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给出了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应用研究的两个实例,提出了建筑结构采用时程分析时选用强震动记录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对唐山地区强震动记录的分析处理,得到了其峰值加速度及加速度反应谱,确定了本地区进行弹性时程分析时选用的强震动记录;研究了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影响的唐山响堂三维强震动观测台阵,以唐山响堂台阵2号测井(地下32m)的基岩强震动作为输入,通过2号测井的土层剖面,利用2个一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程序,分别计算得到地表的峰值加速度和加速度反应谱,并把计算结果与同次地震相应的地表强震动记录峰值加速度与加速度反应谱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国内外强震动观测的研究现状和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研究情况。并对北京市人大办公楼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研究实例作了分析,该观测台阵在没有强震的情况下,依然取得了有用的地震记录。文中对该台阵得到的两次地震记录分析、处理,结果的对比分析用于验证该结构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的合理性。最后阐述了该台阵布设的不足,针对不足给出几点结构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的合理建议,并展望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布设研究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3.
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观测是获取不同建筑结构在地震中的反应状态与特征的有效手段。河北省唐山古冶5.1级地震触发北京地区既有的建筑结构观测台阵,获得了丰富的建筑结构地震反应记录。开展台阵记录的初步分析,确定结构动力放大倍数和仪器烈度分布。分析发现,不同类型结构的动力放大倍数差异较大,钢结构较砌体结构的动力放大倍数更大。震中距较小的台阵的仪器烈度较大,最大达到2.5度。以第十九中学教学楼为例,开展单个观测台阵的地震记录分析,得到结构各楼层的水平向加速度分布,互功率谱分析得到结构振动的卓越频率。初步分析表明,基于观测记录数据分析能得到地震动特性和建筑结构动力特性参数,为了解区域建筑结构特性奠定有效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4.
芦山7.0级地震强震动记录及其震害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中的强震动记录是我国自2008年汶川地震后再一次比较全面地获得的高质量的数字强震动记录。国家数字强震动台网共获得3分量自由场记录114组,成都地震烈度速报台网获得63组。文章对强震动记录进行了常规处理,统计了强震动记录随断层距的数量分布情况,绘制了空间地震动加速度等值线图。结合芦山地震震源机制解和破裂过程研究成果,选取典型记录,分析加速度、速度时程的波形、振幅等特征,识别了此次地震滑冲现象,估算了竖向最大永久位移。通过利用观测数据与国外的地震动预测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周期反应谱地震动幅值及加速度反应谱衰减规律,阐明了此次地震的地震动在近场高频成分较卓越的特点。震后现场考察了3个典型强震动台站附近建筑物震害,分析了地震动与工程震害的相关性,地震烈度的评定反映了地震破坏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局部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影响显著,深厚的软弱覆盖层引起的地震动场地效应会显著放大中长周期反应谱。采用谱比法,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古冶5.1级地震中获得的部分强震动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在本次地震中北京城区的地震动场地效应显著,深厚覆盖层明显放大了加速度反应谱,在T=1.2 s左右反应谱放大倍数可达4.0,说明北京地区的场地和盆地效应使得远场地震动的中长周期成分显著放大。此外,发现参考基岩场地记录是否与土层场地处遭受的基岩地震动一致,仍然是制约统计结果可靠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2013年8月30日乌鲁木齐市发生MS5.1地震,乌鲁木齐烈度速报台网有32个强震动台触发获得了主震加速度记录。选取23条强震动记录进行常规处理,统计强震动记录数量随震中距分布,对比分析此次地震峰值加速度(PGA)与新疆土层加速度衰减关系;并利用强震动数据对此次地震进行定位,定位结果对应台站震中距与到时线性度较好;最后分析了典型强震动台站记录特性与建筑物震害及工程震害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汶川地震在江苏的强震动记录及地震影响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M8.0大地震,江苏数字强震动台网固定观测台站、宿迁和溧阳断层观测存放台阵共获取该次地震有效强震动事件45个,计134条加速度记录。本文介绍了这些强震动记录分析处理的基本情况及其时域与频域的一些特点;编写SICalculate谱烈度计算程序和D2InterP二维插值程序,输入所获取的汶川地震26组实测强震动记录数据,得到该次地震在江苏地区的峰值加速度与谱烈度的等值线图,并就区域内地震影响场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正>辽宁省自2007年开展强震动观测以来,至目前已拥有82个实时传输数据的强震动台站,但利用现有台站进行烈度速报,不但台站数量不足,且分布并不均匀,需要进行空间插值才能满足烈度速报的需要。因此,研究适当的插值方法,完成烈度等值线图的绘制,成为关键。2013年1月23日辽宁灯塔发生5.1级地震,辽宁省地震局强震动台网中心回收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剔除了两个记录有问题的台站记录,实际使用记录20组,合计60条,取得强震记录震中距范围从16~370 km  相似文献   

9.
2011年1月1日新疆乌恰县西南发生MS 5.1地震,新疆强震动台网布设在震中附近的10个强震动固定台获取了这次地震完整的加速度记录,记录的最大加速度为80.08 cm.s-2。对10个强震动台的加速度记录进行了常规数据处理,计算了地震烈度,并将计算的仪器烈度与现场地震宏观考察烈度进行了比较,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首都圈强震动观测台相对密集,区域强震动观测能力较强。2020年7月12日6时38分在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发生MS5.1地震,强震动台和烈度台共收集到三分量强震动记录363组。通过强震动记录数据处理绘制了PGA和PGV的空间分布图,初步认识到此次地震强烈的地震动主要集中于震中附近区域,远离震中的天津塘沽—宁河—宝坻三角区域也观测到“异常增大趋势”的地震动,这与1976年唐山地震的宏观烈度异常区较为一致。同时分析了强震动记录PGA、PGV随距离的衰减规律,通过与为第五代区划图编制建立的东部强震区衰减关系的计算值对比,可以看出与此次地震中PGA、PGV的衰减具有一致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以乌鲁木齐烈度速报台网建成以来发生的乌鲁木齐M_S4.5以上中强地震强震动数据记录为依据,统计分析强震动加速度记录特征及对建筑物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高于新疆区域土层衰减曲线;计算3个典型台站记录的5%阻尼比加速度反应谱,其周期在0.1~0.4 s范围内,高于规范设计反应谱谱值,且在周期0.4 s后迅速下降到规范设计谱值以下;同时拟合了乌鲁木齐地区PGA与PGV对数线性关系,为本区域中强地震PGA与PGV换算提供参考依据,通过PGA与PGV联合计算其仪器烈度。  相似文献   

12.
徐仙鹏 《高原地震》2012,24(1):56-59
通过分析陕西省现有强震动台网在汶川8.0级地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报建设经验,研究陕西省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泉    李继龙    陶冬旺    马强    解全才    杨剑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1):181-188
工程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获取常时和震时结构反应记录,是工程结构健康诊断和震害评估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2019年,云南大理建设了一个由8个地震烈度仪测点组成的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每台烈度仪内置一个3分向微电子机械系统(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 MEMS)加速度计。通过标准振动台检测,确定台阵配备的烈度仪的幅频响应特性曲线和线性度误差符合相关行业标准的要求。该台阵于2021年5月获得了大理漾濞地震序列的多次结构地震反应记录,本文选取其中3次MS3.0~MS3.2级地震,分析了观测记录的加速度时程、傅里叶幅值谱和信噪比等数据,由结果可知:该台阵可较好地记录幅值≥0.5 cm/s2、频带1.0~39.0Hz的振动信号,对于近场小震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  相似文献   

14.
收集整理本次地震新疆强震动观测台网获得的强震动记录,简要进行了分析,并完成了部分典型记录的特征计算,为新疆强震动台网积累了资料,也为进一步开展地震动特征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疆"十五"强震动台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锰 《内陆地震》2006,20(4):317-322
在简要介绍“十五”中国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项目总体框架的基础上,着重介绍了与新疆“十五”数字强震动台网建设有关的固定强震动台网和乌鲁木齐市地震烈度速报台网的选台原则、规模、分布、设备配置、数据通讯、维护运行模式及其在防震减灾中的作用。新疆“十五”数字强震动台网的建成,将使新疆地区的强震动观测在台网规模和密度、观测环境和技术水平、强震动记录的获取能力和质量、数据处理速度和信息发布功能等方面跨上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6.
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效应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利用自贡地形影响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获得的强震动记录,以位于山脚下基岩上的台站为参考点,采用传统谱比法对场地放大效应进行了初步分析;同时用显式有限元-有限差分方法模拟了自贡西山公园山脊场地地形和土层的地震动效应,并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与强震动观测结果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上覆土层对地震动的放大作用相对于地形变化的放大作用更为明显;地形对地震动水平分量的放大效应要明显于对竖直分量的放大效应;采用二维模型对上覆土层的模拟与观测结果较吻合,对于基岩介质部分的模拟在低频范围内也能反映山脊地形对地震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采用MSDP软件定位方法,对河北强震动台网记录的ML≧3.0的32次地震事件进行定位。从震中位置、发震时刻及震源深度等方面与地震编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基于强震动观测数据的地震定位结果满足地震定位的相关要求,其结果与编目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可进一步探讨利用强震动观测数据参与地震速报及预警工作,对地震速报及预警定位结果精度的提高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震害资料显示,场地条件对地震动特性以及工程结构破坏程度影响显著。为减少因场地效应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在进行场地地震反应分析时,需最大限度地减小因场地土层模型参数的不确定性引起的地震动评估偏差,为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选取并生成适当的地震动输入。随着强震动观测技术的逐渐发展,大量可靠的钻井台阵记录为地震过程中场地观测点的动力反应提供了直接数据。以美国加州地区La Cienega钻井台阵强震动观测数据为基础,利用互相关函数,对不同强度地震作用下场地土层的平均剪切波速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以Cyclic 1D为模拟平台,建立一维自由场地地震反应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钻井台阵地震动观测数据识别,得到场地平均剪切波速,能够反映该场地的动力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和台阵地震动记录基本吻合,可为数值模型参数选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北京市防震减灾中心结构为例,进行了结构的地震反应观测及振动特性识别研究。基于半功率带宽法对结构脉动测试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出了结构自振周期和振型以及相应的阻尼比。各振型都具有较大幅值的楼层分别位于3、6和8层,据此设计并建成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分析台阵地震记录识别出了结构的自振特性,同时功率谱曲线显示,井下数据存在高频特性,初步判定其来自钢套管振动。开展结构的数值模拟分析,利用观测楼层上地震记录的卓越频率不断修正结构数值模型,直至结构反应与地震记录的频率值相符,且与脉动测试数据基本一致,相对位移对比分析发现,在该模型基础上相对位移反应与相对位移记录基本吻合。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较好地实现了结构地震反应观测台阵的观测目的。  相似文献   

20.
2015年9月14日河北昌黎发生M 4.2和M 3.3地震,发震时刻相差13 min,震中位置基本一致,共有12个强震动台站记录到M 4.2地震近地场地面运动,采用反应谱和傅里叶谱处理分析此次地震强震动记录,并对比土层台和基岩台强震动记录特征,由强震动数据得出最小震中距台站的仪器烈度约为Ⅴ度,与烈度速报和灾害评估宏观烈度基本一致,体现出强震动台网建设的作用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