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推进大幅度学科交叉为主要宗旨的"第二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成功召开。来自同济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科  相似文献   

2.
第二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IIOE-2)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纪念首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International Indian Ocean Expedition,IIOE)成功实施50周年,进一步推动印度洋多学科交叉的新认识,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Oceanographic Commission,IOC)、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ientific Committee on Oceanic Research,SCOR)和印度洋全球海洋观测系统计划(Indian Ocean Global Ocean Observing System,IOGOOS)在2015年联合启动了第二次国际印度洋科学考察计划(Second International Indian Ocean Expedition,IIOE-2,2015—2020年)。本文简要回顾了首次IIOE的发起、实施和主要成果,介绍了IIOE-2的主要内容和我国的优先参与方向,呼吁我国科学家将IIOE-2与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相结合,更加积极地参与IIOE-2国际合作,推动在印度洋环流与气候、海洋生态系统与可持续发展、地球生物化学循环、海底科学等领域取得新的科学进展。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你知道什么是地球系统科学吗?当然知道,不然怎么会来开会呢。其实并不见得。眼下"地球系统"走红,出书、上课、开会都喜欢叫"地球系统科学",实际上指的并不都是一码事。"各门地球科学加起来,就成为地球系统科学",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误解。十多年前我国出过一本一千多页的巨著,地球科学所有分支应有尽有,由各路名家分头介绍本学科的发展,书名就叫"地球系统科学"。多年来通行的"地球系统"  相似文献   

4.
《科学引文索引》( SCI)是世界 6大检索系统之一 ,主要收选国际范围内期刊的数、理、化、农、林、医、生物及地学等科技文献 ,普遍认为收录的科技论文主要反映了世界基础科学研究的水平。1 999、2 0 0 0年 SCI( 370 0余种期刊统计 )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均为 1 4种 ,与地学有关的有 :科学通报 (英 )、中国科学 D辑 ;2 0 0 0年 SCIE扩展版 ( 5 80 0余种期刊统计 )收录的中国大陆期刊 63种 ,属地学类的有 :科学通报 (英 )、中国科学 D辑 (英 )、地质学报 (英 )、岩石学报 (中 )、中国海洋工程 (英 )、地球物理学报 (中 )。科学活动中创新与…  相似文献   

5.
20 0 3年 4月 6— 1 1日 ,由欧洲地球物理协会(EGS) ,美国地球物理协会 (AGU)和欧洲地球科学学会 (EUG)共同举办的 2 0 0 3年度联合学术大会在法国尼斯召开。会议的主题包括以下 1 4个领域 :固体地球科学(包括动力地质学、地震学、构造及沉积过程、地磁及岩石物理、火山学、地球化学及岩石学 )、测地学、水文学、海洋科学、大气科学、气候学、太阳—地球系统科学、太阳系与行星科学、地球物理中的非线性方法研究、自然灾害、生物地球科学、低温层研究、能源—资源—环境问题研究、地球物理仪器等方面。大会还有协会内部的一些会议和研讨…  相似文献   

6.
空间信息系统原理(一):空间信息系统及其结构与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地球系统科学、地球信息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和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有关空间信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作为空间信息系统系列论文之一,简要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SIS)、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及其与一般信息系统的联系与区别,着重介绍了空间信息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功能。  相似文献   

7.
正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而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国际海域(公海)总面积约为2.517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49%,是地球上最大的具有特殊法律地位的政治地理单元;国际海域的海底蕴藏着多种自然资源,是地球上尚未被人类充分认识和开发利用的潜在战略资源基地。同时国际海域多半位于深海,在地球科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等许多领域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蛟龙"号于2012年7月在马里亚纳海沟试验海区创造了下潜7062米的中国载人深潜纪录,同时也创造了世界同类作业型潜水器的最大下潜深度纪录,实现了我国深海技术发展的新突破和  相似文献   

8.
1994年2月,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召集我国21位地球科学院士在北京召开了“上天、入地、下海—地学新技术新方法咨询”(入地部分)会议。会议认为,当前世界地球科学研究已迎来新的阶段,我国不应再错失良机。 汪品先院士和中科院海洋研究所秦蕴珊先生指出:深海钻探(DSDP)/大洋钻探(ODP)是“下海”再“入地”的巨型国际地球科学合作计划,是研究地球系统演化的最佳途  相似文献   

9.
正现代地球科学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正在整体地进入转折期。随着观测视角的拓展和分析计算手段的进步,今天的地球科学已经上升到"系统科学"的高度。从前为了现象描述而越分越细的地球科学,如今又回过头来形成"地球系统科学"。不办开幕式、不设主席台、院士与研究生平起平坐,7大主题、25个专题、以"汉语"作大幅度的跨学科深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7月2日至4日,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在上海召开。"地球系统科学大会"是地球科学领域以华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大幅度跨学科交叉的学术会议,其前身为已召开两届的"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2010年夏季在上海召开的"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有来自海内外86个单位近500位华人学者参加会议。2012年7月2日至4日在上海召开的第二届会议,共有来自海内外125家单位的800余位华人学者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在总揽国内外大局、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基础上作出的新部署,充分体现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海洋作为地球的主体,对地球生态系统有着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推进中国国内和海外华人地球科学家之间在地球科学前沿领域的有益交流和合作 ,IPACES( International Professionals for Ad-vancement of Chinese Earth Scien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将于 2 0 0 2年6月 2 6— 2 8日联合在上海举行“亚洲构造 :从大陆到边缘海到岛弧”学术研讨会。IPACES是由海外杰出华人地球科学家组成的一个非盈利学术组织 ,该组织致力于促进中国地球科学的发展 ,成立以来已为此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本次研讨会的目的旨在将亚洲和西太平洋作为一个统一的地球动力学系统 ,探讨其中具有全球意义的…  相似文献   

13.
1.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创造了我国航海史上( )的记录;2.中国第二次北极科学考察是10年来国际上规模最大、科学最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经过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简称CSCD)的定量遴选、专家定性评估评议,本刊入选2015—2016年度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并再度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第七版),以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此次是本刊首次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是继"中文核心期刊"(第六版)后的第3次入编《中文核  相似文献   

15.
罗贤 《海洋信息》1994,(5):13-14
在卫星遥感领域,美国宇航局(NASA)除致力于地球观测系统的多传感器、多学科、多门类综合观测地球的计划实施外,还积极推行专用地球探测卫星计划。这些专用遥感卫星是NASA探测地球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宽视场海洋观测传感器(Sea WIFS) SeaWIFS的目的是用于全球海洋水色测量,是海岸带水色扫描仪(CZCS)的后续。SeaWIFS将由轨道科学协会(OSC)发射。其数据卖给NASA。  相似文献   

16.
在大陆和大洋地区,莫霍不连续面代表从地壳到地幔之间的、由地震所定义的一级声阻抗界面.探测莫霍面这个前沿科学问题是许多地质学家梦寐以求的科学目标,但却受到技术的限制而至今未能实现.今天,IODP(综合科学大洋钻探计划)的"地球"号科学钻探船,对于钻探洋盆地壳而到达莫霍面,在技术上已没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2017年5月8-9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以下简称"海洋国家实验室")组织召开了2017年第5期鳌山论坛,10名院士及200多位专家学者济济一堂,围绕"一带一路"战略,聚焦印度洋-太平洋海底过程与资源效应,开展了多角度、跨学科的广泛研讨和深入交流(封底)。论坛分为三个专题、二十六场报告进行,主要包括了深海深地动力、深海深部生物圈、深海深时环境等不同深度、不同尺度的研究主题,旨在通过发展"两洋一海"区域地球科学理论,深入探索板块构造动力学机制,从而更加深刻了解"一带一路"相重叠的特提斯构造域,认识区域资源分布规律,加快中国的大洋钻探及向深海、深地进军的步伐。  相似文献   

18.
2 0 0 2年 3月 1 8— 2 2日在日本海洋科技研究中心联合召开了 ODP SCICOM/ IODP IPC会议 ,即 IODP的第二次 IPC(计划委员会 ,相当于 ODP中的 SCICOM,是 ISAS的最高学术机构 )会议。会议主要听取了 ODP运作报告、工作报告、航次 ( 1 95、1 96、1 97)的科学报告等。会议讨论的重要内容是“ODP L egacy”报告 ,主要内容包括地球环境动力学和地球内部动力学等。会议听取了日本、美国、欧洲、加拿大、中国等国家在准备 IODP方面的进展汇报 ,中国代表介绍了中国参加 ODP4年以来的总结和对进行 IODP所做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地球地表环境3个极端分别为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被誉为地表"三极"。本文提出深地动力系统的"三极",分别为Tuzo、Jason和东南亚环形俯冲系统,这"三极"主体发育于海底之下的深部地幔,因此称为海底"三极"。地表"三极"和海底"三极"统称地圈"六极",是全球变化(变暖或变冷)、深时地球、深地动力、地球系统、宜居地球等地球科学前沿研究领域难以回避的研究对象,是地球多圈层相互作用的6个纽带和突破口,也是寻求地球系统动力学机制的关键所在。Tuzo和Jason是现今分别位于大西洋、太平洋之下的大型横波低速异常区(LLSVP),它们控制了大火成岩省、微板块的形成和演化,也控制了集中式火山去气作用,进而引起大气循环变化;它们还不断衍生微板块,并将其向北驱散,这些微板块围绕东亚环形俯冲系统不断聚集,导致大量物质深俯冲,促进深部物质循环,同时,在岛弧地带释放大量温室气体,改变地表系统大气环流;板块聚散伴随海陆格局变迁,同时,也改变着全球海峡通道、高原隆升和垮塌,调节着地表流体系统的运行:包括海洋环流和大气环流。冰盖形成与演化也受其控制。海底"三极"也是地史时期超大陆聚散的根本控制因素,而地表系统的百万年内的多尺度周期性变化主要受公转偏心率、地轴斜率和岁差控制,气候变化受热带驱动和冰盖驱动双重控制。总之,尽管早期地球以后逐渐具有地球宜居性,但地圈-生物圈相互作用极其复杂,地圈"六极"研究可作为宜居地球研究的突破口和生长点。  相似文献   

20.
科学珍闻日本"地球"号深入地底7000米揭暖化之谜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载着科学家启航,在东京以南一处水深2500米的太平洋水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