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市房山区泥石流及其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对房山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和气候、地层岩性、构造及地震、地下水特征等现有资料进行了研究和分析,论述了房山区泥石流的特征、分布规律和形成因素,并针对房山区泥石流点多面广以及治理费用高的特点,提出了房山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治理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工程措施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对众多的泥石流灾害点,在防治中应以非工程措施为主,治理中应采取以生物治理为主、工程治理与其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实施各种预防治理措施,房山区泥石流灾害:肾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从而减少灾害的发生及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都汶公路发育的4条主要泥石流沟对沟口桥梁的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分析了不同频率洪峰流量和泥石流流量及泥石流堆积对工程的冲击力,提出治理工程措施及用于泥石流治理中专门保护公路桥梁的新型结构工程。  相似文献   

3.
栾川县大南沟泥石流发展处于旺盛期,危害较大,进行治理已迫在眉睫。在对泥石流形成机理、动力特征值计算、工程稳定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防治工程规模,设计了2座拦砂坝及1220m排导槽的工程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4.
由于自然原因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发生了大型的泥石流灾害,为确保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政府指导并实施了一系列的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本文针对大型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的特点,对工程施工的成本进行分析,以做为其他类似工程成本估算的经济指标。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马槽沟泥石流成因、特征、危害、治理方案、工程设计及治理效益进行了分析研究。该工程建成已运行八年,泥石流危害现已基本解除,治理工程产生了良好的减灾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6.
甘肃武都北山泥石流灾害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都县地处长江上游,为国内受泥石流危害极为严重的城市之一。北山地区地形陡峭,新构造运动活跃,地震频繁,松散物质丰富,发育泥石流的重度达16-18kN/m^2以上。该区泥石流均为降雨型泥石流,降水丰富及夏季暴雨频繁是泥石流发育的最主要的原因。针对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城市建筑物布局对泥石流的危害进行评价。提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综合治理方案,优化设计治理工程措施,对拦挡坝体结构参数进行多方案演算调整,对治理效益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7.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级地震,震后G544线川九路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灾害风险增加,主要表现为坡面泥石流数量和规模增加,沟谷型泥石流松散物源增加。为查明震后白水江流域两岸泥石流发育特征及对拟建的G544线川九路(县城—沟口段)的危害,通过现场调查流域内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地形、松散固体物质、水动力等条件,结合现场试验,查明了流域两岸泥石流沟发育分布特征,对典型泥石流沟的流速、一次冲出量等重要参数进行了计算,预测了其发展趋势。根据泥石流的治理原则结合当地多年来治理泥石流的丰富经验,对沿线泥石流的治理提出了跨越工程、排导工程、管理和养护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通过近几年的观测表明治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5.12"震后,震区泥石流处于高发期。拦砂坝是目前泥石流治理工程中主要的工程措施,新近泥石流堆积体上修建重力式拦砂坝对地基和基础要求较高。以魏家沟泥石流治理工程1#拦砂坝实例,分析桩基承台基础在泥石流治理工程中的应用,并为类似工程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维西县城区地质灾害长期以来均以二道河泥石流最为突出,自二道河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灾害以后,泥石流的治理就一直未间断过,但泥石流灾害危险并没有根除,依然威胁着沟口居民的安全。通过对泥石流已有治理工程进行调查,分析其治理效果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治理措施,消除泥石流危害。  相似文献   

10.
梁柱  陈燕  陈宏伟 《探矿工程》2013,40(8):70-74
结合桂林市龙胜县龙胜镇浸沟特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例,探讨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采用拦栅坝拦截天然物源及修建坡面排水沟+导流堤+格构式锚定板挡土墙加固堆积区的工程设计,为今后在泥石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风景区泥石流防治特点与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大部分风景区位于山区,泥石流时有活动,破坏景观资源,危害生态环境,危及游人安全,而风景区泥石流往往暴发频次低,多含有漂木。分析了风景区泥石流防治的需求和特点,提出了风景区泥石流防治以保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为主、灾害治理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的基本目标。通过泥石流形成区源头治理、新型结构(梳齿坝、滤水坝、预制组合结构)和林内分散拦淤等措施,实现风景区的泥石流的治理目标,形成了以减灾工程与自然景观相协调和工程减灾与生态减灾功能相结合的风景区泥石流治理技术。采用这些技术对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的14条灾害性泥石流进行治理,有效地控制了泥石流的发生和成灾,达到了保护景观资源、生态环境、游客与居民安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泥石流排导槽及其优化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泥石流排导槽是泥石流治理的一项重要工程措施,使用几十年来,效果良好,一直在治理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采用理论推导结合实际数据分析,得出一些重要的设计公式,把原来需凭经验确定的参数通过公式进行确定,同时对各类型结构排导槽的应用优化分析,建立优化模型,找出其朵在联系及适宜范围,为泥石流排导槽的设计及推广应用确定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复杂性,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所有参加建设的单位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笔者主要针对参与过的泥石流治理工程、熟知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对地灾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的思考,首先介绍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概述,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进行研究,然后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质量问题现状及成因进行探讨,最后指出了笔者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质量控制的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4.
汶川地震后文家沟频繁暴发泥石流,给当地居民带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并造成了人员伤亡。为了防范泥石流带来的危害,文家沟治理工程采用了"上游水砂分离、中游固底护坡、下游拦挡停淤"的总体思路并完成治理。在治理工程经历了5个雨季的考验之后,本文基于生存分析模型以及Bootstrap方法和ELM,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对治理工程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生存分析模型结果表明治理前生存概率降低至0%时,治理后仍为55.6%;治理后暴发泥石流的最大小时降雨量为治理前的2.571倍,降雨总量为治理前的1.232倍,降雨历时为治理前的5.435倍;模型结果体现了治理工程泥石流防范的重要作用。Bootstrap方法以及ELM模型结果表明,在假设没有治理工程情况下,2011~2015年的10次降雨事件暴发泥石流概率为100%,远高于真实情况的30%;且预测的泥石流冲出量远远大于真实的冲出量;模型结果体现了治理工程防灾减灾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前对谷坊、拦砂坝、排导槽等治理措施研究较多,但对滑坡型泥石流的治理研究较少。2008年9月24日,四川省北川县陈家坝乡黄土梁发生特大滑坡,诱发其下游的2~#沟发生特大泥石流,导致沟口103国道被掩埋,堵塞都坝河。为防止泥石流再次发生,对2~#沟泥石流进行了工程治理及治理效果评价。治理措施采用"2~#沟中游4座浅拦坝+2~#支沟中游3座浅拦坝+下游起点设置总长34.7 m束流堤,总长156.4 m排导槽,终点设置总长22.1 m导流堤,排导槽与103国道相交处,采用桥梁工程跨越排导槽",中游和下游统筹的治理方案,并分析了各分项治理工程的作用。与2008年9月24日暴雨相比,2013年8月7日和2016年7月21日2次强降雨活动未发生泥石流灾害,验证了黄土梁2~#沟泥石流防治工程效果较好,为类似滑坡型泥石流工程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6.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22-127
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作为典型的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具有大部分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的共同特点。本文以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其施工经验的总结分析,为其他类似的地灾应急治理工程提供经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王建强  周道银 《云南地质》2007,26(2):207-212
云南1990年至今推广应用V型槽防治泥石流灾害,对多条泥石流工程防治实践与试验研究的总结,介绍云南泥石流的特点、V型排导槽防治泥石流原来以及V型槽技术治理泥石流灾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的复杂性,传统的项目管理理论、方法、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现实管理的需要,同时对所有参加建设的单位和管理者都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笔者主要针对参与过的泥石流治理工程、熟知的泥石流治理工程,对地灾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问题的思考,首先介绍了工程质量管理与控制概述,对施工阶段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及其控制进行研究,然后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质量问题现状及成因进行探讨,最后指出了笔者对泥石流治理工程质量控制的粗浅的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19.
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作为典型的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具有大部分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工程的共同特点。本文以桃关沟泥石流应急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对其施工经验的总结分析,为其他类似的地灾应急治理工程提供经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梁河县芒东镇章巴小砂河曾多次暴发泥石流灾害,以2016年8月5日最为严重,冲毁民房,淤埋良田,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在野外实地调查后,通过对流域形态、地形地貌、沟床特征、物源分布情况、交通条件及“8.05”成灾特征等综合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工程措施,并对其后续进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采用“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固床护岸+下游过村段排导”的系统治理措施,通过雨季考验、定性分析比对,章巴小砂河泥石流治理工程效果较好。对梁河地区泥石流治理项目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