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李胜勇  吴其林 《地质论评》2023,69(3):914-928
始新统湖相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的主力烃源岩,历年来各轮资源评价结果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但自1987年Ying9井首次钻遇油层至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寄予厚望的S3X井钻探失利具有一定典型性,笔者等以S3X井钻后分析为契机,通过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始新统地层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分析显示琼东南盆地已发现原油中,源于低等水生生物的C304-甲基甾烷含量,以及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姥植比(Pr/Ph)参数,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琼东南盆地“低频—连续—强振幅”地震相特征与珠江口盆地钻井证实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差异较大;琼东南盆地在区域位置、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模式方面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始新统湖相地层的分布规模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条件等方面,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因此,建议在与周缘盆地始新统地层的对比研究过程中应适度审慎,尤其是以陵水凹陷为代表的中央坳陷带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规模不宜过于乐观。同时,指出受地貌格局影响,不同凹陷海侵进程并不同步,琼东南盆地除始新统...  相似文献   

2.
李胜勇  吴其林 《地质论评》2022,68(6):2022112015-2022112015
始新统湖相地层是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的主力烃源岩,历年来各轮资源评价结果均显示具有较好的石油勘探前景,但自1987年Ying9井首次钻遇油层至今,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领域一直未取得重大突破。近年来寄予厚望的S3X井钻探失利具有一定典型性,笔者等以S3X井钻后分析为契机,通过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始新统地层对比研究,提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看法。分析显示琼东南盆地已发现原油中,源于低等水生生物的C304 甲基甾烷含量,以及反映氧化还原条件的姥植比(Pr/Ph)参数,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琼东南盆地“低频—连续—强振幅”地震相特征与珠江口盆地钻井证实的半深湖相优质烃源岩地震反射特征差异较大;琼东南盆地在区域位置、构造演化与沉积充填模式方面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也存在明显差异,使得始新统湖相地层的分布规模和优质烃源岩的发育条件等方面,均弱于珠江口和北部湾盆地。因此,建议在与周缘盆地始新统地层的对比研究过程中应适度审慎,尤其是以陵水凹陷为代表的中央坳陷带始新统湖相烃源岩分布规模不宜过于乐观。同时,指出受地貌格局影响,不同凹陷海侵进程并不同步,琼东南盆地除始新统发育湖相地层外,渐新统崖城组早期部分凹陷也具有发育湖相地层和油型烃源岩的条件,这一新观点在一定程度可扩展琼东南盆地原油勘探研究的局面和思路。  相似文献   

3.
云南第三纪褐煤盆地以各种不同形状、大小不一地星罗棋布于全省。盆地面积最大可达200余平方公里,褐煤单层厚度由数米至二百余米,盆地褐煤最大储量达80亿吨以上,第三系由成岩程度较差的粘土类土、砂、砾石及褐煤组成,地层沉积总厚一般300~500米,最大超过千米。地层沉积后仅经轻微的构造变动,有的盆地甚至还保留了原始的沉积状态。   相似文献   

4.
琼东南盆地南部梅山组具有独特的丘状反射特征,关于其成因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以琼东南盆地大量二维地震资料和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解释为基础,在深水钻井标定下,从地震相特征、沉积物物源、沉积搬运通道、古地貌特征以及海平面变化和构造活动6个方面,阐明了梅山组丘状体的沉积特征,并讨论了其成因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中中新统梅山组沉积时期,受强制性海退影响,琼东南盆地范围内海平面下降至低水位,南部隆起局部暴露剥蚀,提供了大量沉积物源;上中新统黄流组沉积时期,盆地局部构造活动使得南部隆起物源发生重力失稳,通过深水水道向盆地中央以重力流方式搬运沉积物。琼东南盆地梅山组地层的丘状反射特征是黄流组沉积时期以南部隆起沉积物为物源的浊流侵蚀下伏梅山组地层所致。对该丘状体成因机制的深入研究,不但有助于丰富对丘状地震反射现象的认识,而且揭示了其沉积构成为粗碎屑沉积物而非生物礁滩沉积,对深水油气勘探储层特征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百字短讯     
<正>·勘探与进展琼东南盆地深水勘探再获中型以上天然气发现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在南海琼东南盆地乐东凹陷东北部的陵水25-1构造上(平均水深约980米),所钻探的陵水25-1-1井完钻井深约4000米,共钻遇约73米厚的油气层。经测试,该井平均日产天然气约35.6百万立方英尺,日产原油约395桶。这是继陵水17-2气田发现后在深水区获得的一个中型以上的天然气发现,它进一步展示了琼东南盆地深水区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6.
基于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含煤地层岩心、测井等资料,以及崖城组岩石学、煤岩学及煤质学资料,研究了该盆地主要含煤地层崖城组的沉积、聚煤特点及成煤环境。结果显示:崖城组主要由含砾粗砂岩、粗砂岩、中砂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组成,属于断陷盆地晚期的沉积;琼东南盆地以浅海周缘扇三角洲和滨海带为主要成煤环境及聚煤模式,成煤环境基本上与我国南方古近纪近海型成煤环境类似。   相似文献   

7.
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古地理,古环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段威武  黄永样 《地质学报》1989,63(4):363-372
本文主要依据钙质超微化石成果,并结合其它微体化石和若干次一级的沉积间断,讨论包括台南盆地、珠江口盆地、琼东南盆地和北部湾盆地在内的南海北部陆缘中、晚第三纪海相沉积划分标志和对比意见,古地理和古环境演化史及古气候概况。研究结果表明,除北部湾盆地外,全区上渐新统至上新统基本由海相沉积构成。包括滨海和浅海、三角洲租碳酸盐岩-生物礁灰岩沉积。海侵自东南向北西推进,出现相当超微化石NN4—NNS,NN11和NN13—NN15带沉积期的3个海侵高峰。  相似文献   

8.
景谷盆地位于云南省西南部,盆地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3.5—5.5千米,为第三系张性断陷盆地。盆地内上第三系湖泊、河流相及三角洲相沉积不整合于下第三系红层之上,分布面积约90平方千米,保留厚度达2400余米。(图1) 景谷盆地是世界上已知最小含油盆地之一,也是滇黔桂地区第三系盆地中至今已发现的两个含油盆地之一(另一个为百色盆地)。据统计,中国南方十省区约有第三系沉积盆地100多个,是一个很重要的石油勘探领域,然而,它们的含油性却有着非常悬殊的差异,相当一部分盆地因各种原因不产油气。因此,研究景谷盆地的含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斗笠山煤矿是湖南省中部的一个煤田,位于娄底市西面约15公里,含煤面积68平方公里,地下水盆地面积约123平方公里,以岩溶水大矿区著称。煤层赋存于二叠系上统龙潭组中,含水层为二叠系下统茅口组和栖霞组上部的石灰岩,为一裂隙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丰富。煤矿自从1969年10月投产以来,采用疏于降压方式进行生产。现有矿井五对,东南翼三对有水力联系的矿井(香花台井-100米巷道、黄港井-95米巷道,湖坪井-100米巷道)于1981—1984年分别延深至-300米,-240米和-200米,急需计算多井延深时疏干巷道的涌水量。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东部地区,泛指著名的长白山区,面积约5万公里。全区广泛分布太古代、石炭纪及二叠纪变质岩系及上古生代花岗岩。中生代以来的沉积岩系,仅散露于若干盆地之内,主要含煤地层为上侏罗统和下第三系。   相似文献   

11.
珠江口盆地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环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江德昕  杨惠秋 《沉积学报》2000,18(3):469-474
记述了南海北部大陆架珠江口盆地上渐新统珠海组 (E3 3 )储油层所储原油中萃取出的孢子花粉化石 2 5属47种;基于原油中孢粉化石及其地层分布的研究确定了该含油盆地下第三系油源岩;并根据孢子花粉母体植物的古生态特征探讨了早第三纪油源岩形成的环境。研究结果表明,中始新统文昌组 (E2 2 )和上始新统至中渐新统恩平组(E2 3 -E3 2 )暗色泥质岩是珠江口盆地的油源岩,研究区油源岩形成于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下的湖泊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北部陆相盆地中烃源岩发育层位包括始新统风火山组、渐新统雅西措组和中新统五道梁组。古近系雅西措组烃源岩,特别是灰岩属于中好烃源岩范畴,有机质类型较好,且烃源岩主体处于成熟阶段,是藏北高原新生代陆相盆地主力烃源岩的发育层位。陆相盆地储集岩较发育,储层较丰富,发育层位包括风火山组和雅西措组,其中雅西措组是储层主力分布层位。对测区分析数据表明:通天河盆地具备一定规模的生油岩厚度,而且有机质丰度为沱沱河地区最高,表明其勘探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13.
珠江口盆地的形成和演化过程经历了晚白垩世至渐新世的裂陷-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热沉降-晚中新世至今的断块升降3个演化阶段,沉积了陆相-半封闭海相-开阔海相3套不同的沉积体系组合。总结归纳出珠江口盆地新生代3个阶段的沉积充填模式,并发现:裂陷阶段以充填式堆积和河湖沉积为特征,形成盆地最重要的湖相烃源岩--文昌组泥岩;热沉降阶段以海陆交替、海相沉积体系为特征,为形成良好的储盖组合创造了条件,沉积了珠江口盆地内最主要的储油层系--珠海组、珠江组以及韩江组,主要为滨海相、三角洲相等碎屑岩沉积;晚期盆地整体下沉,区域性盖层形成。该沉积组合反映了张性边缘海盆地的演化特点,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表现在裂陷期、热沉降期及断块升降期的生储盖配置,故勘探目的层段为热沉降阶段所形成的三角洲碎屑岩与陆棚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14.
对博兴洼陷始新统和渐新统所取的20件泥岩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分析表明:始新统与渐新统样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与上地壳稀土元素分布模式一致。稀土特征元素之间的比值显示始新统和渐新统沉积物源岩虽都来自后太古代,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根据源岩属性判别图解可以看出始新统源岩主体为长英质火山岩,渐新统则为长英质和基性岩的火山岩混合物源。多方面对比认为:始新统和渐新统沉积物源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表明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可能存在较为明显的沉积物源改造,从一个新的视角揭示了鲁西隆起与邻近盆地在始新世与渐新世之间所发生的构造分异事件,而这次构造分异也造成了邻近盆地内始新统与渐新统之间油气藏成藏要素的差异。  相似文献   

15.
流花16-2油田发现于2010年5月。它是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近年发现的中型轻质油田,也是该区自营勘探以来发现的储量最大的油田。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番禺低凸起东端海域深水区,流花16-2构造为断块圈闭,储层为下中新统珠江组下段及上渐新统珠海组海相中细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盖层为珠江组上段巨厚层海相泥岩,具有良好的储盖组合。油源来自油田南面的白云凹陷东凹古近系恩平组—文昌组烃源岩。油藏具有埋深浅、储量丰度高、原油密度低、测试产能高等特点。论述了油田的发现与勘探历程以及油田的基本地质特征,总结了取得勘探突破的实践认识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阳江凹陷近两年先后发现了多个中型油田和含油构造,短短两年时间里从一个沉寂了近四十年的勘探新区成为珠江口盆地(东部)的热点探区。主力含油层段韩江组下段和珠江组上段储层物性良好,以中高孔、中高渗储层为主,油气产量高。这些油田的发现对珠江口盆地的新区勘探具有重要借鉴意义。(1)良好的烃源发育背景是新区突破的前提:阳江凹陷东段恩平20洼和恩平21洼文昌组沉积期以盆内物源为主,强烈的断陷活动和相对小的物源供给形成欠补偿环境,半深湖相烃源岩继承性发育、连片展布,为大中型油气田的发现提供充足的油气源。(2)大型海相三角洲为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优质储集条件:受古珠江三角洲影响,阳江凹陷珠江组上段和韩江组下段以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提供了优质储集体。(3)断裂差异性控制油气富集层系和富集程度的差异性:断裂通源能力控制油气富集层段,长期活动断裂系统是阳江凹陷最优质的油源断裂,能够将油气运移至浅层韩江组;断裂封闭能力控制油气的富集程度, NW向张扭断裂侧向封堵能力强,有利于油气的大规模富集。  相似文献   

17.
关于珠江口盆地BY7-1-1井上、下第三系界线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门类古生物(钙质超微、浮游有孔虫、沟鞭藻和孢粉化石)的研究结果,证明珠江口盆地最南部的BY7-1-1井珠海组时代归属晚渐新世无疑,因而证实秦国权(1992)所定、并由此推论到整个盆地的早中新世“珠海组”界线及时代应予修正。  相似文献   

18.
Microfossils and a U–Pb age dating on zircon grains in the tuff beds exposed in the axial part of the Tsukeng anticline along the Pinglin River in the Western Foothills near Nantou, central Taiwan, show an occurrence of the Eocene volcanics unconformably beneath the uppermost part of the Latest Oligocene Wuchihshan Formation. This is the first discovery of the Eocene tuff exposed in the Western Foothills.The proposed Miocene “Tsukeng Formation” and “Takeng Formation” of Ho et al. (1956) named for sequences exposed in the Nantou area, Western Foothills, have to be abandoned and the standard Oligocene–Miocene lithostratigraphy used commonly in the Western Foothills of northern Taiwan is properly applicable in central Taiwan. The thick pink–brown–green colored volcanics unconformably beneath the uppermost Wuchihshan Formation is named for the first time as the Pinglin Tuff which contains Late Middle Eocene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Zone NP16) consistent with a U–Pb age dating (38.8 ± 1 Ma) on zircon grains in the tuff. The Pinglin Tuff is overlying the Middle Eocene Chungliao Formation which contains indigenous larger foraminifera Discocyclina dispansa ex. interc. sella-dispansa and calcareous nannofossils of Zones NP14–15. The Middle Eocene Pinglin Tuff and Chungliao Formation represent the Paleogene syn-rift sequence unconformably overlain by the Latest Oligocene–Miocene post-rift sequence. This is the first document with conclusive paleontological data and age dating showing an occurrence of Paleogene marine rift basin exposed in the Western Foothills. This study also confirms similar Tertiary basin architecture between the Taiwan Strait–Pearl River Mouth Basin in the NE South China Sea and the Western Foothills onland central Taiwan.  相似文献   

19.
南海北部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发生了物源突变地质事件。利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渐新统珠海组和中新统珠江组砂岩薄片镜下计点法统计技术,详细研究了碎屑组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砂岩碎屑组分中,岩屑以深成的岩浆岩屑占绝对优势,长石和沉积岩屑含量也相对较高,与该期物源主要来自华南沿海近源以燕山期花岗岩为主的母岩区相一致;而珠江组砂岩中,岩屑以变质岩屑占优势,同时也含有一定量的岩浆岩屑、沉积岩屑和较多的长石,显示珠江组具有更多的物源供给区。随着渐新世/中新世之交各种地质事件发生,尤其是伴随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大陆风化及侵蚀程度增强,珠江口盆地沉积物源区向华南古陆内部古老的沉积-变质岩区和青藏高原东麓扩展,碎屑组分变化应该是该期各种地质事件的综合作用结果。  相似文献   

20.
南海南沙海域沉积盆地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钻井、地震剖面、区域地质及磁异常条带分析解释,南沙海域及其邻区的主要沉积盆地的形成演化受裂谷起始不整合面和破裂不整合面分隔,可分为前裂谷期、裂谷期和后裂谷期3个构造阶段。大中型油气藏相关数据的统计表明,南沙海域及邻区大中型油气藏的成藏要素和油气田发育受构造阶段控制。(1)烃源岩发育具有分期、分区特征,礼乐盆地发育前裂谷期、裂谷1幕烃源岩;万安、曾母、西北巴拉望盆地发育裂谷2幕烃源岩,文莱-沙巴盆地发育后裂谷期烃源岩。(2)储层发育具有分期、分带特征,表现为外带老(裂谷2幕)、内带新(后裂谷期)。(3)圈闭类型包括构造、岩性地层圈闭及构造-岩性地层等因素形成的复合圈闭,大致具有内带以地层圈闭为主,外带以构造圈闭为主的特征。(4)大中型油气田分布具有外带砂岩富油气、内带碳酸盐岩富气特点。(5)南沙海域及邻区发育两个后裂谷期主含油气区,即东部巴兰三角洲砂岩背斜油气区和西部卢卡尼亚碳酸盐台地气区。其中,大中型气田的成藏要素组合为裂谷2幕烃源岩、后裂谷期碳酸盐岩储层和地层圈闭;大中型油气田则为后裂谷期烃源岩、砂岩储层和背斜圈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