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截至1997年底,辽阳市文圣中心医院、辽阳肛肠病医院等6家医院,连续5年亏损,几乎到了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1998年,李俊东临危受命,通过竞聘挑起了辽阳市文圣医院、辽阳肛肠病医院院长的重任。上任伊始,他就力主改革、瞄准市场、找准位置,建立联合体、组建集团,紧紧围绕“创新体制、术业专工、不找市长、找市场”的市场经济信条,全面推进医疗服务。“一切从百姓的利益出发,维护百姓权益、办百姓满意医院”的办院宗旨,始终激励着全体员工为之拼搏、为之奋斗,并实现跨越式发展。“成立集团,做足专科,驾大船出海,扬帆远航”,是李俊东推出的…  相似文献   

2.
这一组为辽阳名士中的诗人作传的文字,作者意在遵循人性化的处理原则,突出传主的性情和成就,并选择传主的代表作品稍加点评。  相似文献   

3.
去辽阳,最想知道什么,是历史?是文化?是经济?是风俗?是特征?是变化?是魅力?在东北,辽阳的名字很响,人们常说“先有辽阳,后有沈阳”,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曾到过黑龙江的“爱辉公社”,那里曾是中国被迫和俄国签订卖国条约的地方,在那里的纪念馆里,第一张大照片就是辽阳白塔,可见当时的地方管辖权已经延伸到黑龙江流域。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名》2011,(12):30-31
辽阳古称襄平。辽阳名称始于汉代。据《汉书·地理志》载:“大梁水(太子河)西南至辽阳入辽(指辽河)曰辽阳,(小辽)水(即现在的浑河)出辽山西南流经辽阳县与大梁水会。”“水北曰阳”,汉代的辽阳(今辽中县茨榆坨公社偏堡子古城址)因地处小辽水之北,故名曰辽阳。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多少有名望的书法家和画家,都渴望得到一块宝贵的青州红丝石砚。然而,这种“宝贝”又确实得之不易!追溯青州红丝石砚的历史,不能不牵扯到北宋嘉年间一位很有名望的书法家。他姓唐名询,字彦,杭州钱塘人。唐彦官至翰林侍读学士,在朝廷也算得上是屈指可数的人物了,可是他清简寡欲,很讨厌官场里那种尔虞我诈、你争我夺的腐朽风气,经常独自一人躲在屋子里写字、画画、吟诗、品茶,一坐就是一整天,也不觉得厌烦,因为斗室里的清静总比社会上的污气浊浪更宜人些呀!爱屋及乌,唐彦因为好写好画,因而也就酷爱文房四宝。他搜集到两块名砚,一叫“…  相似文献   

6.
韩扑 《中国地名》2009,(1):100-104
辽阳是一座2400年的城。 2400年,意味着什么? 如果只说辽阳是一座古城,那是远远不够的。因为2400年,足够一座城市涅檠很多次。  相似文献   

7.
在省会沈阳一住三十年,然而越来越觉得要寻找深层的辽海文化最好还是去辽阳。因为在清以前的沈阳确实找不出什么像样的历史,辽阳却不然,那里到处都是经典的历史细节,就连州官丁令威养的那只鹤都浑身浸满了文化符号,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一只鹤,演绎着千年不衰的经典故事。  相似文献   

8.
辽阳古有襄平、昌平、辽东、辽州、东平、铁凤、天福、南京、东京等名称。初称为襄平始于战国时期的燕昭王,距今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以上是学术界人所共知的常识。 据考古工作者发现,远在六七千年前,辽阳地区就有人类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那么,襄平以前辽阳地区冠何之名称则是学术界应该探讨和研究的。这也是本文之宗旨。  相似文献   

9.
这是目前辽阳地区最古老的地名。公元前284至公元前279年(燕昭王二十八年至三十三年),燕国遣大将秦开进击东胡和箕氏朝鲜,“取地二千里”,《史记》谓“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设辽东郡及襄平县。襄平城为郡、县治所(今辽阳市老城区)。此为辽阳建城之始。此后虽经朝代更迭,但襄平的名称始终存而不废。直到公元404年,高句丽占据辽东,将襄平城改称为辽东城,襄平作为一座城市的名称才结束了,但襄平一名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上周末,一位石友给我打电话,他神秘地说,在辽阳的东部发现了“灵璧石”。我在惊讶中夹杂着怀疑的念头。为了探究事实的真相,我决定驱车赶往那个神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1.
辽阳得名考     
辽阳得名于唐代辽阳,古称襄平,曾是我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都邑,也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关于今辽阳(1)的得名,一般认为是在辽代。这种说法系根据《辽史·地理志》中有“天显(辽太祖年号,太宗继位后沿用)十三年(公元938年)改南京为东京,府曰辽阳”的记载。但在笔者看来,这只能说是辽阳在历史上的正式命称,却不是辽阳得名之始。虽然唐辽东都督高藏反唐后建府易辽东郡故城为辽阳之说没有明证,但唐中宗时右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及唐玄宗时契丹大贺氏联盟长吐于被封为辽阳郡王事则在《旧唐书·李多祚传》及《新唐书·契丹传》…  相似文献   

12.
张祯缨 《中国地名》2010,(12):20-28
山,乃万物之尊。有山的地方。就有生灵,就有着挺拔,就有着沉稳,就有着坚定的美。山有“泰山北斗”,“寿比南山”,也有“力拔山兮气盖世”.“风雨不动安如山”……有山的地方有依靠,有坚定的沉稳之态。  相似文献   

13.
在古城辽阳的老城区内 ,有一地称“怀王” ,其大致范围是东起中心路 ,西至新华路 ,北到二道街 ,南至大什街。此地名的由来是因清代名将耿仲明封号“怀顺王”并于此营建过家庙所致。耿仲明 ,字云台 ,辽东人。生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在努尔哈赤兴兵辽沈之际 ,耿仲明与同乡孔有德投奔皮岛(今朝鲜椴岛)毛文龙处 ,毛文龙后来被辽东经略袁崇焕诱杀 ,二人又依山东登莱巡抚孙元化 ,那时 ,耿仲明与孔有德均任参将之职。明崇祯四年(1631年) ,后金围攻大凌河城(今辽宁锦县) ,孙元化派孔有德领兵数千人增援辽东 ,当行至吴桥时(今…  相似文献   

14.
漫话历下亭     
“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游览过大明湖历下亭的人.恐怕没有人会不记得亭南东西长廊朝南廊柱上镌刻的这副对联。此联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何绍基所书,出自杜甫《陪李兆海宴历下亭》一诗。全诗为:“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夏,杜甫在其“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齐赵之游中来到了济南,与当时的北少郡太守李邕相遇甚欢,遂在大明湖中历下亭摆酒,并留下此千古绝句。 “历下…  相似文献   

15.
中国革命中最惊心动魄的搏击。莫过于蒋介石的“围剿”与毛泽东的反“围剿”。 1927年4月12日得手以后,蒋介石没有想到对付共产党人还需要“围剿”。而且是一而再,再而三,三而四,四而五的“围剿”。后三次不得不亲任总司令。连“九一八”事变、“一·二八”事变都无暇顾及,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地“先安内而后攘外”,“攘外必先安内”。最后一次不得不动用其所能动用的全部力量。直到被张学良“兵谏”于西安。闹到如此之大不可收拾的局面,还感叹最后就差两个星期。“剿共”不成。对蒋来说确实是痛惜之情溢于言表。这些“围剿”都是围绕中央苏区——瑞金展开的。  相似文献   

16.
苇韦 《中国地名》2014,(6):46-49
政尚清廉诗传南北首倡神韵独领风骚勤于著述名垂千秋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一字子真,号阮亭,别号渔洋山人。为清初名著一时的“神韵派”领袖,济南府新城县(今山东桓台)人。生于明崇祯七年,卒于康熙五十年。死后因避清世宗雍正皇帝(名胤祯)讳,改名士正,清高宗乾隆皇帝觉得“正”与“祯”差异较大,为避免一代诗宗的本名年深日久而流失不传,于是特赐名士祯,又补谥文简。所以,长期以来,满清的各种官修文献中都称他为“士祯”,其本名反而长期不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名》2009,(1):96-97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按照国家战略部署,经当时辽宁省委、辽宁省革委会决策,中国石油辽阳化纤公司最终选址在辽阳市兰家公社石场峪村。作为我国从国外引进成套设备建设的四大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之一,“大项”(辽他建设备受关注。  相似文献   

18.
名人改名     
著名哲学家艾思奇原名李生萱,因为崇拜马克思和伊里奇 (列宁 ),因而改名艾思奇。 音乐家聂耳原名聂守信。他幼年就能把听到的歌曲很快唱出来,别人因他耳朵好使,而他的姓又是三个“耳”字组成,便叫他“耳朵”。后来,他专业搞作曲,就索性改名为“聂耳”。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他的母亲叫鲁瑞。为怀念其慈母,取其“鲁”字。“迅”是急疾迅速之意,表示鲁迅先生改革社会刻不容缓的期望。 诗人兼书法家沈尹默,原名沈君默。一位客人跟他开玩笑说:“君既默不出声,何必又怎多口 ?”他听了觉得很有道理,所以,便将“君”字下半的“口…  相似文献   

19.
曹雪芹(1724—1764),名,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清初,入满洲正白旗籍。清代著名作家,我国古代文坛巨将。他的不朽之作《红楼梦》享誉海内外,被公认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象征。由于曹雪芹一生经历的传奇性,加之史料的缺乏,记载的多样性,关于曹雪芹的祖籍则成为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辽阳说"、"鹿泉说"、"丰润说"、"铁岭说"。(一)辽宁"辽阳说"1.依据史料认证。中国红学会主席冯其庸先生出版的《曹雪芹家世新考》一书认定曹雪芹祖籍"辽阳说"。书中提出,曹雪芹的高祖曹振彦和曾祖曹玺,在康熙二十一年  相似文献   

20.
桂林叠彩山山门上有一副短联:“到清凉境,生欢喜心。”简洁清新,寓情于景,使人一踏进山门就引发出会心的微笑,禁不住兴味盎然! 叠彩山位于桂林市区北部漓江之畔。山以石纹横布,彩翠相间,若叠彩然之意得名。叠彩山桂树成林,别具特色,自古享有“桂山”雅称,“桂州”、“桂林”之名亦由来于桂树成林。满山桂树,青葱翠绿,生机盎然,每逢金秋时节,桂花飘香,芬芳馥郁,令人心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