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文根据现代地质工作面临着资源和环境的双重任务,提出在铀矿地质工作中,加强核废物处置和核工业生态环境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在介绍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的基础上,指出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工程地质工作的内容和研究范围,并强调了它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原子能委员会实施一项旨在测定与铀矿体伴生的20—30个天然放射性核素中某几个的迁移计划。工作意图之一在于使我们自己的实验室及国外的放射性废物管理规划所提出的地质迁移模式得到证实。虽然天然放射性核素谱中并不恰巧包含着放射性废物中感兴趣的那些元素,但确实包含着有非常相似的地球化学性状的放射性同位素。因此,可用类比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论述了某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用水化学方法、环境同位素技术(地下水中氚及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同位素单孔示踪技术等同位素水文学领域中的新方法对区内地下水的活动条件以及填埋场场址区分布的第四系孔隙潜水和第三纪红层孔隙-裂隙水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测量并确定了填埋场下部地下水的流速及流向。研究结果表明场区地下水的运动与地表水无直接水力联系。污染的工业废物填埋后不会通过地下水的迁移造成对地表水的污染,进而证实填埋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对处置污染的工业废物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从核废物分置库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对环境的要求条件这个角度 ,结合新疆的地理、地质、气候、生态环境 ,简要论述在新疆地区建设核废物处置场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据1999—2007年资料的不完全统计,甘肃省地勘部门在北山地区一共投入4488.2万元人民币,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估计为13.28亿元。一旦把甘肃省北山列为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预选区,则潜在的经济损失将会很大,还可能影响西北地区的土地利用程度和经济发展。核试验场有多种围岩可供处置库地质选址选择,而且远离国境线与居民区,有利于高放废物处置库的安全管理。结合中国国情,在地质和社会条件有利的核试验军事禁区开展国家高放废物处置库的预选场址工作有独特的优势。提出了尽快在中国核试验场址开展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场址预选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趋势和城市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对于城市规划和发展已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必须密切配合进行。根据有关省局的实践,提出了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有如下几个方面:①城市区域稳定性和地基稳定性评价;②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③城市地质灾害的现状与预测;④研究城市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⑤城市土地的合理规划利用与保护;⑥城市废物的地质处理,最大限度减少废物对城市的影响。所以,城市地质工作是多方面的,任务十分繁重,前景十分广阔。虽然城市环境地质工作在我国开展较晚,但有的省(区)在这方面工作进展较快,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如陕西地矿局等单位的环境地质工作进展喜人,调研成果显著,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7.
当今采矿业仍然使用全陷法开采,致使矿区环境遭到十分强烈的破坏。为了环境保护的需要,德国等许多国家积极开展利用废物进行地下充填的新的采矿法,使矿区环境得到保护以及采矿业达到可持续发展。文中以德国鲁尔矿区为例,充分论述了矿区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对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选址的约束,以及如何对矿床的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充分调查和分析,优选出安全可靠的固体废物的地下填埋场或地下充填场地,使采矿业的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求之间达到最优化的联合。重点介绍了德国地下填埋场的充填技术,适合于地下充填废物的筛选;对地下填埋场选址的地质条件约束,主要通过地质、岩性、地质构造分析和水文地质条件约束来确定,最后优选出最安全的地下填埋场。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发现的几个锶(钡)矿点产出地质条件,并对各矿床的地质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提出了东西两个成矿单元的新认识,进一步指出了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灵敏地质特征的初步确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根据中国、瑞士和日本3国高放废物处置概念的相似性,建立中国第一处置库系统性能评价模型;然后通过对9个地质变量在8个事件中的灵敏度分析,初步确认出3个灵敏地质物征。此项研究对中国目前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低渗透介质地质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渗透介质是阻碍有害物质在地下迁移良好的天然屏障, 因此成为高放废物处置库围岩类型的首选。本文通过对高放废物处置库选址中地质研究的回顾, 阐述了低渗透介质地质研究的特点, 对地质参数测定、取样、水流模拟、地球化学模拟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1.
放射性废物处置是当前严峻的环保问题之一,从经济、安全和高效角度出发,将极低放废物从中、低放废物中分离出来单独处置,对核废物的管理与处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西南某极低放废物备选处置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处置的相关技术方法,重点研究了屏障技术和环境安全评价方法及其应用。针对拟建在古泥石流体山区山顶上的处置场,选取核素90Sr作为处置对象,选用盆状屏障式处置库,估算产生的核素90Sr的总活度和比活度。选用筛分的颗粒d<1 mm的介质作为屏障材料,厚度为0.5 m,批试验结果显示上述材料对90Sr的吸附效果明显;模拟计算结果显示核素90Sr在50 a内被完全阻滞在包气带中,可以达到安全处置废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及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核能在产生电力造福社会的同时 ,也留下了放射性废物。我们有责任对这些废物实施安全和正确的管理。本文阐述了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一般概念及处置库选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同时介绍了国内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13.
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是一项非常态工作,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关键是高效的组织体系和强大的技术贮备。本文是作者在多年工作实践的基础上,结合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的基本特点,总结了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组织和应急技术工作特点,将群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工作划分为灾情预判、排查评估、监测预警、工程处置和安全选址5个阶段。在分析国外技术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关键技术的突破方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多重屏障原理”的深地质处置是国内外公认的处置高放射性核废物的合适方法。本文从处置库建造与运行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对处置库反作用两方面探讨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中涉及的有关环境问题,并指出为确保处置库的长期安全性,必须特别注重选址及多因素耦合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罗治奇 《探矿工程》2010,37(12):9-12
核废液的永久性处置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其技术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极高,因此,对处置场的勘察和钻探技术质量要求极严。我国某压裂场是强自然造斜地层,其场地勘察和监测井的钻探施工孔斜是关键难题。在处置场的勘察和γ监测井的钻探施工中,通过采取相应的防斜纠斜工艺和技术方法,取得了良好的防斜纠斜措施,达到了勘察和监测井设计要求的各项质量指标,保证了勘察和钻探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牛波  吕鸿雁 《地下水》2005,27(3):202-203
污泥是污水处理的伴生物,若不加以妥善处置,容易产生二次污染.污泥处理处置的目的是实现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以及最终处置.本文主要介绍了污水处理厂污泥稳定化、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和最终处置的方法及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7.
1 IntroductionMicrobial flocculant (MBF) is one of the naturalmacromolecular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is producedby some microorganisms and has a high flocculationfunction ( Cheng Wen et al., 2003). It has beencalled“the third-generation flocculant”beca…  相似文献   

18.
数据资源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选址、安全评价、工程建设等研发的重要基础,该领域数据具有典型的大数据特性,其开发利用是一项长期、系统的科学工程。文章对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数据资源集成开发策略、方法和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阐述了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研发过程中产生的各类科学数据的具体特性,提出建立我国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大数据平台的规划设想,重点介绍了处置库预选区地学信息集成开发现状。  相似文献   

19.
污水土壤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祎 《吉林地质》2000,19(3):78-82
污水土壤处理试验,主要是利用透水性较强的土壤层的生物化学作用,其次是淋滤吸附。通过离子交换等作用去除污染质,这一研究在我国属于新的领域,本文通过对污水土壤处理的工作原理,运行效果及环境保护作用等进行了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0.
黄铁矿处理含Cr(Ⅵ)废水的进一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加热与超细粉碎方法对天然黄铁矿进行改性 ,探讨其去除 Cr( )的效果。将黄铁矿加热到 4 50℃时 ,试样除 Cr( )的效率大幅度增高 ,适宜的 p H范围从小于 2 .5增加到 3.0 6~1 1 .2 0 ,且加热改性的试样用量不到天然试样用量的 1 0 %。2 0 0目至 4 0 0目的天然黄铁矿去除 Cr( )的效率远较 2 0 0目以上的天然黄铁矿去除 Cr( )的效率高。试样久置不影响对 Cr( )的去除效果 ,去除率可达 99.2 %以上 ,反应后的 p H值都接近 4 .0 ,与磁黄铁矿处理 Cr( )废水过程中 p H值的变化规律一致。不同产地的黄铁矿样品除 Cr( )的效果稍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