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青岛市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治理施工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岛市崂山区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以及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的影响下,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的地质灾害。在对区内地质灾害点全面调查、排查和勘测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编制出崂山区典型地质灾害的治理方案,为该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
青岛市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近几年来,尤其是2004年《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发布实施以来,领导重视,组织健全,制度完善,机制合理,资金投入加大,工程要求严格,应急部署周密,防治工作步入科学、规范、有序的轨道,取得了明显成效。1摸清崂山区地质灾害现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22日下午,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和王哥庄街道办事处牵头组织实施了崂山区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演练。此次演练地点位于王哥庄街道办事处返岭社区崩塌滑坡治理点,该次演练的目地,是检验《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发现并修正《崂山区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锻炼提高各相关指挥机构和各救援力量处置突发性地质灾害的能力,提高社会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相似文献   

4.
重点选取山东省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地质灾害易发区:济南市历城区阁老滑坡、青岛崂山区青山滑坡以及临沂市城区岩溶塌陷易发区,进行地质灾害野外科学观测和预警预报研究,并提出下一步研究方向,以期提高山东省预警预报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并将其作为地质灾害自动化观测的试验点和示范点在全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做好2008年“隐患治理年”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青岛市崂山国土资源分局将非煤矿山企业安全预防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纳入该局重点工作目标考核中。为此,崂山国土资源分局成立了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与4个国土资源所和全区16家矿泉水生产企业分别签定了安全生产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了安全生产各项工作任务,对促进崂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和非煤矿山矿产资源管理的进一步规范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7月28日,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山青带领厅有关业务处室领导和专业技术人员调研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刘山青厅长一行先后到北山林家崖滑坡治理(一期)工程施工现场、北山一颗印滑坡治理工程施工现场和"7.16"大寺沟东侧滑坡应急排险施工现场,查看了解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进展情况和防治工作情况,在现场听取了国土资源部下达的林家崖滑坡治理(一期)工程项目、一颗印滑坡治理工程项目施工进展汇报和大寺沟东侧滑坡应急排险工作汇报后,对西宁市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部门对北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前一阶段所做的工作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7.
文章通过对广西资源县大塘湾滑坡治理工程的监理介绍,认为引入监理机制,是滑坡治理工程、工期质量和投资的快、好、省的保证;提出了在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应加强监理工作意义宣传,使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监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下达了《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青岛市崂山区2010年第一批次城市建设用地的批复(鲁政土字[2010]631号),标志着山东省探索出了用地置换方式的新程序、新路子。青岛市崂山区中心城区一宗土地急需出让,但由于该地块未列入中心城区报国务院批准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近10年来,江苏省地质灾害频发,经济损失十分严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已成为江苏省国土资源厅的一项重点工作.介绍了我省地面沉降、地裂缝、滑坡和崩塌等地质灾害的主要性状及发展态势,总结了近年来我省地灾防治工作取得的成绩,提出了要不断推进地灾防治必须注意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0.
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城市,地貌类型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北部为平原区。济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齐全,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5类。据地质灾害调查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市共有各类型地质灾害点257处,其中近80%分布在南部山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为主,威胁当地村镇居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为避免和减少地质灾害发生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增强南部山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力度和成效,在总结多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及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提出济南南部村镇崩塌、滑坡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危险性识别内容,在此基础上,根据崩塌、滑坡和泥石流不同类型地质灾害特点提出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防治措施。2016年,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共发生地质灾害11起,由于临灾识别和防治措施到位,未出现一例人员伤亡,为济南南部山区村镇地质灾害有效防治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1.
烟台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6年山东省开展各市地质灾害排查工作,烟台市作为地质灾害较发育区,是该次排查重点工作区之一。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了烟台市共发育47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其中崩塌隐患点占地质灾害总数的68%,数量最多,其次为泥石流和采空塌陷,各占总数的15%和14%,滑坡数量最少,仅占总数的1%,并介绍了各类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地质构造、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等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进行工程建设活动的同时重视其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以减少和预防其带来的次生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12.
以广西恭城县某铅锌矿山为例,在充分了解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从矿山实际情况出发,查明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并预测未来地质灾害发展趋势,继而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该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现状发育的地质灾害为崩塌、滑坡,影响程度较轻;预测矿山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下水污染、采空区地面塌陷(沉陷)和矿坑突水等,影响程度较严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拦挡、排水、矿坑回填等一系列防治工程措施,并重点论述新型宾格石笼挡墙在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桂林是广西石灰岩矿的主要产出地之一,及时合理地处理矿区地质灾害是关系到矿山安全建设和解决地质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该文以桂林桐木湾石灰岩矿山为例,通过分析该区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程度,结合矿山地质环境特征,进一步预测采矿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地质灾害类型以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地质灾害综合发育程度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防治监测措施。  相似文献   

14.
山东济南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较强烈,为进一步查明地质灾害隐患,彻底摸清地质灾害现状,建全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系统,提升地质灾害总体防治水平,防灾减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该文以现状调查为基础,查明长清区地质灾害发育类型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岩溶塌陷等4种类型,查明了地质灾害现状发育情况和分布特征等,对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包括地质环境条件、气象及植被、人类经济工程活动强度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地质灾害防治原则和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隧址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的调查,结合工程物探、地质钻探,岩体物理力学试验和地质测绘等勘察成果,分析了隧道洞身及进出口处围岩的稳定性,指出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工程地质问题,并提出了超前地质预报、支护、预防地质灾害、保护生态环境等施工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临沂市地质灾害排查共查明了3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类型为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崩塌数量最多,其次为采空塌陷和岩溶塌陷。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该文详细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环境背景条件,各类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地质灾害综合危险性指数法"进行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运用栅格数据处理方法将临沂市划分成1350个面积相等的单元,对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条件、气候植被条件、地质灾害隐患点、地质灾害规模、分布密度、活动频次和险情等要素进行量化,根据实际情况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级进行定性修正,将临沂市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及不易发区4个区。预测了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划分了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建议完善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为临沂市应急管理局的地质灾害应急救援提供地质灾害基础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17.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临沂市地质灾害及隐患点的发育情况,总结了临沂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一些好的做法,对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建立一套集远程自动测量和预警预报于一体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构想,对提高临沂市地质灾害监测自动化水平和预警预报效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泗水县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为基础,结合地质环境条件进行系统调查及评价,深入分析泗水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根据地质灾害危害程度采用定量化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划分及评价,提出有针对性的防治规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及预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