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8 毫秒
1.
福建沿海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钟硕良 《海洋通报》2005,24(6):33-40
对福建沿海6种主要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范围在2.57 mg/kg.wet~61.5 mg/kg.wet之间,总平均10.5 mg/kg.wet其受测样品石油烃总量水平的频率分布,含量在5.00mg/kg~15.0mg/kg范围的样品占81.3%;其石油烃污染指数范围在0.2~4.0之间,总平均0.7,总体属轻度污染.福建沿海6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种间分布,缢蛏〉僧帽牡蛎〉翡翠贻贝〉太平洋牡蛎〉泥蚶〉菲律宾蛤子.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空间分布,由闽南海区向闽中海区和闽东海区呈明显递减之势;其石油烃总量水平的时空分布,在2002-2004年间总体呈微弱上升之势,但缢蛏和僧帽牡蛎体石油烃含量的年际升幅比其它4种养殖贝类体的升幅大且较明显.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5年4月和10月厦门贝类养殖区的环境调查资料,着重对贝类养殖区海水、表层沉积物和贝类体内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进行分析,并对贝类养殖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质量评价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表明,厦门贝类养殖区海水中Cu、Pb、Cd、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6、1.23、0.05和6.28/μg·L-1;沉积物中Cu、Pb、Cd、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0×10-6、39.5×10-6、0.07×10-6和97.3×10-6.贝类体内Cu、Pb、Cd、Z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6.3×10-6、0.24×10-6、0.38×10-6和63.9×10-6.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贝类养殖区海水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要求,处于清洁水平;养殖区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属于较清洁水平.潜在生态危害评价结果,Cu、Pb和Cd的潜在生态危害系数大于Zn,表明Cu、Pb、Cd的潜在危害大于zn,但整个养殖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潜在危害属于轻微,养殖环境良好.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体内Cu、Pb、Cd、Zn的含量均未超<无公害食品>,<食品中锌限量卫生标准>和<海洋生物质量>标准,但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体内Cu的含量和泥蚶Tegillarca granosa体内Cd的含量已超标.  相似文献   

3.
4种海洋贝类对水体中Pb的富集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等海洋贝类对海水中Pb的富集规律,本文在设置Pb质量浓度分别为0.001 0,0.003 5,0.006 0,0.011 0,0.026 0和0.051 0 mg/L 6个试验组中,采用半静水法进行泥蚶、菲律宾蛤、缢蛏和单齿螺对海水中Pb的富集试验,分别在0,1,3,5,10,15,20,25和30 d时取出部分贝类用微波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Pb含量,并探讨了贝类对Pb的富集机制,比较了不同贝类对Pb的富集能力。实验结果表明:4种贝类均表现出了对Pb有一定的富集效应。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3 5 mg/L时,泥蚶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06 0 mg/L时,菲律宾蛤对Pb富集明显。水体中Pb质量浓度达到0.011 0 mg/L时,缢蛏和单齿螺对Pb富集明显。总体上,贝类体内重金属含量随着水体中Pb质量浓度和富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Pb质量浓度低于0.051 mg/L的所有试验组中,时间越长,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越高,但在3 d左右时,贝类体内富集的Pb含量却出现低值。  相似文献   

4.
几种主要养殖贝类滤水率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位体重滤水率与个体大小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FR=aWb,FR'=aWb-1),b-1值范围在-0.435 6~-0.392之间;(3)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对中肋骨条藻的滤水率高于对塔马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的滤水率;(4)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滤水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呈现负幂函数关系(FR'=aDb-1),其b-1值分别为-0.143和-0.215 2.  相似文献   

5.
浙江近岸海域贝类中重金属和贝毒污染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浙江近岸海域采集了青蛤(Cyclina sinensis)、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厚壳贻贝(Mytilus coruscu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泥螺(Bullacta exar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文蛤(Meretrix meretrix)、僧帽牡蛎(Ostrea cucullata)和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共9种贝类计29份样品,检测其中重金属汞、砷、铜、铅、锌、镉以及麻痹性贝毒和腹泻性贝毒.结果表明,瑞安毛蚶、瑞安栉孔扇贝中有麻痹性贝类毒素检出,嵊泗文蛤、毛蚶和乐清牡蛎中存在重金属超标的情况;牡蛎对汞、铜、锌、镉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6.
根据 2006 年 5 月对东海沿岸 9 个区域贝类的监测结果,探讨分析了调查海域的6种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的分布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按照海洋生物质量 ( GB 18421 - 2001 ) 评价标准评价了监测海域贝类的石油烃污染状况.结果表明,东海沿岸的9 个海域的 6 种受测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分布范围1.28 ~ 37.6 mg / kg ( 湿重 ),平均含量10.78 mg / kg,总体上符合<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 ( 15.0 mg / kg );6 种贝类体内种间石油烃平均含量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是:牡蛎>毛蚶>四角蛤蜊>文蛤>贻贝>泥蚶,其中牡蛎平均含量达到 15.62 mg / kg,超出海洋生物质量一类标准.从区域分布看,长江口和江苏如东沿岸海域的牡蛎石油烃的平均污染指数较高,分别为 1.91 和 1.19,受到重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呼吸与排泄的周年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2005年5月至2006年3月对浙江沿岸重要的3种经济贝类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的呼吸率与排泄率进行了周年研究。结果表明: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耗氧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11~5.05 mg/(g·h)、0.77~5.97 mg/(g·h)和0.33~5.47 mg/(g·h),排氨率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1.51~1 078.63 μg/(g·h),26.97~990.73 μg/(g·h)和32.12~1 378.67 μg/(g·h);耗氧率与排氨率9月份最高,1月份最低。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3种实验贝类月际间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经配对T检验发现,缢蛏(SC)和僧帽牡蛎(SCA)之间的耗氧率存在着显著差异TSC-SCA=3.184,p=0.024),泥蚶(TG)与缢蛏、僧帽牡蛎的耗氧率之间都不存在差异(TTG-SC=1.887,p=0.118;TTG-SCA=0.246,p=0.815),泥蚶、缢蛏和僧帽牡蛎之间的排氨率的差异均不显著(TTG-SC=0.977,p=0.373;TTG-SCA=2.369,p=0.064;TSC-SCA=1.002,p=0.362)。3种贝类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经回归分析发现,耗氧率和排氨率与温度的变化均呈较显著的幂指数性相关lnY=lna+blnTY=aebT)。泥蚶呼吸排泄O:N变化范围为4.69~28.55,缢蛏和僧帽牡蛎的O:N变化范围分别为:4.68~37.89和3.04~10.27。  相似文献   

8.
根据2011年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表层沉积物石油类含量以及7种养殖贝类体石油烃含量的监测结果,分析评价结果表明:1除个别站位,东山湾海域海水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水水质标准》第一类标准。春季东山湾海水中石油类的含量分布由湾内向湾外呈降低之势,夏季呈湾口高湾内低的格局。春季石油类含量与Chl-a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沉积物石油类含量均符合《海洋沉积物质量》第一类标准。其含量分布呈现湾口高湾内低、湾中部高西部低的格局;3 7种养殖贝类体内种间石油烃含量分布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华贵栉扇贝(Chlamys nobilis)、僧帽牡蛎(Saccostrea cucullata)、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波纹巴菲蛤(Paphia undulata)、泥蚶(Tegillarca granosa)、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均符合《海洋生物质量》第一类标准。  相似文献   

9.
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的大肠菌群和异养细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和2006年春季(4月)和秋季(10月)研究了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海水、底质)和养殖贝类中大肠菌群(TC)和异养细菌(HB)数量分布及其在不同介质中数量之间的相关性,并对贝类养殖环境卫生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潮间带贝类养殖区TC数量较高,虾池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虾池贝类养殖区HB数量较高,潮间带和浅海贝类养殖区的较低。总体上,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中TC和HB数量分布呈同安湾湾内和西海域高,同安湾湾口和大嶝海域低的格局。大多数站位海水中TC和HB数量春季稍高于秋季,养殖贝类体中TC和HB数量秋季高于春季,底质中HB数量春、秋季无明显差异,TC数量则秋季稍高于春季。浅海和虾池贝类养殖区海水与贝类、底质与贝类中TC和HB的数量之间均成显著正相关。贝类养殖区底质中HB和TC数量,软泥>粉砂质软泥>粉砂,贝类体内器官组织中HB和TC数量,僧帽牡蛎:外套膜>外套腔液>内脏团;缢蛏和菲律宾蛤仔:外套腔液>外套膜>内脏团。厦门海域贝类养殖环境受到TC和HB不同程度的污染,潮间带贝类养殖区和虾池贝类养殖区分别受到TC和HB的较重污染。  相似文献   

10.
对中国 4 种经济贝类--泥蚶 Tegillarca granosa、长牡蛎 Crassostrea gigas、缢蛏Sinonovacula constricta 和贻贝 Mytilus galloprovincialis Larmark 的临界热最大值(CTMax)进行了室内热效应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夏季自然起始水温为 28.0 ℃时,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 48-h CTMax 分别为 39.3 ℃,38.8 ℃,38.3 ℃和 32.2 ℃.泥蚶、长牡蛎、缢蛏和贻贝的热忍受能力分别为泥蚶>长牡蛎>缢蛏>贻贝.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胶州湾大沽河口潮间带沉积物中底栖微藻和有机质含量的季节变化,于2010年4月至2011年2月,分4次(春、夏、秋、冬)测定分析了沉积物中的叶绿素含量和有机质含量,并分析了沉积物的粒度组成及现场温度。结果表明,表层(0~2cm)沉积物叶绿素a含量为0.42~6.06mg/kg,有机质含量为0.48%~3.71%;次表层(2~5cm)叶绿素a含量为0.13~3.53mg/kg,有机碳质量为0.31%~3.78%;深层(5~8cm)叶绿素a含量为0.14~1.95mg/kg,有机质含量为0.47%~3.72%。经统计检验和Pearson相关性分析得出,胶州湾大沽河口沉积物中的叶绿素a含量春冬两季最高,夏季和秋季最低;叶绿素a含量与深度和温度呈负相关;与所处潮带、有机质含量、粉砂黏土含量在本实验中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有机质含量与季节关系不大,高潮带最高,其含量与粉砂黏土含量呈正相关,与叶绿素含量、深度和温度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榕硕  白娅舒 《台湾海峡》2011,30(3):316-323
根据福建兴化湾2006年12月(冬季)和2007年4月(春季)表层海水以及2007年3月表层沉积物的监测资料,分析了该海域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Cu、Pb、zn、Cd、Hg和As含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评价了该海域重金属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冬季,调查海域表层海水中cu、Pb、zn、cd、Hg、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0~2.42、〈0.03~1.08、〈3.1~16.5、〈0.010—0.043、〈0.007~0.170、0.82~4.00肌g/dm’;春季其含量范围分别为0.91~3.80、0.18~3.40、8.7~36.0、〈0.Ol~0.22、〈0.007~0.063、0.63~1.58~g/dm’.这两季表层海水重金属的测值均低于《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第二类标准值,其中春季cu、Pb、zn、cd含量的均值高于冬季,可能与陆源重金属污染物入海的影响有关.兴化湾表层沉积物中cu、Ph、zn、Cd、Hg和As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60~22.oo、22.4~39.1、54.2~114.0、0.045~0.082、0.020~0.066、5.00~10.20mg/kg,均低于《海洋沉积物质量(GB18668_2002)》的第一类标准值.该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的平面分布特征呈近岸海域较高.此外,对其历年来监测结果的比较表明,兴化湾表层海水和沉积物中cu和Ph含量的多次监测值较接近,但重金属zn含量的监测值存在着波动现象.  相似文献   

13.
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的积累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辽河口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石油类、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多环芳烃(PAHs)及脂肪酸的垂直分布特征,探讨了不同来源有机物在芦苇湿地的埋藏和降解规律.土壤样品采集于2009年3月,研究发现,有机碳含量范围为0.3%~9.3%,石油烃含量范围为19.04~482.31mg/kg(干重)之间,LAS含量范围为0.84~19.28mg/kg(干重),PAHs含量范围为2.59~4.40 mg/kg(干重).总脂肪酸含量范围为5.72~190.69mg/kg(干重).表层有机碳含量丰富,来源广泛.辽河油田不同年代的采油环保措施可能是芦苇湿地土壤中石油类聚集量多寡的主要因素,芦苇根际的调控调节作用和微生物的选择性降解也对土壤石油类化合物分布起到重要作用.LAS含量从土壤表层向下迅速降低了67.0%,是所研究有机物中降解最迅速的一种.PAHs自表层至底层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细菌是辽河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在次表层以下,细菌生产所利用的有机碳主要来自现场的生产.  相似文献   

14.
马里亚纳海槽扩张轴(中心)玄武岩铂族元素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里亚纳海槽扩张轴中心玄武岩铂族元素(PGE)总量变化范围为0.418×10-9~1.022×10-9,其原始地幔标准化配分模式呈正倾斜型,表现出PPGE(包括Pt,Pd,Rh)和金的相对富集.与其他幔源岩石相比,该区玄武岩PGE总量较低,(Pd/Ir)N,(Pd/Pt)N,(Pd/Ru)N变化较大,表现出铂、铱的相对亏损和明显的铂负异常(Pt/Pt*=0.01~0.15).PGE的分布特征一方面反映了该区地幔熔融度不高,另一方面,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铷、锶、钾等)、铅和轻稀土LREE略富集,暗示扩张中心之下的软流圈地幔源受到了岛弧地幔的混染.上述特征反映了马里亚纳海槽玄武岩是MORB型与岛弧型地幔源不同程度混合后部分融熔的产物.  相似文献   

15.
长牡蛎的壳色有很多种,其中壳色较深个体(黑壳)比较浅个体(白壳)的外套膜中含有更多的黑色素。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HPLC-MS/MS)测定天然海水中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双酚A (BPA)含量,发现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的BPA含量较白壳长牡蛎低(P0.05)。由于黑色素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酪氨酸酶是一种酚氧化酶,可以通过对氧化酚类或芳胺类等多种底物的氧化起催化作用,推测其在BPA等酚类毒物的降解中也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研究不同黑色素含量牡蛎对BPA降解能力和对BPA损伤抵抗能力的差异,本实验进行了浓度为1 mg/L,1.5 mg/L和2 mg/L的BPA亚慢性暴露实验:通过对暴露后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BPA含量分析发现,白壳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中BPA含量均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且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BPA含量均低于白壳长牡蛎,但是差异不显著(P0.05)。采用3种浓度BPA亚慢性暴露后,黑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中活性氧(ROS)荧光值均显著低于白壳长牡蛎(P0.01)。通过对外套膜组织学观察发现,2 mg/L的高浓度BPA暴露使白壳长牡蛎外套膜组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变化,黑壳长牡蛎外套膜未发生明显的病理变化。可见,黑壳长牡蛎对BPA暴露可能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6.
南海海盆15°N附近呈东西向展布的珍贝-黄岩海山被认为是32~17Ma前南海海盆的残留扩张中心.对采自黄岩海山的两个火山岩样品(9DG,9DG-2)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两个样品的SiO2含量分别为60.3%和63.6%,Al2O3含量分别为17.56%和17.55%,TiO2含量分别为0.48%和0.31%,碱度率分别为3.88和3.62.根据岩石学和岩石化学分类,样品属碱性系列的粗面岩.对稀土元素和微量元素分析表明岩石具有洋岛玄武岩(OIB)型配分型式,轻重稀土总量比(∑c(LREE)/∑c(HREE))和球粒陨石标准化镧镱比((La/Yb)N)分别高达17.22和27.23,并具有铕负异常和锶、磷、钛亏损的特点.样品9DG的锶-钕-铅同位素分析结果为锶-87的含量与锶-86的含量之比值为0.704183,钕-143的含量与钕-144的含量之比值为0.512827,铅-206的含量与铅-207的含量之比值为18.68668,铅-207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值为15.67962,铅-208的含量与铅-204的含量之比值为39.00261,表明初始岩浆来自软流圈地幔,具有与珍贝海山玄武岩相似的同位素组成.经钾-氩法测年,粗面岩的年龄为(7.77±0.49)Ma,略晚于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年龄[(9.1±1.29)~10.0±1.80Ma],属于南海扩张期后晚中新世火山活动的产物.对比珍贝海山玄武岩的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认为两者有相同的岩浆源区,但是它们经历了不同程度的结晶分异过程,在晚中新世期间珍贝-黄岩海山可能有地幔柱活动.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南黄海和东海表层水0.7~53.0μm和〉53.0μm这2种悬浮颗粒物(SPM)、颗粒氮(PN)的含量.其结果表明,南黄海和东海表层水0.7~53.0μm粒级的SPM、PN平均含量分别为4.68 mg/dm3、18.50μg/dm3;而〉53.0μm粒级的SPM、PN平均含量分别为0.20 mg/dm3、2.65μg/dm3.0.7~53.0μm和〉53.0μm粒级的PN/SPM含量平均比值分别为0.78%、1.41%(m/m),后者约是前者的2倍.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尽管这2种粒级的SPM、PN含量和PN/SPM含量比值的范围较大,但约80%的数据集中在较小范围内,即0.7~53.0μm和〉53.0μm粒级SPM含量分别集中在0.37~3.68、0.02~0.29 mg/dm3的范围内;0.7~53.0μm和〉53.0μm粒级PN含量分别集中在2.54~18.90、0.40~2.69μg/dm3的范围内;0.7~53.0μm和〉53.0μm粒级的PN/SPM含量比值分别集中在0.14%~1.00%和0.15%~1.95%之间.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海域0.7~53.0μm粒级SPM、PN含量有2个高值区,分别位于近岸海区和东海东北部海区.〉53.0μm粒级SPM、PN含量的分布分为2个部分:南黄海表层水SPM、PN含量分布呈从近岸向外海降低的趋势;而东海表层水SPM、PN含量分布呈断面中间高,并分别向近岸和外海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本刊的前一篇文章中报告了黑鯛对Ca,P,K,Mg和Mn的营养需求,本文将报告黑鲷对Fe,Cu,Zn,Co和I的营养需求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青岛市南、市北、四方三区交警在服用排铅奶粉(LeadExcretingMilkPow-der,LEMP)前后,体内粪铅含量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服用LEMP后,粪铅含量先呈上升趋势,达到最高值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粪铅含量四方区最高,而市南区最低。服用LEMP前,三区交警粪铅平均含量为0.687mg/kg,服用7d后达到峰值(1.96mg/kg,P<0.01),第15d降到1.61(mg/kg)(P<0.05),表明LEMP能排除体内铅起到预防铅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模拟受控条件下,利用气相色谱方法研究分析了4种酞酸酯类化合物在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篮子鱼(Siganus oramin)食物链中的积累、分布和放大状况。结果表明,4种酞酸酯在龙须菜组织内的积累表现为: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侧链最长的DEH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含量随暴露时间的延长呈增加的趋势,30 d体内积累量可达2.35 mg/kg(鲜质量);侧链最短的DMP在龙须菜藻体内的质量比随时间变化差异不显著,约为0.05 mg/kg;在30 d的暴露中,4种酞酸酯DMP,DEP,DBP和DEHP在篮子鱼体内总质量比分别为0.08,0.41,1.72,3.11 mg/kg。其中DBP和DEHP在鱼内脏组织中有较高的积累和分布,分别为1.14 mg/kg和1.83 mg/kg,其次为鱼残体组织,肌肉组织中含量最低。DEHP和DBP在龙须菜和篮子鱼体不同组织中均有一定程度的富集(生物富集系数FBC均大于1)。其中DEHP和DBP在内脏组织中的FBC值分别高达9.16和5.68,在龙须菜-篮子鱼这个简单食物链传递中DEHP和DBP在篮子鱼内脏组织中存在放大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