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高怀雄 《陕西地质》2001,19(2):58-66
根据陕西中小比例尺航磁、重力、地震波速资料,结合秦巴地区大地构造单元金属矿床密集区分布特点,从地球物理场研究角度,分析探讨矿床密度区岩石圈结构特征和深部流体深部的成矿作用。通过研究,表明陕西秦巴地区的金融矿床密集区主要分布在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幔隆与幔坳接触部位,前寒武纪基底抬升区,其次是加里东-印支期深大断裂带附近,经对比分析,提出在陕西省北大巴山区部署寻找以铜钼银多金属矿产为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杨平  马亚雄  白磊  曹显光 《世界地质》2015,34(1):135-141
利用云南1∶50万布格重力异常图,以24×24 km2内49网格点求取布格重力异常均值△g,用公式HM=34.8-0.062 8△g,反演获得莫霍面深度,绘制1∶200万云南莫霍面等深线图,把云南1 800多个金属矿床(点)投绘在图上,总结出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壳幔定位7条规律。并发现云南壳幔界面主体呈近南北向的复式地幔坳陷,其中发育有8条次级地幔坳陷带、10个地幔波台区。次级幔坳带及波台区控制了云南大型、超大型金属矿床的生成、展布。  相似文献   

3.
试论新疆深部构造基本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编制1:200万新疆莫霍面等深线图的基础上,结合航磁、遥感、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系统编制出新疆古深部构造分区图,划分出新疆深部构造类型和单元,并简要阐述其基本特征。深部构造类型分为构造区和幔源断裂,构造区分为幔隆区、幔坳区和幔坡区三大类及幔凸、幔脊、幔坪、幔槽、幔谷、幔凹、幔坡等若干工类,幔源断裂按其活动时间和特征分为古、恒、今幔源断裂三类。新疆深部构造单元划分为阿尔泰—蒙古幔坳区、准噶尔幔隆区、伊犁幔坳区、塔里木幔隆区、昆仑幔坡区和羌塘—冈底斯幔坡区等6个一级,20个二级及27个三级单元。由此对新疆古板块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额尔齐斯、天山中央、康西瓦三条断裂深部构造特征明显,可作为一级板块构造界线。准噶尔古板块属古生代洋壳板块,其内不存在前寒武纪变质岩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4.
中国莫霍面形态与岩金矿分布关系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我国东、西两条地幔陡坡带明显地控制着岩金矿分布,特别是它们相互联结的秦岭段的幔坡域,更是岩金矿发育地区,东部地幔台坪隆起区金成矿作用强烈,在金成矿上,华南地区与华北地区可相互媲美,故在华南找岩金矿是极有前景的。中部地幔台坪区是我国微细浸染型金矿最主要的分布地区。幔坳与岩金矿分布的关系次之,以天山幔槽和敦化幔坳的岩金矿分布较多。幔隆本身与岩金矿分布的关系不密切,但其周边地区岩金矿却发育,如四川盆地幔隆和准噶尔幔脊周边的金矿分布多即是反映。  相似文献   

5.
曹显光  张学书 《云南地质》2006,25(4):454-462
从构造动力学简述壳幔界面7条成矿理论,总结归纳出4条规律;内生金属矿床对称地展布在幔坳两侧的斜坡上;大型矿床的幔距≤16km,幔角≤1.1°,超大型矿床的幔距≤10km,幔角≤0.7°;大型与超大型矿床间的关系服从0.618黄金律;幔角≤0.7°的波台更利于形成超大型矿床。云南幔坳有8纵、3横(台阶)、9波台特征。将云南已知的约1800个矿床(点)展现在1∶200万壳幔界面深度图上,按大型超大型矿床幔距、幔角大小预测云南有大型矿床400个以上,超大型矿床65个以上,矿种相对齐全,具备加速建设矿业强省的矿产基础和条件,列举了两个实例。  相似文献   

6.
胶东金矿集中区岩石圈结构与深部成矿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立强  邓军 《地球科学》2000,25(4):421-427
利用胶东及其邻区1∶2 0万重力异常和1∶10万航磁异常探测资料, 结合地震各向异性研究成果, 解析其三维岩石圈结构.在此基础上, 综合深部结构和矿床地质特征, 探讨深部作用与成矿动力学, 深化矿床成因认识, 为科学找矿提供决策依据.研究表明, 壳幔结构的不均一性制约着成矿系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反映在其结构、构造和演化等多个方面.矿集区为地幔隆起带的坳陷区, 幔坳与幔隆接触部位成矿强度大, 幔隆区的局部隆起部位成矿强度小; 金矿床主要分布于花岗岩变薄部位与变质岩的接触带上; 印支中晚期郯庐断裂带深切上地幔, 通过壳-幔相互作用, 将含矿流体系统输运到更高的层位, 发生蚀变、矿化作用.艾山岩体所处构造部位的特殊性, 反映了它可能是壳幔岩浆对流侵位中心.   相似文献   

7.
云南莫霍面形状与大型矿床空间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32个大型金属矿床为例,探讨其与莫霍面形态,空间关系及其相关的问题,应用的莫霍面图可靠程度较高,莫霍面形态复杂,地幔坳陷分坳陷带和坳陷区两大类,大小不一,统计显示,大型矿床平均分布于规模较大的幔坳中心两侧22km范围内,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界面金属原子的能量比内部要大得多,它的活动性增强,有利于成矿作用的进行,二是边缘成矿效应,三是坳陷两侧往往被超壳断裂切穿,成为矿液上升的通道和赋矿场所,提出云县-勐海、兰坪东支杆-三山及宾川小龙潭三个预测区,认为思茅以东 江以北及昆明-石屏等幔坳带两侧,均是寻找大型矿床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8.
河北省莫霍面和深部构造与矿集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区域重力资料反演河北省莫霍面,进而探讨莫霍面与矿集区的关系,指出:河北省幔坡带是大型金及铅锌等多金属的成矿聚集区,常有大型特大型矿床产出;幔阶区是多金属及沉积矿产聚集区,矿床规模一般不大;幔隆区盛产石油、煤等沉积矿产,多为大型矿床(田);幔坳区矿产主要为铅、锌等多金属。  相似文献   

9.
隆坳交接带为斑岩铜(钼)矿一种重要区域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和世界许多斑岩铜(钼)矿带产于隆起与坳陷带交接的隆起带一例,隆坳交换带的分界线往往的为岩石圈断裂或超岩石圈断裂,沿这些深断裂带分布着壳幔混合源的花岗质岩浆及它们的浅成-超浅成侵入体。这些高侵位体是寻找和评价斑岩铜(钼)矿的有利对象。隆坳交换带的斑岩铜(钼)矿的构造格局、岩浆侵位及成矿机制均受控于周边板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福建平和大小矾山火山岩覆盖区位于福建省闽南地区,与紫金山同属于上杭-云霄NW向铜多金属、明矾石成矿带。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良好,矿化蚀变强烈,并与紫金山铜金矿田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因此,对比研究它们的成矿地质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夏板块东南沿海火山断坳带上,闽西南-粤东北坳陷带东侧,并处于NW向  相似文献   

11.
济阳坳陷地幔热流和深部温度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济阳坳陷深部地热状况对于分析岩石圈深部结构特征、探索该盆地形成和演化的地球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依据济阳坳陷最新的钻探资料和深部地球物理探测结果, 按沉积盖层、上、中、下地壳4层结构, 建立了分别代表该区凹陷部位和凸起及斜坡带上的2种地壳结构模型.通过多道能谱分析, 测试了区内4 3块岩心样品的放射性元素U、Th、40K含量, 统计得出了济阳坳陷沉积盖层的平均生热率为(1.40±0.26) μW/m3.在研究大地热流分布的基础上, 结合济阳坳陷地壳各岩层放射性生热率, 采用“剥层”法, 从地表开始, 由浅到深逐步扣除各层段所提供的热量, 得到了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并且采用相似的方法, 利用一维稳态热传导方程, 分析了地壳上地幔顶部的温度状况.结果表明, 济阳坳陷的地幔热流约为38.4~39.2 mW/m2, 占整个地表总热流量的5 8%;地幔顶部温度约为602~636℃.与世界上其他各类地质构造单元相比, 济阳坳陷无论是地幔热流值或其与地表热流之比值都是比较高的, 其深部地热状态具有介于稳定地区和构造活动区之间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张-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可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的银多金属矿分布区.近年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分别以幔枝构造核部的东坪金矿、拆离带的黄土梁金矿和外围断陷盆地中...  相似文献   

13.
辽宁盘锦新近系馆陶组地下热水埋藏较深,开发历史较早,但利用率较低。研究认为,该区地温场变化主要受地幔隆起相对程度控制;东西两侧幔隆带部位,地壳的厚度相对较薄,结晶岩基底埋藏浅,深部热能传导到储热层消耗能量少,地温及地温梯度值相对较高;中部幔凹带地温以中凸起最高,凹陷区相对较低。在地幔隆起的控制下,区内馆陶组地下水水温受储热层埋藏深度的影响,储热层的埋藏深度大,降低了热能向地表的散失速度,所以水温相对较高;反之,水温相对较低。地下水水温变化规律为:西部的谷坡区,受地下水径流影响,水温一般25℃~28℃,而凹陷区则为30℃~35℃;到中部隆起区水温升高到35℃~50℃;东部凹陷区为31℃~38℃,谷坡为29℃。深部上地幔幔源热源(岩浆热)构成本区生热层,经构造导热作用传输到储热层。最后指出,中央凸起区是该区馆陶组地下热水勘查开发的有利地区,重点开发应在温热水(I区)。  相似文献   

14.
安徽沿江地区燕山期火成岩成岩成矿地质背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安徽沿江地区位于长江中下游Cu,Fe成矿带的中段。通过区内变质基底类型、时代和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等综合研究,证明该区存在一元古宙基底缝合带,即“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燕山期的强烈构造-岩浆-成矿活动是“古岩石圈尺度不连续”的“再活化”的表现。燕山期火成岩岩石构造组合以及岩浆作用有关的矿种组合表征它也是深达地幔的岩石圈尺度不连续,实质上岩石圈尺度不连续为区内的重要控岩、控矿构造,而燕山期挤压加厚环境中形成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Cu,Au组合、橄榄安粗岩系列火成岩及对应的Fe,S组合是岩浆成矿受壳幔相互作用和幔源物质贡献等因素控制的直接反映。同时,文中还利用了Nd-Sr同位素示踪体系对区内中、新生代地幔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论证了中-新生代岩石圈/软流圈发生了灾变事件,区内晚中生代属富集型地幔(EMⅡ),火成岩为富集型地幔(EMⅡ)与亏损地幔(DM)或下地壳(IC)相互作用的结果,新生代则成为亏损型地幔(DM),这种地幔类型的变化是导致中国东部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成矿作用和岩石圈减薄的  相似文献   

15.
刘斌 《地质与资源》2003,12(2):72-77
吉林东部(延边地区)中生代以来不同方向的断裂构造发育,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与中生代火山-岩浆活动有成因联系的金、铜多金属矿床多处,矿化蚀变线索多见,构成了知名度很高的五凤-小西南岔近东西向火山-岩浆期后低温热液型金、铜多金属成矿带.区内中生代火山-岩浆岩的形成是上地幔岩浆上侵的结果,同时伴有成矿作用的发生,在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金铜或铜金多金属矿体.成矿物质来源于地幔,成矿是在酸性介质中还原条件下发生的.从远源至近源,成矿分带为Au、Ag→Au、Cu、Ag→Cu、Au、Pb、Zn→Cu、(Mo、Au),成矿温度从低温至高温变化,硫化物从贫硫化物向富硫化物变化.  相似文献   

16.
在深入研究华南地震层析成像的基础上,按照大地构造环境和软流圈上涌形状和热度,将中国东部(大陆)中生代上地幔中岩石圈 软流圈构造划分为3类:(1)陆台区(华北块和扬子块),软流圈沿古裂陷上涌,其柱头上方形成幔壳混熔花岗质岩及相应Au、Cu、Mo、Pb Zn等矿集区,并于软流圈与岩石圈厚区之陡接触带形成中基性杂岩及相应Fe矿集区;(2)褶皱带中心区(南岭及其延伸带),软流圈在适当深度、热量充足、较大范围内“平卧”,因热传导而致使地壳内物质部分重熔,形成壳源型花岗质岩及相应的W、Sn、稀有元素矿集区;(3)褶皱带边缘区(大兴安岭南部及华南南缘),在软流圈上涌柱上方形成幔源或幔壳混熔的花岗质岩,相应为Cu、Au、Pb Zn、Mo、Ag矿集区。总之,软流圈上涌是中生代构造、岩浆、矿集区形成之根源。  相似文献   

17.
地球块体不均一性边界存在地球化学急变带 ,控制大型矿床的分布 ;深部构造或隐性的构造面与地壳浅表形成的矿集区有明显的空间和形成机制耦合关系。地球化学急变带在大陆内部往往沿着一些古大陆边缘展布 ,与地壳下部和上地幔的深部构造或扩展到地幔的不连续面具有相联系的空间组合关系 ,反映壳幔相互作用对深部构造效应和大规模成矿热流体的控制。东秦岭金属矿化集中区的大型或超大型矿床沿古大陆边缘产出 ,并受地球化学急变带与地球物理梯度带交叉效应控制 ,揭示了深部构造对大型矿集区的制约。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新泰地区绿岩带的基本特征,构造及其演化规律,提出花岗质岩石是由幔源物质上侵及绿岩带部分重熔形成的。文中用测得κ系数0.37,作为对比太古宙绿岩带中科马提岩的标准,并得出金在科马提岩中初始丰度值,其西带为5.99ppb,东带为2.37ppb,反映了太古宙期间本地区地幔含金的不均一性。运用算术、几何平均法,对绿岩带各岩石类型、地层单元、花岗质岩石及其岩脉的含金性统计结果表明有的岩石变异系数增大,有利于金的分散与集中。文中对金矿化带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晕机制进行了论述,确定了矿化带的地表与金呈明显正相关元素为Ag、As、Sb、Ph、Zn,负相关元素为Cu、Hg,矿化带的深部与金呈正相关的元素为Sb,而Ag、As、Hg、Cn、Pb、Zn则与金的相关系数趋于零。从而对区内绿岩带金矿成因进行探讨,提出了变质-岩浆-热液充填交代成矿模式,并初步提出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