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丁建伟  张荣 《测绘学报》1993,22(4):299-303
现代地图学空间活跃,发展迅速,并在我国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经成为一门涉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图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现代地图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我国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试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其学科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建伟  张荣 《地图》1995,(3):34-37
现代地图学已取得了空前活跃的发展,并在世界科技领域和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它已不再是测绘或地理的一个非独立成分,而成为一门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学科。本文在分析现代地衅学发展特点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方法论,对现代地图学及其学科体系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学科体系的基本框架和对现代地图学发展及建立学科体系的几点认识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向高质量发展目标,推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是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的基础性与战略性支撑。重点针对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从学科体系框架、人才培养模式和队伍建设路径3个方面开展优化策略探讨,提出以统一调查为前提、空间规划为基础、用途管制为规则、审批监管为手段、法律法规为保障的全过程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体系建设策略,构建以“理论基础宽厚-方法技能综合-实践能力卓越”为目标的系统化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多领域协同的国土空间治理队伍建设路径。未来国土空间治理相关学科发展应以学科体系建设为龙头、专业发展为核心、队伍建设为关键,不断提升国土空间治理学科、人才和队伍协同发展水平,为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4.
海洋测绘的核心任务是为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研究等提供基础的海洋地理空间信息服务.本文探讨了海洋测绘的学科体系、学科意义、特点及与其他学科的关系,阐述了上海海洋大学海洋测绘专业建设的“特色、创新和务实”理念,总结了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环境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5.
结合农林院校测绘学科的特点,提出测绘学教学体系整体优化和教学与科研联动等措施.以3S技术、地形图、影像图等应用为中心,将测绘学教学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构建3S技术服务于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管理为特色的测绘学科.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发展, 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地理信息科学已经逐渐成为一门介于地理学、信息科学和测绘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秉承地理信息科学仍然是一个开放知识体系的基本判断, 从地理信息科学的上位学科地理学、信息科学、地球观测科学的基础学科特征出发, 重点论述其基础性和科学属性, 进而探讨了地理信息科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学科范式, 为地理信息科学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强地理信息科学的科学性、基础性和系统性提供潜在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地理学、测绘科学与技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发展,地理信息科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面临修订和完善的需求。如何设计适合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需要参考哪些因素,是亟待讨论的问题。本文在对比分析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基础上,详细讨论了武汉大学GIS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设计原则和实践过程,提出了影响课程体系设计的若干因素,包括学科支撑、社会需求、师资结构等,可为其他高校GIS专业课程体系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8.
江苏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简要阐述江苏省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组织单位、竞赛形式和内容,以此为基础论述学科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最后,介绍举办江苏省测绘专业大学生学科竞赛以来对江苏测绘教育的影响,以便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关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信息系统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关于它的理论基础与体系框架应该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从地理信息系统的本质看,它是传输地理环境信息的现代化工具,“空间认知”与“地理系统”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理论、技术与应用构成了它的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10.
陈江平  单杰  秦昆 《测绘通报》2017,(4):139-144
地理国情监测是我国提出的一项国家战略,已经成为我国测绘地理信息事业今后20年发展的重要内容,是测绘地理信息部门未来的重要职责。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第一资源,培养地理国情监测的优秀人才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性工作。本文在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理论和支撑技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需求出发,立足于科学发展和学科前沿,对地理国情监测的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了航空重力测量中基准站的布设原则,结合2010年某地区的实际测量数据分析了基准站与测线的距离对航空重力测量的精度的影响。实际数据验证表明,基准站距离测线360km时,其交叉点重力异常不符值标准差可以达到±2.0816mGal,其精度符合规范要求,所以在GPS基准站布设困难的地区,可以依据测区的具体情况适当地放宽GPS的布设位置和距离。  相似文献   

12.
根据指挥自动化系统涉及专题信息种类多、来源广、对数据装载和更新实效性要求高等特点, 讨论了基础地理数据在数据集成中的作用和地位, 系统数据的主要保障形式,以及自动建立不同类信息间相关关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数字地球的诠释,结合与地相学的本质联系,论述了二者的形成与发展的关联程度,提出了数字地球是地相学的“量化”;地相学是数字地球的理论支撑与生存、发展的土壤,也是数字地球的学科定位“解”。进而,阐明数字时空的实现是数字地球更宽泛的归宿。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线阵CCD和MCS98单片机组成的光电尺寸测控系统。本系统既可用于汽车标准螺钉生产线上的非接触动态检测与控制,也可用作其他工业尺寸测控系统。实验证明了系统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以VRS技术为基础的苏州GPS连续参考站系统的建设,并结合(似)大地水准面精化的成果与EGM96,建成了高精度、动态的三维基准,实现了苏州地区的坐标基准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矿山三维建模、显示及漫游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建模、漫游的方法,并结合矿山的具体情况,建立了矿山三维模型,包括巷道和工业广场等三维实体建模,并实现了场景实时漫游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7.
以武汉市地图数据为实验数据,阐述了应用Visual C^++平台建立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系统的技术路线,说明了系统的数据格式,论述了数据结构与程序实现、建立空间索引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基于摄影测量的高精度三维城市建筑物建模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摄影测量三维城市建筑物建模的需求和摄影测量方法在建筑物三维重建和三维城市建筑物数据更新方面的优势,讨论了基于摄影测量的三维城市建筑物建模的方法、流程和技术,实现了大范围城市建筑物和单个复杂建筑物的高精度三维重建.  相似文献   

19.
霍超 《测绘科学与工程》2007,27(2):59-61,58
本文主要介绍了基于ADO.Net的数据管理系统的开发研究。它从数据库的构建,系统的具体开发引入到其中几项关键技术的研究,如多数据格式的处理,参数化查询等等。最后对基于ADO.Net的Web型分布式数据库开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e capabilities of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carrier phases for frequency transfer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from geodetic GPS receivers driven by stable atomic clocks. This kind of receiver configuration is the kind primarily us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 (IGS). The International GPS Service/Bureau International des Poids et Mesures (IGS/BIPM) pilot project aims at taking advantage of these GPS receivers to enlarge the network of Time Laboratories contributing to the realizat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Atomic Time (TAI). In this article, we outline the theory necessary to describe the abilities and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frequency transfer using the GPS code and carrier phase observations. We report on several onsite tests and evaluate the present setup of our 12-channel IGS receiver (BRUS), which uses a hydrogen maser as an external frequency reference, to contribute to the IGS/BIPM pilot project. In the initial experimental setup, the receivers had a common external frequency reference; in the second setup, separate external frequency references were used. Independent external clock monitoring provided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to validate the results. Using two receivers with a common frequency reference and connected to the same antenna, a zero baseline, we were able to use the carrier phase data to derive a frequency stability of 6 × 10−16 for averaging times of one day. The main limitation in the technique originates from small ambient temperature variations of a few degrees Celsius. While these temperature variations have no effect on the functioning of the GPS receiver within the IGS network, they reduce the capacities of the frequency transfer results based on the carrier phase data. We demonstrate that the synchronization offset at the initial measurement epoch can be estimated from a combined use of the code and carrier phase observations. In our test, the discontinuity between two consecutive days was about 140 ps. ? 1999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