日数具有同位相、一峰一谷的逐月变化特征,峰值均出现在4月,谷值均出现在8—9月。浮尘日数具有两峰两谷的逐月变化特征,主峰与主谷与大风出现的时间一致,次峰和次谷则分别出现在每年的12月和2月。大风日数的峰值分别是沙尘暴、扬沙日数峰值的8.39倍和2.31倍;大风日数的谷值分别是沙尘暴、扬沙日数谷值的83.3倍和18.98倍。沙尘暴、扬沙与大风日数均有北部多于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浮尘则与大风相反具有南部多于北部的空间分布特征。山西的沙尘暴、扬沙总日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后比50年代到70年代初期分别减少了84.9%和77.1%。多沙尘日数年大气环流的经向度较强,乌拉尔山高压脊偏强,东亚大槽位置偏西且加深,少沙尘日数年则相反。比较发现,沙尘暴、扬沙和大风日数的变化趋势有很好的一致性,线性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0和0.82。这表明,山西沙尘暴和扬沙的变化趋势主要是随大风的变化而变化,高纬冷空气向南爆发的频数减少、势力偏弱、路径偏北导致山西风力条件的减弱是近51a沙尘暴、扬沙发生频数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太阳风动压的显著变化能导致沉降进入极区电离层的能量粒子通量以及磁层-电离层电流系发生扰动。磁层高能粒子沉降到极区上层大气并与中性气体碰撞所激发的弥散极光,能够对这种扰动做出相应的响应。基于斯瓦尔巴特(Svalbard)群岛新奥尔松(Ny-?lesund)地区北极黄河站优越的地理优势,我们利用安装在黄河站的极光全天空成像仪观测到了日侧弥散极光对太阳风动压增强的响应。通过2006年1月2日事件观测显示,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强,日侧弥散极光在极光卵赤道向部分首先点亮并逐渐向高纬扩展,同时地磁环境也受到相应扰动影响。我们认为,随着太阳风动压的增强,日侧磁层顶受到压缩,磁层内波粒相互作用导致投掷角散射增强,使得沉降进入极光卵赤道侧电离层的高能粒子数密度增大,进而导致日侧弥散极光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19.
有这样一道选择题:当3月21日和9月23日时.下列叙述正确是的是:A、太阳直射赤道;B、太阳高度角由赤道向两极递减;C、地球位于远日点和近日点附近;D、全球各地均是6点钟天亮,18点天黑。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09,(6):46-46
未来几年,青海广阔平坦的荒漠上将树立起超大规模的太阳光伏电站。根据今天通过论证的“青海省GW(千兆瓦)级太阳光伏系统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报告,该省将大力发展太阳光伏产业,光伏发电容量有望在2010年、2020年分别达到20兆瓦和2000兆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