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今年7月9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自上届国际地质大会结束后,美国已花了五年时间为这次大会做准备,现任总统布什亲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组织者向世界各国发出的1号通知达10余万份,会议前后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150条地质旅行路线,其中包括去南极的地质旅行。预计这次大会是自1878年召开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派出以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2.
据外刊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华盛顿召开。该届大会由美国全国科学院和美国地质调查所主办,预计有6000多位地质科学家参加。国际地质大会由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发起,每四年召开一次。它的宗旨是促进地学领域中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与发展。第27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4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日本申请在1992年主办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  相似文献   

3.
第29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8月24日—9月3日在日本京都举行。这是首次在亚洲国家举行的国际地质大会,这对促进亚洲地区的开发和研究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根据1990年12月发出的大会第一号通知的回函,到1991年4月1日已有4078人申请参加大会。中国有289人申请参加这届大会。1989年6月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地质学会已申请举办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这一申请将于京都这届大会上正式批准。  相似文献   

4.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拟于1989年7月9~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我国将派代表团参加。大会期间将广泛交流各国地质科研成果;回顾总结当代地质科学领域主要进展与趋势;讨论地质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已于1989年7月9日—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召开.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5800余人参加了大会.我国派出了由60名地学工作者组成的,以程裕祺教授为首的代表团参加.这次大会的内容包括学术报告、成果展览、工作会议、地质旅行、短训研讨等.学术报告会分14个学科专题192个分组进行.论文总数超过3500篇.初步分析其特点是:1.国际合作性课题增多:2.全球性问题日趋受到重视:3.开展“热门”课题研究;4.宇宙地质学在发展;5.地质学取得一系列新进展.29届地质大会将于1992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第30届地质大会将于1996年在中国召开.  相似文献   

6.
第九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及地质大会于1979年5月10日至6月2日在美国召开。参加这次会议有三十多个国家,近一千名代表。大会开幕式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的国务院会议厅举行,负责科技的助理国务卿和美联邦地质调查所所长等都在开幕式上讲了话。学术交流活动在美国伊利诺斯州厄巴纳市的伊利诺斯大学举行,各国向大会提交论文近五百篇,内容包括石炭纪地层,古生物门类化石的研究,沉积岩相及古地理、古气候、煤田地质及煤岩等方面。 国际石炭地层及地质大会每隔四年举行一次,前八届大会均在欧洲举行,而这届大会是首次在美洲国家召开。今年是美国地质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因此东道国美国对这次大会十分重视,安排了十五条的野外地质路线参观,在会议期间,还配合有地质展览,幻灯影片,科学家会见会以及古生物化石产地的专门参观等活动。  相似文献   

7.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以程裕淇教授为团长、叶连俊教授等为副团长的中国地质代表团参加了这次大会。代表团由地矿部、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统配煤矿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等12个部门60名代表组成。加上通过其它各种渠道,我国参加会议的学者过百人,是1976年以来我国参加国际地质大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其中来自江苏的代表有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李星学、吴望始、金玉玕、陈丕基、孙伟国和周祖仁:中国矿业大学刘焕杰以及南京大学杨怀仁和张忠英。现将本届国际地质大会的情况作一介绍,以飨广大地质工作者。  相似文献   

8.
据《地质时报》(《GEOTIMES》)报道,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将于1989年在美国华盛顿举行。自1933年以来,这在华盛顿还是第一次。会期从7月9日至19日。会议采取讨论会、讲座、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以求深入探讨基础地质和应用地学问题。会议后期,还有40多个专题讨论和学术交流,以及矿产地的地质参观。会议前后,约有100条分布在全美的野外地质旅行路线可供参观,其中包括阿拉斯加和夏威夷。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达特茅斯学院的查理斯·厄·德瑞克(Charles L.Drake)说:“为了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七届国际地质大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四日至十四日在莫斯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112个国家,约6000余位代表东道主苏联最多达2500余人,外国代表以美国为最多达340人。中国地质代表团以地质矿产部朱训副部长为团长,共78位地质科技工作者组成。大会收到论文摘要5768篇,苏联居多,外国代表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美国352篇,我国提交315篇。大会分设二十二个学术分组讨论会,其中水文地质学列为第十六分组。本组会议召集人,为上届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主席吉伯特、克斯坦尼教授[G.CASTA-  相似文献   

10.
《第十届国际石炭纪地层和地质大会》于一九八三年九月十二日到十七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前、会后都组织了地质旅行。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来自西班牙、葡萄牙、法国、英国、东德、西德、波兰、苏联、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中国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其400多名代表。我院杨起教授和张爱云副教授出席了这次大会。  相似文献   

11.
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部分学术计划1996年8月4日—14日将在北京召开第30届国际地质大会,大会主题学术报告将着重于大陆地质研究的新进展,全球地质环境的变化与保护,21世纪能源和矿产资源似及地质科学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等问题。大会专题讨论会中与地层...  相似文献   

12.
四年一度的国际地质大会(IGC)可以称为“地球科学的奥林匹克盛会”,世界各国学者会聚一堂,盛况空前,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丰富多彩,充分展现了当前地学研究的水平和最新动向。 1 大会概况本届地质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历时11天(8月24日至9月3日),与会者来自世界各地85个国家和地区,共4500人左右。其中日本学者人数最多(1700人),其次为美国、  相似文献   

13.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89年7月9日至7月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参加本届大会的代表共5888人,来自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地质代表团由地矿部、中科院、国家教委、冶金部、化工部、统配煤矿总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国家建材局、国家地震局和国家海洋局12个部门60名代表(其中煤炭系统3人)组成。本届大会共收到论文摘要4000多篇,列入报告和展讲议程的3000多篇。我国代表团向大会提交论文集(英文版)4册,共120篇论文,其中50篇论文进行了宣读和展讲。  相似文献   

14.
2011年5月25日,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其官方网站(www.34igc.org)发布大会2号通知书。定于2012年8月5—10日在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召开的第34届国际地质大会将组织举办涉及37项专题(Theme)的219个研讨会(Symposia)。  相似文献   

15.
第27属国际地质大会于1984年8月4日至14日在莫斯科召开,这是国际地质界每隔四年开展学术交流的大会。来自112个国家,5574名代表出席了本届大会。中国代表团由78人组成。会议分设22个专业分组和9个专题报告会。国际地科联所辖下属组织也在会间举行工作会议。宣读论文4000多篇。有1500人参加会前、会间及会后80条路线的地质旅行。配合大会的召开,在苏联国际贸易中心举办了有21个国家116个单位参加的地质机械、仪器、设备,以及地质成果的展览。这次大会是一次检阅八十年代初期地质科学世界水平的大会,从中有可能窥视当前国际地质  相似文献   

16.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IGC)1989年7月9日至19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约6000人出席了这次大会。这次大会检阅了各国地质科学工作者在过去五年中取得的最新科学成果,共收到学术论文摘要3000余篇,出版了三卷论文摘要集。这些论文被划分为14个学科专业组,231个专题,其中大部分是以口头发言在会上宣读的,少部分以张贴形式展出。与学术报告同时进行的还有丰富多采的专业展览。面积约12000平方米的展  相似文献   

17.
被誉为世界地学界“奥林匹克”盛会的国际地质大会的第30届大会将于1996年8月4日~14日在北京召开.我国做为主办国,为了办好首次在中国召开的这届大会,不负世界的重托,国务院和北京市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这届大会将由中国地质学会、地质矿  相似文献   

18.
《地球化学》1972,(3):325-325
从第九届国际第四纪会议(Ⅸ INQUA CONGRESS)发出的第一次通知书中得知,这次会议将于1973年12月2日至10日在新西兰南岛的克赖斯特彻奇召开,会场设在坎特伯里大学.会期的前后进行地质旅行。会议按通例包括大会、分组会、座谈会和委员会。 分组会预定如下: 第一组:第四纪环境和过程。①地质和地貌现象;②土壤现象;③气候;④海岸线;⑤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⑥湖沼学。  相似文献   

19.
第二十九届国际地质大会于1992年8月24日至9月3日在日本京都市国立京都国际会馆举行了。大会收到论文摘要7028篇,来自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名地质学家参加了会议。大会设26个专题,226个子专题。本次大会有以下几个特点:1.开拓出一些崭新的学科。例如:地质的韵律  相似文献   

20.
为我国工程地质学术界和工程地质工作者所瞩目的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将于1986年10月20—25日在南美洲的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此次大会由阿根廷工程地质协会和国际工程地质协会阿根廷国家小组负责筹办.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作出了对此次大会的积极响应,详细研究了我国工程地质工作者参加大会的各项准备工作,成立了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进行我国参加大会的论文征集工作.我地矿部联系人为地矿部水文工程地质司总工程师戴广秀.第五届国际工程地质大会分为六个专题组及两个讨论会,按排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