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质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当前缺乏有效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精细化遥感探测方法和高精度的数据产品,全国尺度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规律的认识仍显不足。本研究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覆盖数据、网络爬虫数据、OSM地图数据和环境专题数据等信息,发展了基于多源数据融合和专家知识参与获取的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遥感识别和精细化制图的技术方法,研发了1990、2000、2010和2020年共4期的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数据产品及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信息数据产品,作为中国土地利用/覆盖变化数据的组成部分(CLUD-Mining)。CLUD-Mining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可靠性,数据产品平均精度为91.75%;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开发建设的面积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发展趋势,1990—2010年,面积增长速度从55.22 km2/a上升到95.51 km2/a,而2010—2020年呈现负增长,平均每年减少27.28 km2;此外,2010—2020年场地植被恢复面积达746.76 km2,主要集中在华北区和西南区;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分布格局逐渐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本研究对提升中国能源开采和加工场地时空分布特征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场地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野外取样分析再生水灌溉、长期污水灌溉条件下土壤剖面和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 预测再生水灌溉对地下水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结果表明:污染严重的Cr、Cu和Zn等3种元 素主要在土壤表层0~20cm累积, 0~180cm土层呈先降低后升高, 之后再降低的变化趋势。 污染较轻的As、Ni和Pb在0~60cm土层含量差异不大, 0~180cm土层大致呈先升高后降 低的变化趋势。所有重金属在土壤剖面90cm左右的土层中均存在高值区, 该层含量高于上、 下土层, 高值区的分布位置与北京剖面土壤发生层的分布特征一致, 与成土母质自然发育有 关, 并非表层土壤重金属向下淋溶沉积而成。综合土壤剖面重金属分布特征和调查区地下水 重金属浓度情况, 重金属向下层土壤迁移的趋势很小, 即使凉水河灌区污染严重的Cr、Cu、 Zn,主要在土壤表层累积, 并未导致地下水重金属污染。在当前的水质条件下, 农田再生水 灌溉输入的重金属量低于大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小于大 气沉降和有机肥施用。因此相对于大气沉降、有机肥施用等输入途径, 再生水灌溉导致地下 水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3.
北京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总被引:58,自引:3,他引:55  
通过对北京市蔬菜和菜地土壤砷含量状况进行大规模调查,研究了蔬菜和土壤砷含量及其健康风险,并筛选出抗砷污染能力强的蔬菜品种。根据蔬菜的消费量并兼顾品种多样性的原则,在北京市规模化蔬菜栽培基地 (采集蔬菜及土壤样品) 和蔬菜批发市场 (蔬菜样品) 共采集93种蔬菜400多份蔬菜样品和39个土壤样品系统地分析其砷含量。研究发现:北京市菜地土壤砷含量范围和平均含量分别为4.44~25.3和9.40 mg/kg,明显超过北京市土壤砷背景值;北京市蔬菜砷含量最高达0.479 mg/kg,平均含量为0.028 mg/kg,均未超过《食品中砷限量卫生标准》(GB4810-94) 的限量值,但其中有2个蔬菜样品 (萝卜和大蒜) 砷含量超过WHO/FAO制订的限量标准。北京市蔬菜砷含量在东偏北方向 (偏转11o-30o) 存在明显的"U"型趋势分布。裸露地蔬菜砷含量显著高于设施蔬菜。油菜、萝卜、小白菜、大葱、芥菜、黄瓜、大白菜和甘蓝抗砷污染能力较弱,而辣椒、云架豆、冬瓜、茄子、菠菜、西红柿、芹菜等抗砷污染能力则较强。北京市居民从蔬菜中摄入砷平均值为0.016 mg/(人·d),蔬菜砷对北京市部分人群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4.
太白山土壤特性及氧化铁发生学特征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随海拔的降低,秦岭北坡中山区森林土壤因温度、降水和植被类型的变化存在很大差异:高海拔地区发育的酸性湿润雏形土酸度较高,有机质含量十分丰富;与之相比,低海拔地区发育的简育湿润淋溶土有机质含量下降,但结构复杂,土壤具有粘化层。较高的有机质含量和特殊的有机质组成促进了纯针叶林土壤中硅酸盐矿物的溶解,释放出氧化铁并使之螯迁至土壤B层富集。环境因素决定了土壤酸度、有机质等特性,也影响土壤氧化铁的组成和分布。土壤粘粒含量与土体游离氧化铁含量显著相关,剖面铁的游离度与氧化铁全量无关,只与土壤发育程度有关。太白山北坡中山区土壤处于脱盐基富硅铝化的风化发育阶段  相似文献   
5.
超富集植物蜈蚣草在中国的地理分布及其生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本研究小组多年来对我国南部近20个省、市(区)的调查,结合前人的文献资料,编制了蜈蚣草在中国的分布图,总结了蜈蚣草对日照、水分、热量和土壤等因素的生态适宜性。研究发现,蜈蚣草在中国主要分布在秦岭以南的热带、亚热带地区。蜈蚣草生长需要的水热条件为:年均温高于10℃、1月均温大于0℃、7月均温大于20℃、≥10℃积温超过3800℃、无霜期不短于200天和年降水量大于500 mm。冬季的低温(1月均温和无霜期)可能是蜈蚣草进一步向高纬度分布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蜈蚣草对土壤pH的适应范围较宽。本研究结果为蜈蚣草的引种及其在植物修复中的潜在应用价值的确定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太白山北坡成土因素及不同土壤垂直带谱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雷梅  陈同斌  冯立  常庆瑞  阎湘 《地理研究》2001,20(5):583-592
在系统地考察太白山北坡地质、地貌、气候和植被等成土因素的基础上,总结和回顾了用土壤发生分类和土壤系统分类两种分类体系划定的太白山北坡土壤垂直带谱。根据最新的土壤系统分类,太白山北坡的土壤垂直带谱是:暗瘠寒冻雏形土(3500~3767m)———暗沃寒冻雏形土(3300~3500m)———酸性湿润雏形土(2500~3300m)———简育湿润淋溶土(1400~2500m)———简育干润淋溶土(<1400m)。分析、比较表明:两种体系有密切联系,均以成土因素为依据,建立在土壤发生学理论之上;与土壤地理发生分类相比,土壤系统分类用可以度量的诊断层和诊断特性进行土壤分类,不仅能够反映出山地土壤成土因素的垂直变化趋势,而且避免了太白山北坡土壤类型鉴定上的许多歧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公路交通的重金属排放及其对土地污染的初步估算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本文研究了全国各省市机动车Pb、Cu、Zn、Cd排放总量和公路两侧土壤中Pb含量的分布及其面积。结果表明,东部发达省份机动车的重金属排放量较西部地区大。使用含铅汽油的1990~1996年期间,北京市公路两侧土壤中Pb的年输入量为2.48~3.17 mg/ (kg · a)、累积量为11.4 mg/kg;1997~2003年使用无铅汽油后,两者分别下降到0.26~0.29 mg/(kg · a)和1.30 mg/kg。公路两侧的土壤中Pb含量随垂直距离的外延呈指数形式下降。公路交通对道路两侧土壤产生严重和轻度Pb污染的范围分别为距公路0~10 m和10~65 m。2003年北京市和全国受公路交通Pb污染的土地面积为2310 km2和28900 km2。公路交通的重金属排放是导致我国土地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北京城市广场及校园表土(灰尘)中重金属水平与健康风险   总被引:24,自引:4,他引:20  
通过对北京市城市广场和学校表层土壤与相应的地表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调查,探讨土壤与灰尘之间元素分布的差异及来源,评估青少年在校期间通过灰尘摄入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研究表明:城市广场和校园土壤中Cu、Pb和Zn、灰尘中As、Cu、Pb、Zn和Cd显著高于北京市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土壤(灰尘)中As、Ni、Cu、Pb、Zn和Cd超过背景值的样本比率分别为67%(27%)、13%(63%)、83%(100%)、73%(100%)、83%(100%)和53%(100%)。土壤中Cu、Pb和Zn存在一定积累,灰尘中Cd、Cu、Pb和Zn积累较重。灰尘中Cu、Pb和Zn显著高于土壤。校园土壤中Ni显著高于城市广场土壤,其他元素两者之间差异不大;校园灰尘中Ni、Pb和Zn显著高于城市广场。中学生通过校园灰尘摄入没有导致明显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9.
数据是开展土壤环境质量研究的基础,在实验过程中,由于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导致数据异常、降低数据质量,进而对污染评价、修复与管理决策等后续工作带来误判。目前对于此方面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一种甄别土壤重金属异常数据的方法,并以北京市土壤Cd含量数据为例,对该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北京市651个土壤Cd数据中有34个数据异常,对甄别出的异常数据进行化学复测,发现76.5%的Cd异常数据(26个)为系统误差和人为误差导致;20.6%的异常数据(7个)为客观存在的异常点。将原始数据修正后,插值预测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Cd异常数据自身的平均相对误差下降44.56%,均方根误差降低33.33%;受异常值影响的邻近点平均相对误差下降20.59%,均方根误差降低17.33%。结果表明本方法可以有效识别出土壤重金属数据中的异常数据,在增加有限样本量和分析时间的前提下提高调查数据质量,为开展区域土壤调查,保障数据质量提供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广西锰矿区、铅锌矿区和金矿区土壤和植物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调查分析。在所调查的24种植物中,Cu含量在30.8~183.8mg/kg范围,Mn含量在143.6~27514mg/kg范围,Zn含量在113.3~1773mg/kg范围。相对于正常条件下生长的普通植物来说,其Cu、Mn和Zn含量都较高。生长在锰矿区的狗牙根、香附子和菜蕨中Mn的含量分别达到27514、16144和11516mg/kg,相应的富集系数为11.4、6.7和4.8。这3种植物均达到Mn超富集植物的相关标准,因此是潜在的Mn超富集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