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广袤无限的天空,看起来像一个庞大的圆球,天上的日月星辰好像都镶嵌在这个球面上,这个假想的以观测者为中心、以无限大为半径的球体,就是天球。天球上主要有四个重要的大圆圈:地平圈、子午圈、天赤道、黄道,它们在天球上两两相交,且彼此相互平分(如图1)。由于它们是天球坐标系中最重要的大圈,所以,要实时描述天体在天空中的位置,观测者头脑中必须对这四个大圆圈在天空中的实时位置和走向有清晰的了解。不管我们立足何处,只要我们极目远眺,地平圈好像总是显而易见的——它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平面向四周无  相似文献   

2.
一、天体的周日视运动 在晴朗的夜晚,仰望天空,眼前像有一个半球形的夜幕天穹,上面点缀着无数星星,感觉自己仿佛是处在这个天穹的中心,这就是人们对“天球”的印象。天文学家为了研究天体的位置和天体的运动引入天球的概念,定义天球是以地心为中心,以无穷远为半径的假想球,所有天体都分布在天球上,地球自转轴的延伸叫天轴,天轴与天球的交点叫天极。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转,人们不觉地球运动,却看到所有天体都围绕着天轴自  相似文献   

3.
用主光线法对正在研制的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焦面上天体成像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在焦面上确定天体位置的方法,导出了天体在天球和LAMOST实际焦面上一一对应的位置关系。本的方法可用于焦面上光纤位置的确定,同时,也为已知天体在焦面上的位置确定其在天球上的位置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了小视场照象象场畸变小的长处,解出可应用于小视场的天球球面坐标与底片理想坐标的简化关系式ξ=(α-A)·cosδ,η=δ-D。研究了小视场底片上天体的相互关系的变化,并讨论了怎样将众多小视场图象联结成包含有标准星、特测星的大视场天区的可能性,从数学上“微分”的概念出发,给出一种近似定位方法的理论计算证明。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新兴的光电器件(如电荷耦合器件CCD),可以充分发挥其量子效率高的长处,又解决了应用于照象天体测量的视场过小的缺点,能仅仅使用这类装置快速、准确地测定待测天体的位置。尤其对暗天体的定位可以显出这一方法的长处。  相似文献   

5.
低年组和高年组1.大气折射.天顶距(Z)的定义是从天体到观测者的天顶的角距离(在天顶时 Z=0°,在地平时 Z=90°)。大气折射效应会使天顶距的测量值(Zm)与实际的天顶距(Zt)相比有所减小,减小的值为 R(以角秒为单位)。下表可以用于海平面处温度为10℃时的观测。对于小于某个值 ZF 的天顶距Zm,一个近  相似文献   

6.
在浑天说千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浑天家以人(观察者)为中心对日月星辰的周日(每天)和周年(每年)视运动规律进行了日益完善的描绘和解释。早在战国年代,中国古代哲学家慎到在《慎子》一书中言:"天体如弹丸,其势斜倚。"认为天是一个整球体,不同于盖天说的天如半球形的圆盖。这只是处于萌芽状态的浑天说,但却道出了浑天说与盖天说的最重要区别。盖天说认为半球形的天总是盖在大地之上,永远不会没于地下,而浑天说的天则是球形的。地在天中,天球的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日月星辰都处在天球上,可以随着天球的旋转而东升西落。  相似文献   

7.
地平坐标系     
上一次,我们谈到了所有的天体看起来都好像镶嵌在一个巨大的天球上,而由于地球的自转,每天整个天球连同上面的恒星绕天极旋转一周,称周日视运动;在我们看来,恒星之间的相对的位置随时间没有变化,而人们把天球上的恒星划分到一个个星座当中。然而,星座只是对天体方位的一个粗略的描述,如果希望更加精确地、定量地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  相似文献   

8.
新参考系的引入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观测、参考架、模型、时间尺度精度的不断提高和完善,国际天球参考系(ICRS)被引入使用,IAU2000年大会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新的天球中介极(CIP)、新的天球中介原点(CIO)、新的岁差一章动模型和新的UTI定义等,并定义了新的中介的运动参考架,由此给天体测量学带来很大的影响,天体测量学的内容和实践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化。据此,对天体测量学的术语、概念和定义的变化作了描述,并讨论了变化的原因和对天体测量学的影响。新的一套天体测量理论和方法正在变更之中,我们应及时跟上这个领域的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9.
环火卫星运动的坐标系附加摄动及相应坐标系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处理地球卫星相关问题类似,在研究和处理环火卫星(尤其是低轨卫星)的轨道问题时,宜采用火心历元平赤道坐标系,即火心天球坐标系,其xy坐标面和x轴方向就是相应的平赤道面和平春分点方向.与地球的岁差章动现象类似,在该坐标系中,火星赤道面在空间的摆动同样会引起坐标系附加摄动.采用类似对地球岁差章动的处理方法,在一定精度前提下,基于IAU2000火星定向模型,处理了火星赤道面摆动中的岁差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岁差对环火卫星轨道的影响,给出了相应的火星非球形引力位的变化及其导致的卫星轨道的坐标系附加摄动解,其表达形式简单,引用方便.与高精度数值解的比对表明,该分析解能够满足通常的精度要求.因此,在处理环火卫星(即使是低轨卫星)轨道及其相关问题时,可以采用统一坐标系:火心天球坐标系.而不必像当初处理地球卫星那样,为了避免计算坐标系附加摄动而引进一种混合型赤道坐标系,即采用瞬时真赤道面和历元平春分点方向作为其xy坐标面和x轴方向.在统一坐标系的选择下,实际工作中就不会存在坐标系转换的麻烦.  相似文献   

10.
春分点     
编者按:天球与地球上有一些基本的线圈与基本点,诸如春分点、本初子午线、大地水准点等等,它们的来龙去脉是天文爱好者想知道的。从本期起,将陆续予以介绍。春分点是天球上的一个基本点,是计量天体的赤经与黄经的起点。天球是一个假想的球面。人们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述了国际天球参考架的发展历史和现在射电参考架的现状—基准源选择的标准和参考架的稳定性。描述了地面上光学观测在依巴谷参考架的维持和加密的一系列工作。介绍由天体测量卫星GAIA和SIM给出的天球参考架可能逵到的精度。详述了在今后十年中地面天体测量的作用以及正在开展有关天球参考架的研究课题 ,同时也列出了我国正在和即将开展天体测量的几个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2.
恒星与行星现在我们已经知道,日、月、行星和恒星在天空中都是沿着各自的视运动轨道,有规律地运动着。所谓天体的视运动,就是指地面上的观测者直接观察天体在空中的运行,而非天体在宇宙中的实际运行。天体的视运动分为周日视运动与周年视运动。  相似文献   

13.
星盘(Astrolaabe)是古代天文学家、占星师和航海家用来进行天文测量的一种重要的天文仪器,也是机械模拟计算机。其用途非常广泛,包括确定和预测太阳、月亮、金星、火星等天体在天球中的位置,确定本地时间和经纬度,三角测距等。  相似文献   

14.
星图的使用方法太原读者张明来信要求介绍星图的使用方法。现在使用的星图大致分两种,一种是活动星图,另一种是星图手册。活动星图是将天球、地球的赤道面重合,天球的天极、地球的地极有一条共用的轴线,以.极点为圆心,把天球上的恒星位置和地球某一指定的纬度的地平...  相似文献   

15.
从内侧看的戈托尔夫天球仪 以上各期我们所介绍的天球仪都是倒过来看天空,也就是观测者是假想自己在天球之外看天球,这与我们实际看到的星空和星座刚好相反。本期我们介绍的戈托尔夫天球仪是第一个从内侧看的天球仪,它的目的之一就是要给人准确的天穹的概念,并能演示相对于其黑色背景上的星空和星座。  相似文献   

16.
2月天象指南     
术语和图标若无特别说明,天象介绍中使用的时间均为北京时间;赤经和赤纬赤道坐标系统所使用的经度和纬度,用来描述天体在天球上的位置,与地球表面的经度和纬度类似;合行星、月球、恒星、深空天体相合,指它们的赤经相同的时刻。  相似文献   

17.
前言     
星表和天球参考系的研究是基本天体测量的主要任务,在这方面我国过去也曾做过一些工作,陕西天文台的“我国授时赤经星表”和北京天文台的“等高总星表”在国际上有很好的声誉;可是严格地说它们仍应属于时纬工作的副产品,而基本天体测量的子  相似文献   

18.
试题原文请参阅《天文爱好者》2006年第2期“奥赛专版”。1~3为低年组和高年组共做的题目。1.熊。在北极点上,日落一年之中只发生一次,就是在接近秋分的时候。在北极点上的观测者可以看到,黄道与地平圈的夹角为23.5度。日落时,太阳向地平圈下降的角距离为它的视直径,即32角分。在此期间,太阳在黄道上运动的距离为:φ=32′/sin23.5°,则日落的时间为 t=φ/v。此处 v为太阳在黄道上的运动速度:v=360°/365.25天。通过计算得出:t=(32/60)°/(360°/365.25天)/sin23.5°=1.36天=32.5小时。显然,要观测这样一次日落,北极熊要在北极点转上490度!若要使日落时间延长,可以利用降低物理地平的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1993-1995年BL Lac、OJ287和PKS0735+178三颗BL Lac天体光变的监测结果,并结合文献上他人发表的资料,发现一些BL Lac天体处于高态时活动性较强,短时标光变频繁发生,而处于低态时活动性较弱,短时标光变很少发生。文中提出活动星系核的相对论性喷流方向会改变,从而导致长期光变;高态是喷流方向与观测者视线夹角较小的表现,而低态则是夹角较大的表现。利用该模型能够解释BL  相似文献   

20.
研制低纬子午环初衷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在低纬子午环研制过程中,如何跟踪国内外测量方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调整该仪器的主要课题目标:开始时仅计划在低纬度地区进行天体位置的绝对测定,改善基本星表系统;在1m望远镜试验CCD底片重迭法成功后,打算把该仪器绝对测定的恒星位置与河外天体联系起来,间接地建立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当国外传统子午环配备CCD测微器作相对测量后,提出了在该仪器上配备CCD测微器作绝对测定的方法,用其观测数据直接建立实用的准惯性天球参考架,并为太阳系和银河系研究提供有用数据的总体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