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云鄂博群中的蛇纹岩质滑塌堆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白云鄂博区北面的比鲁特附近,出露一条超基性岩。超基性岩露头长度约1200米。宽度沿走向有明显的变化,从几米到30米。过去,这个超基性岩露头被认为是侵入的岩体,并定为加里东期侵入体1)。近几年,还有人认为它是一个金伯利岩岩体。 我们在研究白云鄂博群的岩石学工作中,发现该超基性岩,至少露头部分是经受了沉积作用改造的滑塌堆积。本文对这一滑塌堆积作一简要报道。  相似文献   

2.
攀西裂谷是中国最重要的成矿带之一,其中钒钛磁铁矿主要集中在攀枝花、红格、太和、白马等四大矿区。中干沟为红格矿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将矿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体视为同一大岩盆,受后期断层和正长岩的影响,被分割成了南西部、北东部和东部3个含矿岩体。含矿岩浆侵入期次分为4次小的脉动,其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脉动的规模最大,形成的矿体最好。按此认识指导勘探,在东部含矿岩体中有重大发现,西南主含矿岩体的资源量也有较大提升,新增资源量达到大型规模,矿区内及外围深部还有较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用SHRIMP U-Pb和Sm-Nd定年技术,对攀西红格矿区含矿层状辉长岩、碱性正长岩进行了年龄测定。获得红格辉长岩中3种不同晶形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258.4±4.1Ma、1841±34Ma、2487±12Ma,由辉长岩、辉石和磷灰石所构成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253±14Ma;碱性正长岩中锆石的U-Pb年龄为257.2±1.5Ma。结果表明,红格辉长岩中具有典型基性岩锆石特征的锆石U-Pb年龄(258Ma)与同一地质样品的Sm-Nd年龄(全岩+矿物内部等时线年龄),以及同一矿区的正长岩锆石U-Pb年龄在测定误差范围内一致。鉴于层状辉长岩和碱性正长岩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在形成时间上一致,可以认为它们都属于晚二叠世末岩浆活动的产物;而1841Ma和2487Ma的锆石,可能是在基性-超基性岩浆的上侵过程中,从基底所捕获的岩浆锆石和继承锆石,其年龄信息,揭示了康滇地轴岩浆岩带的下部或结晶基底存在元古代甚至新太古代末期的岩石或物质。  相似文献   

4.
攀西地区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以赋存超大型钒钛磁铁矿矿床而闻名于世,是我国重要的铁矿产地和重要的钒钛资源基地。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构造与围岩对成矿的控制作用及地球化学异常特征分析研究,认为红格钒钛磁铁矿成矿物质来源于上地幔,玄武岩浆结晶分异过程中有地壳物质混入地幔物质。矿床的形成对时间与空间要求严格。基性-超基性岩、灯影组白云质灰岩和峨眉山玄武岩是形成红格钒钛磁铁矿床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正>四川省红格钒钛磁铁矿床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攀枝花市以东的红格地区,所处区域为我国典型的钒钛磁铁矿床集中分布区。红格钒钛磁铁矿矿床位于峨眉大火成岩省的内带,属典型的"攀枝花式"铁矿床,矿床与基性—超基性侵入岩体关系密切[1]。本文基于最新整装勘查和综合研究成果,从岩石学、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方面总结了红格钒钛磁铁矿床所赋存的基性—超基性岩体的地质与地球化学特征。1红格岩体的地质特征红格侵入体呈层状岩盆,出露面积达60 km2,厚度达1 700 m。红格侵入体从上到下分为3个岩相带  相似文献   

6.
云南墨江金矿是一个大型金矿床,猫鼻梁子是其主要赋矿地段。金矿体分布于超基性岩体的围岩中。矿区各类岩浆岩中,超基性岩的含金量最高。文章应用XRD分析、扫描电镜、回归分析、线性相关分析等方法,发现了Au与Pt、Pb共生,并呈正消长关系;Au、Ag、Se的赋存关系十分密切,认为金的主要物质来源是超基性岩体。  相似文献   

7.
红格地区钒钛磁铁矿地质特征及 地球物理找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武斌 《地质与勘探》2012,48(1):140-147
[摘 要]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是我国大型的钢铁生产基地。攀西红格钒钛磁铁矿床赋存于层状基性和超基性的辉石岩和辉长岩岩体中,仅限于攀西裂谷的古隆起带分布,含矿岩体沿安宁河深断裂、昔格达-元谋断裂、攀枝花大断裂侵入。含矿岩体在时间上仅限于华里西期时段的基性-超基性岩。“三位一体冶(基性-超基性岩、灯影组白云质灰岩、峨眉山玄武岩)的岩性组合,是形成大型、超大型矿床的必要条件。攀枝花含矿岩体的一级韵律层由岩体上部的辉长岩、中部暗色层状辉长岩、下部中粗粒暗色辉长岩夹橄辉岩和橄榄型矿层组成。准确把握攀西钒钛磁铁的矿床特征,是寻找该矿床的有效途径,目前已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在红格钒钛磁铁矿及外围发现了多处矿点,为这次整装勘查提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基于攀西基性岩-超基性岩体主要分布在扬子克拉通西缘,隶属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岩体与峨眉山火成岩省玄武岩形成世代均为晚二叠世,有一定的相关性。攀西地区攀枝花和红格两个区域的基性岩-超基性岩岩体作为典型代表,解释岩浆演化的过程及与成矿的相关性。研究区的含矿岩体在岩相带划分上略有不同,总体上表现出典型的韵律旋回特征。  相似文献   

9.
超基性岩蚀变热液型金矿床——云南金厂矿床成因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金厂金矿是我省当前唯一的大型金矿床,也是国内已知由超基性岩提供金质、构成大型金矿床的唯一实例。本文介绍了矿区地质概况和矿床地质特征,从矿源岩(含矿的超基性岩)属性、硫同位素组成、硅质来源、超基性岩含金丰度值及其风化壳和硅化岩的金富集、包裹体特征及成矿温度、活化转移条件——超基性岩热液蚀变序列的存在等方面,对金(镍)矿床的形成进行了探讨。认为它是由超基性岩经酸性热液蚀变而形成的中温热液型(为主)金矿床。“超基性岩蚀变热液型金矿床”,在岩金矿床中是新的类型,在矿床成因学上是新的概念。  相似文献   

10.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Sm-Nd年龄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侵入体富含大型钒钛磁铁矿床,对其已进行过详细研究。但是岩体的形成时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采用Sm-Nd同位素年代学方法对攀枝花、白马、红格岩体的年龄进行了研究。获得的年龄结果表明,岩体形成于晚海西-印支期,年龄283~197 Ma。红格岩体283±38(2σ)Ma,白马岩体197±60(2σ)Ma,攀枝花岩体上部岩相旋回210±43(2σ)Ma,下部岩相旋回282 Ma左右。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与峨眉山玄武岩大致形成于同一时期。  相似文献   

11.
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区的红格岩体是我国典型的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之一。该岩体存在明显的韵律现象。本文在介绍红格岩体韵律特征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的大韵律成因作初步探讨。 一、红格岩体的地质概况 红格岩体所在的攀枝花—西昌地区,地处“康滇地轴”中段。该区广泛出露前震旦系、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地层;安宁河谷、雅砻江河谷缺失志留—石炭系地层;晚二叠世的“溢流玄武岩”和中、新生代的沉积则在全区均有分布。  相似文献   

12.
研究过本矿床的不少地质工作者,多认为超基性岩中的主矿体属岩浆熔离成因.但在矿区开采实践中,我们发现许多地质现象是岩浆熔离成因论所难以解释的.笔者认为矿床是深部熔离多次贯入形成的.本文所述是矿床的一个矿区的资料.一、区域地质概况矿区位于×××台块与北××山地槽边缘拗陷带毗连处的北西两向大断裂南侧.该大断裂曾多次活动,并有大量各种火成岩侵入.沿断裂带断续有一系列超基性岩体分  相似文献   

13.
须同瑞  曾绪伟 《矿床地质》1998,17(Z4):715-718
康滇地区含钒钛磁铁矿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类型与岩浆演化和岩体产出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关。该文划分3个岩体成因类型(5个亚类),并从矿床地质、钛铁氧化物矿物学、矿物化学和成矿温度等方面讨论它们各不相同的成矿特征。层状侵人体是最重要的成矿岩体类型。火成堆积说可以解释层状基性岩的成岩成矿机理。而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的成因,取决于液态分异作用和结晶重力分异作用,是同源多期次侵入活动构成的复合含矿岩体。主要矿体形成受熔离作用的控制,并非结晶重力堆积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红格岩体的围岩及其时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一、红格岩体围岩概述 红格含钒钛磁铁矿基—超基性岩体(以下简称含矿岩体)位于四川省渡口市东北郊。其围岩北延入米易县,西南延部分构成渡口市内攀枝花含矿岩体的围岩。在红格岩体的勘探过程中,四川省地质矿产局攀西地质八队对其围岩作了不少工作,在这个南北向断裂较为发育的地区发现了若干条岩层出露较好且相对连续的剖面,建立了相应的群、组名称。在此基础上,笔者重新观察了这些剖面并作了室内研究,按地层规范对群、组名称作了若干修正,与会理南部和云南元谋的有关地层进行了对比。该岩体的围岩,明显由两大套地层组成(图1),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攀西层状基性超基性岩体岩浆类型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攀西层状岩体有两种类型:基性岩型和基性-超基性岩型。岩体韵律结构发育,具多旋回特征。其岩浆是直接来源于上地幔低度熔融的过渡型碱性橄榄玄武岩浆。岩浆演化具有周期性和铁钛早期富集的特点,与铁晚期富集的斯凯尔加德趋势明显不同。在上部岩浆房中,压力差别控制着岩浆演化途径,使岩浆结晶出不同类型的岩石组合。当压力超过5×10~8Pa时,形成红格型基性-超基性岩体;当压力小于5×10~8Pa时,形成攀枝花型基性岩体。  相似文献   

16.
<正>1成矿地质背景攀西地区是我国钒钛磁铁矿床集中分布区,其地处康滇地轴中段,从最古老的太古界至新生界地层均有出露[1]。伴随区域发育的一系列近南北向的深大断裂,从北到南分布有太和、白马、红格、攀枝花等钒钛磁铁矿田,显示了区域深大断裂对区内基性-超基性岩体及相关矿床的控制作用。本文基于红格矿田近几年深部找矿勘探成果,开展采矿平台野外调查、钻孔编录和室内样品分析研究,总结完善红格钒钛磁铁矿  相似文献   

17.
<正>红格镁铁-超镁铁质侵入体位于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内带(宋谢炎等,2005),赋存了我国最大的钒钛磁铁矿矿床。红格岩体由超镁铁质岩和辉长岩两部分组成,明显不同于攀西地区同样赋存有超大型钒钛磁铁矿床,以辉长岩为主的攀枝花、白马、太和岩体(胡素芳等,2001)。长期以来,有关该矿床的成因存在不同的认识,尽管观察到有大量贯入式铁矿的分布(胡建中,1983),但红格岩体一直被认为是典型的层  相似文献   

18.
超基性岩体在金川矿区露采边坡稳定性评价中占有重要地位, 它是整体边坡的支撑体。本文研究了该岩体的物质组成、赋存环境、物理力学性质、岩体结构特征等。在此基础上, 对超基性岩体质量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9.
《四川地质学报》2022,(3):432-436
红格矿区是我国目前最大的钒钛磁铁矿资源基地,红格基性—超基性含矿岩体主要受区域的三级控岩构造控制。由于大黑山玄武岩浆的喷溢及正长岩体、花岗岩体的破坏,以及后期构造运动的影响,使该区第三级控岩构造转化为以南北向的挤压构造为主。并把原来可能系一个完整大岩体分割成了现在的大小不等、岩相带不全、剥蚀程度不同的十余个岩体(块)组成的岩体(块)群。研究红格岩盆分布特征拓展找矿空间取得外围找矿突破;利用"攀西杂岩层状韵律旋回模式"就矿找矿、预测深部矿体,探边摸底;最后以地磁异常加深部钻孔验证定位深部矿体,是红格矿区深部及外围勘查取得重大进展的有效找矿方法组合。  相似文献   

20.
罗布莎铬铁矿区成矿构造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区位于藏南超基性岩带罗布莎超基性岩体,主要矿床成因类型有:岩浆晚期熔离矿床和正岩浆期矿床。后者未构成具工业价值铬铁矿体,前者为矿区主要矿床成因类型。本文仅探讨岩浆晚期熔离矿床的成矿构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