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近40年我国暴雨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总被引:54,自引:9,他引:45  
鲍名  黄荣辉 《大气科学》2006,30(6):1057-1067
利用1961~2000年全国610个测站逐日降水资料和暴雨定义, 分析我国近40年暴雨发生频率的年代际时空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夏季暴雨多发生在长江中下游、华南、四川中东部、黄淮地区和华北东部, 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具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 且各地区暴雨的年代际变化有一定差异.分析结果还表明, 我国东部季风区夏季暴雨与洪涝的关系非常密切, 特别是90年代江淮流域暴雨对洪涝的贡献明显增大.作者还初步讨论了夏季暴雨发生频率年代际变化的气候背景, 指出: 70年代末开始的华北暴雨减少可能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面温度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而90年代长江以南暴雨增多则可能与热带西太平洋偏东方向热对流的年代际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2.
基于GIS淹没模型的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求取漳河流域雨洪曲线,分析流域历史暴雨洪涝风险个例基础上,确定流域致灾临界面雨量和洪涝风险水位段.采用耿贝尔极值Ⅰ型分布法求取流域不同重现期面雨量,基于GIS的暴雨洪涝淹没模型,利用D8及曼宁公式计算不同重现期面雨量淹没范围和水深;运用灾害风险原理,制作漳河流域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同时,对湖北省钟祥市行政区域制作了风险区划图,并与实际灾情进行了比较,暴雨洪涝灾害频发区与高风险区对应较好.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直观表达暴雨洪涝灾害的形成,也反映了流域及研究区域内的暴雨洪涝灾害风险,有较清楚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MS.NET平台,利用ASP.NET、Web Services、数据加密及用户认证等技术,在研究各类暴雨洪涝标准及数据集的基础上,建立了长江中上游地区暴雨洪涝数据库及共享网站,实现了用户的认证机制和暴雨洪涝数据分布式服务,为用户提供长江中上游地区9省市暴雨洪涝相关的历史和实时信息.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1951~1995年吉林省历年暴雨洪涝成灾面积,洪涝强度和范围,洪涝指标,确定的15个洪涝年有:1951、1953、1956、1957、1960、1963、1964、1965、1966、1969、1985、1986、1991、1994、1995等年。洪涝灾害主要是大范围暴雨、大暴雨造成的。本文研究了1956~1990年,有天气图资料的10个洪涝年,43次区域性暴雨的时空分布,影响系统和环流分布特征。通过对洪涝的变化规律分析,厄尔尼诺、太阳活动与洪涝的相关分析 ,地形、地理位置对洪涝的影响等认为 ,吉林省洪涝发生的成因和规律 ,是上述诸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武义县暴雨洪涝的时空变化特征,基于1970-2018年洪涝及暴雨实测数据,统计分析反映时空变化特征的一系列指标,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建立水位与径流、降雨的多元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洪涝在20世纪70至80年代中期次数偏少,其后开始逐渐增多,且具有3a左右的年际周期变化,12a左右和25a左右的年代际周期变化;洪涝主要发生在主汛期6-8月,其中,6月中旬至7月中旬以系统性暴雨为主,洪涝占全年60%,7月下旬至8月短时暴雨明显增多,山洪占全年50%;洪涝与西部型南亚高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变化特征正相关,同时中低层冷暖气流的汇合强度亦有利于产生洪涝;构建武义江流域水位与径流、降雨多元逐步回归模型,提出一种以水位预报为目标的洪水趋势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6.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害损失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1985~2009年灾情普查数据库为基础,使用统计和morlet小波分析方法,探讨四川省暴雨洪涝损失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暴雨洪涝损失基本变化趋势呈线性增加;暴雨洪涝直接经济损失占GDP比例以及农作物成灾面积具有8a左右的年际变化和13~14a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盆东北的达州、巴中以及盆西南的雅安和眉山的暴雨洪涝灾情较重,川西高原的甘孜、阿坝以及盆南的泸州、以及盆北的广元等市暴雨灾情较轻。   相似文献   

7.
利用怀化市所管辖的县市1980—2009年11台站暴雨洪涝灾情降水资料,分为北部、中部、南部,对暴雨洪涝降水量分布特征与规律及气候特点、持续时间、历史强度和灾情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出了怀化市北部、中部、南部年平均出现暴雨和大暴雨次数分别为4.6、3.9、4.2次,并得出了暴雨洪涝30 a间的年际、月际、旬际分布特点,为今后的暴雨预报工作及防汛抗洪工作提高了较好的参考依据。近年来,洪涝次数呈增加趋势,造成的经济损失也随之递增。  相似文献   

8.
程伋 《气象》1996,22(11):49-52
暴雨洪涝预报是目前气象和水利,水文学科正在致力攻克的预报难题。作者通过调查海安洪涝发生与暴雨的关系,利用水文,地形资料找出径流量和主河道水位升降的相关,结合暴雨预报,推导暴雨洪涝发生的可能以及大致区域和洪涝程度。  相似文献   

9.
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91 2001年5~9月寸滩(寸滩位于重庆市区以东,长江干流北岸)逐日08时流量分析和区域洪涝暴雨的成因分析,得到几点认识(1)西南地区区域洪涝主要发生在四川盆地,造成区域洪涝的主要因素是流域底水条件和由暴雨造成的面雨量,两者缺一不可.(2)西南地区区域洪涝的概念模型可以以不同的寸滩流量条件与不同的间隔天数、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也可以以第一次区域洪涝出现前、后,不同的间隔天数与不同的流域性降水条件表示.  相似文献   

10.
暴雨是一种夏季常见的灾害性天气。我国是一个多暴雨的国家,每年夏季都有暴雨发生。它常常造成严重的洪涝水患。一九七五年八月,河南省的特大暴雨,一九八一年七月十二日到十四日我省汉中地区的暴雨,以及去年安康地区的特大暴雨,都造成了房屋倒塌、人畜伤亡、水利工程毁坏、公路电讯中断、庄稼被冲,给国家和人民财产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1.
赵琳 《气象知识》2014,(1):22-23
2013年夏天,我国暴雨有点怪:南下四川贫地,北上三江平原,就连革命圣地延安也得到格外的“青睐”与“昭恋”。这一连串的暴雨过程使新闻界也变得很不平静,整个夏季,“暴雨”“洪涝”“救火”充斥在各大媒体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2.
2007年中国气候概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旭恺  陈峪  刘秋锋  孙家民 《气象》2008,34(4):118-123
2007年,中国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3℃,为1951年以来最暖的一年;平均年降水量接近常年.年内,我国气象灾害频发,淮河流域夏季发生特大暴雨洪涝,北方出现罕见秋雨;江南、华南发生五十年一遇特大秋旱;热带气旋登陆多、时间集中,损失接近常年,但死亡人数少;辽宁、山东初春遭遇强暴风雪(雨);局地强对流天气频发,雷击灾害伤亡重;春季北方地区沙尘天气少,出现时间集中.总的来看,2007年我国干旱面积偏大,暴雨洪涝损失重,城市内涝频发,雷击灾害伤亡多.  相似文献   

13.
四川省暴雨洪涝灾情特征及主汛期环流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4-2010年四川地区暴雨致灾经济损失调查表以及1981-2010年6-9月四川地区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研究了近30年的暴雨洪涝致灾特征,得出了洪涝年主汛期四川地区致灾暴雨的环流背景。结果表明,暴雨洪涝引起的四川受灾人口总体呈现增加趋势,特别是1999年以后,受灾人口上升趋势越来越明显;成都市的暴露度指数高但脆弱性指数低,甘孜/阿坝州的各项暴露度指标都排在全省最末。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存在明显的2年震荡周期。四川省暴雨中心的绵阳和巴中受暴雨洪涝灾害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人口脆弱性和经济脆弱性指标位居全省前列的均是川东地区。洪涝年主汛期的环流背景特征是,南亚高压呈现"西部型",且较常年偏弱;洪涝年7月开始副热带高压有明显的准双周的震荡周期,对流层中高层东亚中高纬大气环流出现20~30天的低频振荡,高原低涡具有22天的震荡周期。低纬度西南气流多次向中高纬输送。  相似文献   

14.
王小玲  丁一汇 《气象》2013,39(9):1089-1095
2010年6—8月,北半球存在欧亚遥相关,异常最早出现在北大西洋高空急流出口区,为负扰动,扰动沿遥相关波列向下游传播,造成莫斯科地区的高温热浪以及巴基斯坦与中国西北和东北部的暴雨洪涝。遥相关分析表明,急流出口区的负扰动首先引起俄罗斯西部的正扰动,阻塞高压发展,造成持续高温干旱;之后引起西亚北部的负扰动,造成冷空气频繁南下,与北上和西进的印度季风交汇在巴基斯坦北部,造成极严重的洪涝;8月初扰动沿高空急流继续向下游传播,在我国西北、东北以及朝鲜半岛造成洪涝,甘肃舟曲突发性大暴雨和泥石流以及松花江暴雨就发生在这个时期。由于2010年夏季整个欧亚地区经向型环流异常发展,高空急流经向分量很大,这导致高、低纬冷暖空气在不同地区持续相互作用,不仅使阻塞高压在中高纬俄罗斯西部异常发展、强大和持续,而且使低纬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以及我国中纬度地区的强烈暴雨。季风活动在引发上述暴雨洪涝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分别表现为来自低纬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的两支暖湿气流与沿着阻高东侧南下的冷空气在巴基斯坦北部上空交汇;来自印度洋、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和中纬度西风带的水汽在我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上空交汇。  相似文献   

15.
张恒德 《气象》2008,34(11):117-123
2008年8月,正值我国举办奥运会,期间我国出现了不少强天气过程,南方暴雨洪涝和北方强对流频发.本月,全国平均月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安徽月降水量为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2多,湖北、贵州为历史同期第3多.  相似文献   

16.
为了开展客观定量的暴雨洪涝灾害评估,探讨了基于暴雨洪涝淹没模型的暴雨洪涝灾害损失评估业务流程,其核心环节有两部分:估算因降水造成的淹没范围和建立适用的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其中暴雨洪涝淹没模型以最大坡降算法和曼宁公式计算暴雨洪涝汇流过程,通过给定汇流时间得到研究区域的淹没面积和水深;经济损失评估模型由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构成,直接经济损失由淹没范围内各类财产的价值乘以其相应的损失率得到。以武汉市江夏区2010年7月一次暴雨洪涝灾害过程为例给出了整个评估流程的实现过程,结果表明基于暴雨洪涝淹没模型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业务流程物理意义清楚,表达了暴雨-径流-洪涝灾害全过程,可用以提高洪涝灾害影响评估的定量化程度,同时也为暴雨洪涝风险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广西大部地区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日照时数偏少。年内出现了干旱、暴雨洪涝、强对流天气、高温天气等气候事件,其中以干旱和暴雨洪涝最为突出,2005年气候灾害属偏重年份。气候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有利有弊。  相似文献   

18.
熊敏诠 《气象》2004,30(9):58-61
6月份,我国东北、内蒙古东部地区在前期出现了持续性的干旱和气温偏高天气,在我国南方的部分地区有数次强降水过程,局部地区出现暴雨洪涝.  相似文献   

19.
利用山西省1983年-2006年暴雨洪涝、干旱、冰雹、霜冻、连阴雨等气象灾害受灾面积资料和农作物产量资料,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山西省主要气象灾害对农业的危害大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山西农作物产量最严重的4种气象灾害依次是干旱、暴雨洪涝、冰雹和霜冻。  相似文献   

20.
1998年长江流域洪涝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98年5~9月长江流域宜昌和武汉两个水文站的资料及暴雨前期土壤湿度情况, 分析了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原因, 并与1954年的强降水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洪涝的形成是多种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 汛前持续多雨, 使得土壤潮湿和江河湖库水位偏高, 直接影响汛期暴雨区的水循环, 这是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涝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