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及其关键问题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现行水环境功能区划存在的6大问题,提出了以景观生态学、流域管理和水生态服务功能等为理论基础的,以水生态分区、水生态系统完整性评价、冲突分析等为区划途径的流域水环境功能区划。该区划方法及技术路线充分体现了国外趋势与国内管理要求:流域尺度、协调思想、因地制宜和动态性,并重点分析了概念内涵和技术操作程序。同时针对此区划的2大关键问题——协调人与自然、不同利益者冲突问题和确定分类管理功能区——提出了思路与解决途径。本研究有效地权衡了人类需求功能与水生态需求功能,协调了跨界冲突问题以及综合考虑了水资源利用、水环境改善和水生态保护的相互关系,为我国未来水环境管理和流域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河流功能区划方法及实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流功能区划是规范和引导各类河流功能开发利用行为的基础工作。按照中国河流功能属性特点并考虑流域管理的需求,分析了河流功能区划的理论依据和区划原则,构建了由属性层、区划层、指标层和管理层4个层面构成的河流功能区划体系,给出了河流功能区的区划方法和具体的操作步骤。以太浦河为例进行了河流功能区划实例研究,提出了太浦河河流功能区划成果及其管理目标与对策。结果表明,提出的河流功能区划的方法是合理、可行的,能够为河流管理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
为从赋存条件和水资源管理两个层面进行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建设的区划研究,实施技术与管理的结合,通过分析水文地质条件、水动力条件和水化学条件,结合水资源管理分区,建立了安阳市地下水源热泵系统水资源管理区划评价体系。采用云模型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进行了一级评价,在此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管理分区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完成二级评价,将研究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划分了3个等级。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地下水源热泵系统适宜发展区面积为117.45 km2,主要分布在安阳河冲洪积扇扇体中心强富水区,部分分布在扇缘的外围区域;限制发展区面积为459.26 km2,分布在扇缘的西南和北部丘陵弱富水区以及扇体中心的地下水降落漏斗区;禁止发展区面积为24.02 km2,分布在水源地和南水北调保护区以及铁路和高速公路两旁,在研究区交错分布。在适宜性分区的基础上结合水资源管理的区划研究更全面合理,可为地下水源热泵系统科学布局及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一级分区成果,以西南林耕自然资源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符合区域特征的要素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区划方案对西南林耕自然资源大区进行二级、三级区划,将其划分为6个自然资源亚区(二级区划)和11个自然资源地区(三级区划),并对区划单元内的自然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区内自然资源以森林、耕地和草原为主,1990—2018年,自然资源变化主要表现为森林、耕地和草原三者间的相互转变,森林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分布于贵州和重庆的地区,森林和草原、耕地和草原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分布于云南和陕西的地区。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集中分布于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各类资源相互之间有明显转变,但面积在总体上基本保持动态平衡,表明自然资源的转变在合理范围内,其中四川盆地内的耕地和广西西部的森林受保护较好。各区划内优势资源明显,区划间变化特征彼此相异,可为全国或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配置、国土空间规划等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5.
随着上海地面沉降由缓慢沉降阶段进入到微量沉降阶段,地面沉降防治管理进入了分区管控的新时期。结合当前地面沉降发育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通过地面沉降防治管理区划,从区域地面沉降分区管控、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管理、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治等方面研究了地面沉降防治分区管控方法,为地面沉降防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基于上海市流砂的特征及分布,构建了流砂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流砂灾害的风险评价、分区及管理区划。首先,根据②3、⑤2和⑦层粉砂性土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危险性分析及分区;其次,基于行政区划、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统计类指标完成了易损性分析及分区,在此基础上对上海流砂地质风险做了综合评价和分区;最后,结合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关于经济和城市重点项目建设内容,提出了十二五期间流砂地质风险防治管理区划方案。其成果将为上海市地下工程(含基坑工程、地铁隧道、地下商城等)的勘察、设计、施工和运行中可能的流砂灾害的监测、预报及防治等提供指导及地质依据,并为管理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中国西南地区自然资源的动态变化特征,基于中国自然资源综合区划一级分区成果,以西南林耕自然资源大区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符合区域特征的要素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按照区划方案对西南林耕自然资源大区进行二级、三级区划,将其划分为6个自然资源亚区(二级区划)和11个自然资源地区(三级区划),并对区划单元内的自然资源动态变化进行了特征分析。研究区内自然资源以森林、耕地和草原为主,1990—2018年,自然资源变化主要表现为森林、耕地和草原三者间的相互转变,森林和耕地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分布于贵州和重庆的地区,森林和草原、耕地和草原之间的相互转变主要分布于云南和陕西的地区。建设用地明显增加,集中分布于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各类资源相互之间有明显转变,但面积在总体上基本保持动态平衡,表明自然资源的转变在合理范围内,其中四川盆地内的耕地和广西西部的森林受保护较好。各区划内优势资源明显,区划间变化特征彼此相异,可为全国或西南地区的自然资源配置、国土空间规划等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杨磊  黄敬军  陆徐荣 《江苏地质》2014,38(2):298-301
以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下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2个属性层、3个准则层、6个约束层和12项指标构成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区划指数,并借助MapGIS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区划结果可视化表达。区划结果符合地下水污染预防为主与分区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9.
以某地区地下水污染调查成果为基础,基于地下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建立了由1个目标层、2个属性层、3个准则层、6个约束层和12项指标构成的地下水污染防治区划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采用加权平均综合指数模型计算区划指数,并借助MapGIS技术进行相关数据处理和区划结果可视化表达。区划结果符合地下水污染预防为主与分区防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小秦岭矿区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地貌部位、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和程度各异,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同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尽快开展小秦岭地区风险区划、加强管理、注重宣传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通过华北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及动态变化的研究,能够详细掌握该区自然资源分布规律和演变趋势,为自然资源统一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撑。在前人划分出的华北草耕自然资源大区基础上,遴选森林、草原、湿地和水资源等陆表自然资源分类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地形地貌、气候等要素指标,利用网格赋值法,开展1990—2018年综合区划工作,划分出11个二级自然资源亚区 和18个三级自然资源地区,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华北草耕自然资源大区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动态变化特征,得出: 1990—2018年南部自然资源亚区自然资源主要变化情况是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 北部一些亚区自然资源主要的变化情况是草地转换为森林、耕地和荒漠等。华北草耕自然资源大区的进一步区划对自然资源精细化管理和华北地区典型区域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特征的掌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榆神矿区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连娟 《中国煤田地质》2005,17(5):47-49,54
榆神矿区属我国内陆干旱区,水资源贫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矿山开发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可以归结为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排平衡状态的破坏和水质污染的问题.针对影响水环境变化的因素提出开展采煤保水研究、调整矿山开发规划、矿水污染治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是西北内陆河流域干旱半干旱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生态因子和环境因子。当前缺乏针对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特点的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管理指标确定方法研究,无法为西北地区开展流域水资源管理生态保护提供技术支撑。本研究基于地下水可持续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原则,提出了一套确定西北地区地下水水量-水位双控指标的技术方案。采用“以位定量”的思路,依据指标监测井代表的不同地下水功能区的地下水管理水位,确定水位指标区间值;将通过天然植被排泄的地下水量作为不可袭夺的排泄项,以数值模拟方法预报求解满足水位指标约束的地下水开采量,计算水量指标区间值。以民勤盆地为研究区开展示例研究,依据技术方案计算得到水位指标的下限阈值为埋深5.00~49.37 m,上限阈值为埋深0.00~5.00 m,水量指标上限为6 000×104 m3/a,下限为10 000×104 m3/a。采用2012—2016年区内实际开采量和监测水位变化趋势进行验证,当开采量在水量指标区间内运行时,水位也基本在水位指标区间内变化。该技术方法可以为西北地区开展双控管理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cological degradation of river systems, research on how to restore damaged river ecosystems has become a high priority. Characterization of river functional regionaliza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adaptive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which could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for the river restoration and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is paper, the Songhua River in Harbin city is selected as a study site. The river functional assessment value is determined both in quality and quantity by the multiple-indices evaluation method. Then, the study area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 in the longitudinal direction, consisting of an ecological protection area, a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area, a transition area, and an ecological restoration area. Furthermore, river regionalization can be established and analyzed in the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temporal perspective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the Songhua River. This paper proposes measures and contents for the regulation of river functional zoning.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综合区划是自然资源统一管理与利用的基础,其动态变化是自然资源合理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科学依据。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候寒冷,分布着除极地以外的最大冰川遗迹,极端的环境和气候对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选取含冰川积雪在内的14个指标,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采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自然资源综合指数进行空间聚类,采用“自上而下”演绎法和“自下而上”归纳法相结合确定研究区自然资源综合区划的等级和范围; 探讨了1990—2018年青藏高原综合区划的变化,分析了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特征以及空间差异。研究成果清晰地认识了青藏高原的自然资源关系和演化趋势,为区划的多学科交叉应用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6.
Yin  Chao  Zhang  Jinglei 《Natural Hazards》2018,91(1):129-147
Regional differences in China’s natural landscape invol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distributions of debris-flow disasters along highways (DFDHs), which makes it very difficult to forecast, identify, and provide early warnings for such disasters. Previous research mainly focused on single-gully debris-flow disasters or a number of debris-flow disasters with simila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uld not reflect the inherent mechanisms leading to the occurrence of DFDHs. Hazard regionalization of DFDHs in China can clarify the priorities and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different areas in China, and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macro-policy formulation. We identify the hazard sources of DFDHs, extract hazard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calculate the weight of each indicator using a cloud model-improve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We draw basic maps of assessment indicators and perform a spatial analysis of hazard of DFDHs using ArcGIS, and a hazard regionalization scheme for DFDHs in China is develop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gree of hazard of DFDHs in China ranges from 1.000 to 7.900. China is divided into low, moderate, severe, and extremely severe hazard areas. The extremely severe hazard areas are the Loess Plateau (north part of the QinBa Mountain area), the Taiwan–Wuyi Mountain area, the Sichuan–Yunnan Mountain area, and the Tianshan–Kunlun Mountain area.  相似文献   

17.
区划方法在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璇  周丰  周璟  王心宇  郭怀成 《水文》2014,34(4):21-27
区划方法是目前国际上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常用方法,是近20年水文学界热点问题之一。本文通过介绍当前国际应用区划方法解决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问题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和应用前景,为国内无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文章将区划方法分为3类:临近流域替代法、水文相似流域替代法和回归法。通过文献梳理及案例分析,本文指出各类方法的问题、适用范围及不同资料条件下方法选择。最后,通过对国际上无资料地区水文预报的总结分析,提出我国无资料地区研究亟待解决的5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地下水功能评价可视化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辅助专业人员进行地下水功能评价与区划,以区域地下水功能评价理论为依据,在Visual Basic 6.0环境中,开发研制了地下水功能评价的可视化平台.通过数据输入、数学运算和数据输出等功能模块,实现地下水生态功能、资源功能和地质环境功能评价过程的自动化和可视化,并在华北平原滹沱河流域示范应用.结果表明,软件操作简单,计算结果可靠,可为地下水功能区划提供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