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根据渤海湾盆地北缘河北唐山赵各庄及盆地南缘山东新泰汶南两奥陶系古风化壳剖面较系统的研究,表明赵各庄剖面属于“潜山型”古风化壳,顶部垂直渗流带和水平潜流带总厚近200 m,构成了古风化壳储层的主要层段;而南部汶南剖面则发育顺层“台地型”古风化壳,层间厚380余米的古岩溶带成为主要储层类型。认为构造作用强度、断裂发育、古地形、岩溶作用时间的差异是造成不同类型岩溶带的主要原因。两剖面古风化壳储层均以碳酸盐岩溶洞、溶孔和裂隙形成的复合储层类型为主。在储层预测上,“台地型”较“潜山型”更容易预测。建议渤海湾盆地进行奥陶系古风化壳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时,关注”潜山型”、“台地型”这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两种不同类型的古风化壳储层发育形式为渤海湾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提供了直观的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奥陶纪马家沟组与晚石炭世本溪组之间发育一套古风化壳层,岩性主要为铁质黏土岩、铝质黏土岩和铝土岩,剖面从顶到底具典型的“煤-铝-铁”结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冀东石岭和冀南同义岭古风化壳样品的轻稀土元素氧化物总质量分数分别达0.0893%和0.0717%,均超过了古风化壳型轻稀土矿边界品位,冀北煤窑山古风化壳样品的轻稀土元素总质量分数为0.0504%,也具明显富集特征。古风化壳中部分样品稀有元素Li含量也超过了伴生边界品位。通过元素逐级分离试验定量分析出古风化壳中的三稀元素主要以矿物相存在,再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电子探针分析进一步确定三稀元素主要以类质同象赋存于伊利石、高岭石等黏土矿物中,少量以化合态存在于独立的稀土矿物中。综合分析认为,古风化壳中三稀元素的矿化富集依次经历了风化壳形成阶段、铝质岩系形成阶段及沉积压实阶段的多阶段演化。  相似文献   

3.
贵州独山中深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亮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独山抬升),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贵州独山中泥盆统不整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约 《地层学杂志》1994,18(3):207-211
黔南中泥盆统独山组鸡窝寨段底部存在的古风化壳层和其之上的底砾岩,为一次地壳相对上升,海平面下降的上升运动,表明独山组内存在着沉积间断。建议将此古风化壳之上的原“独山组鸡窝寨段”修订为“鸡窝寨组”,代表中泥盆世晚期较独山组更大海侵的以碳酸盐岩为主的沉积。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炭纪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古地理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士范 《沉积学报》1992,10(1):1-10
中国铝土矿床主要(98%)是古风化壳相铝土矿,其中石炭纪占80%,二叠纪占19%.早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上扬子古陆及兰州-西宁古陆.晚石炭世古风化壳相铝土矿主要分布在华北古陆及塔里木古陆西缘,矿石中结构、构造如碎屑、砾石、砾块及豆鲕、结石、结核均具风化作用形成特征,矿石中无水体中自生矿物,无动物化石,所以是风化壳相铝土矿.  相似文献   

6.
马晓晨  王家生  陈粲  王舟 《地球科学》2018,43(11):3853-3872
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反映风化壳的发育类型及其气候特征,地史时期形成的古风化壳的元素地球化学组成可以揭示古风化壳的类型及其古气候特征.华北地区新元古代晚期(景儿峪组)至寒武纪(府君山组)期间的地层记录缺乏连续性,广泛发育一套典型的古风化壳,该古风化壳的发育过程可能记录了晚新元古代至早寒武纪期间的古气候特点.针对华北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保存的古风化壳中常量元素的组成、元素迁移富集特征和风化系数等分布规律开展了较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SiO2、Al2O3、TFe2O3、CaO是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主要组分,Al2O3、TFe2O3、TiO2、K2O在风化壳的中上部相对富集,SiO2则轻微亏损,CaO、Na2O、MgO、P2O5被迁移淋失;(2)硅铝系数、硅铝铁系数、化学蚀变指数(CIA)、残积系数、风化淋溶系数(BA)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垂向变化特征指示该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条件下中等强度的化学风化作用,其风化过程可能经历了由较弱至较强再逐渐减弱的演变过程;(3)与现代发育于湖南、贵州、云南等地碳酸盐岩类基岩之上的风化壳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景儿峪组顶部古风化壳的Si淋失度和Fe、Al富集度均较低.综合研究区古风化壳的常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同时结合新元古代晚期至寒武纪的华北板块古纬度迁移特征,认为房山地区景儿峪组顶部发育的古风化壳形成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气候,为脱硅富铝化程度较低的硅铝粘土型风化壳.   相似文献   

7.
论我国铝土矿床类型及其红土化风化壳形成机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铝土矿床98%以上为古风化壳型,少量属红土型.前者分六个亚型,即铝硅酸盐岩古风化壳原地残积(Ⅰ_a);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Ⅰ_b)、异地堆积(Ⅰ_c)以及异地沉积(湖水)(Ⅰ_d);I_(ca)古风化壳异地沉积(海相);Ⅰ_f碳酸盐岩古风化壳准原地堆积(或沉积)—现代喀斯特堆积等六个亚型.ⅠⅠ_b、Ⅰ_c三亚型矿床在大气条件下就位,就位以后继续红土化,为此矿层很少层理;矿石中常有渗流管、渗流凝胶.Ⅰ_d、Ⅰ_e亚型在水体中沉积,有层理,无渗流管、渗流凝胶.所有铝土矿床的矿物组成及矿石结构、构造都是含铝岩石红土化风化作用易溶物淋失,难溶的钛、铝、铁质残留的风化壳铝土物质;无水体中结构、构造特征;δ~(18)O‰及δD‰值证为风化物;除Ⅰ_c外均无动物化石及其碎屑.  相似文献   

8.
曹正林  姜峰 《沉积学报》1997,15(4):91-96
古风化壳在油气储集、运聚中占重要地位,如华北、鄂尔多斯、塔里木盆地等地区重要油气藏的形成,与其碳酸盐岩顶部古风化壳密切相关。综合应用流体动力学、化学动力学及化学热力学理论,对古风化壳风化期岩石-流体相互作用过程动态模拟,重现古风化壳风化期流体动力场和化学动力场,从而达到定量预测古风化壳风化期物性参数(如孔隙度、渗透率等)变化的目的,最终为储层定量评价提供参数。岩石-流体反应动力学模拟是通过计算机对岩石与流体相互作用过程作一个动态再现,具有重要理论价值与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9.
下辽河盆地和伊—依断陷带第三纪隐伏风化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北方除中奥陶—中石炭世古风化壳常见外,其他风化壳的发现和研究较少。   相似文献   

10.
在阐述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背景和成矿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讨论了铁矿的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堆积)、成岩后期变化、淋滤富集成矿作用,并将成矿过程划分为3期6个阶段,3期分别为:矿源层形成期、含铁岩系形成期、淋滤富集成矿期;6个阶段分别为:峨眉地幔柱上隆-玄武岩浆喷溢阶段、风化蚀顶-玄武岩古风化壳形成阶段、古风化壳沉积物堆积-迁移-沉积-含矿层形成阶段,地壳振荡性升降-暴露-含矿层风化淋滤阶段、含矿层次生富集成矿阶段、含矿层被覆盖保存阶段,从而建立了"玄武岩-古风化壳沉积(堆积)型"铁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1.
何维基 《矿产与地质》1998,12(5):329-334
赣西红土层分布广泛,红土风化壳具有典型的红土剖面特征,红土型金矿主要形成于杂色粘土带中,分为蛇屋山式和大坊式两类。矿体呈线型—面型分布,以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产出,产状较平缓。矿石构造为土状、花斑状、角砾状,矿床规模小—中型。通过分析红土型金矿构造地貌条件与红土风化壳、含金矿源体、卡林型金矿的关系,认为在萍乐坳陷带中成矿条件较好,含金矿质来源丰富,构造相对稳定,地貌多低山丘陵,对成矿有利。并指出萍乐坳陷带中与卡林型金矿母岩风化有关形成的红土区是寻找红土型金矿最有利的地区,认为赣西红土型金矿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2.
稳定同位素、岩石微量元素(金)和地质特征研究的结果,表明金场子金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系上地壳源,并且金、银、铅、铜等金属和硫、硒、砷、氯、氟、碳等来源于石炭纪和泥盆纪沉积岩。成矿流体是大气水和沉积地层水的混合溶液。金矿化与地热流体渗流热卤水成矿作用和表生风化成矿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缅甸达贡山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迁群  罗太旭 《云南地质》2009,28(4):420-424
矿床产于超基性岩顶部的风化壳硅镁镍矿层中,超基性岩方辉橄榄岩是成矿母岩和矿体直接载体。矿石为硅酸镍氧化矿石,镍以类质同象存在于硅酸盐矿物中。具有典型的风化壳型硅酸镍矿床特点。  相似文献   

14.
赛乌素金矿是在我国干旱-半干旱气候条件下形成的,较为典型的风化淋滤残积型金矿床。该矿床氧化带剖面可划分成:表土亚带、碳酸盐亚带、铁质亚带、花岗岩风化亚带和基岩。花岗岩风化亚带的上部为金矿体次生富集的主要赋存部位。但由于原含矿地质体金矿化及构造裂隙分布的不均匀性,使金的次生富集局部出现波动。在金的次生富集过程中腐殖酸的作用不是主要的,而粘土矿物、赤铁矿等对金的吸附,以及具有小分子量的有机酸类可能起着相对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澜沧县地处临沧花岗岩的中南段,在其境内发现多地与花岗岩风化壳有关的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文章通过对该区晚三叠世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的剖面及钻孔样品分析,对赋存于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探讨其关键成矿过程并总结地形地貌与风化壳和矿体露头的关系。研究表明,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风化壳分层特征明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体规模及形态严格受风化壳发育程度及微地貌控制;花岗岩风化壳全风化层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平滑的浅“W”型,轻稀土元素的分异程度强于重稀土元素;除Ce元素外,轻稀土元素的浸出率略高于重稀土元素;矿石类型为以轻稀土元素为主、中重稀土元素配分齐全的混合型稀土矿。通过厘定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关键成矿过程,文章发现内应力、渗透能力、风化程度、黏土矿物含量在风化壳剖面中由上至下变化特征综合决定了稀土矿体主要定位于风化壳全风化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土型金矿床研究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红土型含矿床的勘查现状,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进行了探讨和总结,认为它形成于第三系-第四系红土风化壳内,可包括狭义的铁帽型金矿床,;概述了红土型金矿床的有效勘查方法和具体勘查方案。  相似文献   

17.
黄世杰  李友良 《铀矿地质》1989,5(4):209-214
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红土化作用可使金在风化壳中迁移再富集。发育完好的红土型风化壳常呈现三层结构,金主要富集在红土化较强烈的中上部。稳定的陆块、富金的原岩、湿热的气候、准平原的地貌等是重要的成矿条件。我国华南的赣中、闽西、粤西等地区是有利的成矿远景地区,红土型金矿埋藏浅,易勘探,易采易炼,是今后找矿值得重视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18.
张俊熙  杨玉华 《云南地质》2014,(1):28-31,35
超大型红土型镍矿主要控矿因素,板块边界三联点构造控制的白垩纪、三叠纪、二叠纪蛇绿岩底部镁质超基性岩,基岩MgO/Fe0比值14~18,通过风化作用后,形成结构分带较好的风化壳,风化壳对数Mgo/全铁比值0.4~1,地貌20~400米标高、5~ 20度坡度角,中、低山面型地貌.  相似文献   

19.
达拉松金矿床位于俄罗斯东亚地区,是世界驰名的超大型金矿床之一。矿床形成具有经历过多个大地构造成矿阶段、多种成因成矿和多种金来源的特征。主成矿作用是中低温热液作用,成矿热液和成矿驱动力与中生代地洼阶段构造-岩浆活化有密切关系。成矿热液中的金来自地槽阶段海西期花岗岩内的金再造和地洼阶段的深部金源。热液成矿后矿区地壳继续隆起,导致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发育,在达拉松河谷阶地内形成沉积砂金矿化。因而,该矿床的形成类似于层控金矿床原理,只是矿源层在该区应为矿源岩体。矿区内既有内生金成矿富集,又有外生砂金成矿富集,共同组成一个超大型金矿床。据此将该矿床列为多因复成金矿床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寒区的风化壳与砂金矿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小兴安岭北部寒区发育有3个砂金富集区.大量的找矿实践表明, 区内砂金矿床与内生成矿作用没有必然的联系, 砂金矿床与区域发育的风化壳有着密切的空间关系, 风化壳中的低温地球化学作用对区域砂金矿床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在砂金的形成过程中寒冻气候条件至关重要, 寒冷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风化壳的保存, 同时, 冰冻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电化学作用也有利于金在其中的活化、迁移、富集和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