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对新疆北塔山地区下泥盆统埃姆斯阶实测剖面综合研究,结合地层中岩石组合、结构、构造、生物面貌等因素,将区内埃姆斯期地层沉积相进行划分。卓木巴斯套组下部发育海退系列滨浅海沉积相,中上部发育障壁岛向陆地迁移的海进序列,将其划分出浅海陆棚斜坡亚相、远滨亚相、临滨亚相、前滨亚相、风暴海滩亚相、泻湖亚相等沉积亚相,并描述各亚相特征。结合古生物特征分析研究区古地理环境演化机制,并与邻区同时期沉积环境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在布拉格末期—早埃姆斯期发生了一次规模小、速度慢的海退,晚埃姆斯期—早埃菲尔期发生了大规模海进。  相似文献   
2.
本文化石采自贵州南部安顺和惠水地区晚二叠世大隆组地层,共计16属21种,分别属于蕨类植物石松纲、楔叶纲、真蕨和种子蕨纲,裸子植物科达纲、银杏纲、松柏纲,另外有种子化石和分类位置不明类型匙剑叶,对植物群古生态学的研究表明,当前植物群为以松柏类为主的高地植物群落,以裸子植物为主要成分,群落组成为:高层为由以斯氏松为主的松柏类、鳞木类、科达纲、银杏类植物,中层为芦木类等,底层为低矮的真蕨、种子蕨类;对各门类植物群特征及群落分析表明,黔南地区晚二叠世时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整体气候炎热,雨量充沛,植物茂盛,但具短暂的干旱无雨季节,为热带-亚热带半落叶季雨林气候  相似文献   
3.
贵州安顺新民剖面大隆组海相地层产出一批丰富的植物化石,以裸子植物和带羊齿类为主要成分,另有石松纲、楔叶纲、真蕨纲和种子蕨纲,与国内外同期植物群对比发现,华南、华北和欧美地区植物群同反映出晚二叠世末松柏类进入繁盛期,属级成分的差异应为生态气候所致,新民植物群生活型可分为两个基本层次,局部的高地生长着松柏类等旱生群落,湿水沼泽旁乔木、小乔木、树蕨和灌木植物发育,对其反映的气候信息分析表明,华南晚二叠世已不及之前的湿热,为早三叠世干旱的气候类型埋下伏笔。   相似文献   
4.
在柳什塔格南部的昆南增生楔中发育二长花岗岩体,侵入于古元古界双雁山岩群中深变质岩系中,其上被三叠纪阿他木帕下组不整合覆盖。该岩体主要为浅肉红色细粒二长花岗岩,局部地方渐变为花岗闪长岩或正长花岗岩,其内还发育少量后期的北东向辉长岩脉。对该岩体中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测年,投点结果相对集中,位于谐和曲线附近,得到加权平均年龄为(455.9±7.4)Ma,为晚奥陶世早期,其岩石学、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为钙碱性序列,其高钾的含量和古老的锆石的存在说明该岩体的侵入背景为俯冲同碰撞构造环境,间接证明了昆南有限洋盆在晚奥陶世已经闭合。该发现为昆仑造山带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地质依据,具有较大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5.
早三叠世华南地区海相沉积广为发育.陆相沉积仅在海南岛和康滇古陆的东缘零星分布,植物化石非常罕见.报道的植物化石采自黔西滇东陆相岔河剖面宣威组顶部、海陆过渡相密德剖面和土城剖面的卡以头组下部,与晚二叠世晚期宣威组植物化石比较,植物类型单调,保存较破碎,共计14属31种,其中以Annalepis为主的石松纲5种;楔叶纲5种...  相似文献   
6.
采用RNAseq测序技术对比变异轴孔珊瑚(Acropora valida)在酸化高温胁迫及去胁迫条件下的mRNA转录组。构建了12个cDNA文库,共获得451789689个双端片段。通过拼接共得到1 056 727个转录本,其中86.5%匹配到珊瑚序列。转录本的差异表达分析显示,胁迫条件下共6 328个转录本发生了显著变化,主要涉及热休克蛋白、物质转运蛋白、凋亡调节和钙化四个方面。其中98.1%的差异表达转录本在胁迫去除后都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结果表明,尽管变异轴孔珊瑚在酸化高温胁迫时受到很大影响,但其转录本表达在胁迫去除后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首次探究酸化高温双胁迫去除后变异轴孔珊瑚转录本表达水平的恢复潜力,对研究珊瑚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利用2021年10月至2022年3月(2021年冬半年)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 ECMWF)细网格阵风预报数据和河南省国家级地面气象站阵风观测资料,基于一元线性回归(linear regression, LR)方法,对河南省ECMWF阵风预报进行订正,并对其检验评估。结果表明:(1)2021年冬半年,河南省多出现6级以下的阵风天气。ECMWF模式对于7级及以下的阵风预报存在整体高估的现象,对于7级以上的阵风预报存在低估的现象。(2)LR订正后准确率、均方根误差在所有预报时效均有明显的改善。订正后准确率较高、均方根误差较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京广线以东大部分地区、焦作、南阳南部;豫西山区订正效果一般,其复杂的地形易导致阵风偏高,而6级以上阵风样本数较少,预报订正值稳定性相对较差。(3)阵风预报与起报时次的关系不大。LR方法针对6级以下阵风预报有一定的优势,技巧评分(Ts评分)较ECMWF预报高,预报偏差(Bias评分)更接近1。  相似文献   
8.
根据传统形态学分类方法,对2015年5~11月厦门白哈礁海域进行的珊瑚资源调查所采集到的8个石珊瑚样本进行了初步分类鉴定.通过对比鉴定文献和图集,结果显示:厦门白哈礁海域分布的石珊瑚有6种,分别是筒星珊瑚属的猩红筒星珊瑚(Tubastraea coccinea)、Tubastraea tagusensis和筒星珊瑚属未知种(Tubastraea sp.)以及木珊瑚属的未知种(Dendrophyllia sp.),木珊瑚科2个未知种(Dendrophylliidae sp.1、Dendrophylliidae sp.2).同历史文献对比显示,除了猩红筒星珊瑚外,其余5种都是厦门发现的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9.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测定了厦金海域8种珊瑚中Cr、Mn、Co、Ni、Cu、Zn、As、Cd、Sn、Sb、Pb重金属的含量,通过数据处理、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重金属分布特征和其主要来源。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珊瑚重金属的污染水平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其平均浓度水平从大到小依次为:ZnMnSnCrCuAsNiPbSbCdCo。在8种珊瑚中,星柳珊瑚(Astrogrogia sp.)、等柳珊瑚(Paris fruticosa)、Paraplexaura sp.的重金属含量较高,花柳珊瑚(Anthogorgia sp.)和Guaiagorgia anas的含量较低。台湾海域珊瑚中Cu、Zn、Pb、Ni的含量、委内瑞拉海域珊瑚中Zn、Pb、Ni的含量远高于厦金海域珊瑚体内相同重金属含量,大堡礁珊瑚中Cu含量较厦金海域的略高。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Cr、Co、Ni、Zn和Sn的种间差异较为显著。根据主成分分析,厦金海域珊瑚体内重金属元素可能的污染来源有:农业污染、港口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的排放、船舶油漆、涂料侵蚀、电镀工业。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6种重金属元素中,大佰屿、白哈礁和角屿的主要污染物是Mn。白哈礁、大佰屿站位的珊瑚体内重金属Mn处于重度污染水平,角屿站位的处于中度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