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9 毫秒
1.
潘新民  吴富山 《气象》1999,25(4):35-38
介绍了郑州714CD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光缆三遥控及远程无实时数据传输、同步处理显示系统的技术方案。详细叙述了各功能电路的作用及解决的关键技术。该技术方案为单部多普勒雷达信息可以被多用衫时共享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诊断控制管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孟昭林 《气象科技》2006,34(Z1):94-98
随着中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网大规模快速建设和发展,传统的维护和技术支持方式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探索经济、实用、高效的远程维护手段和方法日趋必要。鉴于雷达系统硬件设备的维护只能在现场进行,文章探讨雷达软件系统的远程维护诊断的可行性,分析雷达软件系统远程实时诊断监控管理方案。雷达软件系统远程实时诊断监控可为雷达系统维护人员,特别是为雷达软件系统技术人员直接提供远程诊断和控制支持。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双偏振多普勒天气雷达远程监控预警系统的设计背景及实现技术,详细介绍了雷达软件的监控办法。该软件可以远程实时监控雷达的运行状态、软件通信情况、产品传输情况,并通过可视化页面展现给值班人员,有利于及时发现雷达异常,从而保障和提高雷达资料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4.
基于天气雷达径向数据流传输方式,在保持原有监控终端和产品终端不变的基础上,采用C/S架构研发了天气雷达远程实时显示和监控系统。系统由远程传输服务器软件(RTS)和远程传输客户端软件(RTC)组成,实现了天气雷达跨路由远程控制、监控和回波实时显示功能。实践证明远程用户能在网络的任意节点上监测天气过程和控制雷达运行状态,给用户带来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实时监控和使用雷达的感受,也为将来管理部门集中对多部雷达进行实时监控、观察天气过程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雷达远程实时信息提取及显示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13,他引:1  
介绍基于网络通信技术、Web技术和SQL2000数据库,设计开发的雷达远程实时信息提取及显示系统。该系统将多普勒雷达产生的监控信息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数据库;并通过W eb服务器将信息发布出去;当雷达设备故障时系统会通过短信发送报警信息。  相似文献   

6.
蒲晓勇  蔡宏  唐俊  秦建峰 《湖北气象》2007,26(2):179-183
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实时监控系统运用了现代计算机网络、工业控制、数据远程传输、远程控制等多项技术,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自身系统监控、重要参数定标、检测等功能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设计开发,实现了站网内雷达运行状态、定标及报警等相关信息的实时监控,对全面掌握分中心责任范围内各雷达站的运行状况,提高技术保障系统的快速反应能力,以及全面、快速、有效地进行新一代天气雷达系统设备的技术保障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主要概述了新一代天气雷达站网实时监控系统的主要功能、系统结构及关键技术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易丁  王立林  姜修萍 《贵州气象》2004,28(Z1):55-56
分析多普勒雷达远程控制及实时显示中出现的几个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8.
气象数据宽带通信网的建设为实现全国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的实时应用提供了支撑。本文介绍了国家气象中心预报业务支持环境(FOSE)下的,基于准实时PUP产品的高频度全国和区域雷达拼图以及单站雷达产品的设计制作方法和业务化流程。作者参与开发的雷达拼图产品制作服务程序充分考虑了业务实际需求,设计灵活,投入使用以来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9.
五台山站历史气候资料的均一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新一代天气雷达实时监测系统的结构模式和功能,通过TCP/IP通信协议的论述、天气雷达信息量和占用信道带宽的估算,证明基于宽带网络系统通信设计的可行性.同时详细分析了CINRAD/SA天气雷达实时监测信息的结构和存放特点,系统地描述天气雷达监测信息获取、传送和入库的方法,并重点介绍如何编制传输和入库软件,利用TCP/IP两种基本协议(TCP和UDP)以及ADO数据库编程技术,在现有的宽带网络基础上,对天气雷达运行状况实现远程实时监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遵义市多普勒雷达回波实时共享系统的研发和试运行情况,主要包括系统研制的必要性、试运行情况、功能分析及其设计思路、实现方法。该系统的成功开发,丰富了县局获取雷达资料,提高了获取资料的时效性,实现了县局与雷达站同步的雷达资料监测平台;系统较强的可移植性、实用性和容错能力使其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1.
自动气象站网实时监控系统结构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源鸿  敖振浪 《气象》2003,29(1):32-34
针对目前自动站的特点及气象系统现有的通信基础,提出建立自动站网实时监控系统的方法,并从技术的角度,阐述监控系统软件的编制方法,为了实现系统的实时性的要求,在软件中采用了WinSock建立TCP点对点连接技术和多线程技术处理并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开放式平台设计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自动气象站开放式实时资料质量控制平台为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和试验提供统一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平台控制系统对嵌入到平台的各种质量控制方法具有综合应用能力。对各种质量控制方法所得到的质量控制报告进行综合分析。使用该平台,技术人员根据质量控制平台所提供的接口和运行环境,可以独立开展质量控制方法的技术研究和业务化试验工作;业务部门可以根据需要引进相关的质量控制方法投入到业务应用中,并可以将应用效果差的质量控制方法进行改进和取代。2009年4月开始该平台在浙江省进行了3个月的试用,在试用期间共采用5种质量控制方法,对78个自动气象站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和降水量资料进行实时质量控制。试验表明:利用该平台的质量控制方法综合应用能力,使资料检错的准确率提高到60%以上,并且为推进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进程提供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高频海量气象格点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传统实时处理系统数据处理效率不高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高频精细化气象格点数据实时处理系统的总体架构和业务流程,在分析海量高频次气象格点数据特点的基础上,设计和实现了符合气象业务需求的分布式存储模型;利用多通道动态感知技术实现了动态多通道的文件处理和文件到达的快速感知触发;利用实时数据快速处理技术实现基于精准位置寻址的快速数据块定位算法,进而实现数据块的精准定位;利用数据按需实时截取技术实现了在空间范围内按需进行裁剪的截取算法,进而实现数据按需抽取;实际业务应用表明,系统有效地提升了半结构气象数值预报产品数据的实时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靳瑞军  宋薇  王兆宇 《气象科技》2012,40(4):635-641
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和天气图资料,并结合卫星反演云参数产品,对2009年4月18日出现在天津地区的一次大面积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在降水过程中的图像特征和卫星反演云参数分布特点,研究表明:①此次降水是层积混合云降水,主要受到500hPa河套低槽的影响,并配合地面江淮气旋的北上影响;②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图上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初生、发展、维持、削弱四个阶段的特点,风廓线资料比较完整;③MODIS卫星过境时间,天津地区云粒子有效半径均在15μm以上,出现频数最多的云粒子有效半径为25~27μm,大气可降水与自动站雨量站1h降水量的大值区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15.
全国天气雷达数据处理系统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全国天气雷达终端更新》和《全国天气雷达定标》项目的技术规定,研制了一套完整的雷达业务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全国布网天气雷达数据格式统一、产品生成、产品分发和图像回显的全自动化业务,提高了我国天气雷达网的业务质量、以及数据处理和产品应用水平,收效显著。在研发过程中,充分考虑了业务条件、实际要求和探测技术的发展,系统功能丰富,算法先进,接口开放,设计精美,投入业务两年来系统运行稳定。该系统放弃了传统对话框和工具栏的设计方式,创新设计了操作面板控制。文中的研发思路,设计方法,系统特点对我国业务软件的研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气象元数据同步系统的探索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WMO对未来信息系统提出了包括提供在线元数据、数据目录服务和提高元数据定义、收集、归档和交换的标准化水平在内的总体需求,正在建设的"新一代天气雷达信息共享平台"也对解决气象元数据在气象宽带网环境下的全网同步问题提出了现实要求。该文首先从现有气象元数据标准着手阐述同步系统所承载主体——气象元数据在数据发现、数据应用及服务、数据展示和信息冗余度方面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对同步系统的数据一致性模型以及OAI-PMH元数据同步协议等同步机制进行研究,分析FIFO、单调读和单调写等几种典型一致性模型的特点和适用范围以及OAI-PMH协议的可行性,给出同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针对由总体设计思路形成的原型系统进行试验。分析试验结果数据表明:气象元数据全网同步系统原型基本满足符合WMO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气象元数据在广域网分布环境下的多节点同步交换需求。  相似文献   

17.
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建设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强对流天气监测是其预报的基础.国家气象中心强天气预报中心利用多源观测资料(常规和非常规资料)建设了强对流天气综合监测业务系统.强对流天气的监测对象包括积云、地面高温、雷暴、地闪、冰雹、龙卷、大风、雷暴大风、短时强降水、雷暴反射率因子、对流风暴(基于雷达资料)、深对流云及中尺度对流系统(Mesoscale Convective Systems,MCS,基于静止卫星红外1通道资料)等不同时段的分布.发展的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动站资料质量控制技术、强对流信息提取和统计技术、直角坐标交叉相关雷达回波追踪(Cartesian Tracking Radar Echoes by Correlation,CTREC)技术、雷暴识别追踪分析和临近预报(Thunderstorm Identification Tracking Analysis and Nowcasting,TITAN)技术、深对流云识别技术、中尺度对流系统识别和追踪技术,以及闪电密度监测技术等.强对流天气监测系统自动定时运行,其输出数据与MICAPS业务平台完全兼容.该监测系统在国家气象中心的强对流天气预报业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目前已经成为对兰州市及周边地区短时强烈天气进行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方便资料的处理和分析,提高观测资料准确度,为预报员和科研人员分析资料提供方便,通过对雷达数据前端生成和后端处理传输2个过程的分析,找出兰州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数据误差的来源,并进行分析,发现地物回波、雷达天线增益、测量距离等因素和数据插值、坐标转换、远距离多终端传输等因素分别是前端数据产生过程中和后端数据处理传输过程中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天气雷达短时预报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短时预报技术的一些概念和基本内容,并就国内外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的短时预报技术开发进展情况,从临近外推预报和短时数值预报两方面详细叙述了包括雷达资料控制、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测、雷达资料同化等技术研究的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0.
A novel weather radar system with distributed phased-array front-ends was developed. The specifications and preliminary data synthesis of this system are presented, which comprises one back-end and three or more front-ends. Each front-end, which utilizes a phased-array digital beamforming technology, sequentially transmits four 22.5°-width beams to cover the 0°–90° elevational scan within about 0.05 s. The azimuthal detection is completed by one mechanical scan of0°–360° azimuths within about 12 s volume-scan update time. In the case of three front-ends, they are deployed according to an acute triangle to form a fine detection area(FDA). Because of the triangular deployment of multiple phased-array front-ends and a unique synchronized azimuthal scanning(SAS) rule, this new radar system is named Array Weather Radar(AWR). The back-end controls the front-ends to scan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AS rule that assures the data time differences(DTD) among the three front-ends are less than 2 s for the same detection point in the FDA. The SAS can maintain DTD < 2 s for an expanded seven-front-end AWR. With the smallest DTD, gridded wind fields are derived from AWR data, by sampling of the interpolated grid, onto a rectangular grid of 100 m ×100 m ×100 m at a 12 s temporal resolution in the FDA. The first X-band single-polarized three-front-end AWR was deployed in field experiments in 2018 at Huanghua International Airport, China. Having completed the data synthesis and processing, the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results of the first AWR are described here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