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通过系统研究石柱复向斜露头和钻井剖面的砂岩薄片,统计分析了下志留统龙马溪组、小河坝组、韩家店组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砂岩多碎屑的Dickinson图解分析,对物源区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下志留统主要物源区的板块构造位置为被动大陆边缘,总体上看,研究区下志留砂岩的成熟度和稳定度很高,反应本区距物源区具有相当远的距离,陆源碎屑经过较为充分的搬运;龙马溪组砂岩主要来自稳定克拉通和再旋回造山带,小河坝组砂岩主要来自稳定克拉通,韩家店组砂岩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反映华南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接除奥陶纪末期的初次碰撞外,早志留世均呈现出幕式、蠕动式的非刚性拼接特点。  相似文献   

2.
复理石杂砂岩的化学组成与板块构造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复理石杂砂岩中的常量元素组成与物源区和板块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常量元素组成可以推断其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该项研究已居为再造和恢复造山带古板块构造背景的重要辅助手段,本文综述了该项成果的研究史和最新进展,并对其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碎屑模型”和“颗粒指数”概念的提出使得砂岩碎屑组分的研究进入了宏观地质学的实用领域。碎屑组分-物源区类型-板块构造背景研究已构成有机的整体,成为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紧密联系的纽带之一。笔者几年来系统观察研究了大量的地表和钻井剖面的砂岩薄片,统计分析了三叠-侏罗系砂岩碎屑组分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碎屑模型的图解研究,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对图中反映的物源区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区北部的库车坳陷属前陆盆地,南部的阿瓦提-满加尔坳陷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中的主要氧化物:SiO_2,Al_2O_3,K_2O,Na_2O,CaO的丰度及其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值的变化与物源区类型和板块构造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利用砂岩的化学成分可以判断其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笔者重点研究了造山带中重要且分布广泛的复理石中杂砂岩的化学成分及其与板块构造背景之间的关系,绘制了用于推断复理石形成时的板块构造背景的SiO_2/Al_2O_3——K_2O/(Na_2O+CaO)双变量判别图。经对15组不同时代复理石的180个化学成分进行投影分析,能有效地分开不同板块构造背景下的复理石。  相似文献   

5.
利用砂岩碎屑成分判断含煤盆地的板块构造背景,是含煤地层沉积学、板块构造学及含煤沉积盆地分析相互稼接的一个新研究领域。本文介绍了几种常用的方法。同时指出,在研究含煤盆地的物源区及板块构造背景时,必须与含煤沉积盆地的地层格架、沉积构型及区域地质背景和整个盆地的构造演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6.
砂岩碎屑组分与板块构造位置关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近年来,“碎屑模型”和“颗粒指数”概念的提出使得砂岩碎屑组分的研究进入了宏观地质学的实用领域.碎屑组分一物源区类型一板块构造背景研究已构成有机的整体,成为沉积学与板块构造学紧密联系的纽带之一.本文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造山带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恢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沉积盆地是造山带中最为重要的构造单元之一,其中分布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这些盆地的构造原型恢复可为造山带的构造演化、板块构造重建和区域找矿提供重要依据.盆地充填物的组成(包括矿床)、时代、物源区及充填序列是进行造山带古沉积盆地构造原型恢复的基础.通过沉积相、砂岩/砾岩碎屑组成、碎屑时代、构造环境、碎屑重矿物、细碎屑岩的地球化学组成、古水流、生物组合等方面对盆地充填物形成的沉积环境、沉积物源区、形成时代和盆地基底属性进行综合研究,借助对现代沉积盆地的研究结果和沉积盆地的构造分类原则,恢复造山带内古沉积盆地的构造原型.  相似文献   

8.
有关西部阿尔卑斯或法国——意大利阿尔卑斯山的大多数板块构造发展模式,反映了特提斯海(局部 Piedmont)的“西部”或“法国”大陆边缘从晚古生代到第三纪时期存在着几个构造性质不同的类型。从晚古生代到侏罗纪,这个边缘最初是一个裂谷的、被动边缘,以后逐渐下陷为大西洋型边缘。在白垩纪和第三纪时期,火山活动、蓝片岩变质作用和迅速抬升与侵蚀的迹象都反映了 Piedmont(和 Valais?)洋盆呈现强烈消亡,结果形成了类似喜玛拉雅接合缝的造山高地及局部的岛弧——海沟——陆缘海系统,甚至可能有转换断层。形成了造山型大陆活动边缘的一切特征.类似于现代地中海和环太平洋的边缘.对于现代洋盆和大陆边缘的砂进行的综合分析、已经揭示了,古代砂岩的格架矿物组成能被用来鉴别以前的大陆边缘和洋盆在时间、空间上的板块构造环境。从法国 Valence 到意大利的都林,穿过西阿尔卑斯山采集的古代砂岩样品的详细的岩类学研究,普遍地证实了这个观点。不过,本文着重论述砂岩矿物与板块构造环境之间的较明确的必然关系.  相似文献   

9.
伊犁盆地砂岩型铀矿遥感地质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怀武  梁放安  王学佑 《铀矿地质》2002,18(4):235-241,256
本文以遥感图像和实践资料为依据,以区域地质构造研究为中心,主攻大型可地浸砂岩型铀矿。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对伊犁盆地铀矿成矿地质背景,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控矿机理,控制因素和成矿规律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提出了在天山古岛弧系中,伊犁多相地块之上中新生代压扭性断拗盆地内稳定地伺与特定的古地理环境及其“构造阶地”,共同控制层间氧化带大型砂岩型铀矿的新观点,并将“水液型”砂岩型铀矿的成因归结为“双合”式轴成矿模式及其“八位一体”的找矿模式,为近期开发大西北,持续寻找和预测大型砂岩型铀矿提供了新的线索,明确了方向。  相似文献   

10.
淮北闸河矿区5、6煤顶底板岩性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大量钻孔资料和矿井生产资料,对研究区二叠系5、6煤顶底板的岩性分布和岩石力学性质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与探讨。5煤顶底板以泥岩分布最广,6煤顶底板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均有较大分布。砂岩稳定性较好,粉砂岩次之,泥岩较差。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板块西北缘沉积地层的研究,对于恢复南天山洋的演化过程有重要意义。文中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的手段,对新疆阿合奇地区志留系砂岩进行物源和构造背景分析。研究表明,阿合奇地区志留系砂岩样品的SiO2含量范围变化较大,为61.97%~93.91%,平均含量为76.76%;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型式为右倾型,(La/Yb)N值较高,δEu值较低,Ce异常不明显。中-顶志留统塔塔埃尔塔格组砂岩的成熟度高于下志留统柯坪塔格组。地球化学物源分析图解和大地构造背景判别表明: 研究区沉积物源区逐渐由活动型向稳定型转换,下志留统部分沉积物来自于火成岩物源区,具有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性质;中-顶志留统沉积物全部来自于成熟大陆的石英岩沉积物源区。结合广泛分布的奥陶系-志留系平行不整合,认为晚奥陶世研究区为活动大陆边缘,南天山洋盆向南俯冲到塔里木板块之下;早志留世,向南俯冲结束,研究区大地构造背景开始由活动大陆边缘向稳定的被动大陆边缘转换,来自活动型物源区的沉积物逐渐减少,稳定型物源区的碎屑物质逐渐增多;中-末志留世,研究区构造背景完全转变为被动大陆边缘,碎屑物质全部来自于稳定型物源区。上述成果表明,南天山洋的演化过程中确实存在双向俯冲。  相似文献   

12.
田洋  谢国刚  王令占  涂兵  赵小明  曾波夫 《地球科学》2015,40(12):2021-2036
为揭示鄂西南齐岳山地区晚三叠世须家河组物源与构造背景,以周家湾与颜家沟剖面为代表,对须家河组碎屑岩的颗粒组分、元素组成以及锆石年龄进行测试与统计.结果显示:砂岩碎屑颗粒石英含量高、岩屑与长石含量低,平均值分别为76.15%、8.90%与3.45%,具有锆石-板钛矿-磁铁矿-榍石-电气石重矿物组合,反映源岩以酸性岩或低级变质岩为主,Dickinson判别图解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再旋回造山带;砂岩(TFe2O3+MgO)*与TiO2*含量低,Al2O3/SiO2比值低,K2O/Na2O比值高,最接近被动大陆边缘特征值;泥岩成分变异指数ICV分布于0.32~0.79之间,平均值为0.56,反映物源主要为再旋回沉积物;样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特征微量元素含量及比值指示晚三叠世沉积构造背景为被动与活动大陆边缘;碎屑锆石分为磨圆与自形两类,磨圆者具有2 480 Ma、1 880 Ma、832 Ma年龄峰值(n=133),年龄频数分特征与扬子陆块最接近;自形锆石具有435 Ma、217 Ma年龄峰值(n=42),年龄频数分布特征与秦岭造山带和雪峰造山带花岗岩年龄具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物源与构造背景判别图解,上述特征综合表明须家河组形成于被动大陆边缘(为主)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其物源来自东南的雪峰造山带(为主)与北侧的秦岭造山带.   相似文献   

13.
华南构造演化新思考 兼论“ 华夏古陆”说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华南新元古代到早古生代是扬子活动大陆边缘构造“捕获”的一个边缘海盆地,其间充填了巨厚的复理石、砂、页岩沉积。早古生代晚期发生了福建沿海弧与武夷弧碰撞,这两个弧一起与扬子活动大陆边缘碰撞,产生华南造山作用,使华南边缘海沉积物发生变质作用,产生了强烈构造变形,形成一系列推覆构造和花岗岩浆作用。因此,华南是早古生代形成的造山带,而不是华夏地块(古陆)。但是仍然有学者沿用这个老“术语”———华夏地块,因此,产生了华南是造山带还是华夏地块的争论。专业“术语”反映学者的学术思想体系和今后的研究走向,因此有必要讨论华南的构造属性。还讨论了华夏地块问题,简述了关于地质构造单元命名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4.
安徽金寨三仙山地区位于大别山北缘,该地梅山群主要为一套轻微变质的碎屑岩系。砂岩碎屑组分统计表明,砂岩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石英杂砂岩,石英、长石、岩屑的平均含量为87.21%、1.67%、9.64%,杂基含量为15%,石英几乎全为单晶石英(95.79%),长石以斜长石为主,岩屑主要为沉积岩屑(75.49%),其次为变质岩屑(24.51%)。碎屑岩地球化学元素平均含量为:SiO2(75.99%),Al2O3(11.96%),MgO(0.72%),CaO(0.10%),Fe2O3(4.02%),K2O(1.70%),Na2O(0.26%)。ΣREE=170.49×10-6(74.49×10-6~309.42×10-6),LREE/HREE=11.16(7.89~14.26),轻稀土略有富集,δEu=0.72(0.59~0.90),La/Yb=22.08(13.01~31.18),(La/Yb)N=14.89(8.77~21.02),δCe=0.84(0.42~0.97)。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三仙山地区梅山群母岩主要为古老沉积岩、长英质火山岩和古老变质基底,具有多重物源区。梅山群构造背景较复杂,主要为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其次为大陆岛弧。三仙山地区梅山群碎屑岩的源岩成分、构造背景与商城-固始地区石炭系有很大差别,故其地层时代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李晨  陈世悦  楼达  付立新  鄢继华 《地球科学》2021,46(8):2903-2918
中生代黄骅坳陷位于华北克拉通汇聚与破坏的中心,为各物源的汇集地,记录了华北中生代盆地的构造及物源演化.对研究区中生界砂岩进行了主、微量元素测试分析,结果显示,样品SiO2、Al2O3、Na2O、K2O和Fe2O3T平均含量分别为66.98%、13.65%、2.74%、3.03%和3.26%,砂岩为岩屑砂岩、长石砂岩和杂砂岩.砂岩CIA和ICV的平均值分别为56.12和0.94,均经历了一定的化学风化及再旋回作用.砂岩的母岩为长英质火成岩和再旋回沉积岩,并混杂少量基性火成岩.由三叠纪到白垩纪,中生界砂岩物源逐渐由华北北缘大陆弧演化为燕山造山带和黄骅坳陷内的岩浆作用及古隆起.   相似文献   

16.
古特提斯残留洋盆沉积学和构造背景研究对于揭示青藏高原形成演化及其成矿规律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野外实测剖面、典型露头、岩石薄片、生物地层学和沉积地球化学等资料,开展了西藏则学地区晚古生代古特提斯残留洋盆的深水盆地地层学、沉积学、沉积演化和物源区构造背景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的晚古生代地层以含砾粉砂岩和泥岩、细砂岩为主,砂体以席状和透镜状为主,沉积构造丰富,晚古生代饱粉组合特征明显.残留洋盆经历了陆坡-深水盆地-陆架三角洲-滨浅海盆地-滨岸三角洲-海湾盆地的沉积充填演化历程.主量元素组成和比值具有较低的Fe2O3+MgO(5.1%~10.0%)、TiO2(0.44%~0.84%)、Al2O3/SiO2(0.12~0.26),以及较高的K2O/Na2O.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和比值具有较高的∑REE、LREE明显富集、较高的La/Yb、(Gd/Yb)N、(La/Yb)N比值、弱的Eu负异常特征.碎屑岩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组成均指示物源区具有活动大陆边缘和大陆岛弧性质,研究区晚古生代处于伸展背景下的陆缘裂陷环境,构造-岩浆活动和隆升作用较为强烈,且具有较为稳定的继承性演化特征.盆地沉积充填和演化记录了海平面逐渐下降、古特提斯残留洋盆逐渐封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晚元古代羊栈岭组复理石的砂屑岩为岩屑杂砂岩,石英含量中等,富含火山岩及浅变质岩岩屑与长石。复理石沉积时有中酸性岩浆喷出。轻矿物、重矿物以及岩屑特征表明,复理石的物源区由中酸性火山岩、花岗岩、浅变质岩及沉积岩组成。砂屑的颗粒格架组分及常量元素与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复理石盆地是在实底斯型构造背景下发育的弧间盆地。  相似文献   

18.
王清晨 《沉积学报》1987,5(3):180-180
秦岭发育一条近东西走向的复理石带,其沉积时限约为古生代末至中生代初。下述证据表明,这些复理石是扬子板块北侧活动大陆边缘的产物:(1)该复理石带位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缝合线以南;(2)岩相及古生物特征表明,与复理石整合接触的下伏地层为扬子型;(3)由北向南的古水流资料表明,复理石带北侧曾存在提供碎屑的物源区,那里现存的一系列活化基底块体可能即为古老岛陆的残余;(4)复理石中夹有若干层火山碎屑岩,暗示了那些岛陆与向南的板块俯冲有关。需要强调的是,秦岭现今构造倒向是向南逆冲及推覆的结果。这一现象可用板块俯冲方向倒转(Plate flip)解释,即,中三叠世以前,扬子板块以北的古特提洋壳向南俯冲,形成活动大陆边缘,中三叠世以后,洋壳消减殆尽,大洋彼岸的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对撞,并逆冲至后者之上,形成秦岭。  相似文献   

19.
沉积岩中的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可以指示其物源、构造背景和沉积环境等.康托组地层沉积时代为古近纪,是青藏高原早期隆升后首先沉积的陆相碎屑岩,对该地层的物源信息及构造背景分析对于研究羌塘盆地新生代演化和高原隆升过程具有积极意义.本文对羌塘盆地半岛湖地区康托组地层进行了地层学、岩石学、元素地球化学和黏土含量分析,研究了其...  相似文献   

20.
东昆仑南缘上二叠统(乐平统)格曲组为一套由砾岩、砂岩和钙质泥岩构成的扇三角洲-浅海碳酸盐台地相沉积组合,记录了东昆仑造山带海西-印支过渡期构造演化过程,是解析该构造演化过程的理想对象。通过分析花石峡北坦地克借地区格曲组碎屑岩的碎屑组成与主量、微量和稀土元素特征,探讨了其物源区属性。结果显示,砂岩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石英、长石和岩屑平均含量分别为50.9%、36.8%、12.4%,长石以钾长石为主,岩屑和砾石成分复杂。砂岩的SiO2、Al2O3、TiO2、TFe2O3、MgO、K2O和Na2O平均百分含量分别为62.06%、13.26%、0.44%、4.53%、3.02%、2.42%和3.18%;微量元素比值Th/Sc和Th/U较高,平均为1.06和7.71;稀土元素总量∑REE平均120.43×10-6,LREE/HREE和(La/Yb)N均值分别为9.34和12,轻稀土相对富集,δEu平均为0.96,Eu异常不明显,REE特征与大陆岛弧背景区杂砂岩相似,与东昆仑地体加里东期俯冲-碰撞型火山弧花岗岩具有亲缘性。碎屑组分和主量、微量元素特征与判别图解揭示,格曲组砂岩物源区为海西旋回早期从东昆仑地体裂离的东昆南微地块,源岩以花岗岩为主,变质岩、沉积岩和酸性-基性火山岩较少,其中花岗岩形成构造背景为加里东期的大陆岛弧。结合区域地质和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格曲组为前陆盆地系统的隆后盆地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