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底栖生物中的深水石珊瑚群落,由于采集和观察的困难,所以有关这类动物的生态学资料甚少,仅见Wells(1967)用现代深水石珊瑚某些属的深-温分布模型来推测新生代珊瑚的深-温分布范围;Sartori(1980)作了地中海海底影响深水石珊瑚分布的因子的可能性研究。至于在我国海域,几乎是空白。只在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中稍带一笔,其余的只是零星的深水石珊瑚分类报告。  相似文献   

2.
珊瑚藻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钙化红藻,且具有海洋初级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已经成为当前热点研究生物之一。目前,世界各国有关珊瑚藻的种类、分布等正在逐渐明晰,而我国海域珊瑚藻的分布研究尚属空白,许多种类的多样性信息也需要更新。中国珊瑚藻本底信息的匮乏也阻碍了我国在各个层面上开展珊瑚藻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此,文章对中国海域珊瑚藻种类和分布现状进行了汇总与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现有珊瑚藻种类记录162种,合并同物异名种后共计112种,隶属于10科26属,约占全球珊瑚藻种类数的15%;其中大陆有79种,台湾岛66种,香港10种。我国珊瑚藻的分布从渤海到南海均有分布,呈现出明显的热带与亚热带分布特征;其中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和香港海域记载较少(<20种),而台湾岛、海南岛和三沙海域则较多(>30种)。研究能为明确我国珊瑚藻的种类、数量及分布特征等方面提供良好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977—1978年两次东海大陆架综合调查中所获的深水石珊瑚,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的相似性指数公式,将它们分为三个群落。同时对深水石珊瑚的分布与底质(沉积类型和沉积环境)、水深、温度等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香港水域地处亚热带,适宜腔肠动物软珊瑚类的生长。迄今为止,有关香港水域软珊瑚的研究报道不多,仅Verrill曾报道香港的Spongodes gigantea,Spongodes capitata和Anthelia lineata三种。1980年,香港召开“第一届国际海洋生物工作会议”期间,我所同志在香港大鹏湾水域采集到一批软珊瑚标本,经鉴定有10种,隶属2科4属。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从南海采集的4种珊瑚分离附生真菌,并通过菌株的分类鉴定及系统发育分析获得珊瑚附生可培养真菌的多样性信息.选用酵母麦芽糖琼脂培养基(YM)、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PDA)、马丁氏培养基(Martin)、察氏琼脂培养基(CDA)和孟加拉红培养基(RBM)等5种培养基,采用平板涂布法培养分离附生真菌,基于ITS-rRNA基因序列对真菌菌株进行鉴定和系统发育分析.从4种珊瑚上共分离获得10个属的120株真菌,分别是:青霉属(Penicillum)56株、曲霉属(Aspergillus)25株、枝顶孢属(Acremonium)2株、枝孢属(Cladosporium)5株、毕赤酵母属(Meyerozyma)14株、隔孢伏革属(Peniophora)2株、拟茎点霉属(Phomopsis)1株、裂褶菌属(Schizophyllum)1株、梗孢酵母属(Sterigmatomyces)13株、篮状菌属(Talaromyces)1株.通过对不同珊瑚品种分离获得的附生真菌的比较,发现小叶鹿角珊瑚(Acropora microphthalma)和花鹿角珊瑚(Acropora floride)上分离到的菌株多样性最高,包含6属10种.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不同珊瑚样品上真菌种类分布有较大差异,隔孢伏革属和裂褶菌属真菌均分离自小叶鹿角珊瑚,梗孢酵母属和篮状菌属均分离自角孔珊瑚(Goniopora sp.),扁脑珊瑚(Platygyra sp.)上则分离到拟茎点霉属.同时还发现不同培养基分离真菌的能力不同,YM培养基分离的菌株最多,CDA培养基分离真菌的多样性最多.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珊瑚上存在大量且丰富的真菌资源,可以为后续生物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沿海多次野外实地考查以及文献报道,采用统计学的分析方法,研究了马尾藻属海藻资源的物种构成和区系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马尾藻属种数在我国海域的水平分布呈现出北少南多的趋势,黄、东海仅17种,南海达到124种、占世界马尾藻总数的36.47%.其中,黄海西区、东海西区、南海北区和南海南区种数及小区单一分布种类数分别为10、13、82和61种及2、3、52和42种.我国特有种类为64种、占世界尾藻总数的18.82%.在我国沿海马尾藻的垂直分布特征为:高潮带2种,低潮带91种,潮下带78种.  相似文献   

7.
张素萍  尉鹏 《海洋科学集刊》2006,47(47):149-157
中国近海珊瑚螺科的研究后,作者又陆续从东海和南海收集了部分珊瑚螺科的标本,经整理分类,又鉴定出14种,隶属于3属。其中1个未定种,3种为中国新记录。到目前为止共报道中国沿海珊瑚螺科动物37种。  相似文献   

8.
软珊瑚属腔肠动物,是热带、亚热带常见的海洋生物。我国西沙群岛、海南岛沿海一带分布普遍,资源十分丰富。软珊瑚的代谢产物包含多种结构新颖的萜类、甾醇等有机化合物,其中不少具有抗菌、抗癌等生理活性。目前,对软珊瑚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引起广泛的重视。为了探讨南海软珊瑚的抗菌能力,我们对南海八种软珊瑚进行了抑菌研究试验。  相似文献   

9.
珊瑚藻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重要的功能性群体。2010年通过水肺潜水分析了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 以及群落空间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共鉴定出3科10属25种珊瑚藻, 其中珊瑚藻科占优势地位。三亚珊瑚礁区的珊瑚藻优势种分别为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拟中叶藻Mesophyllum simulans、串胞新角石藻Neogoniolithon fosliei、中叶藻M. mesomorphum、圆锥呼叶藻Pneophyllum conicum、孔石藻Porolithon onkodes和布氏水石藻Hydrolithon boergesenii。基于多元统计的分析结果, 将调查采样站位分为近岸型和离岸型2个主要集群, 其中近岸型的珊瑚藻种类以浊度、沉积速率(0~63μm)和悬浮物耐受种类为主, 离岸型则以光依赖-沉积物敏感种类为主。以珊瑚藻种类组成和丰度为基础的群落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 其空间变异处于显著性水平。生物与非生物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最佳两变量组合(浊度和盐度)显著影响三亚珊瑚礁区2种类型调查站位中的珊瑚藻集合。在同一个研究站位, 因受干扰程度不同, 深水处的珊瑚藻的覆盖率比浅水处高。分析结果表明, 在三亚独特的珊瑚礁区中, 自然或人为的物理干扰因素都对调节珊瑚藻群落结构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红海湾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1997年8月-1998年11月广东省红海湾海域浮游植物调查研究的结果。初步鉴定共有浮游植物5门76属286种,以硅藻类为主(59属210种,占73.14%)。在不同季节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不同。具有明显的季节交替现象,秋季生物量最多,冬季和春季较少。种类和数量的分布以龟岭岛及周围水域较多,其次是长沙湾线海养殖区,红海湾北部和中部数量较少,主要优势种是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角毛藻属Chaetoceros的种类,并有季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通过对2002年5月采自南海南部11个站位的28个浮游分层拖网样品的定量研究,初步分析了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的组成与分布特征。共鉴定出116属221种多孔放射虫,其中泡沫虫目123种,占总种数的55.7%;罩笼虫目98种,占总种数的44.3%。罩笼虫目在个体数量上占优势,罩笼虫目与泡沫虫目个体数量之比平均达1.73。多孔放射虫的属种组成呈现明显的热带暖水动物群的组合面貌,优势种相当突出,其组成与南海中北部海区及其它低纬度大洋相比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南海南部海区独特的多孔放射虫属种组成特征。多孔放射虫丰度在不同水层中因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呈现不同的平面分布趋势,惟一相似之处是高值多出现于西南或东北部海区;在垂直方向上基本呈随深度增加而减小的分布趋势,丰度和属种数最高值均出现于0—50m水层,在50m以深丰度和属种数均明显减少。各站位间简单分异度S变化幅度较大,在75—140种之间;而复合分异度H(s)变化幅度较小.在3.5-4.0之间。总体来说分异度值均比较高,表明南海南部上层水体中多孔放射虫种类多样性程度比较高,种群比较繁盛。  相似文献   

12.
2009年3月,采用水下照相及摄像方法,对海南昌江沿岸海域的石珊瑚物种多样性、分布及覆盖度进行了调查.结合历史资料,共发现石珊瑚10科15属28种和1未定种.其中鹿角珊瑚属(Acropora)、角蜂巢珊瑚属(Favites)、叶状珊瑚属(Lobophyllia)等为优势类群,常见分布珊瑚种类有角孔珊瑚(Gonioporasp.)、标准蜂巢珊瑚(Favia speciosa)、五边角蜂巢珊瑚(Favites pentagona)、多孔鹿角珊瑚(Acropora millepora)、十字牡丹珊瑚(Pavona decussata)、伞房叶状珊瑚(Lobophyllia corymbosa)等.石珊瑚主要分布于海尾镇三联村以南海域,覆盖率最高为12%.本次调查在海南昌江沿岸海域记录的珊瑚种类数多于以前的记录,但少于海南南岸的三亚鹿回头,也少于北部的广西涠洲岛、广东徐闻、香港等海域,随着调查次数的增加,预计会有更多的种类被发现.该海域是北部湾珊瑚幼虫交流的中间过渡区,对珊瑚礁的保护与恢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种类组成及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8月夏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南海北部开放航次期间,在北纬18°-22°,东经107°-122°范围内使用"实验三号"科考船进行了水体中沙壳纤毛虫的采样研究,探讨了沙壳纤毛虫的空间分布和种类组成。在36个站位中共鉴定出24属44种沙壳纤毛虫,其中优势种为长形旋口虫Helicostomella longa和根突拟铃虫Tintinnopsis radix,沙壳纤毛虫丰度变化范围为0–2200cell/L,平均丰度为221cell/L,从沿岸向外海方向,沙壳纤毛虫种类和丰度逐渐减少,其中A1站丰度最高(2200cell/L),种类数最多(10)。夏季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丰度与叶绿素a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温度相关性不明显。夏季南海北部的上升流和珠江冲淡水携带的营养盐刺激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影响着南海北部沙壳纤毛虫的种类组成和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14.
文章根据2017年涠洲岛最新珊瑚本底调查资料,对比分析近10年来,涠洲岛珊瑚种类数量、分布状态以及优势物种变化状况。结果表明,涠洲岛珊瑚以造礁珊瑚为主体,高达10科23属41种,其次为分布有较多的柳珊瑚,为4科12属14种,此外也分布有少量的软珊瑚、群体海葵;珊瑚主要分布于近海海岸一带,以0. 5~6 m的珊瑚礁坪生长带为主,具有明显的分带特点;对比2008年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发现涠洲岛海域珊瑚优势物种发生了变化,由角蜂巢珊瑚属变为滨珊瑚属,蔷薇珊瑚属不再是优势属,反而新增了蜂巢珊瑚属和牡丹珊瑚属,此外珊瑚覆盖度较2008年出现了下降趋势,表明了涠洲岛珊瑚生存状况受到了人为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福建东山海域柳珊瑚种类空间分布与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并分析了福建东山珊瑚省级自然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种类多样性及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共发现柳珊瑚15种,分别属于6科11属,其中新记录属和新记录种各2个,分别为Gua-iagorgia anas和星柳珊瑚(Astrogorgia dumbea).结合2005年7月和本次对东山柳珊瑚的采样调查,共发现柳珊瑚19种,全部为不含共生藻的种类.(2)东山柳珊瑚优势种为小月柳珊瑚(Menella sp.)、刺柳珊瑚(Echinogorgia sp.)和小尖柳珊瑚(Muricella sp.).(3)东山柳珊瑚主要分布在实验区,如塔屿东面、铁钉屿南面和龙屿南面,而在缓冲区和核心区也有柳珊瑚分布较为丰富的站位.在靠近主要污染源的站位,未见到或者很少见到柳珊瑚的分布.东山珊瑚保护区内柳珊瑚的空间分布与食物的丰富程度、海流以及陆源输入等都有较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肉芝软珊瑚属(Sarcophyton)是珊瑚礁生态系统中常见的软珊瑚,具有极强的药用价值.我国肉芝软珊瑚种类资源十分丰富,但目前国内对此种珊瑚的分类研究处于停滞状态,肉芝软珊瑚外部形态差异较小,难以直接进行种类鉴定.本研究采集海南省三亚市西瑁岛、万宁市甘蔗岛和大洲岛珊瑚礁区的26个肉芝软珊瑚样品,根据骨针形态学初步鉴定,并分析线粒体msh1基因和COI基因序列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所有采集的26个样品,鉴定为5个种,分别为:Sarcophyton cherbonnieri、Sarcophyton crassum、Sarcophyton trocheliophorum、Sarcophyton glaucum和Sarcophyton ehrenbergi.其中S. cherbonnieri和S. crassum为我国新纪录种.本研究为海南岛附近海域肉芝软珊瑚的鉴定提供参考,并为我国软珊瑚种类鉴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7.
台湾海峡浮游甲藻的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06-2007年“国家908”专项台湾海峡4个航次调查,分析该海域浮游甲藻的种类组成、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特征。共鉴定甲藻18属131种,其中高温高盐种为主体,占总种数的72.52%,其次为广温广盐种,占总种数的25.19%,近岸种仪占2.29%。夏季甲藻的种类最丰富,而春季甲藻的丰度最高。平均丰度为404.96×10^2cells/m3,其平面分布呈现从近岸向外海、从北向南递增的趋势。与1984-1985年的调查结果相比较,甲藻丰度的平面分布格局和季节变化趋势没有明显变化,但丰度增加3.01倍。从季节变化看,冷季甲藻丰度增加较为显著;从平面分布看,台湾海峡北部增加较多。此外,该海域甲藻群落结构也发生变化,种类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上升,其丰度占浮游植物总丰度的比例由0.55%上升到1.02%。  相似文献   

18.
扇形珊瑚属(Flabellum)隶属扇形珊瑚科(Flabellide),本属种类较多,分布亦广,为深水单体珊瑚,因其侧面形似扇子而得名。本文仅就本属中三种在鑑定上易于相混的日本扇形珊瑚(Flabellum japonicum Moseley,1881)、菱扇形珊瑚(Flabellum deludens  相似文献   

19.
冷水珊瑚也称为深水珊瑚, 在生物多样性、生态资源和科研价值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采自南海北部冷泉区的冷水珊瑚骨骼碎屑进行测定, 鉴定出冷水珊瑚2个种(Crispatotrochus sp.1和Crispatotrochus sp.2), 以及4个属[Balanophyllia (Balanophyllia)、Balanophyllia (Eupsammia)、LochmaeotrochusEnallopsammia]。测定的冷水珊瑚的δ13C为-7.36‰~-1.15‰, δ18O为-1.38‰~3.67‰, 与全球冷水珊瑚碳氧同位素组成相似, 但明显不同于南海暖水珊瑚、冷泉碳酸盐岩及低温热液成因碳酸盐岩的碳氧同位素组成。  相似文献   

20.
根据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对2015年5~11月厦门白哈礁海域进行的珊瑚资源调查所采集到的8个石珊瑚样本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通过对比鉴定文献和图集,结果显示:厦门白哈礁海域分布的石珊瑚有6种,分别是筒星珊瑚属的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aea coccinea)、Tubastraea tagusensis和筒星珊瑚属未知种(Tubastraea sp.)以及木珊瑚属的未知种(Dendrophyllia sp.),木珊瑚科2个未知种(Dendrophylliidae sp.1、Dendrophylliidae sp.2).同历史文献对比显示,除了猩红筒星珊瑚外,其余5种都是厦门发现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