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利津县城区的地热资源主要赋存于新生代新近纪和古近纪碎屑沉积岩中,热储类型为层状孔隙-裂隙型热储,地热资源类型属热传导型。新近纪馆陶组热储层组与古近纪东营组热储层组是主要的热储层。该文在论述利津县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地热开发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及开发利用前景进行了分析,对地热开发中的尾水排放和回灌问题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卓卓 《城市地质》2021,16(2):147-155
为了保障地热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需要开展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达到不超量开采,不超标排放.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和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在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中,地热资源条件是决定性因素,环境影响作用是制约因素,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是调节作用.将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梳理为3大类指标,其中包括7小类,12种地质要素,26项指标.按照科学性、差异性、动态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制定分级标准.最终提出地热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的分级标准,承载力低,需控制性开发地热;承载力中等,可适度开发地热资源;承载力高,可鼓励开发地热资源.  相似文献   

3.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沧州地区地热资源丰富,开采利用地热资源在该区的经济建设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介绍了该地区热储层概况及地热异常区划分、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地热井分布利用情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并在此基础上对利用地热资源的情况进行了探讨,提出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制定科学的地热开发资源规划方案,优化地热井布局,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供暖、洗浴、游泳、特色养殖、等区域地热资源合理开发的一些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吉林市伊舒盆地尚未进行过地热资源详查工作,本文在充分分析利用已有调查资料,总结前人地热勘查成功与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热储特征,圈定了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有利地段,减少勘探开发风险。  相似文献   

5.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 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 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6.
连霏霏 《地下水》2013,(6):85-86
安阳市东区蕴藏有较为丰富的地热资源,地热资源的合理有序开发带动了安阳市经济的快速崛起。但在开发地热资源的过程中同时存在隐患,可能对生态环境、地热资源衰减、地面沉降、地震活动等产生影响,必须防范这些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并提出了防治问题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7.
地热资源是集"热、矿、水"三位一体的清洁资源,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可以带动并提升旅游休闲业、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盐城市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开发时间短,形式粗放、单一。对盐城市地热资源赋存条件、分布特征、地热水质特征、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旅游景区建设需求、旅游市场条件、环境条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等不同层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盐城市地热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旅游和综合开发示范等功能价值;滨海—阜宁一线、盐城市区、盐城丹顶鹤海滨湿地旅游区、马家荡景区—大纵湖旅游景区、东台和大丰市区以及中华麋鹿园—黄海森林公园一线可划定为地热资源重点开发区。此外,在分析研究区地热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程度及其交通条件、经济状况、旅游资源分布特征和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基础上,提出盐城市范围内现代旅游业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要形成以地热富集区和县、市区为中心并以重要风景旅游区为节点向周边辐射扩散的地热资源多元开发和综合利用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8.
地热资源开发利用与地下水运动和水环境演化密切相关。为了给我国大规模地热资源绿色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浅层地热资源、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及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开发现状和典型开采技术。其中:浅层地热资源的开发模式分为土壤源热泵和地下水源热泵;中深层水热型地热资源开发模式主要有直接开采、采灌结合和单井循环;深部干热岩型地热资源通过水力压裂或化学刺激等储层改造技术,形成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结合报道实际案例,评述了地热资源开发对地下水资源与环境的潜在影响,包括地源热泵技术可能导致冷热堆积、水热开采可能引起地下水位下降、干热岩水力压裂可能诱发微地震事件,以及压裂液泄露可能造成化学污染等。针对地热开发对地下水土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提出了有助于地热资源绿色开发的相应措施,包括提高回灌能力、采灌过程中保持水量平衡、保持换热效率与地下热量新平衡,及采用新型材料等。  相似文献   

9.
田万生  周斌 《地下水》2011,33(5):6-10
兰州地处我国西部内陆,是甘肃省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同时也是我国西部重要的经济及工业重镇。区内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突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些问题越来越制约着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对区内地下水源浅层地热资源进行了分析,得出结论:兰州市城区地下水源浅层地热资源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因...  相似文献   

10.
王双 《地下水》2013,(1):42-43,78
地热资源作为一种新型能源,与传统的能源相比它具有可再生、无污染、易开采利用、经济价值高等优点。通过对阳江新洲地热田地质特征、地下热水储存条件、热能及水质情况评价,探讨地热田开发前景,并提出利用建议,为阳江新洲地区的地热资源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征及其和谐利用对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单海平  邓军 《中国岩溶》2006,25(4):324-329
应用岩溶学、水文地质学和水资源经济理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与人、生态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相和谐的理念,对我国西南地区岩溶水资源的基本特点、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及其不利因素与问题进行了论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岩溶水资源勘查和有效配置、正确开发、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及统一管理为主要措施的我国西南岩溶水资源和谐利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煤矿矿区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山东新汶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对矿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为例,论述了煤矿矿区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已经阻碍了矿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危害了当地人群的身体健康,并探讨了煤矿矿区生态恢复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莱芜市是山东省内一座重要资源型城市,矿山开发历史悠久。矿产资源的开采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同时,开采遗留形成的废弃矿井对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给周边群众带来了安全隐患,也制约了城市的发展。该文在对莱芜市废弃矿井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废弃矿井的特征、存在的安全和环境问题,进行了危险程度评估,并提出了治理的施工措施,可为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水作为一种资源,是无可替代的宝贵的最基础的自然资源,也是维持自然界生态平衡和社会发展和谐的一项基本的物质基础。因此,在某种意义上水是人类生存生息的决定困素和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是城市社会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水资源安全问题成为世界各国空前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了石家庄的社会经济发展,但是粗放和无序的矿业活动也会对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进而成为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文章针对石家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6.
Promot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s an important aspec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ecologically sustainable civilization. Here we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ly sensitive civilization, via a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that calculates the degree of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This model is of great practical and social significance, providing strength to research arou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economy. Based on evaluation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sent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eninsula city group, a coordinated measure of resource environment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was calculated. Overall, the highest coordination measurement was found for Weihai, followed by Yantai, Qingdao, Ji’nan, Weifang, Rizhao, Zibo and Dongying.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results of coordination measures for each city,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eninsula region.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改革试点试点工作中,临沂市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统筹国土开发与保护、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新机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符合临沂实际的国土资源管理和利用的新路子,有力推动了两型社会建设。但工作中存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低、资源理念和方式有待转变、地质环境保护压力大、配套机制急需跟进等问题,今后,应以优化增量用地结构、提高用地效率、推进矿山环境治理为重点,更好地推动国土资源科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概念与讨论——以贵阳市为例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明确提出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和基于岩溶地区枯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及其分类系统,并以贵阳市为例进行实例研究。结果表明: ( 1)用水类型由温饱型过渡到初步富裕型,枯水资源对各种用水对象承载力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 2)目前贵阳市应采取“总体小康型”的用水类型,以能更好地发展贵阳市的经济; ( 3)从整个区域上看,修文县是最大的缺载区域,具有很大的枯水资源经济发展空间,人水关系呈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云岩区是最大的超载区域,枯水资源已经严重地制约着该区经济发展,人水关系呈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化过程及空间分异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实地调研和大量文献分析,对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进行论述,认为城市化过程本质上就是人地关系的集中凸现,是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长期互相作用的结果。自古以来,城市就是人类聚居的主要场所,屯垦是西北干旱地区最能体现人地关系的耦合点。在西北干旱地区现代城市化过程中,屯垦和矿产资源开发有较大的带动作用。由于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人口分布和聚居程度极不均衡,社会经济分异较大,城镇功能单一,部分地区和城镇的人口城镇化水平较高,并不是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结果,而是资源开采、行政建制的设立、极端自然条件下生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形成的。城市分布空间格局以带状、团状、串珠状为主,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的演化模式,城镇发展表现出多元复合的特征,是政治、经济、生态环境、资源、民族与文化等诸多因素相互关联、起伏变化的结果。城镇高速发展、城市化速度加快是未来西北干旱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面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资源,提出在西北干旱地区建设只有城镇、没有村落的新型城市社会,以达到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张侃侃  王兴中 《地下水》2011,(4):148-149
城市生态建设是目前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城市河流水功能在生态、经济、文化、游憩四方面的作用,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应使水环境的这些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以太原市汾河景区水环境功能的开发与利用为例,探讨水与城市和谐相处的开发模式,对城市规划、水资源的开发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