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青海玉树县南洞卡组粗面安山岩的SiO2含量为55.92%~57.85%,高Na2O、MgO和Al2O3,低K2O、TiO2和 P2O5,铝饱和指数A/CNK=0.98~1.08,具有准铝-弱过铝质的特点。岩石K2O含量低,Na2O/K2O=12.60~15.97,显示出钠质粗面安山岩特征。SiO2-K2O图解和里特曼指数(2.89~3.25),说明岩石属于钙碱性系列。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弱富集右倾型,铕弱负异常(σEu=0.90~0.96)。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Th和U等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和大离子亲石元素Ba,样品Ce/Pb、Nb/U 并未随着MgO含量的升高而升高,样品的La/Nb、Zr/Nb、Ba/Nb比值均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表明岩浆在上升过程中遭受地壳物质混染的可能性不大,可能是其源区特征的反映。研究表明岩浆经历了橄榄石和单斜辉石的结晶分异,且受到俯冲板片熔体对源区的改造作用。结合234 Ma的形成年龄,说明该粗面安山岩是金沙江洋盆向西俯冲消减和斜向碰撞的地质记录,其形成时代和地球化学特征也为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形成演化及成矿作用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北阿尔金野马泉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为北阿尔金地区出露面积最大的花岗岩体,为探讨其成因、形成环境及其与北阿尔金区域构造演化的关系,对其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野马泉岩体为中-粗粒等粒或似斑状二长花岗岩,岩体侵位时代为450~453 Ma.岩石具较高的Na2O/K2O比值为1.72~2.29,铝饱和指数A/CNK为0.99~1.10,P2O5与SiO2含量呈负相关,具Ⅰ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锆石εHf(t)值为5.52~10.75,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0.75~1.09 Ga,其源岩可能主要是0.75~1.09 Ga的新生地壳(基性岩).结合区域构造背景,野马泉二长花岗岩体可能形成于同碰撞-后碰撞环境,为造山带根部基性岩石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3.
都南哑合岩体位于东昆仑东段乌兰东呼德生地区,通过对岩体锆石U-Pb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分析该岩体成因及构造背景。结果表明:都南哑合岩体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13.3±2.1) Ma,岩体结晶年龄为早泥盆世;岩石属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具高硅,SiO2=71.13%~74.67%、富碱,Na2O+K2O=8.3%~9.26%,低铝,Al2O3=12.28%~13.56%、贫钛,0.15%~0.31%、贫镁,0.22%~0.34%及富钾特征。K2O/Na2O=0.69~1.64,平均1.36;稀土元素分布曲线呈强负铕,δEu=0.18~0.42,平均0.26,异常轻稀土富集的右倾型;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和高场强元素Th,La,Ce,Nd。Ba相对亏损,Sr强亏损;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P,Ti,弱富集Nb,Ta,Sm,Zr,Hf,Y,Yb...  相似文献   

4.
突泉盆地玛尼吐组安山岩位于内蒙古东部兴安盟突泉县,大地构造位置属华北板块北缘晚古生代陆缘增生带,大兴安岭构造岩浆岩带中段.安山岩样品的SiO2、Al2O3、Na2O、K2O含量分别为60.64%~64.36%、15.84%~17.38%、3.76%~5.30%、2.44%~3.81%,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石,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亏损,无Eu异常和Ce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LREE)和化学性质活泼的不相容元素(U、Th),相对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和重稀土元素(如Y、Yb、Lu).原始岩浆来源于地壳岩石部分熔融源区,是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岩石圈伸展环境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曾俊杰  蒲万峰  刘斌  袁臻  杨壮 《地质通报》2023,(6):1001-1012
甘肃合作那扎岩体岩性为花岗斑岩。对岩体地质学、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岩体的成因机制及构造意义,为该地区印支期的构造演化提供新证据。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SiO2含量为69.50%~73.48%,TiO2含量为0.008%~0.084%,CaO含量为0.22%~2.07%,Na2O含量为2.96%~3.40%,K2O含量为4.38%~4.84%,Al2O3含量为14.74%~16.19%,铝饱和指数A/CNK值为1.49~1.91,>1.1,里特曼指数σ为1.88~2.27,属高钾钙碱性过铝质S型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42.82×10-6~62.85×10-6,LREE/HREE值为16.55~24.19,轻稀土元素含量相对富集,δEu值为0.79~1.41;高场强元素P、Ti相对亏损,Nb、Ta略有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Th、Rb、K相对富集。岩石地球化...  相似文献   

6.
鄂伦春自治旗老道口闪长质岩体位于兴蒙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中北段,原定义为老道口单元的老道口岩体主要由闪长岩、石英二长岩和闪长玢岩组成。锆石SIMS U-Pb定年测定闪长岩年龄为(126.09±0.95)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并非前人认为的形成于寒武纪。闪长岩的w(SiO2)为56.13%~57.91%,w(TiO2)为0.97%~0.99%,w(MgO)和w(TFe2O3)分别为2.00%~2.12%和6.73%~7.41%,Mg#值为36.00~38.00,w(Na2O)为4.29%~4.53%,w(K2O)为1.38%~1.59%,K2O/Na2O为0.31~0.37,w(Al2O3)为17.95%~18.36%,相对富钠高铝,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显示其具有富含轻稀土元素(LREE)、贫重稀土元素(HREE)以及Eu(0.85~0.87)弱负异常的特点。老道口闪长岩强不相容元素Th、U、K显著富集和高场强元素Nb、Ta明显亏损,其岩浆源区可能为俯冲流体交代的岩石圈地幔。闪长岩富集Ba、K、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明显亏损,指示了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老道口岩体地球化学特点和区域构造背景,认为该岩体很可能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闭合造山后的岩石圈伸展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笔者等以松潘—甘孜造山带东南段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Lu—Hf同位素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构造意义。结果表明:香卡日瓦岩体和珍秦岩体岩性分别为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岩石SiO2含量为65.45%~70.04%、Al2O3含量为15.30%~16.69%、K2O/Na2O为1.10~1.56,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铝饱和指数A/CNK介于1.04~1.11之间,显示弱过铝质特征。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模式图上表现出相似的曲线特征,总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Eu负异常的“V”型右倾特征。岩石明显富集Cs、Rb、Ba、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两个岩体的锆石n(206Pb)/n(238U)加权平均年龄在217.9~216.3 Ma之间,指示为晚三叠世岩浆作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初始值n(176...  相似文献   

8.
吉林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同位素年代学及地球化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龙井市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锆石LA-ICPMS年龄为252.77±0.66 Ma,形成于晚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表明,SiO2含量在57.60%~76.50%之间(平均值为68.50%),A/CNK小于1.1,Na2O含量大于3.2%,K2O/Na2O普遍小于1,具有典型的Ⅰ型花岗岩特征.在(Na2O+K2O)-SiO2岩石类型分类图中勇新岩体落在二长岩、石英二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区.微量元素标准化具有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Ba富集,高强场元素Nb、Ta亏损的特点;在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中,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整体分配模式具有同碰撞花岗岩的特征.在R1-R2构造环境判别图上,样品点大部分也落在了同碰撞-碰撞抬升花岗岩区.通过构造环境的综合判断,勇新海西期花岗质岩石的形成时间代表了华北板块与佳木斯地块汇聚碰撞的时间.  相似文献   

9.
铁马河玄武安山岩位于鄂尔多斯地块西南缘,沿六盘山东麓断裂带出露。岩石发育气孔和杏仁状构造,具有斑状结构—间隐结构,斑晶主要为长条状斜长石和少量蚀变暗色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呈现富Na2O、Fe OT、Al2O3,贫Mg O、TiO2、K2O的特点,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6.50~7.01,(La/Yb)N为5.620.69~0.91。样品[n(87Sr)/n(86Sr)]i为~7.14,富集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Nb、Sr和Ti相对亏损,δEu=0.70587~0.70934,εNd(t)介于-6.9-4.8,TDM为2562~2730~Ma,Nb/Ta(6.60~8.25)低于大陆地壳的平均值,指示了受俯冲流体改造的古老富集地幔参与了岩浆形成。SHRIMP锆石U-Pb定年结果显示铁马河...  相似文献   

10.
小尖山金矿床位于东天山康古尔塔格金矿带中段,目前其成矿作用与矿区侵入岩的关系尚不明确.通过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尖山矿区花岗岩脉SiO2含量为66.30%~68.31%,Al2O3含量为16.65%~18.28%,K2O含量为3.25%~4.00%,Na2O含量为2.38%~3.46%,K2O/Na2O比值为0.94~1.68(平均值1.41),属于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富集轻稀土元素((La/Yb)N=7.68~9.04),并且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Ta、Th、U、Nb、Ti等高场强元素,具δEu正异常(1.02~1.25),δCe负异常(0.79~0.86),具有岛弧岩浆稀土微量地球化学特征.Nb-Y图解中,样品投点落在火山弧-同碰撞花岗岩区;Rb-(Y+Nb)图解中,样品投点落在火山弧花岗岩区.LA-ICP-MS锆石U-Pb定年揭示岩脉的结晶年龄为257.0±2.3 Ma,形成于晚二叠世,与康古尔金矿带挤压走滑构造和成矿作用时间一致.样品的Zr/Hf(31.90~37.60)和Nb/Ta(4.96~11.28)结果显示地壳的部分熔融来源特征;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与成矿时代可知,矿区花岗岩脉为深部地壳的部分熔融产物,侵入就位过程与金成矿作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敖汉旗克力代岩体锆石U-Pb年代及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LA-ICP-MS锆石U-Pb测年对内蒙古敖汉旗克力代岩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岩浆锆石的加权平均年龄为263±1 Ma,表明其结晶年龄为中二叠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岩体具有高Si(SiO2=69.94%~72.56%),富ALK(Na2O+K2O=8.04%~9.23%),贫Fe(FeOT=1.50%~1.82%)、Mg(MgO=0.65%~0.86%)、Ti(TiO2=0.32%~0.35%)的特点;A/CNK值为0.87~0.93,为准铝质;A/NKC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固结指数(SI)为6.06~7.36,分异指数(DI)为88.82~91.82,说明岩体经历了较强的分异演化作用。稀土元素总量较低(ΣREE=91.76×10-6~143.16×10-6),轻稀土明显富集,重稀土相对亏损,LREE/HREE值平均为9.14,(La/Yb)N平均值为8.36,δEu平均值为0.58,为Eu亏损型。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Rb、K较富集,强烈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Nb、Ti、Ta。因此,判定克力代岩体为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结合测年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判定该岩体为晚海西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碰撞作用形成的同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2.
张宏飞  骆庭川 《现代地质》1994,8(4):453-458
扬子克拉通北缘的铁船山岩体形成于新元古代,其岩石类型为霓石-钠铁门石花岗岩,岩石富碱质、St、Fe、REE和高场强元素,而贫Al、Ca、Mg、Sr、Ba、Co、Ni等组分,δEu=0.20,A/KNC=0.85,K2O+Na2O/Al2O3=1.09,A·R=9.28,岩石属典型的A型花岗岩,Nd、Sr和O同位素示踪反映其成岩物质来自于壳幔混合源区。根据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岩体形成于活动陆缘的张裂构造环境,属活动板块边缘拉张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白石头泉含黄玉的天河石花岗岩体Rb-Sr等时线年龄209.6±9.6 Ma,从下至上可分为5个连续过渡的岩相带,即淡色花岗岩(a带),含天河石花岗岩(b带),天河石花岗岩(c带),含黄玉天河石花岗岩(d带)以及黄玉钠长花岗岩(e带)。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是高F(> 2 %)、高 Rb (500×10-6~1 087×10-6),低 P2O5 (≤0.06%),Na2O>K2O,弱过铝 (A/NKC=1.00~1.11)、翼型稀土元素配分曲线 (ΣREE=28.6×10-6~231.9×10-6)、低(La/Lu)N值 (0.11~0.68)、强烈Eu负异常(Eu/Eu* = 0.0005~0.0110)、Nd同位素富集(εNd (t )= -4.4~-4.9)。该岩体的岩浆是中地壳云母片麻岩部分熔融的产物。从a带到e带的地球化学变化是:(1)F,A2O3和Na2O含量逐渐增加,而SiO2,(Fe2O3+FeO+MgO+MnO)、FeO和K2O含量逐渐减少,在标准矿物的Qz-Ab-Or图上总体向Ab角顶移动;(2)总体而言,Cr,Ni,Co,V,W,Nb,Zr,U,Th和Y含量逐渐减少,而F,Li,Rb,Hf,Ta,Sn,Sc,Ga和Zn含量逐渐增加,但d带到e带间存在Li,Rb,Sn,Sc和Zn含量的突降;(3)K/Rb,Al/Ga,Nb/Ta和Zr/Hf值下降, 但K/Cs,Th/U,(La/Lu)N值上升;(4)全岩的δ18O 值从a带的9.25 ‰~9.75 ‰降低到e带的7.32 ‰,d带与e带间存在2.1‰的δ18O值突降。岩浆从a带到e带的垂向分带是分离结晶和流体输运的共同结果。岩体的d带与e带存在明显的成分间断。在矿物成分上表现为黄玉、钠长石和白云母的剧增,钾长石和天河石的剧减。在主量元素上表现为 Na2O和CaO含量的剧增,SiO2和K2O含量的剧减。在微量元素上表现为F,Ga,Sr和Ba含量的剧增,Li,Rb,Sc,Zn和Sn含量的剧减。在稀土元素上,Eu/Eu*和(La/Lu)N值增加,而ΣREE值降低。在氧同位素特征上,δ18O值显著降低。这种间断不仅受分离结晶和流体输运的制约,也与天水加入、围岩混染和亚固相线淋滤有关。  相似文献   

14.
哈里努登岩体位于阿拉善地块北缘,主要由花岗闪长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组成。锆石LA-ICP-MS U-Pb测年显示其形成时代为284.0Ma±1.8Ma,并非以往认为的志留纪。岩石SiO2含量为67%~72%,CaO为2.2%~4.4%,Na2O为3.7%~4.3%,K2O为2.1%~2.9%,具有较高的全碱含量,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Al2O3含量为14.5%~17.2%,为准铝—弱过铝质(A/CNK=0.90~1.07),总体显示出I型花岗岩的特征。稀土元素总量较低(35.2×10-6~130.6×10-6),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Eu呈正异常(δEu=1.04~1.90)。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大离子亲石元素(K、Rb、Ba、Sr)富集,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Yb、Y等),显示出弧花岗岩的特征。结合区域背景分析,阿拉善北缘在早二叠世时可能还存在与弧物质有关的岩浆活动。  相似文献   

15.
胶东半岛艾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宽 《地质与勘探》2012,48(4):693-703
[摘 要]艾山岩体位于胶东半岛的栖霞和蓬莱之间,主要岩性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艾山岩体为高硅(SiO2=68.01%~75.85%)、高钾(K2O/ Na2O>1)、高镁和铁(MgO+Fe2O3+FeO+TiO2>2%)、准铝-过铝质(A/ CNK=0.916~1.012)的钙碱性花岗岩,属I 型花岗岩。Rb、Ba、K、Sr 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明显富集,Y、Hf、Zr、Yb、Nb、Ta 等较不活泼的高场强元素(HFSE) 相对亏损,显示负的Nb 异常和高的正Pb 异常,表明岩浆起源于下地壳,且地幔物质参与了岩浆作用过程。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弱的Eu 异常,SiO2与ΣREE、δEu 相关性表明岩石主要受部分熔融控制。构造环境图解判别显示,艾山岩体的形成与岩石圈的消减和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关庆彬  李世超  张超  时溢  李鹏川 《岩石学报》2016,32(9):2690-2706
本文对兴蒙造山带南缘东段和龙地区八家子岩体和勇新岩体进行了岩相学、地球化学、LA-ICP-MS U-Pb定年和Sr-Nd同位素研究,以便制约该区的区域构造演化。锆石测年结果显示,八家子石英闪长岩结晶年龄为257.8±0.9Ma,形成于晚二叠世早期,勇新二长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243.2±1.1Ma和238.5±2.8Ma,形成于中三叠世。八家子石英闪长岩为钠质钙碱系列、偏铝质的Ⅰ型花岗岩类,富集轻稀土(LREEs)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Ba、K和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和P),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俯冲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勇新二长花岗岩富硅、铝和钾,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偏铝质-弱过铝质的Ⅰ型花岗岩,富集轻稀土(LREEs)及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Cs、K、Sr),亏损重稀土(HREEs)和高场强元素(HFSEs,Nb、Ta、P和Ti),结合Sr-Nd同位素特征显示其为壳源成因,形成于同碰撞环境下,是玄武质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花岗岩的侵位反映了研究区晚二叠世早期古亚洲洋板块俯冲于华北克拉通之下,中三叠世华北克拉通与兴凯地块碰撞拼合,说明古亚洲洋应闭合于晚二叠世末期-早三叠世期间。  相似文献   

17.
粤北竹山下岩体锆石U-Pb同位素定年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山下岩体锆石SHRI MP U-Pb年龄为161.0±3.0 Ma,属燕山早期岩浆活动产物。该岩体的主要元素显示富硅(Si O2=76.05%~79.16%)、富碱(K2O+Na2O=7.77%~8.40%)、强过铝质(A/CNK=1.08~1.26)和低CaO/Na2O值(0.04~0.06)等特征。微量元素富集大离子元素而亏损Ba,Sr,Ce和Ti;LREE轻微亏损(LREE/HREE=0.82~1.09),Eu亏损明显(δEu=0.06~0.11),且具有较明显的四分组效应(TE1,3=1.07~1.24)。上述特征表明,竹山下岩体属于典型的壳源型花岗岩,是在地壳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下,由泥质变质岩经过低程度部分熔融的方式而形成。  相似文献   

18.
宝贝岩体位于新疆西准噶尔南部的晚古生代达尔布特中酸性岩浆岩带中,其主要岩性为花岗斑岩。通过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合锆石阴极发光图像(CL)和U、Th元素特征,获得宝贝岩体的年龄为297±10 Ma (MSWD = 14),时代属晚石炭世晚期。花岗斑岩为典型的斑状结构,斑晶以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为主;岩石中SiO2含量为74.59%~76.26%、全碱变化于8.13%~8.63%;铝饱和指数A/CNK为1.00~1.02,属弱过铝质;岩石轻稀土富集且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a/Yb)N为1.54~3.05,负Eu异常(δEu为0.25~0.53);富集Rb、Th、U、K和LREE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贫Ba、Nb、Sr、P、Ti等元素,属高钾钙碱性Ⅰ型花岗岩系列。根据岩体的成因类型并结合区域构造环境演化,分析认为西准噶尔不仅在晚石炭世早期存在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花岗岩,在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纪早期也存在持续俯冲作用,在此环境下形成了与俯冲作用相关的岛弧型宝贝花岗斑岩。  相似文献   

19.
山东郗山碱性杂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郗山碱性杂岩体与稀土矿床的成因关系密切。通过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全面认识了该区碱性岩浆活动的性质、物质来源及构造背景。经研究发现,SiO2含量为65.08%~69.41%,属于酸性岩,全碱值(K2O+Na2O)为8.16%~12.92%;在TAS图上,岩石样品全部落在碱性趋势线之上;微量元素的组成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P、Nb、Ta、Hf为特征;稀土总量(EREE)为189.11×10^-6~2144.52×10^-6轻稀土强烈富集,亏损重稀土,以弱负Eu异常为主。郗山碱性杂岩体岩石属于碱性岩系列,成岩物质来源较深,与EMI富集地幔有关,并受到了地壳物质的混染,形成于引张型构造背景,为造山期后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20.
棒子山岩体为福安堡钼矿床的赋矿围岩,其岩性主要为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等。本次测得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花岗斑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79±2Ma、172±1Ma,形成于中侏罗世,属燕山早期。棒子山花岗岩的SiO2含量为61.89%~71.06%,相对较高;Al2O3含量很高,为14.54%~17.11%;K2O含量为2.28%~4.38%,Na2O含量为3.74%~7.82%,Fe2O3含量为2.34%~5.91%,MgO含量为0.55%~2.37%。微量元素特征显示,棒子山花岗岩富集Rb、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不相容元素U、Th,强烈亏损Ba、Ta、Nb、P、Ti等元素;稀土元素特征显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轻重稀土分馏明显,有轻微的Eu负异常。上述结果表明,棒子山花岗岩石为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太平洋板块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