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管理模型与模糊带权二次规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济南地下水资源系统保泉供水管理课题为例,分析研究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管理问题。首先建立起地下水资源系统多目标管理模型;然后利用模糊数学理论和权重概念,提出一种求解多目标决策问题的模糊带权二次规划方法,此方法可以同时解决互为竞争、互为矛盾的各目标之间的不可公度性和主次性问题。实际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和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通用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模糊数学方法,选取了6个指标作为评价因子,建立了模糊关系矩阵和评价模型,对南京市的岩溶地下水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反映了南京市的岩溶地下水水质现状,为南京市岩溶地下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辽宁省辽阳市西部地区位于下辽河平原东部的太子河冲洪积扇上,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都十分丰富,著名的特大型水源——首山水源(工业开采量107万m~3/d)即位于冲洪积扇的轴部。为了进一步合理地开发地下水资源,本文采用响应矩阵法探索并建立了本区地下水管理模型,并为当地水资源管理部门采纳和实施,作为今后地下水管理的科学依据,成为一个将要接受实践检验的模型。  相似文献   

4.
吴志红 《地下水》2010,32(2):51-53
在对淮南矿区地下水采样、实验分析以及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应用模糊评价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区内的地下水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地下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对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所引起的环境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制法规,科学管理,加强水源井管理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地下水管理模型在我国实践中存在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文章指出我国地下水资源管理方面的成绩,同时讨论了近年来在这一领域中存在的一些倾向.作者对地下水资源进行优化管理不同于纯经济领域管理的特点,地下水管理模型建立中如何正确处理当地地下水初始流场,求解响应矩阵元素以及选择激励脉冲大小等问题,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段增山 《水文》1989,(6):6-13
本文以系统理论的观点和方法为指导,对平顶山市城市供水水源地——沙、湛河河间地块水源地的地下水优化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文章论述了该地下水资源系统的构成特征和辨识方法,并重点讨论了用“响应矩阵法”建立地下水优化管理模型的前提条件和具体方法;最后依据所建立的管理模型分不同情况对水源地的优化开发与管理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了该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的最佳开发利用与管理方案。  相似文献   

7.
刘斌  封丽华 《新疆地质》2004,22(3):256-261
以乌鲁木齐市柴窝堡供水水源地为例,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和工程技术经济学原理,从水源地地下水可持续开发利用及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角度,探讨水源地合理开发与优化管理问题.研究过程中,在分析研究水源地地下水形成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源地水地质概念模型与地下水流数学模型:利用长序列观测资料,对地下水流数学模型进行了识别与验证.模型识别与验证中,在进行降速场、梯度场两场同时拟合的情况下,又将水均衡分析结果结合起来,提高了模型的仿真性,保证了利用模型进行预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应用响应矩阵法,将最优化模型与模拟模型相耦合,从水源地开发与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观点出发,以供水净收益最大为目标函数,建立了水源地地下水资源系统经济管理模型.最后,利用有限元方法,对管理模型运行后产生的方案进行了模拟预测,评价了系统地下水的A级允许开采量.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出现了30多种水质评价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水质等级与评价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水体污染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地下水水质评价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水质评价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水质评价模式和理论。文章以大牛地气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技术,将GIS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建立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同时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传统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新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中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1)大牛地气田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以Ⅰ类和Ⅲ类水为主,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氨氮超标,水质较差;(2)模糊综合评价法与GIS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的系统化和可视化;(3)相对于内梅罗指数法,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衡阳市区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及分区,从而将本市地下水资源分成A,B,C,D四种区域,并对各区域的开采远景做了详尽的分析。分区结果为区内地下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模糊逻辑T算子和协T算子的地下水水质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地下水水质的模糊综合评判分析方法,选取地下水水质的主要影响因子,借助模糊逻辑T算子和协T算子,编制了有效的MATLAB计算机程序,绘制了隶属度函数的数学图形,对北方某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资料进行了模糊数学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采样点水质为Ⅰ、Ⅱ、Ⅲ级的占96.63%,大部分地下水水质较好,符合饮用水的要求。借助T和协T逻辑算子的模糊综合评判法评价地下水水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地下水质量的优劣是影响水资源可利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对地下水水质进行合理评价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依据。本文根据水质评价的特殊性,就模糊模式识别模型进行了改进,将改进的模糊模式识别模型应用于江阴市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基于熵权法赋权的模糊综合评价及传统模糊综合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模糊模式识别方法对地下水水质评价问题具有较高的数值稳定性和适用性,模糊模式识别法评价的水质级别趋于平均化、中间化,本文提出的模糊模式识别理论模型应用于典型案例地区地下水水质评价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徐州市地下水长期无节制开采和管理不善而引起的多种环境地质问题,建立了与研究区裂隙岩溶含水层相适应的地下水流模型,并运用有限元方法进行求解。考虑到大气降水的多寡及其分配状况是影响地下水资源的最终决定因素,同时建立了研究区大气降水的时间序列模型,并应用于评价该区地下水资源,从而在宏观上为徐州市合理开采裂隙岩溶水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结果对我国其它类似地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谢新民 《水科学进展》1995,6(3):189-197
利用大系统和模糊数学规划理论与方法,分析和探讨了水电站水库群模糊优化调度问题,建立了水电站水库群模糊优化调度模型,提出一种目标协调-模糊规划(IB-FP)法.理论分析和实例计算表明,所建立的模糊优化调度模型和提出的IB-FP法是可行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李晓华  丁雍  斯蔼 《地下水》2014,(1):6-7,20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对中石化天津分公司宝坻水源地奥陶系灰岩地下水水质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采样点水质总体评判级别为I级,说明该区地下水水质较好,而氟离子含量超标是由于地区背景值造成的,这一结论与该区其它研究成果评价结果一致。说明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是一种较实用的地下水水质评判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志刚  孙雪峰 《地下水》1995,17(4):155-160
本文针对我国北方井灌区普遍存在地下水资源不足的问题,以供水总费用最低为目标,研究建立了区域地下水、水面水联合利用的非线性规划管理模型。并将该模型在商丘管理区进行了实际应用,对当地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和引黄工程规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邵景力  崔亚莉 《现代地质》1998,12(2):235-242
对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的特点、建模和求解方法进行了探讨;以包头市为例,建立了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环境等因素的地下水多目标管理模型,并运用层次线性目标规划求解。研究表明,所提出的管理方案不仅可用于包头市水资源的科学管理,还可作为该区国民经济宏观决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龙玉桥  李伟  杨忠平  朱超 《水文》2011,(4):27-34,61
以往的地下水环境健康研究忽视了单个地下水功能对地下水环境健康的决定作用,因此当不同功能的健康程度差别较大时,地下水环境健康的模糊评价结果被平均化,而得到不合理的结论。提出分功能模糊评价方法,并用其评价郑州、开封、新乡和濮阳四城市地下水环境健康状况。结果表明:分功能模糊评价方法不仅可以得到研究区地下水环境的整体健康状况,而且能得到地下水环境不同的功能或属性的健康状况,能够反映研究区地下水的保护、开发和管理的重点。此外,虽然采用数学方法选择评价因子能够避免人类的主观臆断,提高工作效率,但它可能会忽略重要因子或引入扰动因子,所以需要人工检查数学方法筛选出的评价因子。客观赋权方法无法根据各因子的实际意义给出各因子的合理权重,因此需要人工检查和调整各因子权重的分配,从而避免得出错误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8.
基于煤层气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永国 《地质论评》2000,46(Z1):249-253
煤层气经济评价在我国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本文在研究煤层气经济评价特点的基础上,从系统分析角度建立了煤层气经济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建立了某评价区煤层气综合经济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合理的、适用的和可操作的.评价结果可为决策部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淮北市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综合分析 ,建立了淮北市双含水层系统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引入准三维流数学模型进行地下水动态预报及建立地下水管理模型。用线性规划模型提出淮北市地下水资源的最佳管理方案。最后提出开展地下水回灌研究、建立岩溶含水层地下水库、限制发展耗水型工业及用法律和经济手段管理水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基于模糊综合优化模型的地下水质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运海  郑西来  彭辉  王欢  辛佳  张博 《地学前缘》2019,26(4):301-306
在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进行地下水水质评估中,存在地下水质量标准与方法要求的分级标准不匹配以及隶属度绝对化的问题。文中在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基础上,引入相对隶属度概念表征评价指标与水质标准间的模糊关系,从而建立起模糊综合优化模型。应用该模型对青岛市大沽河地下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质量标准符合优化模型对评判标准类型的要求,克服了传统模型存在的标准不兼容问题。指标实测值介于某中间等级时,该等级与左右相邻等级的相对隶属度值均大于0。与绝对的隶属度分布相比,优化模型拓展了指标在各等级隶属度的分布,真实反映了其相对的特征。水源地南部地区(监测井S1和S3)地下水的总硬度、溶解性总固体与其他特征污染物的含量均超过Ⅳ类水质标准,优化模型判定的水质等级也为Ⅳ类水,评价结果符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表明优化模型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