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深埋长隧洞温度场的评价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高地温问题是深埋长隧洞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由于地质介质的复杂性及包括地下水在内的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致使地质体地温分布问题异常复杂,这对当前能源及交通工程中所涉及的深埋长隧道工程设计施工形成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推导了热传导-对流型方程的有限元解法,然后以锦屏山深埋长隧道为例,探讨了温度场的分布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地下水对地温场的影响,合理解释了该工程平硐中出现的地温负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2.
深埋长隧道工程开挖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随着我国交通及资源开发工程的迅速发展,深埋长程隧道及深埋越岭隧道的修建越来越多,深埋长隧道由于其埋深大,洞程长,因而修建过程中将会遇到一系列特殊的地质灾害问题,这些问题尽管从形式上看与浅埋隧道工程差异不大,但其产生的地质背景和发生机理却复杂得多,强度和危害性也大得多。在总结国内外数十个深埋长程隧道工程主要地质灾害问题的基础上,对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及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测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3.
深埋长隧道有害气体的预测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深埋长隧道延伸长、埋深大、地质条件复杂,工程建设中常会遇到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有害气体为深埋长隧道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论文在现场调查及搜集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深埋长大隧道有害气体灾害的预测及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这对指导工程实践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隧道工程围岩大变形类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通过对国内外隧道工程在施工和运营中以及正在施工的公路隧道遇到的围岩大变形问题的分析研究,在对围岩大变形进行定义的基础上,对围岩大变形进行了类型和机制划分,对我国今后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大变形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深埋长大隧道中地下水对地温异常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地温问题是深埋长大隧道的主要地质灾害问题之一。文中首先介绍了部分深埋长大隧道中高地温问题的工程实例和地温异常现象。并结合采矿工程实例,分析了地下水的流动是产生地温异常现象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公路隧道的施工过程经常会碰到地质灾害,本文结合云南元磨高速公路在建特长隧道-大风垭口隧道中出现的洞口滑坡、涌水、塌方、突泥等问题,多角度论述了产生的因素以及应对措施,希望能为今后在类似地质条件下,公路隧道的勘查、设计以及施工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7.
现代隧道施工中的常见地质灾害问题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闫天俊  吴立 《探矿工程》2003,30(4):62-64
隧道施工中的地质灾害问题常常是影响隧道施工的关键问题。结合工程实践,讨论了现代隧道施工中常见的塌方、突水、涌水、地面沉陷和塌陷等地质灾害,提出了具体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深埋长大隧道围岩分类评价的探讨与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国内外深埋长大隧道规模的增大和工程项目的增多,其围岩分类,评价愈显重要和迫切。深埋长大隧道地质环境条件复杂,施工前期勘探工程量少,控制程度低,勘夺分类,评价极为困难。在总结当前隧道围岩分类,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其目前存在的问题及不足,结合具体工程探讨了深埋长大隧道围岩分类,评价的实现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9.
雪峰山隧道为深埋特长隧道。在该隧道的勘察过程中运用了大量高新技术,并开展了科研工作,对隧道围岩特性、地质构造、地应力场及岩爆、涌水量、围岩稳定性等与隧道设计、施工密切相关的问题均作出了准确的判断和预测。本文论述了一些新的勘察技术及科研成果,这些勘探与评价技术对其它深埋特长隧道有较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漫高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银高速(GTO)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间穿越的鹘岭隧道属一深埋特长型公路隧道。隧道竣工后在K153+0.20~091.4段两季出现透水,严重影响隧道的正常使用。透水是隧道施工和运行中最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产生的诱因很多。从鹘岭隧道的水文地质环境背景入手,分析隧道透水产生的外在和内在矛盾,探讨灰岩地层隧道透水的处置方法及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渝隧道涌突泥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义磊  李晓红  赵瑜  任松 《岩土力学》2005,26(6):920-923
通渝隧道区分布的含水层属海相沉积而成的可溶岩。2004年2月22日,在隧道中间地段k21+780里程,埋深达 940 m的隧道左拱肩发生突发性特大涌突泥的地质灾害。运用3D-σ数值分析软件对隧道k21+780地段的围岩进行应力计算,得出了围岩的应力及破坏域分布特征,结合工程地质及隧道施工分析了深埋隧道涌突泥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2.
深埋特长隧道工程的高地应力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准确高效地确定工程区地应力状态,是目前关注的重点和难点。针对深埋特长隧道地应力状态的确定问题,我们提出了基于多源数据的初始原地应力方向综合确定和应力量值预测及复核的综合解决方案。通过勘察阶段有限钻孔的地应力测试,并结合区域多源地应力资料,可以综合确定地应力方向并利用修正的Sheorey模型预测隧道轴线地应力;针对预测结果,在隧道开挖施工过程中,进一步利用有限钻孔的水压致裂地应力测试检验预测结果并复核隧道应力状况。结果表明,桃子垭隧道水平最大主应力方向为N15°W~N40°W,实测三向应力关系为SH≥Sv>Sh;钻孔附近的应力预测值在区域实测应力量值变化范围内,隧道埋深最大处的水平最大、最小应力值分别达24 MPa和16 MPa;隧道施工过程中的4个钻孔应力量值复核结果显示,除了局部受到岩性变化、断裂破碎带等影响出现偏差,本文预测结果与实测应力量值基本一致。笔者发展的原地应力综合预测及复核方法,一方面可以快速有效地预测深埋特长隧道等线状工程的原地应力状态,有效降低初始勘察阶段地应力测试成本,另一方面,应力量值的复核保证了应力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可以为隧道施工方案的及时变更及预算调整等提供有力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盾构隧道施工的大量需求与快速发展的状况,国内在盾构工法特别是大型深埋盾构隧道施工技术和理论研究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水压条件下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问题。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和水土压力统一参数,对考虑水压影响的均质土深埋隧道开挖面稳定性计算方法进行研究,建立了考虑水压影响的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式模型,并推导了其极限支护压力计算公式。然后利用土层厚度加权平均法,可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多层土深埋盾构隧道开挖面稳定性的评价中。最后,以上海长江盾构隧道实际工程为例,采用本文推导的极限分析上限三维对数螺旋破坏模式方法计算并分析其极限支护压力,并将计算结果与前人研究和规范方法计算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该研究可改进与完善水压条件下深埋盾构隧道极限支护压力确定方法,从而为考虑水压条件下盾构隧道施工支护压力的合理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总结了萧山市西山隧道施工过程中 ,采用管棚、侧壁导洞、边坡预裂爆破、超声波测试及先锚后灌中空锚杆等一系新技术、新工艺 ,在特扁平、多功能城市隧道施工中成功地解决了高岭土断层塌方、高边坡坍塌、洞口滑坡等地质灾害问题的经验 ,阐明了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隧道信息化施工岩溶裂隙水超前地质预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隧道突水是岩溶地区隧道信息化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类地质灾害,给施工安全带来了重大危害和经济损失,因此,对隧道掌子面前方的岩溶裂隙水进行准确及时的超前预报,是岩溶地区隧道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工程实用价值。总结了隧道信息化施工中岩溶裂隙水超前预报方法,重点介绍了在水文地质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运用TSP预报系统和红外探水法两种方法对某特长公路隧道岩溶裂隙水进行了工程实例探测,收到了良好的预报效果,对类似工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在隧道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文章对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内容、原则、形式、方法、流程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论述。着重对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的各种方法进行了分析对比。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和局限性,应该取长补短,综合分析,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应该采取的方法及其组合。在隧道超前地质灾害预报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与施工单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元-磨公路大风垭口隧道施工地质灾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风垭口隧道是云南省正在建设的元—磨高速公路控制性工程,也是云南省在建的最长公路隧道。该隧道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涌水、崩塌、洞口滑坡、岩溶、突泥等,对施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影响了施工进度,增加了工程投资,并对工程的稳定性有潜在的威胁。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层岩性、岩体结构、地质构造、水文及人为因素有关。塌方主要发生在碳质板岩中,涌水在各种岩石中均有发生。相对挤压带和松弛带以近等间距相间出现是大风垭口隧道围岩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征,而施工中的地质灾害主要出现在构造松弛带中。隧道开挖的实际地质情况与工程地质勘探成果有较大的出入则是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8.
深埋隧道工程主要灾害地质问题分析   总被引:27,自引:2,他引:25  
深埋隧道工程由于埋深大、洞程长、地质条件复杂,在修筑过程中,将会发生一系列特殊的灾害地质问题。如:高压涌水、高地应力及岩爆、高地温问题等。本文根据大量深埋隧道工程实例,分析服这些灾害地质问题发生条件和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由于长大隧道建设期间具有显著地集水廊道效应,施工过程中地下水不断向隧道轴线汇集,进而诱发一系列的水文 地质灾害,给施工人员和隧址区周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为此,在构建山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环境扰动 评价体系的基础上,考虑到群决策不同个体实践认知水平的差异,把基于决策人员偏好信息的区间数层次分析模型用于山 区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环境影响评价领域,并与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有机结合,对西藏米拉山特长隧道建设对地下水 环境影响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米拉山特长公路隧道建设对地下水的扰动程度属于一般水平。依据评价结果,采取了相 应的工程措施,实现了隧道建设与隧址区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可为类似地区隧道建设的地下水环评工作提供有益的 参考。  相似文献   

20.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02-108
新建川藏铁路某长大深埋隧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围岩分级,岩爆,大变形,涌突水,瓦斯,地温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对铁路选线及施工潜在影响极大。通过对某隧道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进行调查,简要分析了该深埋隧道工程主要地质问题围岩失稳、大变形、岩爆、涌突水、可溶岩、瓦斯及有害气体等(杨小军,2017)。针对该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