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渗漏问题一直是赤泥堆场的一个难题。在岩溶地区的赤泥堆场,因岩溶裂隙管道的存在,渗漏的产生是必然的,而防渗处理又是一个比较复杂、系统的工程。而对堆存强碱性(溶液的pH值≥12)液、固体物的堆场,若发生废液外渗,其对环境的危害及影响都较大。对赤泥堆场岩溶渗漏通道采取垂直帷幕注浆、场内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等综合防渗措施进行治理,通过灌浆前后地层的渗透性对比和泉点水质监测,结果表明防渗治理的效果很好。  相似文献   

2.
以某拟建赤泥堆场为研究区,选取合适的模拟计算参数及边界条件,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建立流体模型,利用FLAC~(3D)软件模拟坝体在无防渗、部分防渗、全部防渗设计条件下孔隙水压力分布、滤液渗流路径、渗漏量等,为该尾矿库的防渗设计提供技术依据。模拟结果表明:该软件能较好的模拟赤泥堆场尾矿坝渗漏情况,库区渗漏特性明显,因此为防止环境污染及保证尾矿坝的稳定性,应采用坝体和库区完全防渗措施,并应采用合适的防渗材料。此方法可为尾矿库安全防渗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和指导施工。  相似文献   

3.
铝土矿赤泥的开发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泥耕层土是一种大量消纳赤泥,同时又将其转化为二次资源的赤泥产品。该技术以农作物废弃物为改性剂,通过改性剂在赤泥中发酵腐化的产物改性赤泥成适宜植物生长的土壤。该技术应用不受赤泥组分、结构差异等因素限制,具有广泛适用性,尤其是有价金属元素含量低、又不适宜于制作建材的赤泥以及堆场防渗、防溃(堤)能力弱,需迅速消减的赤泥库的赤泥土可优先选用该技术处理。  相似文献   

4.
拜耳法赤泥矿物成分特殊,力学性能较差,平果铝赤泥堆场利用拜耳法赤泥筑坝在国内尚属首次。通过对拜耳法赤泥颗分情况、矿物及化学组成、物理力学特性等进行试验研究,认为赤泥中Fe2O3含量较高、粒径较细且属于级配不良的土;结合平果铝赤泥堆场目前的运行情况,分析了赤泥堆场目前运行时存在的排水系统、赤泥固结等几个问题,指出了赤泥堆场堆存后期有可能由于赤泥排水缓慢而导致堆场底部赤泥长期被水浸泡,从而对堆场的稳定性造成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广西平果铝厂平南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研究与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治理广西平果铝矿氧化铝厂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堆场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与规律及岩溶渗漏的途径与方向。对岩溶渗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作了评价,并提出了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研究认为,赤泥堆场的岩溶渗漏治理措施是切实可行的,治理效果是良好的。  相似文献   

6.
湾河粉煤灰堆场岩溶渗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湾河粉煤灰堆场位于黔中典型的峰丛洼地中,存在严重的堆场废水渗漏。为确切评价其渗漏特征,在堆场及其周围开展了相应的水文地质勘探及连通试验。结果表明,堆场地下水位低于邻近的波玉河水位6.5 m,堆场废水不可能向波玉河发生渗漏,而是越过灰场北西侧峰丛地带沿F1断层向西距堆场约3 km以外的邻谷的S2潭、S3泉渗漏。渗漏点为堆场洼地中分布的串珠状落水洞,渗漏为裂隙管道型,地下水流速为57.2 m/h,渗漏水动力条件复杂。堆场废水污染渗漏治理不仅要解决堆场中串珠状落水洞的防渗,而且要保证堆场北侧山体包气带岩溶的防渗,因此建议采用水平防渗方案。   相似文献   

7.
山西铝厂赤泥堆场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小虎 《地下水》2006,28(1):53-54,81
本文对现状条件下山西铝厂赤泥堆场的地下水水质进行了分析,并分析评价了赤泥堆场对区域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对堆场的合理扩展及地下水资源保护规划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7,(1)
广西平果铝赤泥堆场在生产氧化铝时会产生碱性比较高的赤泥淋滤液,同时也会产生硫酸盐、氟化物、铝等污染物。赤泥淋虑液下渗到地下水污染比较敏感的岩溶区会对地下水岩溶含水层造成污染。运用GMS软件模拟赤泥淋滤液在岩溶含水系统的运移情况,找出污染物的运移规律、来预测赤泥堆场的建设对地下含水层的污染,确定污染物的范围和浓度的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堆场离南部的岩溶管道有一定的距离,下渗的赤泥淋滤液不能很快的流入岩溶管道中,污染物主要是在裂隙和孔隙的岩体介质中运移,主要以分子扩散的形式运动,运动的速度十分缓慢。污染晕大致呈圆形向四周扩散,30 a后扩散带向东北向扩散的最远距离才645 m,堆场的建设不会对附近的岩溶含水层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9.
根据多年来在赤泥堆场稳定性分析中的工程实践,通过分析总结,在阐述烧结赤泥工程性能的基础上,提出烧结法赤泥的定名应遵循现场岩性定名及水的问题直接影响赤泥的胶结程度,并给出了具体的工程地质分层方法。  相似文献   

10.
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粘性土衬垫的截污容量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圾卫生填埋法的关键技术之一是防渗垫层的铺,国内外对防治在垫层的要求是“防渗”,所设计的防渗垫层所用材料种类多、价格贵、铺设复杂、成本高。若把垫层铺设的指导思想改为“截污”,可充分利用对垃圾具有净化或隔能力的场地粘笥土地和低垫层铺设民本。“截污容量”是基于这种思想提出出来的、用一博征粘性土的截污能力的物理参量,其科学和实用意义、试验测试及计算方法将在本文得到探讨。  相似文献   

11.
填埋场底部黏土垫层特性对其长期防渗隔污服役性能的有效发挥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针对实际堆场中黏土屏障呈现出的高饱和状态,将液相(孔隙水)与气相(闭塞气泡)视为混合流体,通过分别建立土体应力平衡方程、混合流体质量守恒方程及溶质质量守恒方程,综合考虑土颗粒-孔隙流体-溶质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推导得到了高饱和度条件下,溶质在黏土防渗层中运移的水-力-化全耦合模型,能够实现多物理场耦合作用时土层变形量、混合流体压力及溶质溶度随时空分布的直接精确求解。采用多场耦合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对所建模型开展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模型结果与Peters所得结果吻合较好;黏土垫层中可压缩性气体的存在延缓了超孔隙流体压力的消散,加大了土层的沉降量,对溶质在防渗黏土层中的运移进程起到了显著的阻滞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赤泥中氟向下运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根据堆场周围的水文地质条件,设计了7组动态淋溶试验,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排放7天后的赤泥其表面下700 mm处的温度仍达78℃,而刚排放到堆场的冲灰水温度更高,可达87.5℃,高温赤泥和冲灰水有利于氟的迁移;赤泥的pH值为10.29~11.83,浸出液的pH值为12.00~13.20,碱性很大,致使氟易随水迁移;赤泥的其它污染组分,如总硬度、Cl-、SO42-、K+、Na+、Ca2+、Mg2+,均对氟的迁移有一定的影响,且Na+、SO42-和Ca2+为主要控制因素,即溶液中Na+、SO42-、Ca2+含量越高,赤泥中的F-离子越易淋出。   相似文献   

13.
以焦作中铝一期赤泥堆场为研究对象,利用室内淋溶试验模拟了在冲灰水的作用下,赤泥附液及冲灰水中的不同污染物质(总硬度、氯离子、硫酸根离子、氟离子等)在向地下水运移过程中的水岩作用。结果表明,赤泥附液及其冲灰水在入渗的过程中,通过运移积累、溶解、吸附和离子交换等水岩作用对地下水造成污染,可溶盐溶解作用的动力学特征为:在试验初期,溶解速率大,而后逐渐减小,直至趋于零;赤泥灰水入渗过程中水岩作用的特点是,在试验初期表现为以溶解作用为主,而后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平坝磷石膏堆场渗漏分析与污染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平坝磷石膏堆场未做防渗处理,堆场产生的含磷、氟的渗滤液通过排污水渠、岩溶管道和裂隙进入周围地表水和地下水系统,污染了羊昌河的水质,严重影响了红枫湖水库的水环境。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样方统计调查、压水试验和连通试验等方法,查明了堆场岩溶及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分析了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指出堆场渗滤液通过地表02水渠、01水渠?落水洞L1?泉点Q16及地下岩体节理裂隙等通道污染羊昌河。地下水污染受节理裂隙结构面控制,主要的污染方向为北、西向。根据水样监测的资料,划定了堆场水污染的范围及程度。最后,针对堆场勘察情况提出了垂直防渗、水平防渗、引流汇集和表层覆盖等污染防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张志红  李红艳  陈家煜  雷墉 《岩土力学》2016,37(9):2467-2476
渗透特性是表征黏性土层防渗能力及防污性能的关键控制因素,黏土衬垫渗透系数的正确选择对保证垫层的防污效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采用柔性壁渗透仪,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混合重金属离子共存情况下侵蚀饱和黏性土的渗透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将可溶性铜、铬离子混合与铜、锰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黏性土渗透性均随着掺入离子浓度比例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且相同试验条件下,铜、铬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测得的黏土渗透系数值大于铜、锰离子混合溶液作为渗液测得的渗透系数值。混合重金属离子的存在削弱了黏土垫层作为工程防污屏障服役的能力,并对黏土层的水力传导性起到了劣化作用。试验土样微观结构分析表明,渗液特性的改变影响了土样内部的微观结构,随着渗液混合离子质量比的增大,土样中出现了凝聚体且有效输运孔隙通道增大,与宏观渗透特性的变化规律相吻合。研究结果能够为有效评估黏土防污屏障的防渗隔污能力及研究堆场渗液在黏土垫层中的运移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渗漏污染是建干岩溶地区赤泥堆场的主要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通过查明地下水的渗流特性,从而确定其渗漏通道。试验研究表明,堆场内各水点之间、堆场与外部各水点存在一定的水力联系,其流速受季节影响,在枯水期较为缓慢;地下水流向主要取决于地下暗河的走向;堆场区地下水流向总体是自堆场向北流向右江,局部地下水的流向受构造和岩溶裂隙控制;岩溶管道是渗流的主要通道。因此,存在因赤泥渗流污染居民生产与生活水源地的可能,污染物的扩散途径主要是岩溶通道。  相似文献   

17.
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查清了扎塘赤泥库向牟老泉和百花湖方向的岩溶渗漏通道,根据弥散试验和长期水质监测资料,建立了水动力弥散叠加模型,进行了渗漏污染预测评价。对岩溶渗漏通道采取了垂直帷幕注浆、库内封堵落水洞、赤泥铺盖等综合防渗措施,历时10年,实现了在岩溶发育地区对高浓度碱水进行防渗治理的预定目标,杜绝了扎塘赤泥库废水外排,治理工程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保护了岩溶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18.
赤泥是制铝工业提炼氧化铝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目前,全球累计排放的赤泥约40亿吨,并仍以1亿2000万吨的年排放量不断增加。赤泥现在主要依靠堆场或填海处置,不仅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耗费较多维护费用,而且对周边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因此迫切需要进行赤泥的综合利用。由于赤泥具有颗粒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吸附性能优、在溶液中稳定性高等优点,近年来在污染控制与环境修复中应用广泛。本文概述了赤泥的种类、矿物组成与理化特性,总结了赤泥在控制地表污水与底泥中磷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赤泥的不同改性方法、作用机制和除磷效果,并指出了未来可能发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9.
烧结法赤泥的物质组成与颗粒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X射线粉晶衍射仪(XRD)、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等手段,对贵州烧结法赤泥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化学组成、物质组成、微观形态和粒度分布等基本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并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与拜耳法赤泥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烧结法赤泥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O、Al2O3、SiO2、Fe2O3、TiO2、Na2O、K2O和MgO,与拜耳法赤泥相比具有高钙低铝的特征。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烧结法赤泥中部分矿物的颗粒形态与特征,XRD分析其主要物相有硅酸二钙、铝酸三钙、方解石、钙钛矿等,还有少量分散的含铁矿物、黏土类铝硅酸矿物。根据微观形态的不同,将烧结法赤泥的组成矿物划分为三类:薄片状或者大块状聚集体;片状、柱状、颗粒状等规则形态;毛发状、细丝状聚集体。通过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烧结法赤泥的粒径分布情况,表明粒径细小是赤泥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影响赤泥在选矿等领域综合利用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对赤泥物相组成与粒度特征的综合分析,为烧结法赤泥综合利用提供了必要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岩土力学》2017,(Z1):299-304
赤泥渗沥液具有强碱性,首先对赤泥渗沥液的碱性进行分析,利用碱溶液模拟赤泥渗沥液,研究了山西某赤泥堆场黏性土样在强碱的腐蚀作用下物理性质的变化及其微观结构特征,重点考察不同的作用时间效应的影响。对利用水泥(或粉煤灰)固化的赤泥样的受碱腐蚀所引起的强度变化规律进行研究表明,在碱溶液作用下不同的固化时间时固化样的强度变化过程主要体现在整个过程的早期,固化样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凝结过程和腐蚀效应的共同作用后强度逐渐趋于稳定,无侧限抗剪切强度不会有明显的衰减,利用水泥和粉煤灰对赤泥进行固化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