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地貌环境与建筑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认为地貌环境(形态、组成物质、大地貌格局分异)与建筑本身及建筑景观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论—“风水”学说进行科学地、批判性地研究,对应用地貌学来说,应被视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兰州城市建筑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精度卫星影象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景观生态学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利用建筑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等指标分别研究了兰州市各区、功能区、各组团、各圈层现状建筑的空间分布与组合,以及城市资产、土地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住宅、工业、商务三类建筑是兰州市建筑的绝对核心类型,空间分布均衡而广泛,且工业建筑向外围迁移过程中存在全域分散化特征:兰州市各区建筑用途复杂程度、多样性和均匀性由中心到外围大致逐步降低,优势度逐渐增加,组团分布特征显著而强烈;建筑更新具有明显的全域化和快速推进特征;建筑用途空间组合、建筑容积率由中心到外围的空间波动性较为显著:建筑用途多样性、建筑容积率等指标高或低的“插花”分布现象相当显著;住宅、工业建筑更新与空间分化是城市建筑更新、建筑用途空间分化与组合及其变迁的核心动力因素,单位制模式的影响依旧强烈和深刻。  相似文献   

3.
袁成 《福建地理》2004,19(2):31-34
建筑时空观是建筑形态对时间和空间的根本观点,二者是统一的。由于地域和民族传统文化背景的差异,本文以中西建筑文化的物化形态各有倾向,阐述西方建筑强调建筑单体的空间表现,而中国建筑则偏爱建筑群体的时间意识。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分析磁灶镇建筑陶瓷工业在迅猛发展中存在着环境污染,科技落后,产品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后,提出了污染型瞳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7.
交河故城     
《地理教学》2003,(5):25-25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并归纳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众需要建筑,建筑更需要大众。校园建筑风格的选定,既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有关,更与校园使用者对校园文脉的理解有关。校园文脉蕴藏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心中,也蕴藏在历经沧桑、给历代学子留下深刻隽永烙印的历史名作——建筑艺术之中。本文以上述中心思想论述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名》2010,(1):62-62
北京叫老虎洞的地名有九条,故宫里头有一个地方叫老虎洞。  相似文献   

11.
兰州城市建筑文化风格与特色的历史演变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州城市建筑风格同中国其它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类似,主要体现了当代国际建筑发展趋势的影响。通过调查和统计发现兰州现状建筑风格与特色的形成受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是兰州发展地方特色的建筑风格,体现地域建筑文化,创造独特建筑风格和良好城市形象基础和条件。因此,吸纳现代国际建筑风格的精华、保护和修缮历史建筑,要求政府部门放弃好大喜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行为,规划和管理者在城市规划和控制上更加稳健和富有远见。  相似文献   

12.
With the long-term data of the geodetic sea level measurements undertaken in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recent sediment data of Dongting Lake, we analyze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and 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geomorphology and hydrogeology, we distinguish the two different spatial concepts between “the basin of Dongting Lake“ and “the Dongting Basin“. Then, we discuss the influences of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on the levees and 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The better quality of levees is required due to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and the siltation, and the difficulties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are increasing.The space of storing flood is not affected by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but by the siltation. At present,the sedimentary rate of Dongting Lake is higher tha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rate of the Dongting Basin.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capacity of the Dongting Basin counteracts a part of sedimentary capacity, and the shrinking tendency of Dongting Lake is restrained to a certain extent, but the tectonic subsidence is harmful to the situation of preventing flood disaster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相似文献   

13.
14.
赵美婷  王敏 《热带地理》2016,36(2):198-207
通过文献法和访谈法对陈慈簧故居建筑形态演变进行梳理,从建筑地理学视角探析建筑演变与社会文化构建之间的互动关系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故居的建筑形态演变与前美村的社会文化建构间的互动关系存在耦合关联,由于在建设之初、冲突和重构3个不同时期双方作用力量有所差异,因此两者所呈现的形态与关系亦有所不同,宗族意义场所是两者的交汇点,建筑形态表现其场所意义,时代特征推动故居场所意义经历从宣示家族荣耀与权力―试图规训宗族意志―展演宗族与地方文化的重构。侨乡建筑的时空叠合的性质以及由其文化内涵所产生的场所意义是人文地理研究值得关注的对象。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南靖县土楼分布、类型与规模,分析了形成的历史原由、技艺和风格。认为南靖县土楼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大,是福建省闽南地区土楼最密集的地区,与永定县土楼一样是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瑰宝,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艺术、旅游和科学价值。搞好土楼的开发和利用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众需要建筑,建筑更需要大众.校园建筑风格的选定,既与建筑师的设计理念有关,更与校园使用者对校园文脉的理解有关.校园文脉蕴藏在全体师生员工的心中,也蕴藏在历经沧桑、给历代学子留下深刻隽永烙印的历史名作--建筑艺术之中.本文以上述中心思想论述福建师范大学新校区的建筑风格.  相似文献   

17.
金磊 《中国地名》2009,(3):56-59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建筑崛起的一个世纪,北京无疑成为新中国建筑设计经典的荟萃之地。1949年至2000年的五十多年间,北京先后进行了50年代、80年代及90年代三次“北京十大建筑”的确定与评选,无论历史条件与环境如何变迁,“北京十大建筑”如同一个专有名词已成为这座现代化城市建筑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大连市中山区城市建筑垂直特征对城市热环境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以大连市中山区的遥感和建筑数据为基础,利用单窗算法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2007年、2017年研究区的地表温度空间分异特征,以及地表温度与建筑高度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2007年、2017年研究区最低温度由22.497℃增长到29.015℃,最高温度由36.091℃增长到43.213℃。研究区北部、解放路和中南路沿线、青泥洼-天津街商贸集聚区附近温度明显增高。 2007年、2017年,研究区区域内建筑都有所增高,中山区北部和青泥洼-天津街商贸集聚区附近建筑明显增高,研究区建筑有向南蔓延的趋势。 2007年、2017年,地表温度与建筑高度呈现低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346、0.331。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并归纳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大规模的人居环境建设使我国的资源与环境面临巨大的挑战,发展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文章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指出了绿色建筑的内涵与特征,并归纳了绿色建筑与一般建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建筑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