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对硅酸镁锂的合成、有机硅酸镁锂的制备及应用等进行了综述。人工合成硅酸镁锂大多采用水热法及微波法。通过原位法、离子交换法或吸附法可以对硅酸镁锂进行有机改性。有机改性后硅酸镁锂的界面性质由亲水性变为亲油性,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得到提高。有机改性硅酸镁锂可用作吸附剂处理重金属离子或染料污染的废水,制备聚合物/粘土复合材料,制备催化剂、催化剂载体等。随着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材料研究的快速发展,硅酸镁锂的有机化改性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生物工程处理草浆造纸废水系统的特点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文章通过对许昌造纸厂废水处理系统的论述 ,介绍了以生化为主的碱法草浆造纸废水治理成套技术的概况、工艺流程、投资概算和运行成本等 ,并进一步阐明了这套技术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3.
除砷技术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除砷技术的发展,生物法和硫化法等除砷技术已应用于工业除砷,混凝法、离子交换法和直接沉淀法等除砷技术在废水除砷中也已广泛应用。在综述了近年来除砷技术在工业中和含砷废水处理上的应用后,对其中各种技术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除砷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萘酚是一种重要的染料中间体,2-萘酚生产废水含有大量的难降解有机物,导致废水处理困难。文章通过对近几年2-萘酚生产废水处理工艺文献分析,综述了2-萘酚生产废水的处理工艺有:浓缩法、吸附法、生化法、氧化法、组合工艺。并对各个废水处理工艺进行对比,指出浓缩法能耗大,吸附法和氧化法投资成本大,生化法和组合工艺净化深度高,但是投资大。  相似文献   

5.
董茹 《盐湖研究》2012,20(3):54-58
化工、医药等行业排出的含酚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十分严重,其废水的处理日益受到重视。活性炭纤维(Activated Carbon Fibers,ACF)作为一种新型吸附材料,其具有的大比表面积、丰富微孔结构等特点,使其吸附过程效率高。并且其吸附操作设备具有简单、方便、能耗低等优点,从而使该吸附法成为近年来一种快速发展的废水处理方法。本研究通过静态条件下的吸脱附性能研究,研究了ACF吸附水中酚的规律,确定了最佳的吸附时间为4 h,水溶液pH为弱酸性及低温有利于吸附的结果,得到了准确的平衡吸附量;找到了合适的ACF脱附再生剂NaOH,并测试出其多次再生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含铬废水具有有机物含量高,难降解物质浓度高,色度大,悬浮物多,水质、水量变化大,含有微量毒性物质等特点。本文探讨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硫酸亚铁、铁、硫化亚铁三种还原剂对含铬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硫酸亚铁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在同等条件下其去除率达到99%以上。  相似文献   

7.
祝福 《西部资源》2011,(6):16-16
目前,我国最大的稀土企业——内蒙古包钢稀土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在与包头天伦环保产业有限公司展开合作,双方致力于将稀土化合物加工过程中产生高浓度的氯化铵废水转化为农用肥料,力争为我国稀土工业废水综合利用、变废为宝走出—条新路。 这是记者在近日召开的稀土铵盐废水处理与综合利用项目研讨会获悉的。 我国稀土企业大部分采用碳酸氢...  相似文献   

8.
蒙脱土是一类性能优良的吸附材料,对该类材料进行有机改性,在有机废水处理方面表现出较好的吸附效果。综述了有机蒙脱土对有机物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湘江河流沉积物重金属的形态类型及其形成因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河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由于吸附、络合、絮凝、离子交换和共沉淀等作用,最终绝大部分将进入河流沉积物中。当水环境理化条件变化时,一部分重金属又可通过扩散、解吸、溶解、氧化还原和络合等作用从沉积物重返水相。这些作用通常是  相似文献   

10.
斜率法是萃取机理研究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尽管其理论基础和使用方法非常简单,但该方法却常常被误用,导致其非但不能有效的确定萃取机理,反而产生了误导性结论。本文以t-BAMBP萃取碱金属离子(K~+、Rb~+、Cs~+)体系为例讨论了常见的错误用法以及造成这类情况的根源问题,之后对其他萃取体系中类似错误用法进行了简要评述,表明斜率法的错误使用主要源于对萃取反应方程式的错误假定及对工作方程推导过程中引入的近似处理理解不当。最后总结了在萃取机理研究中正确使用斜率法的几点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再生水灌溉、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 预测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严重的Cr、Cu和Zn等3种元 素主要在土壤表层0~20cm累积, 0~180cm土层呈先降低后升高, 之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污染较轻的As、Ni和Pb在0~60cm土层含量差异不大, 0~180cm土层大致呈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所有重金属在土壤剖面90cm左右的土层中均存在高值区, 该层含量高于上、 下土层, 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北京剖面土壤发生层的分布特征一致, 与成土母质自然发育有 关, 并非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淋溶沉积而成。综合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和调查区地下水 重金属浓度情况, 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很小, 即使凉水河灌区污染严重的Cr、Cu、 Zn,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 并未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在当前的水质条件下, 农田再生水 灌溉输入的重金属量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小于大 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因此相对于大气沉降、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 水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2.
2019年4~10月,以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为研究对象,测定该人工湿地的进水口、出水口采样点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含量,利用进水口和出水口水体中Mn、Fe、Cu、Zn、Cd、Ni、As和Cd离子含量,计算人工湿地对这些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研究结果表明,博斯腾湖西岸表面流人工湿地对水体中Fe离子、Mn离子、Cu离子、Zn离子、Ni离子、Cr离子、As离子和Cd离子的去除率分别为84.63%、57.24%、52.82%、47.44%、44.74%、42.42%、41.94%和33.33%;夏季人工湿地对水体中重金属离子的去除率大于春季和秋季。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污灌土壤作物系统Cu、Zn的行为特性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干旱区污灌农田主要作物体中重金属 Cu、Zn生态行为的调查研究得出 :1不同作物对所选研究元素吸收累积的顺序为 :玉米 >小麦 ;不同元素在作物体内迁移能力为 :Zn>Cu。 2作物不同部位研究元素的累积态势为 :根 >茎 >籽。 3同一元素在不同剂量区作物体内吸收累积量的大小差别显著  相似文献   

14.
以华南沿海32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首先基于单一要素评价和综合水质指数法对其近岸海域的水环境质量进行分析,再采用典范对应分析和逐步线性回归探究了各类影响因素与水质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017年华南近岸海域的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N)、活性磷酸盐(P)和悬浮物(SS),严重超标现象主要出现在福建厦门、宁德、福州,广西钦...  相似文献   

15.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 The physic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centrations of heavy metals from 14 groundwater and two wastewater samples were measured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various...  相似文献   

16.
根据江苏省农用地22个标准样地的7种重金属元素含量测定结果,应用TWINSPAN分类、CCA排序的多元统计方法,对江苏农用地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格局和影响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江苏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整体特征具有明显的沿经济发展梯度(苏南-苏中-苏北)的递减格局.空间位置、人类活动强度、土壤理化性质是控制梯度分布格局重要的环境因素,通过变量分离,空间变量解释的部分占21.5%,人为活动变量解释部分占17.9%,理化性质变量解释部分占17.5%,三组变量总解释量占56.9%,不能解释部分占43.1%.人类活动与空间位置因素一起可以综合反映江苏经济发展的空间梯度,其占了总解释量的69.2%,经济发展梯度对农用地重金属元素含量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谢丽  张振克 《地理科学》2015,35(3):380-386
基于圆陀角附近潮滩YY孔岩芯重金属(Co、Cr、Cu、Mn、Ni、V、Zn)富集系数和人为贡献率、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讨论了圆陀角附近潮滩重金属来源及污染。结果表明,重金属Co、V平均含量显著高于背景值。除Cr 是自然来源外,其它6 种重金属受自然和人为来源的影响,且以自然来源为主。7 种重金属总体无污染,仅Co、Cu、V和Zn在岩芯132 cm处出现无污染至中度污染。7 种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属轻微水平。值得关注的是,1997 年之后,重金属Co、Cr、Mn、V、Zn地累积指数和潜在生态风险系数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环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重金属风险评价及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评价环鄱阳湖区10个县农家菜地土壤样品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分析其与9个社会经济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来探讨重金属的污染来源。结果显示,鄱阳湖区各菜地土壤中Cd的超标情况最严重,超标率达到90%,除部分地区Cu超标外,其余重金属均未超标。鄱阳湖区农家菜地土壤达到轻微生态风险,工业较发达地区重金属生态风险较大于工业落后地区,工业发展情况对湖区的空间污染分异有较大影响。蔬菜产量、工业发展情况、城镇化率、交通业发展情况和菜地土壤不同种重金属具有较高关联度,而地区生产总值、农药使用量对各种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最弱。  相似文献   

19.
选取湛江市霞山区观海长廊红树林湿地为研究区域,运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红树林表层土壤及红树植物根、枝、叶中重金属(铜Cu、锌Zn、铅Pb、镉Cd、铬Cr、镍Ni、砷As)的质量分数;运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评估红树林土壤的重金属污染风险水平,结合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探讨重金属的影响因素及来源;应用生物富集系数(BCF)、转运系数(TF)分析重金属在土壤-植物中的富集和迁移能力。结果表明:1)研究区表层土壤7种重金属分布规律为Zn(57.48 mg/kg)>Cr(29.31 mg/kg)>Pb(19.23 mg/kg)>Cu(16.62 mg/kg)>Ni(8.18 mg/kg)>As(6.00 mg/kg)>Cd(0.20 mg/kg)。7种元素平均质量分数均未超过《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农用地土壤风险管控标准》(GB15618-2018)(pH≤5.5)风险筛选值;Cu、Zn、Cd和As平均质量分数分别为广东省土壤背景值的2.08、2.74、6.75和1.11倍。2)重金属中Cd的潜在生态风险系数最高,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很强,其余元素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轻微。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程度为中等。重金属与有机质、黏土、粉砂呈正相关关系,与pH、砂呈负相关关系。3)Zn、Cr和Cu在红树植物体内质量分数较高,Pb、Ni和As次之,Cd质量分数最低。除无瓣海桑Zn的根-叶转运系数>1外,重金属在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中的生物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均<1,说明桐花树、木榄和无瓣海桑对重金属的富集和转运能力不强,大部分有毒元素主要积累在根部,降低了有毒重金属通过食物链传递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重金属在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中的分布累积及迁移规律,选取了徐闻南山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红树林沉积物及红树植物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重金属质量分数,运用富集因子、生物富集系数、转移系数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红树林沉积物重金属质量分数表现为铬(Cr)>锌(Zn)>镍(Ni)>铜(Cu)>铅(Pb)>砷(As)>汞(Hg)>镉(Cd),为中等变异程度;除了镍(Ni)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未超过国家一级标准,除了铅(Pb)元素外,其余7种重金属均超过广东省土壤环境背景值,说明研究区沉积物中重金属具有一定的积累效应。2)沉积物中砷(As)、铜(Cu)、锌(Zn)、汞(Hg)、镍(Ni)、铬(Cr)富集因子值均>1.5,说明受到轻微人为活动影响;各站位镍(Ni)富集因子值均>5,结合研究区背景,反映了镍(Ni)受到自然和人为输入的共同影响。3)白骨壤体内重金属主要集中在根部,而红海榄体内重金属在根茎叶中分布相对均匀。白骨壤根茎叶部位的大多数重金属质量分数远高于红海榄,说明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能力比红海榄强。汞(Hg)集中分布在植物的叶片部位,且与其他重金属之间相关性不明显;推测汞(Hg)主要通过叶片吸收进入植物体内,与交通运输污染有关。4)不同红树植物对不同重金属富集能力各异,白骨壤对重金属的富集能力表现为:镉(Cd)>砷(As)>铜(Cu)>锌(Zn)>汞(Hg)>铅(Pb)>镍(Ni)>铬(Cr),红海榄表现为:镉(Cd)>铜(Cu)>汞(Hg)>锌(Zn)>铅(Pb)>砷(As)>镍(Ni)>铬(Cr)。白骨壤和红海榄对汞(Hg)的运移能力都较强;红海榄对镉(Cd)的富集能力和转运能力都较强,而白骨壤对镉(Cd)富集能力较强,转运能力却较弱,这说明红树植物对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能力与转运能力不存在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