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怀来地震台伸缩仪观测曲线年变形态每年出现2次较大幅度的阶跃型上升,且变化幅度大小不同。对该地震台观测山洞周边4 km范围内抽水井的分布、2016-2017年季节性抽水时间、抽水量、群井开抽数量等进行调查,并与伸缩仪观测曲线异常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在时间及变化幅度上,二者同步性较好,分析认为形变观测的周期性大幅度上升变化应与观测山洞周边群井抽水有关,非地震前兆异常变化;并对抽水引起的形变观测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干扰消除方法。  相似文献   

2.
西影井水位大幅度异常成因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8年3~4月,西影井水位出现了一次剧裂的变化过程。经反复调查落实,这是由于西影井附近地区另一口热水井抽水引起的,6月9日做了抽水试验后验证了这一看法。这项工作为研究临近井抽水对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的水位动态影提供了实例,对区分深井地下水前兆异常与抽水干扰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对热水井布设间间路和开发利用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对山西地区水井观测网水位、水温测项在汶川8.0和日本9.0级地震前后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同一地震各观测井水位、水温测项变化形态不尽相同,表明同一地震对不同观测井造成的响应特征亦不相同;对比两次地震各观测井的响应特征,发现具有不固定的变化模式,可能与各观测井所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及观测含水层深度及地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衡水冀16井水位2016年经常出现有规律的大幅度异常波动变化,具有小幅下降—持续上升—小幅上升—持续下降变化形态,日变最大幅度0.73 m。通过现场核实,发现观测仪器工作正常,附近鱼场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增加辅助观测仪器同井对比水位观测,并对鱼场2口冷水井进行抽水试验,分析衡水冀16井水位异常变化原因。结果显示,衡水冀16井水位大幅波动异常变化可能因冷水井1抽水所致,冷水井2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1975年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前后,在辽河、大港、胜利等油田都发现油、水井的动态异常,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油、水井在地震前出现短临异常动态,也为华北地区发生的多次中等地震所证实,1984年8月18日营口3.9级地震时,兴隆台油田的兴100号油井和兴10号注水井的动态异常是其中一例。一、兴隆台油田油、水井动态异常资料油、水井动态异常,是指油田开发过程中,非开发因素和人工措施引起的采油井或注水井的压力、产量、含水量或注水量的突发性大幅度的升降。 1.兴100油井兴100油井生产层位是新生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一段中部第四号层。油层中部深度170  相似文献   

7.
井水温度动态的复杂性及其机制问题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建立由上百口观测井组成的地热动态观测网,其中绝大多数井中观测的是水温动态,少数井中观测地温动态.水温动态观测,已取得了十分丰富的资料,其中被确认为有用的是地震前的异常信息、地震时的同震信息及地球固体潮信息.  相似文献   

8.
从宁波水文地质监测井网中遴选了北仑井和慈溪井进行水位和水温试验性观测,分析计算水位的气压效率、降雨载荷效应和潮汐因子,并与同处于宁波盆地映震效果较好的庄市井的相应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3口水井的水位变化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均有很好的相关性,水位异常动态与其影响因素之间存在很好的成因上的关联;(2)慈溪井的降雨载荷系数比庄市井和北仑井的大约小一个量级,这可能与慈溪井位于1960年代围海造田的滩涂地有关;(3)水井网均位于含有多个含水层的宁波盆地,为在同一构造中开展不同含水层观测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能,可以从井网中遴选出合格的地震前兆监测井,用于建设宁波盆地地震前兆流体台阵。  相似文献   

9.
山东省临沂地区地处郯庐深大断裂的中段,4条主干断裂横穿全区。为了监视震情,临沂地区地震办公室充分发挥本区的优势,广泛开展横向合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初步建成了以深、浅井相结合的地下水观测网。这个地下水观测网分深井水动态观测和宏观水动态观测。深井水动态观测主要掌握深层地下水的变化情况,研究微动态及其变化规律;宏观水动态一般采用民用井、泉,面广、控制范围较大、建井的原则是:①把深部观测与较浅部的观测结合起来,以便了解应力的分布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仪器观测系统、仪器供电避雷接地电阻、电源电压检查、水位现场校测,观测井点降雨与水位资料对比,周边不同测点水位观测资料对比,同井不同深度水温观测资料及平凉华能发电厂多年来地下水开采量的对比,分析了平凉铁路小区水位上升变化的原因。通过周围环境调查后发现,该小区水位上升是由于平凉华能发电厂使用的分布在市区13口抽水井多年来开采量减少引起的,是地震前兆异常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中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井网的概貌。文中论述了该网观测井的分布、井孔结构、观测层与地下水特征、观测项目与仪器以及地下水位动态类型,分析了井网的地震监测与预报效能。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胜利油田的21口油(水)动态观测井的概况,为加强环渤海地区的地震监测工作,对该观测井网进行了调整,介绍了新的选井原则和观测井的调整情况,并初步分析了该油(水)动态观测井网的映震效能。该观测井网的映震能力较强,地震前产油量通常出现高值异常,地震发生在异常恢复过程中或恢复正常之后。  相似文献   

13.
借助油田的注水实验,我们研究了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地震前兆机制。实验以10个井同时注水,注水深度为800~1200米。我们选用50~300米深的含水层作为水化学成分观测井。注水井的水源与观测井的含水层无关。当向800米以下深度注水时,该层压力增大,以此模拟从下层来的压力对水化学成分的影响。观测表明:当注水压力传递到上层含水层时,地下水化学成分便发生变化。其变化幅度与观测井的构造部位及地球化学环境有关,与观测井和实验注水井的距离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4.
地震地下水位观测井的最佳条件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井孔水位动态预报地震的方法,越来越被国内外地震学家所重视,中国、美国、苏联、日本等国都已建立规模不等的地震地下水位观测井网。井网建设中,如何选择观测井的问题,无疑是用地下水位动态预报地震的研究工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提出 渤海、海城、唐山大震前在天津及其周围都曾部署着十多口水化学观测井,但每次震前有明显前兆反映的井却比较少;同时在华北盆地北部星罗棋布着上万口石油井和抽水井,大震前有明显反映的也是屈指可数。而在为数不多的前兆井中,却给我们提供了突出而可靠的地震孕育信息。在水化学井中有的震前水氡或气体总量成倍增长,有的由于气体过多,水变为乳白色。在石油井中有的震前突然发生井喷高达20米,十里之外都能听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热田区多利用自流热水井开展地震地下流体物理化学多测项综合观测,但是随着各地地热资源的开发,很多观测井已经断流或即将断流,这使地下流体观测项目大幅减少,甚至全部停测,蒙受很大损失.针对这种情况,山东聊城聊古1井先后引进与开发了人工激发自流观测技术与潜水泵变频稳流抽水观测技术,实现了原有热水自流井的稳定出水,保持原有地下水化学观测项目,并新增井水位与井水温度观测,确保该井地震监测能力.这种技术的开发,性价比很高,且大大延长了观测井的观测寿命,是值得推广与应用的新技术.  相似文献   

17.
邱永平 《中国地震》2016,32(1):151-156
在2015年4月24日一次意外供电故障中,发现宁波地震台高精度温度计在井水温度同层平行观测中有明显的互相干扰现象。认为目前水温观测到的是水井内实际温度与传感器工作时的"升温值"之和,而"升温值"是动态值,其取决于每套仪器的系统特性,一般可能会在0.01℃以上;相互影响可能在0.005℃以上,如果是捆绑式平行观测可能会更高。所以水温测值的波动范围为10~(-4)℃的观测井中,这种干扰不可忽视,并可能影响前兆异常的提取。因此,在水温波动比较小的观测井(泉)中,不主张做同层平行对比观测。最好在一个传感器内安装2套探测温度装置,既免互相干扰,又可相互验证。  相似文献   

18.
丹东地区现有四口地下水位观测井,分别是东港汤池井、四道沟滨江井、同兴乡变电井、宽甸明安井。本文利用多年的观测资料对这四口井进行了对比分析,着重分析了气压、降雨对地下水位的影响,从前震效应、震后效应、同震响应方面对四口井加以分析,找出了四口观测井的微动态信息,并对丹东地区地下水井点的分布及所反应的微动态信息优劣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9.
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站水库地震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简称金沙江水网),是中国第2个专门用于水库区地震前兆监测与研究为目的的企业地下水动态监测网.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网的布设、观测网的技术构成、观测井与观测含水层的基本特征及试运行的基本结果,从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观测到的水位与水温多月、月、日动态特征,评估了其地震前兆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20.
根据国内外已发生的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点,结合三峡工程诱发地震地下水监测网与金沙江下游水电工程地下水监测网建设的经验及我国地震地下水动态观测网建设与运行中得到的科学认识,探讨了水库诱发地震的地下水监测井网建设中的布网区及其范围、观测井间距确定、观测井位置选择、观测含水层选择与观测井深度和结构设计等若干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