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刘明良 《湖南地质》1991,10(2):146-152
本区地槽型煤田,主要是下寒武统牛蹄塘组,由一套浅海相碳质板岩为主组成的含钒石煤岩系,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地台型煤田有下石炭统测水煤系和上二叠统斗岭煤系,它们是以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细碎屑岩为主,夹菱铁矿或黄铁矿结核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整合关系。其中斗岭煤系的煤层分布广,煤层及煤质较好,是本区找煤的对象。地洼型煤田,为上三叠—下侏罗统煤系,呈零星小块分布,是一套以陆相,杂色粗碎屑岩为主,夹泥岩及煤组成,与下伏地层呈不整合关系。主要发育在资兴市和宜章县一带,找煤条件次于斗岭煤系。  相似文献   

2.
鲁东古近纪煤田含煤地层特征及找煤方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乐五图煤田和黄县煤田是鲁东地区发现的两个古近纪煤田,含煤地层时代属于中始新世,均为富含褐煤和油页岩的沉积建造。煤系中部均发育一段厚度20~30m的紫红色砂砾岩夹泥岩(或粘土岩),将煤系分为上下两部分;煤系底部为厚层杂色砂砾岩、砾岩和角砾岩等粗碎屑岩,具有很好的可比性。推断在黄县煤田向西到羊角沟沿海一带,五图煤田以东的潍坊—昌邑一带和以西的昌乐、临朐、益都等地,可能有同层位煤系赋存,建议将这些地区作为找煤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3.
龙永煤田暴露区找煤基本勘查完毕,隐伏区找煤成为今后工作的主攻方向。根据区内地层及构造特征,结合找煤实例分析,认为:①区内地表出露翠屏山组中下部地层的区块以及三叠系下统溪口组与翠屏山组中下部直接接触的区块,由于层间滑脱断层缺失上部地层,使煤系地层埋藏变浅,是找煤的有利范围;②层间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分布在煤田东部,造成童子岩组的地层重复,由于上盘构造复杂,含煤性变差失去勘查价值,下盘煤系地层保存完整,煤炭资源量可观,其下盘可作为找煤的主要方向;③煤田东部红林坪-白沙-茶林盂一带出露白垩系沙县组(即红层).如“红层”与下伏地层为小角度不整合接触,则其“红层”与下伏的童子岩组及翠屏山组接触地带为找煤的有利区块;④区内“火山岩”主要分布在东北部,因厚度大,煤系地层埋藏深,找煤难度较大;⑤基底逆冲推覆构造在区内发育规模较小.煤田内出露的“老地层”基本上为基底隆起.其下找煤的可能性较小。  相似文献   

4.
郭云麟  刘忠平 《地质论评》1983,29(5):451-452
渡口煤田的大地构造位置,处于杨子准地台上康滇地轴的西部边缘。北北东方向的攀枝花—姚安大断裂带直接控制着煤田的形成。大养地含煤系厚2200多米。主要由粗碎屑岩组成。含煤系数为2%,含煤达130余层。根据岩石成因标志,含煤系可以划分为山麓相及河流-湖沼相沉积两大类。每一类沉积相还可进一步划分出若干沉积亚相。含煤  相似文献   

5.
我国东北部中、新生代陆相含煤地层的中部为厚层泥岩,其上、下均含有煤层,顶底为粗碎屑岩。可据此规律探找新含煤层位和含煤地层的划分和对比。  相似文献   

6.
贺兰山北段煤田位于贺兰山断褶带的北部。贺兰山断褶带居于鄂尔多斯地台之西,阿拉善台块之东,是一个南北向的狭长带。贺兰山北段煤田包括了乌达矿区内的素赫土、教子沟、五虎山等几个井田。在其周围出露的地层有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区内出露的地层有奥陶系灰岩及不整合在它上面的煤系地层。后者的中石炭统本溪群,厚790一1128米。以页岩为主,夹石英砂岩及砂质页岩,并含有薄层石灰岩4一6层,中上部含煤10一12层,均不可采。上石炭统太原群厚226米,以砂质页岩,页岩,砂岩等组成,并夹薄层石灰岩、泥灰岩、钙质页岩等多层,且含可采及不可采煤层15层;下二迭统山西组厚100米,以页岩、砂岩、砂质页岩组成,并含有可采煤层4层。砂质页岩内含有较多之铁质结核。煤系上复地层有二迭系的石盒子组、第三系的细砂层与砾石层、第四系的冲积层与黄土等组成。   相似文献   

7.
童玉明  邱明 《地球化学》1982,(4):357-366
地槽区、地台区和地洼区岩浆岩的特征,前人已有总结。在湘赣地区湖南资兴、江西萍乡、丰城、乐平等地的几个地洼型煤田中,常见有基性、中性和酸性岩岩体侵入到中生代含煤地层或煤层中,多形成岩脉和岩床,部分地区有酸性一基性岩浆喷发,形成数米至数百米厚的火山喷出岩覆盖在含煤地层上。在以往的煤田地质工作中,对侵入含煤地层中的岩浆研究较少。本文拟对资兴中平洞、唐洞、萍乡青山、丰城攸洛、乐平横路、景德镇北安等地洼型煤矿区岩浆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宁阳煤田茅庄井田煤系地层综合分析,揭示了茅庄井田的煤层岩性特征和沉积环境。研究结果表明:该井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早二叠世山西组和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太原组,总厚度约220 m。可采或局部可采者4层,即3上煤层,3下煤层,16煤层、17煤层,平均总厚度为9.52 m。本井田内3上煤层、3下煤层为主采煤层。含煤地层为石炭—二叠纪月门沟群,其中山西组是该区最重要的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为从海相沉积为主到以陆相沉积为主的转变过渡时期,岩石地层反映了典型的海陆交互相的沉积特征;在海陆交互期海退三角洲平原上供应了大量的泥炭沼泽,为茅庄井田煤层提供了物质基础。其中太原组为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沉积相环境稳定,变化小,标志层及煤层层位清楚、稳定,煤层沉积层序规律性强,是区域地层对比的稳定层位。  相似文献   

9.
新疆阿拉套山中新生代构造演化及对煤田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应用地洼学说的观点,明确提出本区经历过地槽、地台、地洼三个大地构造发展阶段;详尽阐述了地台、地洼发展阶段的构造运动、地貎和沉积环境演化特征;指出本区存在地台型煤田;并探讨了地洼构造对煤田的改造过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明确的找煤远景区。经实践验证的成果表明:应用地洼学说研究本区的中新生代构造演化是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一、煤田地质概况本煤田位于完达山古陆西缘,属晚侏罗世内陆山间盆地型煤田。煤田呈倾伏向斜构造,褶皱轴向北北东。含煤地层厚800~1200米。基底为前古生界花岗岩和花岗片麻岩。基底与含煤地层之间为不整合接触关系。本区含煤地层按岩性,岩相、旋回及含煤性等标志,可划分为两个含煤组:下部北大岭含煤组;上部石头河含煤组。含煤地层上部为南岗砾岩,与含煤地层呈假整合接触(图1)。含煤地层沉积环境不稳定,岩相变化复杂,煤层原生变薄,分叉、尖灭及增厚极为普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已完成勘探工作的吐鲁—驼马滩盆地和公婆泉盆地的资料分析研究,结合岩石学特征,对沉积旋回、沉积环境分析,认为下白垩统含煤沉积盆地是在印支运动及其以前发生的历次运动形成的复杂结晶基底上形成的内陆型沉积盆地,以NE向和NW向构造为主。含煤地层为下白垩统老树窝群下岩组,为一套内陆河流—沼泽碎屑岩含煤建造,旋回结构较为明显,属河流相序含煤建造的旋回结构。煤层多,厚度变化较大,煤层结构为较复杂含煤系数在5%~10%之间,煤质以褐煤为主。  相似文献   

12.
蒙古国南戈壁省中蒙边界地区分布多个二叠系大型—特大型煤矿,为一套以砾岩为主的粗碎屑岩和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周缘地表剖面揭示,二叠系发育一套以海相沉积为主的碎屑岩+碳酸盐岩+火山岩建造。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的钻井资料揭示其为一套粗碎屑岩+含煤系地层夹火山岩岩性组合,与盆地周缘地表剖面各时代地层的岩性组合均存在巨大差异,而与蒙古国南戈壁省二叠系的岩性组合特征相同。通过中蒙边界地区二叠系地层层序与岩性组合特征的对比,明确了银额盆地希热哈达—赛汗桃来地区钻井资料发现的含煤系地层时代为二叠纪,结合沉积充填特征,对银额盆地二叠纪沉积演化与沉积相平面展布有了新的认识,为银额盆地及邻区石炭纪—二叠纪构造演化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3.
贵州地处扬子地台的西南缘,晚古生代受南北向挤压产生黔中隆起,同时在隆起南侧形成EW向纳雍—瓮安断裂,以此断裂为界,北部隆起,南部坳陷。在黔北台隆区内分布有毕节煤田、黔北煤田、黔东北煤田;黔南坳陷区分布有六盘水煤田、黔南煤田、黔东南煤田、织纳煤田、贵阳煤田。受构造控制,黔北台隆区晚二叠世含煤地层沉积厚度普遍小于黔南坳陷区,含煤性也较黔南坳陷差。根据含煤地层沉积环境差异,自西向东分为宣威相区(陆相)、龙潭相区(过渡相)和吴家坪相区(湾相)。黔北、六盘水、织纳煤田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三角洲发育,特别是织纳煤田受一组共轭剪切断裂及黔中断裂影响,整体呈三角坳陷,有利于碎屑物堆积,在其广阔的三角洲间湾发育了较好的泥炭沼泽,聚煤条件好,形成50余层煤,平均总厚度38.76m。陆相区的毕节煤田以河流相沉积为主,含煤10余层,煤层厚度变化大。黔东北、黔南、黔东南煤田以海相沉积为主,黔东北、黔东南煤田仅在底部含煤,层数少,仅一层可采。古构造、沉积环境是影响各煤田含煤性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辽宁南华纪地层主要分布于辽东半岛,零星见于辽北铁岭地区.南华纪沉积期由陆源碎屑岩沉积底垫始,至形成稳定的碳酸盐岩台地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海侵-海退旋回.通过对南华纪岩相古地理特征的较深入研究,根据其岩性组合、沉积构造、指相化石等特征划分出6个沉积相,即滨岸相、浅海陆棚相、开阔台地相、局限台地相和河流-冲积扇相.  相似文献   

15.
南天山和静县大山口剖面石炭系野云沟组发育齐全,出露完好,主要由碳酸盐岩及少量碎屑岩组成,总厚度为696.8 m.岩石类型以碳酸盐岩为主,主要包括砾屑灰岩、含陆源碎屑鲕粒灰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含陆源碎屑砂屑灰岩、微晶灰岩及泥晶灰岩等.野云沟组主要为斜坡相和盆地相沉积,少量为碳酸盐台地相沉积.斜坡相主要发育砾屑灰岩、薄层...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贺兰山煤田二道岭矿区直罗组成煤环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道岭矿区侏罗系的成因属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西缘的陆相碎屑沉积,岩石地层自下而上为富县组、延安组、直罗组和安定组。以往认为鄂尔多斯盆地的侏罗系延安组为含煤岩系,其他均为不含煤的地层,在近几年来的勘查中,发现直罗组也存在具有一定分布面积的可采煤层,笔者通过直罗组岩石露头、钻孔岩心和测井曲线的分析研究,划分了直罗组沉积相,并探索了直罗组的聚煤规律,对煤层进行了预测。研究认为,直罗组属典型的河流相沉积,进一步可细分为河床亚相、河漫滩亚相和漫滩沼泽亚相。煤层形成于漫滩沼泽亚相,富煤带的展布受控于河床亚相砂体。  相似文献   

17.
广西融安县境内的泗顶-古丹铅锌矿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它位于江南古陆之南缘,湘、桂、粤褶皱带内。本区分布有中型铅锌矿床两处,铅锌矿、黄铁铅锌矿、黄铁矿(褐铁矿)等矿点约二十多处,是寻找铅锌矿床有利地区。 区内广泛出露下古生界寒武系清溪组(∈q)浅变质的碎屑岩,上古生界中上泥盆统东岗岭组(D2d)和桂林组(D3g)碳酸盐岩及碎屑岩(图1)。早晚古生代地层与之古生代地层与之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产出,两者分别组成上下两个构造层。下构造层属于被改造了的南岭复式东西构造带北亚带的组成部分,基本构造轮廓为轴向500-70“的紧闭型同斜倒转褶皱,并发育着北东向的断裂;上构造层为轴向北北东的宽展型的褶皱,产状平缓,倾角5。-8。,发育有多阶段形成的北东向、北西向和南北向断裂,整个矿田及外围尚未发 现任何岩浆活动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荥巩和新密煤田是豫西北部的两个相邻煤田。主要含煤地层为晚古生代晚石炭世太原组和早二叠世山西组,总厚100—150m;下石盒子组及晚二叠世的上石盒子组在本区仅偶含薄煤层。太原组位于含煤岩系最底部,为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交替沉积,灰岩形成于清澈、温暖、浅水的陆表海潮下环境,碎屑岩则为潮道和潮间带为主的潮道、潮坪沉积。太原组含有6—7层薄煤层,形成于咸水或半咸水的泥炭沼泽中。山西组几乎全由碎屑岩组成,下部发育本区的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二1煤以下层位为潮坪和横向与之共生的潮道、潮沟及河口潮汐砂脊沉积,二1煤以上为河流作用为主的三角洲沉积,三角洲由北向南进积到半咸水的海湾中。二1煤形成于海退时期,它们堆积在滨海平原的淡水泥炭沼泽中,其厚度变化及发育程度主要受成煤前沉积环境控制,但在本区西部构造较复杂处,煤层厚度受后期构造影响较大。沉积环境对煤层原生厚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潮坪和废弃的潮道、潮沟、河口潮汐砂背沉积物之上,煤层发育好,而在二1煤之下有活动的潮道及河口潮汐砂脊发育时,煤层较薄或不发育。  相似文献   

19.
冀北内蒙古隆起带及其南缘侏罗纪煤系地层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冀北内蒙卉隆起带及其南缘侏罗纪煤系岩性特征及所含植物化石进行研究,并将其与内蒙古早-中侏罗世含煤地层进行对比,认为研究区早一中侏罗世下花园组下部以碎屑岩为主夹煤线的杂色岩性段,以植物化石Coniopteris种数和数量的稀少为特征,应单独划分为一个组,与内蒙古五当沟组相当,应称之为五当沟组。上部灰、深灰色夹灰绿色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含可采煤层的细碎屑岩性段,以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Coniopteris为特征,是内蒙古召沟组在冀北的延伸,应称之为召沟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